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米国又有大动作,对中国一家大型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实行封锁。在前有中兴事件,又有最新封锁的情况下,一些人始终却千方百计把在洋人地基上建房子的行为包装成自主可控,不知是始终对西方抱有幻想,还是有其他更深层次的原因。
在昨日的文章发出后,有网友就写了《兼容国际主流指令,走在国际主流技术第一阵营错了吗?》抨击铁流。指责“矛头直指正在蓬勃发展的飞腾,这篇文章打着自主可控的旗号,貌似正确无比,实际上是混淆视听,站在利益集团摇旗呐喊”。
然而,网友的这篇文章是存在问题的,很多观点非常值得商榷。
“引进消化再吸收是原则”刻意曲解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
文章中称,“引进消化再吸收是原则,总书记在2016年419、2018年420讲话有明确的指示和要求”。
但实际上,讲话中并没有“引进消化再吸收是原则”,总书记的讲话非常辩证,既肯定了技术引进的积极一面,又非常强调自立自强,自主创新。
由于篇幅原因,铁流只截取部分内容,由于全文网上都有,感兴趣的网友自己搜一下。以下内容源自《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16.4.19):
【现在,在技术发展上有两种观点值得注意。一种观点认为,要关起门来,另起炉灶,彻底摆脱对外国技术的依赖,靠自主创新谋发展,否则总跟在别人后面跑,永远追不上。另一种观点认为,要开放创新,站在巨人肩膀上发展自己的技术,不然也追不上。这两种观点都有一定道理,但也都绝对了一些,没有辩证看待问题。一方面,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最关键最核心的技术要立足自主创新、自立自强。市场换不来核心技术,有钱也买不来核心技术,必须靠自己研发、自己发展。另一方面,我们强调自主创新,不是关起门来搞研发,一定要坚持开放创新,只有跟高手过招才知道差距,不能夜郎自大。
我们不拒绝任何新技术,新技术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成果,只要有利于提高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有利于改善人民生活,我们都不拒绝。问题是要搞清楚哪些是可以引进但必须安全可控的,哪些是可以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哪些是可以同别人合作开发的,哪些是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自主创新的。核心技术的根源问题是基础研究问题,基础研究搞不好,应用技术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在2018年的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强调:
【实践反复告诉我们,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
关于科技创新论述摘编中写道:“我国发展到现在这个阶段,不仅从别人那里拿到关键核心技术不可能,就是想拿到一般的高技术也是很难的,西方发达国家有一种教会了徒弟、饿死了师傅的心理,所以立足点要放在自主创新上。”
总书记的讲话高屋建瓴,既总结了过去几十年的历史经验,哲学上也非常辩证。
所谓“国际主流”只不过是依附于洋人的遮羞布
在一些热点问题的报道中,经常出现几个词语,比如“国际社会表态”、“国际舆论表示”、“国际社会要求”。
但我们仔细看新闻就会发现,所谓的“国际社会”的态度只是美、英、法、德等几个西方大国的态度,所谓的“国际舆论”只不过是BBC、CNN等几家西方媒体的观点。所谓的“国际社会要求”只不过是少数几个西方大国的要求。
非常有趣的是,只有带上“国际”两个字,立马就把几个西方大国的立场,升华为全人类的立场,使西方大国服务本国政治意图的决策,成为全世界的要求,立马占据了大义和道德制高点。
这位网友所谓的“兼容国际主流指令”的说法,也显然得到了其中真传。
但只要探究一下,这个国际主流,和全世界大部分国家都没有任何关系,特别是和中国毫无关系。由于ARM发源地在英国,重要研发中心在美国,被软银控股。这个国际主流=美英日。
因此,与其说是“兼容国际主流指令”,不如说是“兼容美英日控制的指令”。“兼容国际主流指令”本质,是对洋人的技术有依赖。
然而,如果把“兼容国际主流指令”换成“兼容美英日控制的指令”,道德制高点瞬即消失的无影无踪。
而如果把采用“兼容美英日控制的指令”,换成“兼容国际主流指令”,就瞬间就把自己打扮的伟光正了。
毕竟在当下这个大环境,要有谁鼓吹“兼容美英日控制的指令”符合自主可控标准,恐怕即便是非半导体行业的普通人,都会察觉出其中的不妥之处。
事实上,“兼容国际主流指令”是存在一定安全风险的,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此前ARM参与了针对中兴的制裁。
