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决定市场经济运行都是生产条件或者说生产要素的配置,也即所有制。这是普照之光,它左右着各阶级、各阶层的收入“配置”、左右着经济资源的配置,也左右着产业结构的配置,总之,左右着整个经济的运行。但新自由主义在论述市场配置资源时,恰恰“遗忘”了这普照之光。这是有意识的回避,还是“无心之失”?
“市场配置资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岂容新自由主义歪曲
西方经济学以资源稀缺性为逻辑起点,故资源配置问题,便是西方经济学理论的重头戏之一了。应当看到,在市场经济——不管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笔者所说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以公有制为基础、以全民所有制为主导、有国家的经济宏观调控和导向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机制的确是资源配置的基础性力量。否则,市场经济就没有存在的意义。而承认市场机制是资源配置的基础性力量,也就是承认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地位和作用,即便是国家的经济宏观调控和导向,最终还是通过市场机制发挥作用。
但这些依然还是表象。承认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市场配置资源问题上的相似表象,并不意味着我们否认它们在这相似表象背后那截然不同的本质。
按新自由主义的说法,市场的价格机制呀,竞争机制呀,供求机制呀,自私自利的经济人呀,一合力,就能配置出最优的资源布局。当然,它是有一番看起来颇为高深的理论演绎以资证明的。这番理论,在新自由主义事实上占据统治的经济学界,包括大学甚至各级党校的经济学院系和经济学课程,已被全力推介、全面传播并为人们所普遍接受。不过依笔者的大白话翻译,那理论其实很简单,意思就是让自私自利的经济人用金钱——高雅一点说用货币投票(价格竞争),就能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明白了新自由主义的市场配置资源理论的基本点和实质,有几个问题就值得解析了:
一、“经济人”问题
“经济人”与“资源稀缺性”,是互成犄角的西方经济学两个逻辑起点。“经济人”问题确实颇为纠结,因为新自由主义在其中加入了大量的“混淆”,把它搅成一桶浆糊。比如:
1.混淆人们经济活动中的正当利益和自私自利。人们从事经济活动,目的是为了获取经济利益。但不能由此就简单地断定“经济人”就是自私自利的。如我国战国时被后世尊为百代商人之祖的白圭的商业理论与经营理念,“自利”是自然的,但未必都是自私吧?
2.混淆商品交换的规律和商品交换活动中的投机行为。商品交换的规律,是等价交换;商品交换的基础,是自利也是互利共赢。但在私有制条件下,商品交换活动中的投机行为,确实也多如过江之鲫。如我国战国时的千古奇商吕不韦,可谓是投机商的鼻祖。
3.混淆不同历史条件下人们经济活动的区别。如同马克思说的:“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12月第一版,第5页)在私有制的经济社会关系下,私有观念是普照之光,因而我们毫不奇怪新自由主义对“经济人”的定义。但在改变了历史条件下,即在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普照之光是劳动者之间的分工协作,互利共赢。
4.混淆处于不同经济地位的不同阶级、不同阶层的利益诉求。打工仔讨薪、要求改善劳动条件等是天经地义,这与老板处处克扣、层层盘剥以增加利润,岂能等量齐观为“经济人”行为?
