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石库门建筑里开展的革命实践活动,纵向包括五四运动时期、中共建党时期和第一、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横向包括党的建设、武装斗争、工农运动、思想文化运动、妇女运动、学生运动、隐蔽战线斗争等。特别是,党的一大、二大、四大在这里召开,党中央机关在石库门里进行了十多年的领导指挥工作。这一时期的革命活动,集中展现了早期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貌和政治品格。
深刻认识伟大建党精神,需要深入了解孕育和滋养这一精神的革命实践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瞻仰中共一大会址时指出,毛泽东同志称这里是中国共产党的“产床”,这个比喻很形象,“我看这里也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
在这里,我们党确立了自己的理想目标和实现形式。这也是建党精神的重要基石和思想来源。对此,中共二大有进一步阐释: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政党。它的目的是要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
事实上,作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上海的众多石库门建筑革命遗迹见证了我们党的孕育萌芽、诞生成长。在上海诸多石库门建筑里开展的革命实践活动,纵向包括五四运动时期、中共建党时期和第一、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横向包括党的建设、武装斗争、工农运动、思想文化运动、妇女运动、学生运动、隐蔽战线斗争等。
特别是,党的一大、二大、四大在这里召开,党中央机关在石库门里进行了十多年的领导指挥工作。这一时期的革命活动,集中展现了早期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貌和政治品格。
第一,以上海石库门为主阵地,马克思主义的早期传播为伟大建党精神孕育提供重要支撑。
近代以来,上海率先创办新式报馆、书店、学校、图书馆、报纸杂志等,积极传播包括马克思主义思想在内的各种知识和思想。中共一大前,马克思主义在上海的传播已有多年,在上海讨论社会主义已成为潮流。《觉悟》《星期评论》《学灯》《解放与改造》等300多种书刊致力于“探讨社会主义”,其中最知名的就是《新青年》。
同时,以上海石库门为重要基地,汇集了研究中国共产党建党理论的三个主要来源,包括李汉俊、陈望道等从日本带回的马克思主义论著,蔡和森等从法国搜集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材料,瞿秋白等介绍苏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材料。由此,上海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马克思主义宣传与出版中心。
第二,以上海石库门为集聚地,各方力量共商伟业为伟大建党精神萌芽提供重要依托。
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五四运动准备了大革命,没有五四运动就没有大革命。中国共产党是产生在“五四”之后,五四运动又是产生在俄国十月革命之后。中国共产党是在列宁的号召之下组织起来的,是共产国际派人来帮助组织的。
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的指导帮助,对中国共产党的创建起到了重要催化作用。1919年,共产国际派遣执委会委员携带活动经费前往上海,帮助中国建立共产党组织;1921年,共产国际驻中国正式代表马林、共产国际伊尔库茨克局代表尼克尔斯基先后到达上海,帮助筹备党的一大。
在共产国际看来,近代上海具备秘密建党的环境以及统一协调东亚工作的条件。俄国十月革命从圣彼得堡开始的,其中有几个重要基础条件,如马克思主义传播、工人武装、重视舆论宣传等。与之相似,近代上海是中国最大的工业城市和无产阶级最大的集聚地,蕴藏巨大的反对帝国主义的能量;在上海石库门,有大批“讨论社会主义”的“激进社会活动家”,以及许多“站在社会主义者这边的团体”。
同时,在上海石库门,还集聚了为数不少的俄侨。十月革命后,许多俄罗斯人来到中国。据统计,1921年前后,在上海的俄侨已达5000人。这样的环境,对共产国际代表开展活动无疑是有利的。
第三,以上海石库门为“新天地”,中国共产党从局部到全国、从团体到政党、从雏形到完备,为伟大建党精神诞生提供重要保障。
1920年8月,中国共产党上海早期组织成立,确定“中国共产党”名称;1921年7月,党的一大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1922年7月,党的二大通过了第一部《中国共产党章程》,标志着我们党开始有了自己的最高行为规范。
1925年1月,党的四大明确提出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1928年,党的六大后,中央机关隐入上海地下,指挥各地恢复党的组织,领导武装起义,加强对宣传文化工作的领导。在隐蔽战线上,中央特科围绕保卫中央机关安全、营救被捕同志、严惩叛徒、收集情报、支持与配合红军和根据地斗争等,积极开展工作。
第四,以上海石库门为出发地,中国共产党从这里走向全国执政,为伟大建党精神成长提供重要动力。
早期先进分子建党活动主要集中在以筹备建党大业的陈独秀寓所——环龙路老渔阳里2号、培养党的干部的外国语学社所在地和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诞生地——霞飞路新渔阳里6号为中心的“红色一公里”范围内,渔阳里的弄堂也因此被称为“共产主义小道”。中共一大、二大、四大会址更是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到完善的完整过程。
我们党在上海诞生,从这里出征,走向全国执政。这里是我们党的根脉。可以说,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我们党百年来所付出的一切努力、进行的一切斗争、作出的一切牺牲,都是为了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这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革命遗址是我们党百年奋斗历程的见证;红色血脉是我们党政治本色的集中体现,是新时代共产党人的精神力量源泉。我们必须赓续红色血脉,把丰富的红色资源保护好、利用好、开发好,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
(作者单位分别为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授权】,原载“解放日报”,修订发布)
【昆仑策研究院】作为综合性战略研究和咨询服务机构,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客户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内容 相关信息
• 昆仑专题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我为中国梦献一策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