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时事聚焦 > 深度评析 > 阅读信息
他走了,留下“中国天眼”
点击:  作者:佚名    来源:科学中国人  发布时间:2017-09-19 09:32:09

 

 

 

        2017915日的夜晚注定无法平静。“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因肺癌病情恶化,离开了这个世界,享年72岁。

南仁东是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作为FAST射电望远镜工程首席科学家兼总工程师,主持了工程的选址、预研究、立项、可行性研究及初步设计,为科学目标的编订,各项技术攻关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生低调,埋首科研,生如此,别亦此。“遵其遗愿,丧事从简,不举行追悼仪式。”讣告中简短的几句,是他留给世界最后的“声音”。

 

 

网友缅怀留言

他,不止是天眼之父

“中国天眼”,是南仁东最显眼的标签。这是他的荣耀,也是他的最大的“遮光板”。人们似乎忘记了,抛开“中国天眼”,他是谁?

 

 

上世纪40年代,南仁东生于辽源。历经了文革后,他仍以高考平均98.6分(百分制)的优异成绩夺得吉林省理科状元,成为清华大学无线电系的一名高材生。而大学毕业,他一头扎进通化市无线电厂,一干就是10年。于他而言,基层前线是磨砺自身再好不过的实践之地。

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向中华大地,南仁东已完成了硕博攻读,远赴荷兰、日本访问归来。期间,他参与了十国大射电望远镜计划,使用国际甚长基线网对活动星系核进行系统观测研究,首次在国际上应用VLBI"快照"模式,取得丰富的天体物理成果。这为80年代的中国进行VLBI数据分析,提供了可能。

他的多年耕耘,国际同行看在眼里。所以在2006年,即便南仁东并未到场参会,他仍被国际天文学会射电天文分部选为主席。

科研无疑是他一生追逐。但在南仁东弟弟的回忆中,南仁东似乎有了更加柔和的色彩。据国家一级美术师南仁刚介绍,哥哥自小爱好广泛,门门功课都拔尖儿,精湛的绘画技艺还令他颇为自得。1990年在日本国立天文台担任客座教授期间,南仁东曾用业余时间创作了一幅《富士山》油画,至今被悬挂在当地天文台的大厅之中。

悄悄地,他走了

再也听不到那嘶哑的喉咙呼唤“中国天眼”的声音,再也看不到那踏遍上百个窝凼的双脚出现在贵州的FAST台址。仿佛昨天,他才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候选人,才当选科学中国人2016年度人物,然而,他真的走了,只留下他付出22年心血的“中国天眼”。

 

 

FAST,诞生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喀斯特洼坑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头顶“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光环,别号“中国天眼”。突破射电望远镜百米极限这件事令它可能窥测星际之间的互动信息,实现对暗物质、中性氢、黑洞的信息观测,推进人类深入探索宇宙起源、演化。

追溯其建设之初,单选址就耗费了13年。1994年开始,南仁东带领建设团队,踏遍中国西南地区的大小洼坑,对300多个候选洼地进行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的多学科探讨。那会儿,他们常常走在荒山野岭里,连条正经小路都找不到,每天最多走一两个洼坑,晚上返回县城,白天再继续跋涉。13年,无数个日日夜夜积累出一项项珍贵的考察数据,南仁东也在风吹日晒中变得黝黑,周边县里的人几乎都认识了打趣说这个家伙好像在这发现了“外星人”。

 “我们选到了一个地球上独一无二的,最适合建设FAST的台址。”只有一步步度量过,南仁东才能这么有底气

初期勘探结束,当大部分工程人员返回原有的工作岗位,南仁东却还在满中国东奔西走。面对偏远地区山路崎岖等诸多工程、技术问题,他不得不寻求更多的技术合作。他坐火车从哈工大到同济,再从同济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最终,在他的立项申请书上,20多个合作单位整齐地排列开来。他曾说过,“我要拍全世界的马屁,让全世界来支持我们。”在最初艰难的10年,他设法多参加国家会议,逢人就推销项目,与其问他去过哪些国家,倒不如说他还有哪些国家没去过。FAST项目在他的逐日奔波中,渐渐有了名气。

2006年的中国天文学学术年会上,南仁东介绍着这个庞然大物,“与号称地面最大机器的德国波恩100米望远镜相比,它的灵敏度提高10。未来2030年,它将会保持世界一流设备的地位。”

 “时代造就了这样一个人。”姜鹏说,“这个庞杂巨大的射电望远镜项目就像是为他而生。”作为南仁东的助理,在姜鹏看来他有些过于苛待自己,从FAST的实地搭建、可行性研究,到各个关键技术实验,他无一缺席。想要做到完美,想到达到顶尖,他甚至可以连续不眠不休地盯着编程记录,就一个细枝末节和工程人员讨论至凌晨。

 

 

2016年“中国天眼”落成启用之际,南仁东已罹患肺癌。他不顾众人反对,拖着病躯亲赴贵州,与首次“睁开眼睛”的FAST完成对视。谁知道,这一眼竟成了诀别。

南仁东的一辈子,都在“拒绝平庸”。“美丽的宇宙,以它的神秘和绚丽召唤我们,踏过平庸,进入到无垠的广袤。”话语犹在,而他已渐渐走远,身后黯淡了一片星辰。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内容 相关信息

  • 他走了,留下“中国天眼”

    2017-09-19
  •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点赞榜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评论榜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北京市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咨询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