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劳塞维茨有一句名言:“战争是政治的继续!”现在看来,对战争的解读,也是政治的继续——不管广告上写得怎样冠冕堂皇,怎样铿锵有力,怎样清纯无辜!
《集结号》表现的不像解放战争,倒更像是从别处“剪贴”来的战争。
这么说,并不仅是因为影片中的战争场面是由韩国烟火效果师制作的,以至于看起来更像是发生在汉江平原或奥哈马海滩;
也不仅是因为片中的军人会一反解放军灵活机动的战术作风,居然在街道中间打着美式手语搞所谓搜索前进,愚蠢地把自己暴露在敌人的火力下;
更不是因为他们的装备和钢盔看起来更像海豹突击队或SWAT而不像“中原野战军”;
——这些小毛病都是可以原谅的。
一、别处“剪贴”来的战争
说它是“剪贴”的战争,是因为当我们把目光转向1948年的中国黄淮平原时,找不到一场谷子地和“九连”所经历的战争。
导致“九连”全体阵亡的那场战斗,给人的感觉是主力部队逃跑得非常仓皇,仓皇到了脱险后还不敢通知掩护部队撤退的程度。
但翻开战史我们就能够发现,在1948年的淮海战场上,并没有出现过这样的情况——淮海战役是以“共军”的完胜和“国军”的完败而告结束的。
淮海战役整个进程中,“国军”先后被分割包围在碾庄、双堆集、徐州、陈官庄等几个孤立地带,完全丧失了战役主动权。“共军”在整个战役中所进行的所有阻击战斗,包括为围歼黄伯韬兵团而进行的最为惨烈的徐东阻击战,都是以“国军”的最后溃败而告结束的。
当然,电影不必和历史一模一样,但也不能和历史截然相反,一部让人一看就知道是子虚乌有的电影,又如何能够取得真正撼人心魄的力量呢?
听到集结号才能撤退,就更让人感到摸不着头脑了,这是一个明显违反军事常识的错误。
在缺乏现代通讯手段的情况下,指挥员在交代阻击任务的时候,通常会同时规定撤退的时间,因为他完全可以判断出主力需要多长时间能撤到安全地带。而担任阻击任务的指挥员,则只要到了规定的时间,就可以下令撤退。
用集结号来通知担任掩护任务的部队撤退,在战场上怎么操作呢?
待主力撤退到安全地区后再派号兵回来吹集结号吗?号兵没有飞毛腿,往返需要两倍的时间,那不是黄瓜菜都凉完了吗?
如果号兵负伤或者牺牲呢?那就眼看着掩护部队被敌人全歼吗?
战场上敌我双方近在咫尺,掩护部队能听到集结号,敌军也可以听得到,这不是通知敌军“趁势掩杀”,咬住我军不放吗?
“集结号”只存在于《集结号》中,而不存在于现实的战争中,更不存在于“共军”的作战条令中,这就是结论。
最让人感到匪夷所思的,还是团长蓄意要把“九连”推向死路。
在战争中,为全局的胜利而牺牲某一个局部,这是经常发生的事情,本来没什么好大惊小怪的。但对一个负责任的指挥员来说,牺牲局部从来都不应该成为他追求的目标,完成任务才是他追求的目标。
因此,在保证完成任务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减少伤亡,才是符合逻辑的,否则的话,就不会再有什么人愿意在这位指挥员手下冲锋陷阵。
但在《集结号》中,让“九连”全部战死似乎正的团长想要的,任务是什么反倒不清楚了。
他把九连放到敌人进攻的正面,首当其冲的位置上,下达了听不到号声就绝对不许撤退的死命令。
他又好象从一开始就决定不吹这个号,不论战局发展的情况如何,也不管任务完成的情况如何,这从他在战前,一反常态地给了谷子地一条大黄龙香烟就能够看出一点端倪。
什么样的军队会把自己的一部分让敌人全歼作为作战目标?古今中外有这样的军队吗?“九连”不是一个能打硬仗的英雄连队吗?团长和谷子地不是“第八区”硕果仅存的老战友吗?他为什么要故意置谷子地和九连于死地?他们两人之间难道有杀父之仇,夺妻之恨?
令人费解。
任何一支能够正常运转的军队,部属总是相信上级不会无缘无故地牺牲自己的,不会把牺牲自己作为直接的作战目标,牺牲总是为了更大的目标而不得不做出的痛苦决定——没有了这种信任,任何军队都会土崩瓦解。
“看了《集结号》,才知道组织是靠不住的”——这是许多观众走出影院后得出的结论。
我们很难相信中国人民解放军会是这样一支“靠不住”的军队,因为这无法解释它是如何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战胜了无数国内外强敌而最终席卷全国的。
二、任何战争都是全人类是灾难?
