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也许,干净的声音是属于时代的。时代过去了,声音也就难再了——想到这一点,不禁若有所失。”
01
1970年代,电影《卖花姑娘》在中国上映的时候,曾感动了无数国人。
在电视剧《激情燃烧的岁月》中,有位性格十分刚毅的女兵石晶,看《卖花姑娘》时却哭得像个泪人,这个镜头颇能凸显当时的氛围。
记得那年我还是一个小学生,是在家乡小城中唯一的电影院里看的学校包场,周围的小伙伴们都哭成一团,但很奇怪,我却没有流泪。
相反,影片中花妮挽着花篮,迎着早上晴朗的阳光,在“春天年年到人间”的歌声中走上开满桃花、杏花和金达莱的小山冈的镜头,却让我产生了一种很温暖、很亲切的感觉。
在以后的岁月里,这种感觉让我怀恋不已。
02
2008年,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时节,血海歌剧团带着《卖花姑娘》来了。她来自那个朝日鲜明之国,来自平壤,来自金达莱的故乡。
恰好,我去过朝鲜,去过平壤,童年时也看过《卖花姑娘》,我想我必须去看看,不为别的什么,只是为了重温一种久违的温暖和亲切。
4月15日,暮春的一个傍晚,我走进了国家大剧院,立刻小小的吃了一惊。
原本以为不会有很多人对来自美国和欧洲以外的演出感兴趣了,但能够容纳3000人的歌剧院,却分明早早就坐满了——有白发苍苍的老人,也有看来事业和生活都处于巅峰状态的中年人,还有一些则无疑是80后了。
因为是首演,可能有一些接见活动,演出被推迟了几分钟,但观众的心情是热烈而急迫的,时间刚过,就开始用有节奏的掌声来催场了。
音乐终于响起了,那是中国人非常熟悉的旋律。
“春天年年到人间,漫山遍野花争艳,失去祖国无春天,鲜花何时开心田……“
伴随着清脆的女声合唱,大幕也徐徐拉开,手挽花篮的卖花姑娘一步一步走向舞台中心。
剧场里的喧哗声一下子消失了,片刻的寂静之后,随即爆发出了热烈的掌声。
顿时觉得眼睛有些湿润,究竟是什么感动了我呢?
是她们的声音,我想。
03
如果只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她们的声音特质,能想到的就是“干净”。
实在是已经有很多年没有听到这样干净的声音了——宛若天籁,清澈、纯真、通透、自如,它让你想到早春、初夏、清晨的和风,想到在阳光下晾晒的白床单,想到在蔚蓝色天空中飘浮着的朵朵白云。
印象里,中国歌唱家也有声音非常干净的时期,比如,郭兰英的声音就很干净,当年她为电影《上甘岭》配的插曲《我的祖国》,其干净程度就一点不亚于“春天年年到人间”。
这些年来,干净的声音是如此的稀缺,以至于几乎忘了那是一种什么感觉了。
但人们还是喜欢干净的声音,剧场内的观众大都被感动了就是证明。
每一幕结束时,大家都倾情鼓掌,待音乐声起后又屏息静听。
当剧中被认为已经冤死在狱中的“哥哥”又重新出现时,有人竟发出了无法抑制的欢呼——显然,观众入戏了。
04
干净的声音带着真挚的情感,越过舞台飞向剧院的每一个角落,在空中盘旋,最后落入观众的心田。
然后,由被感动到心底流出的热泪,挂在观众的眼角、腮边……
还没有被商业污染的艺术像一汪清泉,朝鲜艺术家以他们的经典感动了中国观众,中国观众在纯美的艺术中感慨万端。
演出结束后,大家自发地全体起立,热烈的掌声居然长达十多分钟。
中国也曾经有过干净的声音,为什么现在却很少听到了呢?
也许,干净的声音是属于时代的。
时代过去了,声音也就难再了——想到这一点,不禁若有所失。
唯其如此,我会把“卖花姑娘”那干净的声音,永远珍藏在心底。
附
鲜为人知的是,《卖花姑娘》的乐曲和剧本出自朝鲜人民的领袖金日成之手。
据金日成自述,20世纪30年代他在吉林监狱里就开始构思《卖花姑娘》剧本,而该剧首演就是在中国,地点是西满辽河地区五家子村的三星学校礼堂。
《卖花姑娘》电影,是朝鲜艺术电影制片厂根据歌剧改编,由白头山创作组集体创作完成的。导演由金正日担任。
影片以20世纪初20年代日本占领下的朝鲜为背景,描写雇农女儿花妮一家的悲惨遭遇以及花妮的成长和走向革命道路的过程。
影片取得了空前的成功,成为朝鲜电影的代表作。
之后,金正日又亲自指导同名歌舞剧的制作。最终这个任务由朝鲜最著名的“血海歌舞团”完成。
自上世纪70年代起,金正日曾150多次亲临该剧团指导工作,歌舞剧《卖花姑娘》目前已在朝鲜国内及世界各地演出1400场,曾多次来华演出。
金正日在拍摄现场。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内容 相关信息
• 昆仑专题 •
• 十九大报告深度谈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我为中国梦献一策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