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话实说,笔者的经济学知识,全是自学的。笔者在自学经济学知识时,每读完一部经典著作后,必掩卷细考,将全书的内容和逻辑结构,尽可能地浓缩在一个公式或一幅图表上,将书读“薄”。
比如,读罢英国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马歇尔(1842—1924)1890年出版的《经济学原理》——在西方经济学界,该书被公认为划时代的经济学著作,也是西方微观经济学的奠基之作,其理论被称为新古典经济学——笔者曾作如下一幅图:
一幅令人惊叹的完美画卷
笔者曾执教过写作课,窃以为凡文章、著作,其结构以“球型”为最(剖面则如上图,为圆)。何则?“球型”容积率最大,内容丰富,似圆滚滚的“猪肚”;内容又有条不紊地围绕球心,紧扣主题、主旨,极具张力;且“球型”首尾衔接,天衣无缝,铺垫照应,滴水不漏。所以,看着上面的《经济学原理》浓缩图,忍不住感叹:好一幅令人惊慕的完美画卷!
相信接触过西方微观经济学的读者都看得懂这幅图。大略解释一下就是:新古典经济学把现代经济社会归类为两种角色,一是左边的居民户,一是右边的厂商。把市场也归类为两种,一是商品和劳务市场,一是生产要素市场。这四者由两种“流”,物质流和货币流相贯通,构成整个社会经济活动的画卷。
从物质流看,居民户有力出力提供劳动,有钱出钱提供资本,有土地提供土地,也有提供经营管理能力的“企业家”。这四大生产要素通过生产要素市场汇流到厂商,厂商依靠其中的企业家的组织与经营管理,就源源不断地生产出商品与劳务,而后通过商品与劳务市场的销售,居民户物质需求得以满足,同时再生产出生产要素。
从货币流看,居民户在商品与劳务市场购买厂商生产的商品与劳务,居民户手上的货币就通过商品与劳务市场,汇流到厂商。厂商再拿这些货币到生产要素市场购买生产要素,用工资购买劳动使用权,用利息购买资本使用权,用地租购买土地使用权,用利润购买企业家的经营管理能力,延续再生产。于是,居民户中的工人得到了工资,资本所有者获得利息,土地所有者拿到了地租,企业家收获了利润,货币又回流到居民户手上,他们又可以到商品与劳务市场采购了。
当然,这里面有些概念、范畴,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不一样,如工人出卖的不是劳动力而是劳动,资本获得的不是利润而是利息,获得利润的是企业家等等,这是西方经济学的视角。如果撇开这些“细节”不谈,那么这张图既高度概括又非常具体,极其精炼,寥寥几笔,就勾画出社会经济运行的全貌,怎么生产,怎么流通,怎么分配,怎么消费。而且很有辩证法,它把厂商的生产同时看作是消费,对生产要素的消费;而把居民户的消费,同时视为是生产要素的再生产。就“可读性”、“可视性”而言,它也胜过马克思的资本运动总公式,因为马克思的“神奇的公式”里很多内容是隐含的,需要“解密”,需要扩展,而这张图就直观得多。
精彩还不止于此——
图①
现在把左上角的图①放大一下。图中横轴OQ表示数量,如果纵轴OP表示效用,那么曲线D就反映了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即商品的边际效用随着数量的增加而递减。比如“万万不可脱”的第一条裤子效用最大——这是鲁迅《阿Q正传》里阿Q的效用观,当代如什么干露露、湿露露的,不在此例——倘已有上千成万条裤子了,那最后一条裤子的效用就递减至极低了,或许只是买的时候“爽”了一下。如果纵轴OP是表示价格,那么坐标图上的曲线D,则就是需求价格曲线了,反映消费者(买者)对一定数量的商品所愿支付的价格。需求价格随着商品数量的增加而递减,其背后是由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起作用,所以需求价格曲线与边际效用曲线是一致的。
图②
再把右上角的图②也放大一下。图中横轴OQ也表示数量,如果纵轴OP表示成本,那么曲线S就反映了边际成本递增规律,即商品的边际成本随着数量的增加而递增。如果纵轴OP表示价格,那么坐标图上的曲线S,则就是供给价格曲线了,反映生产者(卖者)为提供一定数量商品所愿接受的价格。供给价格随着商品数量的增加而增加,其背后是由于边际成本递增规律在起作用,所以供给价格曲线与边际成本曲线是一致的。
图③
