近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刊发视频《开会20次,却不知道贫困户名字》,其中揭露的问题令人称奇:某县城市管理局局长召开扶贫工作会议20次,却不曾去过其帮扶的村庄,甚至连其帮扶贫困户的名字都不知道!在党中央三令五申要严防脱贫攻坚工作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形势下,这种“只表态、不表率”“只开会、不入户”的行为既荒唐又引人深思。
扶贫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连贫困户姓名都不知道,扶持对象如何精准?脱贫工作谈何精准?要精准,自然需要广大帮扶干部走出机关大院,走出办公室,既身入贫困村,又深入贫困村,深入到每一户贫困群众家中,坐在炕头上,和群众唠唠家常,找出贫穷的真正原因,认真分析研究“一对一”的脱贫办法,大家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同心协力奔小康,这样的帮扶,才能给贫困群众实实在在需要的,让他们早日过上好日子。
如果贫困人口底数不清,扶贫对象不明确,扶贫资金“天女散花”,扶贫项目粗放管理,不但扶贫工作低质低效,还容易造成应扶未扶、扶富不扶穷等社会不公,甚至滋生腐败。何以致贫、何以脱贫,每家贫困户的情况不同,大水漫灌式的扶贫不可能解真贫困户之渴。只有到村到户,因人施策,精准滴灌,才能打好精准扶贫的“第一战役”。 打赢脱贫攻坚战,不仅要喊得出贫困户名字,更要“面对面”“点对点”,直接、经常和帮扶对象“谈谈心”“对对账”,具体实在地做好帮扶工作。如果帮扶干部整天坐在办公室开会,整天把扶贫工作挂在嘴边,就是不走村入户,不深入第一线去抓落实,会议开再多,重视重复千百次,却不心入、深入贫困群众家,自然难以精准施策,精准帮扶。
“感人心者莫乎于情,动人心者莫乎于行。”一个帮扶干部,若不曾去过其帮扶的村庄,甚至连其帮扶贫困户的名字都不知道,这样坐在办公室、会议室的纸上帮扶、虚假帮扶,能够让群众把产业发展起来,让他们战胜贫困吗?希望广大干部俯下身子,尽心竭力地帮扶,用自己的辛苦指数,去换来百姓的幸福指数,让一方贫困群众如期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作者:刘梅 单位:河北省沧县张官屯乡党委 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来稿】(图片来源网络 侵删)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 昆仑专题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我为中国梦献一策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