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伴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通货膨胀这件事一直在发生着,即使看上去很温和的每年1-2%的物价上涨,10年后的复合增长也不得了,会让10年前手上的货币大概会贬值15-30%,并在20年后贬值30-60%,我们回头看看同样100元钱20年前能买到什么、20年后又能买到什么就知道了。但这是正常的,没有每年的温和通胀就不会有经济的更好发展,这也就是为什么国家统计局发布GDP数据时会有一个GDP和名义GDP,通常说的GDP是指扣除通胀因素后的实际GDP,而名义GDP就是没有剔除通胀因素的GDP。
其次,我们再谈各国量化宽松这种非正常情况会不会导致通货膨胀呢?我的回答是:不算每年的正常通胀,量化宽松会有导致三种情况出现:一是会引发通胀;二是不会引发通胀;三是资本输出国不通胀,资本输入国发生通胀。为什么呢?
我们先说第一种情况,量化宽松会导致通货膨胀。比如非洲国家津巴布韦,1980年的时候,津元比美元还贵,0.68津元兑换1美元,但由于土地改革出现问题,经济日趋恶化,政府不断实行量化宽松,到1999年兑换1美元要38津元,2000年要55津元,2002年要800津元,2004年要5600津元,2005年要6万津元。到2006年7月一下子贬到了100万津元兑换1美元。2006年8月津巴布韦政府不得不发行新币代替旧币,1000元旧币才能换1元新币。但货币改革任然没有抑制通货膨胀,受美国次贷危机量化宽松影响,津巴布韦币出现更严重的贬值,到2008年6月初,要10亿新津元才能兑换1美元,不到一个月的6月底就到了1000亿新币兑换1美元。2008年8月1日,津巴布韦政府只好将旧币删去10个零,发行第三代津元,即100亿第二代津元才能换1元第三代津元,同时汇率调整,10新元换1美元。可事情还没完,津元继续贬值,5个月后,2009年1月兑换1美元贬又到了100万亿新津元,津巴布韦政府被迫再删掉12个零发行第四代津元,即1万亿元第三代津元换1元第四代津元。遗憾的是,津元继续膨胀加零,很快贬到175万亿津元兑换1美元,2009年3月18日,津巴布韦政府不得不宣布津元作废,用美元、欧元和南非兰特等外国货币作为流通货币,官方宣布的汇率为250万亿津元兑换1美元。2019年6月7日,津巴布韦政府表示在年内推出本国新货币,以结束津巴布韦10年没有本币的历史,但至今尚未听到消息。这就是因经济瘫痪,政府不断量化宽松的惨剧,全体国民一贫如洗。
第二种情况,量化宽松不会导致通货膨胀:日本首相安倍晋三2012年开始执政并推出了以量化宽松为核心的“安倍经济学”。从2013年4月开始,一直到2016年1月,日本实施了无限期、开放式的量化宽松,取消各种回笼资金的资产购买计划,并大量发行基础货币。与此同时,从2016年1月29日开始对商业银行的新增准备金账户征收负利率,罕见地进入负利率与量化宽松的QQE((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Monetary Easing)时代,即宽松无底线,直到通胀稳定在2%以上再停止,安倍想通过QQE改变长期的通货紧缩(CPI为零或负数)给日本经济带来的伤害。从2013年4月份开始,日本央行开启开放式资产购买计划,一边发放基础货币(要求每年增发80万亿元基础货币),一边大幅增发长期国债、ETF指数基金、J-REITs的购买规模以及贷款支持计划。并从2014年1月起每月购买13万亿日元的资产,而且不设终止期限;同时维持25万亿日元的资产支持操作(FSO)和每年21.6万亿的常规国债购买。可是,如此规模巨大的量化宽松,除了对外汇率发生贬值以外,国内2%的通胀率目标就是实现不了,原因是日本量化宽松出来的资金大都流入的创新和实体经济领域,结果却是在2016年以后日元调头升值。
第三种情况就是资本输出国不通胀,资本输入国发生通胀。比如2007年美国发生次贷危机之后,美国从2008年开始先后进行了三轮半量化宽松。2008年11月25日实行第一轮量化宽松,截止2010年11月美联储共购买了1.725万亿美元资产;从2010年11月3日起实行第二轮量化宽松,即到2011年6月底以前购买6000亿美元的美国长期国债;从2012年9月14日起实施第三轮量化宽松,每月购买400亿美元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关键的是这次没有说明购买总规模和截止期限。第四次,也可称作半次,也就是说距离第三轮量三个月后,美联储在2012年12月12日宣布,每月采购450亿美元国债,加上第三轮量化宽松每月400亿美元,每月的资产采购额达到850亿美元。回头看,第一轮量化宽松,一年间美股标普500指数大涨37%,美国经济2009年后三个季度GDP环比增速从负值增至5%;第二轮量化宽松的一年后美股标普500指数大涨28%,2010年第四季度美国GDP同比增长3%。此后的一轮半没有更大效果,但保持了美国经济的复苏态势,于是,美联储决定从2014年10月29日起结束并开始用两年时间退出量化宽松。有意思的是,美国的这三轮半量化宽松并没有引发美国国内通胀,其国内通胀率始终没有超过2%,倒是因为美元汇率贬值给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国家带来了输入性通胀,比如2008-2011年,中国、俄罗斯、印度和巴西的通胀率高的时候分别达到8%、13%、10%和6%。原因是美元量化宽松引发石油等大宗商品涨价,涨价因素向新兴市场国家传导,再就是美元流入新兴市场国家引发外汇占款巨量增加。
目前,为应对新冠病毒对经济尤其是股市的影响,3月17日,美联储在紧急降息100个基点至零利率的同时,推出总计7000亿美元的量化宽松,并在美国股市两周内四次熔断之后推出无限量量化宽松,这意味着美国史上最大的QE计划出台,再加上欧洲央行1200亿欧元以及英国央行2000亿英镑的资产购买规模,世界各国进入了集体量化宽松时代。于是,引发了人们对通胀和“剪羊毛”的忧虑。但是,我认为,这次情况极其特殊,即便出现通胀也不是由量化宽松引起的,而是由物资生产及供应不足引起的,因为这些量化宽松的钱都弥补了疫情危机造成的通缩之坑,不会引发新的通胀。说到这里,我带大家认识一个金融学名词——货币乘数。在正常情况下,一笔存款存到银行,可被银行间循环贷款放大到4.5倍左右,这个4.5就叫货币乘数。可是一旦遇到非正常情况,比如目前的疫情,经济社会停滞,这个货币乘数就大大缩小或消失,被银行放大的4.5倍货币就减少或没有了,于是就出现了通缩的情况。那么,这时候推出量化宽松就不会引发通胀,因为量化宽松出来的钱基本上补了那个货币乘数和通缩。通不通胀取决于疫情好转、经济复苏时世界各国能不能及时缩表收回量化宽松出去货币。但是与前述相同,资本输入国家尤其是新兴市场国家在疫情过后可能会面临通胀并被“剪羊毛”的情况。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 昆仑专题 •
• 十九大报告深度谈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我为中国梦献一策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