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中国宣布:
“中国愿以政府援助、金融机构和企业投融资等方式,向非洲提供600亿美元支持,其中包括:提供150亿美元的无偿援助、无息贷款和优惠贷款;提供200亿美元的信贷资金额度;支持设立100亿美元的中非开发性金融专项资金和50亿美元的自非洲进口贸易融资专项资金;推动中国企业未来3年对非洲投资不少于100亿美元。同时,免除与中国有外交关系的非洲最不发达国家、重债穷国、内陆发展中国家、小岛屿发展中国家截至2018年底到期未偿还政府间无息贷款债务。”
中国和非洲国家的友好关系,始于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开创的国际外交战略的需要。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帝国主义在世界各地的殖民统治体系土崩瓦解,尤其中国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阵营的壮大,鼓舞了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从十九世纪五十到七十年代,有近百个国家30多亿人口获得了民族独立。
新中国在完成社会主义改造之后,国内社会主义建设也进入了高潮,但社会主义的中国红色政权国际上四处受到美国主导的资本主义势力的围堵、包围、威胁,以致军事封锁,只有以苏联为老大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和少数西方国家承认中国新政权,中国在国际上的朋友还很少,比较孤立。
赫鲁晓夫上台后,苏联大搞大国沙文主义,中国在阵营内的活动空间受到压缩。而同时的国际局势,则是亚非拉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已成为影响世界局势的一支重要力量。
新中国要得到国际广大社会的承认,还要突破美国西方势力的包围,跳出苏联大国沙文主义控制,毛泽东和中共中央顺势提出了坚决支持亚非拉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把交朋友的重点放在亚非拉,团结亚非拉国家和人民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战略思想。
其中新中国对非洲国家的援助,是出于真心的援助,换来了非洲国家对新中国的政治支持,赢得了非洲人民的人心,有了广大的亚非拉国家这些朋友,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空前提高,联合国恢复中国的常任理事国地位就是黑人兄弟把中国抬进去的。
新中国援助包括非洲在内的亚非拉国家,既是中国为追求各民族独立和人类解放这个奋斗目标的必然立场,也是它所代表的被压迫民族一致的共同利益使然。
新中国前期,当时生产力落后,工业基础薄弱,粮食产量不高,经济发展落后,人民生活困苦,各种物资匮乏,但出于政治上的需要,中国人民牺牲自己支援了亚非拉国家,在帮助了别人的同时,新中国也获得了国际上空前的国际地位,得到了广大亚非拉国家的政治支持,给中国带来了一个安全的国际环境和周边环境,突破了西方封锁和苏联沙文主义的控制,其中无形中成为了第三世界的领袖。
支援了受援国,受援国也支持了中国,共同成为反帝、反霸、反殖的可靠盟友。中国对外支援,壮大了中国自己的力量,削弱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的力量。由于打破了国际上的孤立局面,与国际朋友间的科技文化和经贸往来增多,也促进了国内社会主义建设。
那个时期的国内形势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实现了人民的平等权,人民当家作主,消灭了贫富差距,国家保障工作权和提供五项免费的社会福利,虽然物资供应还很紧张,但票证制度保证了无差别的人人平等有份,从社会整体上看,虽然人民群众还很贫困,但干劲是高的,生活幸福指数比较高,国内社会高度稳定。
中国政府支援第三世界,通过党和政府的宣传教育,绝大多数人支持国家的对外援助行为。
应当说,那个时期,对于国外援助,也有一些反对声音,如中国援助非洲的一项标志性项目坦赞铁路,周恩来曾对反对声音说,援建这条铁路,它"更重要的是还具有军事上和政治上的意义。"通过对外援助,“我们的朋友遍天下。”
到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工作重点也转向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中非关系更趋务实,不可否认的是中国在非洲的影响力有所下降。
1996年后,中非关系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和非洲在国际事务中继续相互同情和支持,共同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合力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正当权益。
在非洲国家的有力支持下,中国在联合国人权会上先后9次挫败西方反华提案。
绝大多数非洲国家继续坚定奉行“一个中国”的政策,支持中国的统一大业。中非经贸关系由单一的政府间官方援助向形式多样、互利合作方向发展。增加了合资企业、工程项目合作和管理合作等新形式。
2000年成立中非合作论坛对话机制,2018年的这次合作论坛是第七届会议。这次会议上,中国向非洲将提供600亿美元的援助,除了支持的声音之外,还有来自各方面不同的反对声音。
应当说,支援非洲不仅仅是中国单方面对非洲的援助,一定也会从对非洲的援助中得到对中国多方面的支持,从长远看,它会是一种双赢的形式。但之所以反对援助非洲的声音得到共鸣,其主要来自于中国国内民生福利、贫富差距等方面的严重问题,成为反对的理由。
不论新中国前期还是现在的对非援助,从历史经验和教训中,应该正确看待和行使对外援助,尤其其中需要把握一个力所能及的科学力度。从前期国内局面到今天的国内局面,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最主要的一点是现在国内普通民众已经失去了很多社会福利保障,贫富差距严重,尤其教育、住房、医疗上的民生压力巨大,从国家对外援助的对比中,很多人明显感到国家对外人好于自己人,成为反对声中的一个最大怨言。
中国要发展,不可能关起门来孤立地发展,必须要在国际上不断寻求和获得更多政治上的支持和经贸上的往来,这也需要得到国内人民群众最大理解和支持,在支援外国的同时,首要的一点是需要将国内的民生搞好,创造更多的社会福利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减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再次赢得国内广大民众的人心。
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如果忽视这点,纵然国际上搞得再好,很可能会是一件得不偿失的事情。
(作者系昆仑策研究院研究员;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授权】)
【昆仑策研究院】作为综合性战略研究和咨询服务机构,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客户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内容 相关信息
• 昆仑专题 •
• 十九大报告深度谈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我为中国梦献一策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