且看2008年1月3日《京华时报》的文章,《“集结号”重申珍惜和平》里的画龙点睛之笔: 《集结号》表达了一种新的战争观。一场战争,对所有参与者来说,均是两败俱伤。战败方固然要蒙受羞辱,战胜方也一定伤痕累累。从这个意义上说,任何战争都是全人类的灾难,没有所谓的‘战争胜利者’。 和平是如何珍贵,值得珍惜。战争带来的创伤,不仅仅是47个爹娘给起了名字的孩子,变成汶河岸边找不到尸体的无名野鬼,更是险些让他们的牺牲变成无价值的虚空,并进而在历史里彻底失踪。 2007年12月28日《南方都市报》上署名张鸣的文章《和平鸽能否落在“集结号”上》,其中也不乏警句: 仗打完了,死的都是中国人……但战死的炮灰绝大多数只是炮灰而已,他们并不知道为什么要去赴死。 战争的双方都是人,对于国共内战而言,都是中国人,活生生的中国人。 应该说,凡是得出类似的结论的人,都看懂了《集结号》! 在某种程度上,《集结号》确实起到了“启蒙”的作用,它使得发生在1948年前后的那场战争,有了一个新的名称:“国共内战”。 在此之前,我们习惯于称它为“解放战争”,“学术”一点的名称则是“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 中国人是最喜欢也最善于“正名”的,一个“内战”的名字一冠,战争的是非、意义、性质便统统变得模糊不清了。 “内战”既然成了“全人类的灾难”,那么牺牲自然也就变成了“无价值的虚空”,而“战死的炮灰绝大多数只是炮灰而已,他们并不知道为什么要去赴死”。 这个效果其实并不出乎《集结号》编导们的意料,甚至可能正是他们所想要的。 编剧刘恒说得很明白:“第一,我们不讨论战争有没有意义;第二,我们不讨论牺牲有没有价值。” 影片的监制陈国富对记者说:“毕竟讲的是国共内战,我们因此特意避开其正义、邪恶之名的争论,让观众看具体的故事,而不是看战争本身。” 那么,“具体的故事”都讲了些什么呢?简单点儿说,影片讲述了一群不知为何而战的炮灰被无意义地牺牲掉,而且还不被承认的憋屈故事。 北京电影学院崔卫平教授对此有一段精彩的评论:“这样一来,主人公谷子地与他的战友们已经不再是为理想而战。他们不再是为了‘解放全中国’,不再是为穷苦人不再受苦及当家作主,他们出生入死的行为,不再是任何自愿的牺牲和献身。他们变得没有行为动机。”——一场没有动机的人所进行的战争只能“全人类的灾难”,除此之外,还能是别的什么? 有人说,《集结号》堪比《拯救大兵瑞恩》,但这两部电影,其实是天差地别的。 在《拯救大兵瑞恩》中,虽然斯皮尔伯格也描写了超乎寻常严酷的战争场面,奥哈马海滩上血肉横飞的细节,但由于片子的主题是美国政府下达命令时的人道主义考虑,因此所有的牺牲都显得熠熠生辉,所有的残酷都只能更加衬托出美国政府的伟大和美军士兵的英勇。 而《集结号》所留给观众的全部暗示,却仅仅是这样一个结论——这是一个近似疯子的组织所进行的一场毫无价值和人性的战争。
对战争的解读也是政治的继续
“国共内战”肯定不是疯子组织的战争,没有任何疯子能够凭空煽动起一场把亿万国民全部卷入的战争。
在“国共内战”中,“共军”所以能够最后取得决定性的胜利,除了仰赖毛泽东过人的军事天才之外,主要还是依靠了农民的鼎力支持,而农民支持“共军”的原因,又来自于他们对土地的渴望。
战争期间及其后开展的土地改革运动中,全国有3亿多无地或少地农民获得了7亿亩耕地(当时全部耕地为14.68亿亩),每年700亿斤粮食的地租被免除,几千年来的封建剥削因此被扫除,农民得到了解放。
与此相联系的是,“国共内战”的结局还同时消灭了中国的一个高消费集团。
这个高消费集团不论是当年以“反动派”命名,还是今天称之为“精英阶层”、“既得利益集团”等,其社会经济的功能都是一样的:
他们在中国人均资源极其有限的国情条件下,长期占有并消耗掉了过高的资源份额,从而一再阻碍着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使之迟迟无法启动。
可以说,没有这个集团的被消灭,就不会有中国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不会有以“两弹一星”为代表的高科技成就,也不会有中国人生存状况的根本性改善。
诚如张鸣所言,这场战争空前的残酷,“规模和烈度都可以跟二战媲美”,是“大规模的同胞间的厮杀,血肉横飞,你死我活”。
但不得不指出的是,旧中国的“既得利益集团”必须要为此负主要的责任!
正是他们为了维护自己对有限资源的垄断地位,一再大开杀戒——中共早期从事的其实主要是和平维权活动,但是,从安源路矿工人罢工(1922)、开滦煤矿工人罢工(1922)、京汉铁路工人罢工(1923)和青岛日商纱厂工人罢工(1925)等,这些和平抗争或惨败于血泊当中,或虽初期小胜,但不旋踵即遭血腥屠戮。
中国革命实在为是旧中国的“既得利益集团”逼迫所致,“国共内战”的惨烈形式,也正是这个集团预先代为选择的。
至于他们在战争中之被最后清除,倒是有点出乎他们自己的意料之外,但也不过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罢了。
冯小刚在接受“《三联生活周刊》记者采访时说:“传统的战争片是为政治服务的,这个电影,还是从市场切入,希望在市场上能够赢得大部分观众。”
冯导的意思很明白,就是他想回避政治。
但对一部以战争历史为主题的电影来说,政治岂是想回避就回避的?
正像一个人,如果他(她)被切除了决定他(她)性别特征的器官,他(她)就会表现出与自己本色相反的性别特征,而决不会没有任何性别特征。电影也是一样,不为“传统的政治”服务,就必然会为“时尚的政治”服务——
透过《集结号》激烈晃动的镜头,1948年前后的那场战争,从代表历史进步和正义的“解放战争”,变成了意义含混不清甚至负面的“国共内战”,这难道不也是一种政治?
写于2008年
(作者系昆仑策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授权】)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内容 相关信息
郭松民 |《集结号》:对战争的解读也是政治的继续——观影笔记之十七
2018-06-01李北方:想看明白《芳华》里的战争戏码,有必要回顾一下《集结号》
2017-12-20• 昆仑专题 •
• 十九大报告深度谈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我为中国梦献一策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
• 社会调查 •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