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时事聚焦 > 深度评析 > 阅读信息
梁海明、冯达旋:中缅经济走廊遇冷并非坏事
点击:  作者:梁海明、冯达旋    来源:FT中文网  发布时间:2018-09-27 09:18:03

 

中缅经济走廊遇冷并非坏事,外界期望值不高,反而为其建设减少了压力,增加了空间和时间。

 

中国与缅甸近日在北京签署了关于共建中缅经济走廊的谅解备忘录。虽然中缅经济走廊是中国在提出“六大经济走廊”后,第二次提出与单个国家建立经济走廊,但是,外界当前对中缅经济走廊的反应,不但不如中巴经济走廊般热烈,甚至还有些冷淡,这当中有何玄机呢?

 

中国各大媒体对中缅经济走廊刊登了不少报道,但当我们在各类搜索引擎如Google、Yahoo输入China-Myanmar Economic Corridor作为关键词,搜索相关的新闻报道时,意外发现除了缅甸英文媒体有数篇报道,以及邻国如印度媒体,酸溜溜地老调重提认为会给缅甸带来债务负担之外,西方主流媒体如我们现在身处的美国,并没有多少媒体关注此事,这和他们对中巴经济走廊的关注程度,确实不可同日而言。

 

究其原因,我们认为应该至少包括如下几个方面。其一,中缅两国虽然已于(9月9日)签署了共建中缅经济走廊的谅解备忘录,且早于去年,中国政府就已提出中缅经济走廊的概念,但时至我们撰文之时(9月19日),仍未在中缅两国的官方网站上看到共建中缅经济走廊的谅解备忘录中英文版全文,由于相关文件和相关细节仍欠奉,外界自然无从作出更多的分析、评论。

 

其二,可能与中国政府刻意低调有关。部分“一带一路”项目,之前有过不少惨痛教训,那就是项目没做已在说,或者是说了等于做了,这不但容易招来他国的猜忌,而且项目进展一旦出现落差,还容易落下话柄,并被攻击。因此,对于中缅经济走廊建设来说,多做少说、闷声发大财可能是更好的方式。一方面,可以防止“瘦田无人耕,耕了有人争”的情况出现,另一方面,也可以防止万一走廊建设未来出现问题,也不至于引发外界太多关注,以及施加的无形压力,中缅双方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

 

其三,不少企业对投资缅甸持观望态度。不少号称和中国政府关系不错的亚洲国家,如马来西亚,由于政党轮替新领导人上台,竟然要求取消或修改此前已签署的合同,这种如同儿戏的做法,严重损害该国的国际形象和声誉,令欲前往这些国家投资的外国企业担心会享受同等的“待遇”。故此,由于不少东南亚国家整体投资环境暂时欠佳,导致包括中国企业在内的外国企业,对投资缅甸及东南亚国家持观望态度。

 

何况,作为佛教国家,不少缅甸民众认为“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已基本满足需求了,他们对于经济发展、财富增长的渴望程度并无中国人高,大量外来的投资,反而容易破坏了他们的宁静生活,引发他们的反感,在这种氛围之下,投资者的观望态度更加浓烈。

 

与此同时,在过去一年,我们曾先后三次前往缅甸考察和调研,我们发现,即使中缅两国签署了中缅经济走廊的谅解备忘录,但对于中国企业,尤其是私营企业而言,如赴缅甸投资,应特别留意以下几个因素。

 

其一,缅甸的商人尤其是缅甸华裔商人非常了解中国的各类情况,但中国企业则未必很了解缅甸的情况,这容易出现缅甸商人在暗,中国投资者在明的不利局面。

 

缅甸应该是东南亚国家中非常了解中国的一个国家。我们赴缅甸考察时,曾与不少缅甸商界领袖交流,他们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政策十分了解,部分人对“一带一路”倡议更是了如指掌,甚至知道当中有什么漏洞缅甸可以利用。

 

另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是,我们在大部分的东南亚国家的四星或五星级酒店里,观看电视节目的时候,基本上只能看到CCTV 4(中国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以及凤凰电视台,但在缅甸的酒店里,除了上述两个电视频道之外,还可以看到CCTV 2(中国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这个频道是专门报道中国最新经济政策、经济情况和发展趋势。我们在与缅甸商界交流,明显发现他们不少信息也是来自CCTV 2。

