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至少从股市行情看来,美国人对经济重启后迅速复苏的预期还是信心十足的,但是真正认真思考的人却没有他们那么确定。
著名经济学家、得克萨斯大学教授高伯瑞(James Galbraith)就在报业辛迪加发文指出,从根本上说来,当下的美国经济是建立在三大支柱之上的,即全世界对美国先进商品的需求、美国消费者对华而不实的商品和服务的需求,以及不断增长的家庭和企业债务。这样的一种经济也可以达到繁荣,也可以为众多的人口提供就业机会和收入,但是归根结底,整个系统就是一间纸牌屋,而新冠疫情的飓风已经将其吹垮。
近期,主流经济学界对复苏抱乐观看法的人也不乏其人,比如前奥巴马时代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哈佛大学的弗曼(Jason Furman)就警告民主党说,要在11月大选中击败特朗普并不容易,因为当选民们走向投票站时,经济数据可能是“美国史上最佳”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纽约时报》著名专栏作家克鲁格曼(Paul Krugman)也做出了“迅速复苏”的预言。无党派的国会预算办公室也持类似看法。至于高歌猛进的美股市场,自然就更不必说了。
这种看法背后的逻辑其实非常简单。国会预算办公室预计,真实国内生产总值在第二季度将收缩12%,年化40%。不过,他们又预计第三季度将实现5.4%的反弹,年化23.5%,蔚为壮观。
这种可能性当然是存在的。比如,5月间的就业数据就已经大幅度好转,而且目前看上去,第二季度的经济表现也可能没有之前预计的那么低迷。不过,即便国会预算办公室的这些估计都是准确的,大选投票时的国内生产总值水平依然将较第一季度收缩7%,同时失业率很可能远远高过10%。
姑且先假设那些乐观主义者对第三季度局面的预判是正确的,可是,第三季度之后呢?是经济继续轻快前行,收入和就业持续反弹,还是持续保持低迷,需要21世纪版本的新政才能挽救其命运?
面对这一问题,不管是弗曼、克鲁格曼还是国会预算办公室,他们的心智模型其实都是一样的。他们将这次的疫情视作是单纯的经济休克,就像地震之类的自然灾害,或者是911之类的恐怖袭击事件。正常的经济结构只是被暂时打乱,脱离常规增长的渠道。要让美国重新前进,最需要的是信心,以及相应的经济刺激。只要让美国消费者被压抑的需求再度释放出来,企业就会重新恢复投资,很快,一切就都会变得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样。
至少从1960年代,即肯尼迪和约翰逊两任总统大力推动减税时开始,主流的中左翼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们在考虑衰退和复苏时,秉持的就一直是这样的思路。然而,今天还在这样想的人们,其实是忽略了美国经济已经发生的三个重大变化——全球化、服务业在消费和就业领域的崛起,以及个人和企业债务的影响。
1960年代,美国的经济是非常均衡的架构,同时为企业和家庭生产产品,各种技术一应俱全,金融部门相对较小,且受到严格监管。当时的美国经济很大程度上是自给自足的,进口的主要都是大宗商品。
今天,美国为这个世界生产的,主要都是先进的资本财和服务,集中在航空航天、信息技术、武器、油田服务,以及金融等领域。与此同时,美国进口的消费财,比如服装、电子产品、汽车及零部件等则要比半个世纪之前多出太多。
在1960年代,美国消费需求主要是指向汽车、电视和各种家用电器,而现在,国内支出大得多的部分则是流向了餐厅、酒吧、旅馆、旅游景点、美容院、咖啡厅、纹身店,还有大学和医院。数以千万计的美国人都在这些行业当中工作。
最后,美国人的家庭支出,在1960年代是受到工资和住宅价值双重增长的强力推动的。可是当下,至少从2000年开始,工资实质上就已经陷入了增长停滞,而2010年之后,住宅价值也基本走上了同样的道路,未来几个月甚至还可能有所缩水,于是乎,支出增长的最重要推动力彻底变成了不断高企的个人和企业债务。
对于这些重大的结构性问题,主流经济学界不知为何却极少关注。相反,他们总是假定商业投资主要是出于对消费者需求的反应,而消费者的支出又由收入和欲望两个同等重要的因素决定。在这种认知之下,“必需”与“奢侈”之间的差异几乎就不存在,而债务负担也被很大程度无视了。
问题在于,这个世界对很多美国制造的资本财的需求很大程度上都要看具体情况而定。比如,目前全球大约半数的飞机都已经停飞,这种局面下,指望飞机订单复苏显然是不客观的。还有,当前的油价之下,全球石油行业也不大可能去开采新的油井。即便在美国本土,虽然既有的建筑项目或许还会完成,但是新的写字楼或者商业中心恐怕一段时间内都不会再有人建设了。人们通勤频率降低,汽车的使用寿命就会变长,因此对新车,还有汽油的需求也会受到打压。
这场空前变局之下,美国消费者未来恐怕也会更倾向于增加储蓄和减少支出。尽管短期内,政府帮助他们填上了收入损失的窟窿,但是大家都很清楚,短期终归是短期。他们最希望知道,但又最不确定的是,自己何时会找到下一份工作,或者是何时会成为裁员的对象。
还有,正常人其实当然可以将“需要”和“想要”区别开来。美国人当然需要吃饭,但是大多数人并不需要下馆子。旅游也不是必不可少的。于是乎,餐厅和航空公司便面临了双重挑战——疫情期间,他们产能受限,入不敷出,而哪怕疫情结束,需求也将严重下滑。
大家看到,在已经可以合法重新营业的情况下,许多企业却选择了就此关门,根本逻辑就在于此。哪怕那些重新开门的商家,很多也在担心自己可能坚持不了多久。事实就是,美国庞大服务业当中为数众多的从业者正在日益清醒地意识到,其实自己的工作根本不是必不可少的。
与此同时,美国人的家庭债务如房租、抵押贷款、公用事业账单、教育贷款、汽车贷款等等,其总量一直在持续增长。当下,由于政府刺激支票的帮助,尚未发生大面积违约,而且许多房东也很通情达理,采取了弹性立场。可是,当人们发现自己正在面临长期低收入的风险时,他们就必然会持续囤积资金,来确保自己能够偿还债务。接下来,销售税和所得税收入的减少又将迫使美国州和地方政府削减支出,让就业和收入损失的局面进一步复杂化。
美国的经济困境其实是结构性的。这已经不能简单归咎于特朗普的无能,或者是众议院议长佩罗西的糟糕政治策略。超过半个世纪的时间当中,美国经济已经发生了一系列巨大的系统性变化,成为一个依靠全世界对美国先进商品的需求、美国消费者对华而不实的商品和服务的需求,以及不断增长的家庭和企业债务的架构。这样的一种经济也可以达到繁荣,也可以为众多的人口提供就业机会和收入,但是归根结底,整个系统就是一间纸牌屋,而新冠疫情的飓风已经将其吹垮。
综上所述,所谓美国重新开放,只能是一场经济与政治的双重白日梦。在位的政客们当然希望看到增长的漂亮反弹,而由于之前崩溃的惨烈,短期内经济数据也可能会有一些亮眼的表现。可是,如果将这表现当作是真正复苏的开端,那就注定只能收获又一个白日梦。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内容 相关信息
专访美国经济学家、世界银行前中国业务局局长黄育川:“赖”掉欠中国的债,美国敢吗?
2020-04-09罗富强:美国经济泡沫将被新冠病毒刺穿,极可能升级美中斗争作为“救命稻草”
2020-03-25• 昆仑专题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我为中国梦献一策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