“实践证明,闭关自守注定失败”罔顾事实
这个完全就是颠倒黑白了。技术引进失败历史教训太多了。
可以说自70年代末,放弃了芯片自主研发,选择引进国外技术后,中国的信息技术产业就一路走下坡路。过去设备、原材料、设计、制造等齐全的产业链变得支离破碎,并使中国IT产业在核心器件上高度依赖美国上游供应商。
可以说,中国“缺芯少魂”的现状,根源就是过去几十年盲目引进的同时,完全放弃了自主研发,不仅没能发挥技术引进的积极作用,反而使技术引进的消极作用发挥的淋漓尽致。
相比之下,在芯片方面,一些喜人成果,反而是非常纯正的自主研发。
最典型的莫过于神威超算,SW26010是从指令集开始自主研发,申威不仅做硬件,还开发了编译器、操作系统等软件。
去年,官方公布了“华睿1号”DSP,“华睿1号”不仅打破了国外垄断,填补了我国多核DSP领域的空白,还创造了国产多核DSP芯片产品应用的“三个之最”:雷达装备应用型号最多、单台套应用数量最多和总应用数量最多。“华睿1号”也是国内单位自主研发的成果。
有专家总结了过去几十年的发展经验,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凡是能买到的都很难做出来,凡是买不到的都做出来了。
再宏观一点,中国航天方面的诸多成就,以及北斗系统等国之重器,不少是在国际合作中屡屡碰壁后,卧薪尝胆,自主研发做出来的。
自主创新与合作开发的边界定义可以效法美国的做法
总书记指出:
【“问题是要搞清楚哪些是可以引进但必须安全可控的,哪些是可以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哪些是可以同别人合作开发的,哪些是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自主创新的”。】
由于自主创新与合作开发的边界定义比较模糊,考虑到美国在半导体产业上引领世界。
以及美国对于自主可控从来都是只做不说,因而,对于边界模糊的问题,完全可以效法美国的做法。
就合作来说,凡是Intel找国内联想、华为等商业公司合作的事情,中国CPU公司/晶圆厂(主要是因为Intel是IDM,而国内都是Fabless,所以铁流拉上晶圆厂)也完全可以找惠普、戴尔合作。但凡是Intel自己做的事情,中国CPU公司/晶圆厂必须自己做。
飞腾的贡献很大
诚然,长沙科大有很多被网友调侃的黑段子,比如当年“银河麒麟宣传完全自主”,又比如“飞腾指令集杀手”,指飞腾做什么指令集,然后该指令集就走向消亡(安腾、SPARC),特别是这几年RISC-V很火,然后有好事者调侃,都怪飞腾立Flag。
调侃归调侃,长沙科大和飞腾的贡献不可磨灭。比如天河一号、天河二号,虽然天河二号最初用了E5和PHI,但天河二号的互联是科大自己做的,而且在天河二号问世之初,这个互联是世界顶级水平的,是中国标准,中国设计。
去年,天河2A的升级后,PHI换成了矩阵2000。飞腾的努力不仅使天河超算在加速器上摆脱国外掣肘,还使Intel在失去海外最大客户后,不得不放弃了Xeon Phi,并停止生产Xeon Phi 7210,7210F,7230,7230F,7250,7250F,7290和7290F等型号芯片。
由于很多东西不能说,目前公开出来的只是冰山一角。
铁流对飞腾团队过去做出的成绩和努力是非常尊敬的。在以前的文章中也指出,对于飞腾的希望,是只要完全天河3号的任务就非常棒了,至于在商业市场取得怎样的成绩属于额外收获。只要飞腾能够帮助中国在E级超算上领先美国,就已经很完成使命了。
铁流只是对这样一个优秀的团队投靠ARM阵营感到惋惜。有能力的团队,就应该有担当,应该敢于上井冈山另起炉灶,而不是去投靠美英日控制的技术体系。
铁流有一个不太成熟的想法:
反正飞腾目前主攻超算和党政J市场,商业市场开拓能力较弱。兼容ARM对于飞腾开拓ARM服务器商业市场的作用非常有限。事实上,ARM服务器完全就是一个悲剧,在商业市场上压根就没能起来。
既然如此,为何不与SW合二为一,两家都有类似的背景,只要体制问题理顺,就是一声令下的事情。而且合并后,两家可以共建/共享一套生态,这样对两家都是好事。
目前,中国的CPU公司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了,据业内人士介绍,一般要1500人的规模,才能以国外同行的节奏开发新产品。国内老三芯,每家核心团队不过200—400人的规模,三家各搞三套生态,不仅加重软件厂商负担,不利于生态建设,还使力量分散,无法形成合力。
文末,我们回归开始的话题,在特朗普的神助攻下,对于自主可控,高层会越来越重视,而且审视也会越来越严格。
当年,赫鲁晓夫撤走援华专家,封锁不仅没能扼杀中国,反而促使中国依靠自己的力量研发出了两弹一星。不久的将来,国人恐怕也会调侃,应该给唐纳德颁发1吨重的奖章。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内容 相关信息
• 昆仑专题 •
• 十九大报告深度谈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我为中国梦献一策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