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正经婶儿,微信号:zjshener
这两天看到北京市文科状元接受采访时说的话,觉得一个孩子,简简单单的就说出了大人不愿意正视的问题。
“农村地区的孩子越来越难考上好学校,你像我这种,属于中产阶级家庭的(孩子),衣食无忧,家长也都是知识分子。
而且还生在北京这种大城市,所以在教育资源上享受到这种得天独厚的条件,是很多外地孩子或农村孩子所完全享受不到的。
这种东西决定了我在学习的时候,确实是能比他们走很多捷径。”
必须要指出一句的是,北京的中产家庭和一般的中产家庭,概念是不一样的。
北京的中产家庭往往父母都是大学的教授,企业高管,著名医院的主刀大夫等等,他们家里代步的车一般都有两辆或者以上,以奔驰、奥迪和路虎居多,他们的孩子上清华附中或者是人大附小,一到暑假就飞到世界各地参加夏令营。
父母的朋友也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认识一个牛津剑桥或者是哈佛大学的教授一点都不稀奇。
我们所谓的博雅教育,国学,戏剧,话剧,高尔夫,芭蕾舞,小提琴等等,是这些孩子的标配。
他们没有很繁重的课业压力,所以他们可以发展出不少的第二专长,一身艺术细菌稍微突出一点就能够到国外参加比赛,毕竟这样的机会也不少。
他们寒假到海德堡参加竖琴表演,暑假到南非大草原做义工,他们小长假的时候跟父母出国旅游,一切都显得非常自然。
申请大学时候,或者是找工作的时候,非常容易被这些孩子碾压。
毕竟,你一个恨不得一天18个小时都用来学习的书呆子,是没有办法和他们闪闪发光的简历相提并论的。
不是在非洲做义工很高端,也不是海德堡竖琴比赛第一名就牛逼,而是你简历上“获奖经历”上只能写着“中过康师傅再来一瓶奖”,实在是太贻笑大方了。
和三线城市的小书呆子们相比,他们活泼,灵动,成熟,还有恰到好处的天真。
你如果是面试官,你都会嫌弃你自己。毕竟,你努力的天花板,也只是别人的起点而已。
条条大路通罗马,没错,可是那个孩子,人家已经在罗马了。
我们很多人不愿意正视这个问题,觉得努力就会有收获,好好读书就一定能够怎么样。
可是,什么样出身的父母能够让孩子跑赢同龄人?
就是父母潜移默化带给他们的见识,眼界,还有所见的世面。
所以,状元说得真的没错,“我父母是外交官,怎么讲呢,从小就给我营造一种很好的家庭氛围,包括对我学习习惯、性格上的培养,都是潜移默化的。因为我每一步的基础都打得比较牢靠,所以最后自然就水到渠成。”
真正好的教育,真的不是只读书,是父母的格局。
蔡康永从小就看《红楼梦》,9岁的时候就开始学习评剧,因为他的妈妈是上海名媛,他的爸爸是知名商人和律师,太平轮就是蔡康永家的轮船。
蔡康永说,爸爸对于他唯一的要求,就是要读到硕士,而且是一流大学的硕士。蔡康永爸爸的好朋友,亲笔写了推荐信,让他到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念书。
高晓松的爷爷是清华大学校长,外婆是北航大创办人之一,爸爸妈妈都是清华的教授,妈妈是梁思成的学生…等等,他从小在清华校园里面的二层小楼长大,说,他上清华的时候,想要辍学去玩乐队,妈妈说,可以。你要是分文不拿,能在天津坚持一周,我就让你玩乐队。
这是父母知道人生精彩,不只是上学这一种可能。
马东说,父亲给他最大的财富,就是专注的力量,而且保持初心,不要为功名所累。
其实我最羡慕这样家庭的小孩子,可能是像文科状元这种,他们从小就见多识广,他们能享受最好的,也见过最差的,他们的父母不是让他们死读书,他们的父母的教育,就是让他们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那些真正跑赢同龄人的年轻人,是拥有见识+知识+格局的结果。
有时候因为我们自身局限性的原因,由于教育资源的不公,我们让孩子也重复着我们低水平的勤奋之路,读书,早起,背诵,做题,搞人海战术等等,其实,那些大城市的孩子,不是赢在勤奋上,而是赢在他们拥有的教育资源,让他们摆脱了低水平的勤奋,可以去培养思维和格局。
资源的不公平确实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大城市的孩子获得优质资源的成本低于农村的孩子。
社会阶层的分化,就摆在那里。
有限的资源,越来越向少数人手中集中,基层越来越固化,我们需要付出成百倍,上千倍的努力,才能够逆袭。
别说是逆袭了,不上学不读书你准输,而好好努力,说不定还能够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