总之,新自由主义的“经济人”理论,是以抽象的“经济人”,来混淆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处于不同经济地位的人们的经济活动行为。
二、“货币投票”
如果站在资本主义角度或者说新自由主义角度思考,强调货币投票的资源配置是最佳的,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因为正如恩格斯指出的:“资产阶级的力量全部取决于金钱,所以他们要取得政权就只有使金钱成为人在立法上的行为能力的唯一标准。他们一定得把历代的一切封建特权和政治垄断权合成一个金钱的大特权和大垄断权。”(《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2008年7月第一版第647~648页。)当金钱成为人行为能力的唯一标准时,用金钱选票投票,就是最公平、最合理“程序正义”,因而会带来最佳的配置。政治上如此,经济上也是如此,用在资源配置上更是如此。那么,我们又该如何解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货币投票”呢?答案在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按劳分配,货币工资在本质上已成为劳动券,只不过它还有点历史的“惰性”,依然穿着货币形式的外衣罢了。所以货币投票是表象,实质是劳动者根据自己意愿在投票。社会主义生产目的也由此体现出来。
三、“选票”的配置
如果如上所述,那么在新自由主义所说的金钱选票带来最佳资源配置之前,必然先要碰金钱选票的配置问题,是“均贫富”的“一人一票”?还是“两极分化”?仰或是这两端之间的某一点?用经济学语言说,也即“基尼系数”问题。这样一来,事情就牵扯到分配问题了,而决定社会生产成果的分配形式和结果的,是生产条件或者说生产要素的分配。所以“选票”的配置,不过是生产条件或者说生产要素的配置的倒影。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资本既据有生产资料,又据有生活资料--这在资本运动流程的商品资本环节,表现得特别明显,这里的商品资本就是既包括品类齐全的生产资料,也包括形形色色的生活资料——也即据有全部的生产条件,因而“选票”的配置,进一步说是资源的配置,便全是由资本决定的了。新自由主义所说的市场配置资源,表象而已,是把“投票”场所错认为“投票”本身了呢!(参见《金权时代》,光明日报出版社2012年10月第一版,第280~281页)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则恰恰相反,劳动者据有全部的生产条件,因而“选票”的配置,进一步说是资源的配置,便全是由劳动者决定的了,社会主义生产目的也因此得以保证。
四、资源配置的结果
显然,金钱选票的不同配置,也即“基尼系数”不同,自然是要导致最终资源配置的不同。
1.那么,哪一种配置算最优?仰或都是最优?都是最优这在吊丝看来不可能、说不通,明摆着不同,怎么都是最优?但在新自由主义看来很好理解,很好说明——供求机制么,供求相适应呀!只要也只有供求相适应,生产、流通、分配、消费才能也就能全都顺利可持续发展。但是这样一来,岂不意味着新自由主义也承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可以有最佳的资源配置?生产、流通、分配、消费也都能顺利可持续发展?
2.资源配置的结果,必然要投影到产业结构上去。“基尼系数”不同,自然是要导致最终产业结构配置的不同。比如在两极分化的情况下,产业结构必然是倾斜的、畸形的。一头是适应富豪需求的供给端,豪车、豪宅、八星级酒店、珠宝、黄金饰品、名酒之类的奢侈品产业必定繁荣兴旺。去年我国股市的茅台股票价格蹭蹭蹭地往上窜,最高时总市值据说超过了整个军工板块,便是很说明问题的例证。另一头是适应大量“打工仔”需求的供给端,转基因食品、垃圾食品、地沟油、激素肉、胶囊旅馆、色情文化、网络游戏之类的产业也必定兴旺发达。而适应所谓的中产阶级需求的产业则相对萎缩,成为哑铃形产业结构的中端。与此相反,在共同富裕的情况下,产业结构必然是均衡的,呈橄榄形产业结构。产业结构是均衡的好,还是畸形的好;是哑铃形产业结构好,还是橄榄形产业结构好,也许精英们与草民们的评判并不一致,但相信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劳动者自有公论。
五、鲜明的“配置链”
总结上述,我们可看到一条鲜明的“配置链”:生产条件或者说生产要素的配置——也即我们通常说的所有制——决定“货币选票”或者说各阶级、各阶层的收入配置,“货币选票”或者说各阶级、各阶层的收入的配置决定资源的配置,资源的配置决定产业结构的配置。这一条鲜明的“配置链”说明:
1.无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决定市场经济运行都是生产条件或者说生产要素的配置,也即所有制。这是普照之光,它左右着各阶级、各阶层的收入“配置”、左右着经济资源的配置,也左右着产业结构的配置,总之,左右着整个经济的运行。但新自由主义在论述市场配置资源时,恰恰“遗忘”了这普照之光。这是有意识的回避,还是“无心之失”?
2.这条“配置链”,从某种角度说,也就是社会循环再生产的流程。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可以通过这个再生产流程,不断复制出自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样可以通过这个再生产流程,不断复制出自身。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内容 相关信息
• 昆仑专题 •
• 十九大报告深度谈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我为中国梦献一策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