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学术探索 > 人文历史 > 阅读信息
郭松民 | 忆海波二三事
点击:  作者:郭松民    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授权】  发布时间:2023-02-27 22:53:27

 

1.jpg 

 

“生命虽然是灰色的,但思想之树常青。”
不知道后人回忆起2022年时,会加上什么定语?

“难忘的2022”、“伤逝·2022”、“门被撞开·2022”、“角马渡河·2022”、“高烧·2022”……

好友刘海波是今年2月19日逝世的,但追根溯源,仍然和苦寒的2022年12月有关。
门被撞开后,我第一时间就“阳”了,阳后第六天(12月19日),忽然心中似有所感,急忙发微信问候一向体弱的海波,得知一切尚好,心中稍安,孰料两个月后,竟闻噩耗。
昨天(2月26日)上午,到八宝山竹厅最后送别海波,看他安卧于鲜花丛中,仍然是他生前最喜欢的姿态——脸微微扬起,自信而沉醉,似乎并没有停止思考,一时觉得既难过,又略感欣慰。
《三体》中,云天明的大脑被发送到了外太空,但历经千难万险后,还是重返太阳系,提醒人类尽早采取措施防范灭顶之灾。
同样,做为一位深邃的、壮志未酬的思想者,海波就会这样停止思想吗?
我不愿意相信。
也许在未来不确定的某一天,他会通过某个太空“虫洞”从宇宙归来,或者像云天明那样发出警报,或者继续阐释他的新思考吧?
我是在十余年前,主持《国企》杂志理论部期间和海波相识的。
那时候,他是我的作者,虽然文章不多,但我们之间的谈话却很多——经常是找一家小酒馆,拉上杂志社的另一位朋友李朝晖,做长夜之谈。
海波对党史、军史、现代国际关系等都有卓越见解,他也把思想交流与碰撞视为人生一大乐事。
我现在仍然能够清晰地忆起他神游八荒,侃侃而谈时的神情:在小酒馆昏黄的灯光下,在烟雾缭绕之中(海波嗜烟,亦好酒),他眯起眼睛,脸微微扬起,自信而沉醉,似乎一切尽在掌握中。
海波把自己的哲学称为“实践理性”,他的全部思想,或许可以用“经世致用”四个字加以概括。他反对一切“乌托邦”,无论是自由主义的“乌托邦”还是别的什么主义的“乌托邦”,关于这一点,我们常有争论,并且往往以谁都不能说服谁而告终,但相互的思想砥砺,仍令我受益匪浅。

 

我常常想,如果生对了时代,海波应该是卧龙、凤雏一流人物,他对天下大势的分析,并不次于隆中对。
也就是说,如果穿越到了三国,或晚清民国时代,海波应该就是孔明、杨度,反过来,如果孔明、杨度穿越到了今天,也无非就是社科院的副研究员。
海波的思想、性格是匹配风云激荡的大时代的,要有刘备那样的明主三顾茅庐,才能从容出山,成就一番伟业,而新世纪以来的这一二十年,是恋物癖成为主流文化的小时代,海波也只能郁郁不得志于有司,甚或英年早逝了。

2.jpg

我和海波一次深入的思想交流,是在2015年,在李北方力邀下一起搞了“闻戈三人谈”。
在这篇“三人谈”的按语中,我们解释了这样做的初衷:

“明年是闻戈开始50周年,国内关于闻戈的解释权长期掌握在对闻戈采取敌视态度的人的手中,对闻戈的解读缺乏基本的客观和公正态度,有鉴于此,我们希望借此机会表达各自对这一重要问题的思考,推动对闻戈的认真和严肃的讨论,也为即将展开的更多的讨论起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回头看一看,八年时间,倏忽而逝,北方南下金陵,海波竟然凋零,余余一人,荷戟独彷徨,亦是尘满面,鬓如霜,而当初的期待,差不多完全落空了,主流对闻戈的态度,更加不认真、不严肃、更加漫画化,大热的文艺作品中,甚至以“原罪”视之,心中实有不胜沧桑之感。
海波一向对中国道路、中国文化有自信,有《自成体系、自建光荣的自觉自强》宏文传世。他曾大声疾呼:
“中国人需要具备自成体系、自建光荣的自觉与自信, 深刻认识中国道路的正当性与现实性”, “‘延安体系’是近代中国第一个成功体系”,并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意味着中国文明已经走出了历史的三峡,一种新的文明形态的基础已然奠定。”
令人钦佩的是,海波并不满足于在理论上讨论自觉自信,他还希望能够通过文艺作品的形式把这种自觉自信传递给大众。
大约是2012年前后,海波筹划了一部电影,定位是“献给中国共产党的励志片”,讲述一位有志青年,放弃到西方留学的机会,回故乡云南边陲小镇做公务员,改变家乡面貌的故事。
当其时也,文艺界的“正能量”也不过蓄势待发,而海波已一骑绝尘。
我因为经常写一些影评,海波邀请我参加了剧本的讨论。
记得剧中有一位反角“教授”,海波为他定名“汪自民”,包括了“汪精卫”、“自由”、“民主”等诸元素,意在讽刺当时极为活跃,满口“普世价值”的西化派公知。海波对这样的人物有近距离的观察,所以,虽然还没有拍成电影,但剧本中的人物,已经如摹如画,入骨三分,令人捧腹。
如今,海波已逝,剧本犹在,期待有一天,能够在大银幕上看到这部电影。
海波生于1969年,去世时年仅54岁,对一位思想者而言,正是黄金时代。
海波走的太早、太急促了,留下了无尽的遗憾!
好在生命虽然是灰色的,但思想之树常青,他的诸多洞见,仍然会启发、提点、警醒着后人,成为我们民族未来道路上的一块块路标,甚至路灯,从这个意义上说,海波是永生的!

(作者系昆仑策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授权】,转编自“高度一万五千米”微信公众号,修订发布;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昆仑策网】微信公众号秉承“聚贤才,集众智,献良策”的办网宗旨,这是一个集思广益的平台,一个发现人才的平台,一个献智献策于国家和社会的平台,一个网络时代发扬人民民主的平台。欢迎社会各界踊跃投稿,让我们一起共同成长。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net

责任编辑:红星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内容 相关信息

  • 郭松民 | 忆海波二三事

    2023-02-27
  •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国策建言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央视网
  • 新华网
  • 求是
  • 中国军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中国科技网
  • 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文献网
  • 红色文化网
  • 观察者网
  • 参考消息
  • 环球网
  •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 红旗文稿
  • 红歌会
  • 红旗网
  • 乌有之乡
  • 橘子洲头
  • 四月网
  • 新法家
  • 中红网
  • 激流网
  • 宣讲家网
  • 中共党史网
  • 国史网
  • 全国党建网
  • 中国集体经济网
  •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
  • 西北革命历史网
  • 烽火HOME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 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