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时事聚焦 > 时事热点 > 阅读信息
中国三大使馆罕见怒斥,一条500年的谎言,正被戳破
点击:  作者:指挥部    来源:微察  发布时间:2019-01-24 10:28:07

 

 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中国三大使馆都怒了——

 

1月17日,中国驻加拿大大使卢沙野对加方发出警告:希望加方三思而后行。

 

1.webp (12).jpg

 

1月19日,中国驻瑞典大使馆愤怒发声:瑞典媒体此类论调没有任何事实依据,纯属虚构炒作,是不负责任的。

 

1.webp (13).jpg

 

1月20日,中国驻西班牙大使馆发文抨击:呼吁西班牙停止发表干涉中国司法的不负责任言论!

 

1.webp (14).jpg

 

三大驻外使馆以高密集之势,接连猛怼所在国政府和媒体,别说建国以来罕见,即便放在世界外交史上,也是不晃多见的一幕!

 

外交部生气,可不是一件小事。

 

中国向来就是礼仪之邦,对待外务事宜从来都是“以和为贵”、“以礼代之”。你看中国古代负责外交的部门,都是负责礼节的鸿胪寺或礼部。能把中国外交官惹到发文猛怼的地步,必然是有些人的所作所为让君子忍无可忍!

 

加拿大、西班牙、瑞典三国,以毒贩谢伦伯格在我国被判死刑为由,大肆造谣中国安全堪忧。更有甚者,一些媒体为了迎合“中国威胁论”,居然说出“连中国叉子都能监视美国”的话。

 

自2018年中美战略冲突加剧后,疯狂抹黑中国,似乎就成了西方的“政治正确”。

 

1.webp (15).jpg

 

也许你会觉得很好笑,但指挥部却想到了一则真实的故事——

 

桑赫斯特陆军学院内(英国军校),某位学员问:

 

我们用战争的方式进行扩张,不能以单纯的正义与好坏来评论,那是否可以理解为,我们可以肆无忌惮的发动军事侵略,而丝毫不必顾忌国际社会对我们的评价呢?

 

 

教员答:

 

作为军队内部讨论会议,我可以明确的告诉你,是!如果有必要,我们完全可以发动一场侵略战争,且不需要判断这场战争是否具有正义性。当然,我们需要用正义与否来作为我们的借口(911与阿富汗战争就有此关联),正如古老中国的那个成语:师出有名。


学员追问:

 

我从小接受的是为民主而战、为自由而战,我曾坚信我与我们的伙伴们(指美军)的战斗,是为了给那些国家带来真正的民主与自由,非正义的侵略抱歉我无法接受。

 

教员斥责:

 

所谓正义与非正义,只是人类情感的一种体现。但民族与民族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是超越人类情感的东西。我们不需要对错、更不需要正义与邪恶来评判,而是考虑我们行为是否对英国有利。如果侵略战争对英国有利,那他就是正义的!

 

1.webp (16).jpg

 

对于那些以西方民主为信仰的中国人而言,真相就是那么残酷,不论是曾经的战争,抑或是今天西方媒体对中国的疯狂造谣,他们的立足点从来不是对与错、更不是正义与邪恶,而是取决于他们的价值观与国家利益。

 

如果你不符合他的价值观,那你就算做一千件好事,也是一个“十恶不赦的坏人”,比如中国与俄罗斯。

 

倘若你符合他的价值观,更满足他的利益需求,即便你在别人大使馆肢解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那你仍然是“金光闪闪的好人”,比如沙特。

 

细心的朋友或许能发现一个新情况:

 

西方媒体抹黑中国常年有之,但从2018年开始却更加甚嚣尘上,不止是媒体无脑式造谣,就连某些政府也公然用脑残言论批判中国,这是为何呢?

 

答案很简单:因为他们感到恐惧了!


1.webp (17).jpg

 

在中美建交40周年之际,八朝元老基辛格称:中美关系再也回不到从前。事实上,不是中美关系回不到从前,而是整个中西方力量体系发生了改变,这体现在两个层面。

 

一是历史层面


自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条约奠定现代国家雏形以来,白人持续占据国际体系顶点超过500年。他们的成功来源于两点:

 

第一、生产力的提升

 

文艺复兴的思维解放催生大航海运动,而大航海所带来的殖民战争,又迫使参与斗争的欧洲国家需要提升科技水平来击败敌人,最终促成生产力的爆发式增长(代表为两次工业革命),而国家竞争的本质,就是生产力。指挥部之所以常说“美国对中国的任何打压都是徒劳的”真正原因,正是因为具备全产业链体系的中国,生产力远非美国能比。