好了,当居民户与厂商在商品与劳务市场相遇时,图①与图②就合二为一成图③。居民户要购买,厂商要销售,居民户的需求曲线D,就与厂商的供给曲线S相交于E点,这就是均衡点。ON即为均衡价格,OM即为均衡量。在均衡点上,需求等于供给,居民户的购买需求都得到了满足,而厂商生产的产品也全部出清。而且,由于均衡点是通过市场供求关系的自发调节形成的,一旦市场价格背离均衡价格,或商品数量背离均衡量,那么在供求的相互作用下,它们都会自动趋向均衡。
图④
图⑤
图⑥
图7-1下半部分生产要素市场的情况,同上半部分商品与劳务市场一样。不过这里居民户成了供给方,图④的供给曲线S,也即生产要素的边际成本曲线;厂商成了需求方,图⑤的需求曲线D,也即生产要素的边际生产力曲线。在生产要素市场,图④与图⑤就合二为一成图⑥。图⑥中,厂商的需求曲线D,与居民户供给曲线S相交于E点,这就是均衡点。ON亦为均衡价格,OM亦为均衡量。在均衡点上,需求等于供给,厂商的购买需求都得到了满足,可顺利进行再生产;而居民户的生产要素也都出清——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而且,由于均衡点是通过市场供求关系的自发调节形成的,一旦市场价格背离均衡价格,或生产要素数量背离均衡量,那么在供求的相互作用下,它们都会自动趋向均衡。
这就是新古典经济学为我们提供的画卷,一幅多么美好的画卷啊!这幅画卷告诉我们,只要恪守“自由经济”,充分发挥自由市场机制,经济就能通过价格机制自动达到均衡:商品的价格波动能使商品供求均衡,居民户的需求就可以得到满足,厂商的产品也能够全部得以销售。劳动的价格——工资的涨跌能使劳工市场供求平衡,就可以实现充分就业;资本的价格——利率的变动能使储蓄与投资趋于均衡;土地的价格——地租的升降能使土地的供求均衡,生产要素即资源就可以得到充分利用。这样,社会的生产、流通、分配、消费,一切均衡、一切顺利。即使一时有所背离,自由市场机制也都会使之自动趋向均衡。
吴先生从美国带来一根“尺”
且说吴敬琏先生1983年赴美国耶鲁大学求经问道,茅塞顿开,改弦易辙——据吴先生女儿披露,吴先生曾“大义灭亲”,跟当了“右派”的父母坚决“划清界限”,毫不留情“揭发批判”。1964年,又积极参与了批判自己的老师顾淮、孙冶方。1983年还著文《论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属性和商品经济属性》,批判“市场经济”,声称“从计划经济改变为市场经济”的主张,是“同20世纪二三十年代社会主义论战中以米塞斯和哈耶克为代表的反社会主义派的观点相似”。——扛着拜“反社会主义派”哈耶克为宗师的新自由主义大旗回国了。
吴先生很谦和,“弱水三千,只取一瓢”,在新自由主义麾下,专司“自由市场经济”理论。说得形象点,就是拿从美国带来的“自由市场经济”的尺子,时时处处丈量改革开放。他理想的改革开放,就是国家政府不要管经济,一切交给市场。最近的一例,就是极力反对中国政府在受到美国卡脖子以后发展芯片产业。他说:
【“从网上的反映看似乎有一种危险,这种危险就是由于这个争论使得国家主义更加取得了优势,就是用更强大的行政力量去支持我们的有关产业”。】
故时人谓之“吴市场”。而吴先生之所以成为“吴市场”,笔者猜想,因为他很崇拜上面那幅“完美的画卷”。
“完美的画卷”是怎么变成乌托邦的
完美如“球”的文章是有的,如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但一
个社会的经济,若真如上面那幅“画卷”那样至善至美,那么这个社会就再不需也不能发展,死定了!反过来就是说,上面那幅至善至美的“画卷”,只能是纸上谈兵的乌托邦。
诚然,新古典经济学对市场机制机理的解析,对市场机制自发调节作用的揭示,有其合理和科学的部分。譬如轻工业阶段的产业结构与相应的企业结构,决定轻工业时代形成相应的完全竞争市场。在完全竞争市场,每一个卖方和买方都只能是“价格的接受者”而无左右市场价格的能量,市场机制也因而起着优化资源配置、调节生产与消费的作用。
问题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比阿尔弗雷德·马歇尔的写作跑得快,当他1890年出版以完全竞争市场为剖析对象的名著《经济学原理》时,资本主义经济早已进入垄断竞争阶段。这一来,作为他《经济学原理》支柱的价格理论就“漂浮”了起来,支撑不住《经济学原理》的大厦了。