 

准备前往缅甸投资的中国企业,在投资之前需要先思考一下,看不看缅甸的电视台,以及能不能看懂缅甸电视台,对缅甸的了解到底有多深。

 

其二,中国民营企业投资缅甸尽量“轻装上阵”,避免“负重前行”。

 

近期中国企业在马来西亚相关项目遭恶意喊停的“不愉快”经历告诉大家,如果在它国投资太多太“重”的项目,容易成为“人质”,在骑虎难下的情况下,中国企业尤其是中国民企往往容易妥协,招致损失。这正如笔者(梁海明)三年多前在FT中文网撰文指出,从全球跨国企业的历史经验来看,如高铁、航天科技、港口和房地产等这类“重”的项目要取得突破乃至落地生根,殊为不易。

 

企业除了需要具备区位优势(Location Based Advantages),可以因所在的国家和区域发展迅速而茁壮成长之外,还必需具备有成熟的全球网络,也就是体系优势(System Based Advantages)。这对于中国目前大多数较为年轻和海外经验不足的企业来说,它们可谓较难承受之“重”。(详见《“一带一路”应轻装上阵》 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63514?full=y&archive

 

因此,对于中国民企来说,与其“重”不可攀,不如在缅甸投资一些诸如智慧城市、互联网产品、跨境电商、医药和日用品等可以“轻装上阵”的行业,一方面是由于这些“轻”项目负担不重、门槛较低,另一方面,则是相对船小好调头。

 

而且,不像“负重前行”的行业那样,需要顾虑太多的政治因素,对于这些“轻装上阵”的行业,中国民营企业要想在缅甸取得成功,只要做好地理区隔(以文化与语言、国家与区域、城市与农村作区分)、 人口区隔(以年龄、职业和教育程度等来区分市场)、心理区隔(以生活型态、价值观和宗教作区分)、 行为区隔(以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产品使用率作区分)这四个区隔中的一个,或者两个,便能成功打开一国市场。

 

当今,无论是欧洲的名牌服装、手表,还是日韩的电子产品,这些“轻装上阵”的行业,均是成功得做好当中一至两个区隔,产品已遍销全球,在各国市场成功落地,深值中国民企借鉴。

 

此外,缅甸的农业尤其是水产养殖业,也值得中国民企关注。可能去过缅甸的人,都听过有关“只有在缅甸生长的鱼,才能安详老死掉”的笑话,缅甸是东南亚国家中渔业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但所对应的是由于基建落后,导致其养殖水平,捕捞水平和能力、水产加工能力和速冻设备等方面相对落后,这对中国企业而言,蕴藏着巨大的商机。何况,发展水产养殖业涉及民生,可以给缅甸民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相关投资容易得到支持和拥护。

 

其三,中国民企应考虑与欧美日等西方企业合作,共同投资缅甸。缅甸曾经是英国的殖民地,又曾遭日本占领,不少缅甸民众有“崇洋”心态,将欧美国家产品排首位,其次是日韩港台的产品,再次是本国的产品,接着才轮到考虑中国生产的产品,这并非对中国产品的歧视,而是消费习惯和长期的感观使然,要改变这种消费习惯和感观,或需数十年的时间。

 

在缅甸民众这种消费习惯和感观下,中国民企要进入缅甸市场,应积极考虑与欧美日等国共同投资缅甸。原因无它,西方企业在缅甸有深厚的历史渊源、人脉丰富,且共同投资有利分摊投资风险和政治风险。同时,这种“第三方市场合作”,也可以减少中国民企与西方企业独立投资缅甸时可能出现的对抗,增加对冲、合作的空间。

 

简而言之,虽然中缅经济走廊当前暂时遭受冷遇,但我们认为并非坏事,外界期望值不高,反而为中缅经济走廊的建设减少了压力和增加了空间和时间,这种多做少说的方式,或许值得未来更多的“一带一路”建设项目参考和借鉴。

 

作者:梁海明系丝路智谷研究院院长、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访问学者;冯达旋系丝路智谷研究院首席顾问、美国德州大学达拉斯分校原副校长;来源:FT中文网)

 


【昆仑策研究院】作为综合性战略研究和咨询服务机构,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客户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net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北京市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咨询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