 

第二、战略忽悠

 

必须承认,欧美国家战略忽悠的水平,比今天的中国更加厉害,先别急着喷我。

 

 

西方能够统治世界长达500年的原因,除了生产力的提高之外,还源于少数西方国家在在相对广泛的社会体系中(世界主流的社会体系仍然是资本主义),始终处于中心位置。而世界其他国家虽然人口众多、且幅员辽阔,但由于向心力的缺乏,不能聚集有效的力量形成整体性抗衡。

 

1.webp (18).jpg

 

基于这种结构性缺点,西方国家一方面以均衡政策、民族矛盾、领土问题,破坏地区潜在挑战者的发展;另一方面,他们把自己的成功案例与非西方国家失败的案例,打造成一面镜子,诱导潜在挑战者的国民坚信只有走西方的道路,才能成为真正的强国。

 

毋庸置疑,西方国家的“百年战略忽悠”非常成功,包括我们都深受其害!

 

看看你的朋友圈,有多少人以西方旅游、留学为荣?100个人里面,绝对有90个都是这样的人!

 

再看看中美发生经济矛盾后,有多少所谓的知识精英不问所以的就开始自我反省,并要求政府按照美国的要求立即整改?又有多少教授、学者,在美国政府因党争而陷入瘫痪时,急着跳出来为欧美体制的先进性正名,其苦口婆心的态度连西方智库都自叹不如!

 

对比一下咱们经常调侃的中国式战略忽悠,谁的成果更大,一目了然!

 

戈培尔曾曰过:谎言重复一百次就是真理,西方国家做得不能再出色了!因为他们自己已然相信自己就是人类唯一的上帝,却忘了曾经是强盗的出身。

 

1.webp (19).jpg

 

此时此刻,中国正在强势复兴,随之所带来的是顶层力量的重新分配,并揭露西方持续500年的谎言:国家壮大之路可百花齐放,未必只有西方一家之言

 

当神像崩塌、信仰毁灭,信徒也一哄而散。

 

这对于西方而言,无异于当代的法国大革命,它革掉的是,西方资本主义精英阶层对本国以及全球行之有效的剥削地位,更是各方面对非白人族裔群体的优越感!

 

现在大家知道西方国家为啥疯狂造谣抹黑中国了吧?

 

因为他们精英阶层对本国的统治,就是建立在谎言的基础上,你能指望一群骗子对民众说真话吗?你要告诉他中国人如今过得很好、很强大,分分钟把你赶下台。

 

二是产业层面


国际政治上有个术语叫“零和博弈”,即新兴大国的崛起所获得的利益,必然是守成大国的损失,这也是修昔底德陷阱的延伸理论。

 

从产业的角度来说,“零和博弈”核心理念既是对的,也是错的。

 

1.webp (20).jpg

 

何为错?


每次产业革命都会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而这个增长点会把蛋糕(市场)成倍放大。比如农耕时代,生产力只能养活10亿人,超生多少都会被战争、疾病、贫困带走。三次工业革命后,精分的产业循环使当代生产力能够养活70亿人。

 

所以,只要有产业革命带来的新经济增长点,就不存在“零和博弈”。客观的说,世界今天能发展这么快,也的确是美国第三次产业革命的功劳。

 

何为对?


当科技停滞不前,工业革命迟迟不到来时,不论是产业结构还是消费市场,都已经相对固化!此时国家产业的进步,就会落入“零和圈套”

 

我们在前文说过,自第三次产业革命后,人类基础科学已经停滞了70年!

 

从改革开放到今天,中国产业的发展过程,就是不断打败该产业霸主的过程。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中国在以纺织业为基础低端产业上,击败了孟加拉国和埃塞俄比亚。第二个十年,中国在以家电为基础的中端产业上,击败了日本、韩国。可以预计,第三个十年,中国将在以芯片为基础的高端产业上,击败欧美发达国家。

 

如果没有产业革命所带来的新经济增长点,欧美堕落为二流国家是大概率事件。

 

这就是欧美玩命狙击中国产业升级的根本原因,因为他们面临的对手前所未有,只能用下三滥手段来挖坑!

 

1.webp (21).jpg

 

事实上,国际格局的演变,是各大国力量间的此消彼长。

 

以50年为尺度,美国在衰退,中国在崛起。

 

以100年为尺度,英美在衰退,中国在崛起。

 

以500年为尺度,西方文明在衰退,中华文明在复兴。

 

若以1000年为尺度,中国与西方不过是在回归历史的正位而已!

责任编辑:红星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咨询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