后来,就是西方经济学的诸多学者也纷纷指出,市场配置资源必须有四个条件:信息完善、没有垄断、交易没有外部性和局限于非公共物品市场。只要其中一个条件不满足,市场就会失灵,市场对资源的配置就会失效和失优。所以,避开市场失灵来谈“市场配置资源”,是骗人的把戏。
也许有鉴于此,西方经济学界后来把该书定位为“微观经济学”。笔者对西方经济学向来颇有微词,唯独对这“微观经济学”的定位,深表赞许。
微观经济学的“微观”,是希腊文“μικρο”的意译,原意是“小”。所以微观经济
学又称个体经济学、小经济学。它主要研究市场中个体的经济行为,亦即单个家庭、单个厂商、单个市场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它从资源稀缺这个基本概念出发,认为所有个体的行为准则,在于设法利用有限资源取得最大收益,并由此来考察个体取得最大收益的条件。
问题是所有个体,包括单个家庭、单个厂商和单个市场设法利用有限资源取得最大收益的“理性”行为,会带来全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吗?
笔者在拙作《金权时代:现实的合理性和合理的现实性》(2014年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中,说过一个小故事:
温州的打火机生产曾在国内外都赫赫有名,笔者一个朋友就是生产打火机的。新千年时有次碰到,他向笔者大吐被义乌商人“盘剥”之苦。他说,温州生产的打火机,国内销售这部分,主要是通过义乌小商品市场批发到全国各地的。一般是义乌人下订单,温州人按订单生产,义乌人卖完后结账,卖不了的退还。开始几年,他经营颇顺利,还结交了一批义乌朋友,大家都很守信用,讲规矩。义乌人下订单,一个电话就搞定。温州人接单后,打火机交货也很及时。货款也能按时收回,他也赚了些钱。但最近几年竞争太厉害了,不亏本就算大吉了。为什么?他说,打火机这东西,就打火点烟这么点用场,义乌小商品市场一个摊位几百个品种,能吸引外地批发商眼球的全靠设计的新颖。比如我搞了个新设计新产品,交给义乌朋友一试销,不错,义乌人立即下单。假定他准确地预测市场潜在销量是200万只,打个对折的对折的对折,给我下了25万只的单。问题是其他义乌批发商也看到这款式有销路,如果有20个人对市场潜在销量判断都是对的,也都留有余地了,只下了25万只的单。但实际上一加总,下的订单已是市场潜在销量的一倍多。但鉴于“商业机密”,义乌人都是各自悄悄下单的,温州人接单后,也都是各自悄悄赶着生产的,谁都觉得抓准了商机,利润可期。结果打火机汇流到义乌小商品市场一卖,才发现大大地“供大于求”了。最后,义乌人把卖不了的退还给温州厂家,温州人空欢喜地白忙了一场。有时呀,开头一段时间销路大好,义乌人还追加订单,温州人还抓紧加班赶货,其实市场早已饱和了,后面生产的就死路一条,投入的人财物都“泡汤”。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打火机是个极小的产品,这也是个极简单的小故事。但在这极小的案例中,所有人都抓住了市场商机,也都准确预测到市场潜在销量,下单也是留有余地的,可当大家一心为利润而加劲生产时,结果却是“供大于求”,部分打火机过不了“惊险的跳跃”这一关。这种个体的理性集合成全体的不理性,也就是恩格斯说的“个别工厂的生产的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的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对立”。(《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5月第一版,第431页)这种“对立”,既会导致生产与消费的脱节,也会导致各生产部门比例的不协调,还会导致个别企业资源配置的有效性与整个社会资源配置的无序和浪费的矛盾。这是资本主义生产运动中经常出现的现象,是社会化大生产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的重要表现之一,也是资本主义经济每十年就爆发一次经济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
“完美的画卷”在资本主义经济的现实前面,变成乌托邦。
所以,用微观经济学指导一国经济,有如一个外科医生,“我的细胞理论就是好,什么器官、人体,我开刀时是不管的!”又如一个建筑师,“我只管砖头、木料好,什么房子结构、地基、采光,那我不管!”
“吴市场”实乃“吴私有”
从上述回头瞻仰吴敬琏先生,觉得称他“吴市场”,很有几点委屈:
一,打1984年吴先生从美国扛着拜“反社会主义派”哈耶克为宗师的新自由主义大旗回国后,似乎并未见到他在经济学理论,即便是“市场经济”理论上下过什么功夫,有过什么建树。只是随处大喷“市场经济就是好,就是好!”的烂调,随时用拿从美国带来的“自由市场经济”的尺子,丈量改革开放。
二,吴先生似乎不懂什么叫市场配置资源四条件,什么叫市场失灵;甚至不懂阿尔弗雷德·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是研究单个家庭、单个厂商、单个市场的经济行为的,不懂研究单个家庭、单个厂商、单个市场的经济行为的理论,为什么称“微观经济学”,不懂微观经济学该究竟用在哪里,因此也不懂居然还有个宏观经济学……这些,可是经济学的A、B、C呢!
三,2010年,吴先生叫板“权贵资本主义”。如果讲周永康、令计划、孙政才、苏荣们搞权贵资本主义,笔者还真没有意见。问题是,究竟是谁为权贵们推波助澜搞出权贵资本主义的?难道不就是你们这一些“宠物经济学家”?
听听吧:
茅于轼:许多国有资产是冰棍,不用也会自然消失的,只有运作起来才会产生效益。管理层收购国企,实现了产权和管理权合一的效果。即使是“零价格”甚至负价格转让,国家也不一定吃亏,
厉以宁:国有资产怎样改制?在改革过程中,国有资产的流失是必然的,不必大惊小怪。
张维迎:中国改革利益受损最大的是干部。在公有制下,官员索取剩余可能是一个帕累托改进;因为它有利于降低监督成本,调动官员的积极性。私人产品腐败的存在,对社会、经济发展来说即使不是最好的,也是次优的。第二好的。反腐败力度在把握适当、要非常适度,如果力度把握不适当,间接带来的负效应也非常大。
盛洪:不妨把这些公共财产看成无主之物,谁先把它拿来卖,这公共财产的产权就算他的。你如果正好当一家国有企业的厂长,就可以和主管部门合伙把这家工厂卖给有钱人,产权就变成私有了。
张曙光:腐败是否有理?既然掌握公共权力进行公益决策的人不肯轻易放弃和交出他们的权力,而改革又不能从其手中强夺,就只能通过腐败与贿赂的钱权交易的方法进行购买。改革要利用腐败和贿赂,以便减少权力转移和再分配的障碍。腐败和贿赂成为权力和利益转移及再分配的一个可行的途径和桥梁,是改革过程得以顺利进行的润滑剂
朱学勤:宁要腐败,不要毛泽东。
刘吉:中国的前途命运是由强势集团决定的,谁违背了强势集团的利益,谁就必然
下台。
……如此等等。这“宠物经济学家”的市场行情,吴市场先生难道不知道?
不,清楚得很!他们就是要先“改革开放”成“权贵资本主义”,再倒打一耙,以挑战权贵资本主义的名义,在“深水区”杀出一条血路!
四,也就是在《中国改革进入深水区:挑战权贵资本主义》一文中,吴先生说:
【“国有经济体制……乃是整个旧体制的核心或基础”。】
在2011年7月6日,吴先生又说:
【“中国的市场经济远不完美,这个不完美,主要反映在国有部门在资源配置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上。”】
清楚吗,吴先生说的完美的市场经济,就是要包括国有经济在内的公有制经济完全退出资源配置过程,把公有制经济这个社会主义的“核心或基础”斩草除根,彻底私有化!
吴先生为私有化,也真是拼了。
那么,吴先生是“吴市场”?不!不!!是货真价实的“吴私有”!!!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内容 相关信息
英国经济私有化导致实体经济制造业空心化,撒切尔夫人之经济迷殇
2018-12-27尹国明:私有化是灭国之路!金融是经济的心脏,这一战,关系国运。
2018-11-25• 昆仑专题 •
• 十九大报告深度谈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我为中国梦献一策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