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国策建言 > 国防军事 > 阅读信息
曹伟华:中国如何提升对美军事威慑力?
点击:  作者:曹伟华    来源:昆仑策网【原创】  发布时间:2021-07-24 08:46:00

 

1.webp (47).jpg

【提 要】需要清醒认识到,我国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塑造的对美军事威慑力的战略机遇期并非“始终不坠”。美国国内正在形成一种共识,即认为中国缺乏“使用力量的决心”,不想打也不敢打在策略上,美国一步步试探中国底线,也是一步步尝试拉低中国底线,并在每一步尝试后观察中国的反应强度,尔后让中国习惯新的底线状态,再让这种状态变成常态。在美国的战略思维中,并不看重对手怎么说,而最在意对手怎么做。对美国传递决心意志最有效的方式不是口头,而是行动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著名战略学家乔治·凯南认为,随着核武器的出现,大国之间爆发全面战争的潮流将一去不复返,转而进入长期的战略博弈。凯南的判断引发了美国军事战略理论的一次变革,伯纳德·布罗迪和基辛格等美国学者创造性地提出了以“核威慑”为主要内容的军事威慑理论。1946年,布罗迪指出:“我们军事力量的主要使命,以后将转变为通过威慑避免战争。”1962年,基辛格对威慑的内涵进行了解释:

威慑要求把力量、使用力量的意志和对手对两者的估计结合在一起,而且威慑是上述因素的产物,而不是它们的总和。如果其中任何一种等于零,威慑就等于零。”


布罗迪的贡献在于打破了军事力量运用局限于战争的认知,前瞻性地指出大国博弈期间军事力量作用发挥的主要途径是威慑;基辛格则较为完整地提出了有效军事威慑的构成要素和实施方式。经过几十年研究及实践,美国的军事威慑理论基本成型,即“以强大的军事力量为后盾,通过示形造势,表明决心,使对方因恐惧而放弃自己的行动企图,从而达成己方的战略目的”。不难看出,美国的军事战略思维里,有效的军事威慑力包含三个关键要素:强大的军事力量、使用力量的决心、力量与决心的传递。目前,这种威慑思维也被世界广泛接受。



客观讲,美国有比较强的军事威慑力,也善于运用自身的军事威慑力。当前,世界上部分国家的立场倒向美国,并非完全出于对美国认同,而是屈于美国的威慑力,尤其是军事威慑力。在弱肉强食丛林观念盛行的美西方,只有拳头硬,说话才有份量、有人听。

对美国自身而言,强大的军事威慑力既是世界霸权的核心支撑,也为运筹全球战略省了不少资源。在一些国际问题上,美国总是表现出缺乏耐心的一面,不喜欢政治、经济和外交上的过多纠缠,而是企图依托自身强大的军事威慑力,通过“不战”或“小战”快速收效、实现利益目的。2018年7月,美国著名智库兰德公司就在一份题为《美国的政治战》的报告中指出:“美国的行动方案经常严重依赖常规军事力量,与美国的开发和外交专业人员协调不够”。虽是作为问题进行反思,但也从侧面反映出美国习惯于依靠强大的军事力量解决问题。

因而,美国十分注重塑造提升自身军事威慑力,既针对中国、俄罗斯、朝鲜和伊朗等国,也针对其盟友。美国为众多盟友提供防务承诺,一方面是在为自身称霸全球打造“碉堡”,另一方面也是对盟友的控制和威慑。美国不希望看到中国军事力量日益壮大,频频在中国家门口秀肌肉、搞威慑,在中国与邻国之间打“战略楔子”,制造摩擦争端;同样的,美国也绝不允许欧盟、日本等盟友军事力量超越自己、脱离控制。比如,欧盟为了去美国化实现防务自主,努力了几十年,但都在美国的干涉阻挠下而失败。美国十分清楚,一旦欧盟建立了自己的防务体系,“欧洲将真正成为欧洲人自己的欧洲”,并且会形成对美国的军事威慑。

那么,美国赖以支撑霸权地位的军事威慑力从何而来?客观地看,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长年累月的实战积累。美国前总统卡特在2019年的一次演讲中提到,美国建国242年,只有16年没打过仗,堪称“世界历史上最好战的国家”。美国在战争中犯下了重罪,在世界多地遗留下了难解的历史仇恨,但也同时为美国塑造军事威慑力留下了伏笔。一方面,多年的战争使得美国对战争状态的适应能力、军队的实战能力得到了积累提升,即积累了“强大的军事力量”;另一方面,美国被大众贴上了“动不动就打别人”的深刻印象,直观认为美国的动武开战门槛很低,极易相信美国“使用力量的决心”,也就是美国在军事威慑中,“力量与决心的传递”很容易令对手相信。这是美国军事威慑力的重要基础。

二、对战争理论的创新引领。越战结束10年后,曾经失败的美军在海湾战争中拉开了信息化战争的序幕,给全世界上了一堂战争课,包括中国在内的多国军事专家纷纷惊叹:“原来仗还可以这样打!”美国海军退役军官迈克尔·戴姆曾发表看法称:“海湾战争对中国的军事战略、技术和部队结构的转变是一场地震。”澳门军事评论员黄东谈及海湾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时说:“这对中国军方来说就像是一颗心理原子弹。”不可否认,海湾战争是对世界各国产生了较大的军事威慑效应。海湾战争后,美军在几场军事行动中连续创新作战样式、实践验证最新作战概念,许多作战行动被各国奉为经典、竞相研究,美军被打上了“世界最强军队”的标签,其军队体制结构、建设理念、作战样式等至今被多国不同程度学习效仿,美军也似乎已成为世界公认的“下一场战争设计者”、“战争理论创新领头羊”。这是美国军事威慑力的关键。

三、高科技的强力支撑。技术的实现决定了美军作战构想的实现,美国的战争理论创新很大程度上源于高新技术的突破及运用。自海湾战争开始,美国没有一场军事行动不是依靠高科技的强力支撑碾压对手,打的都是有着巨大科技代差优势的战争,特别是各类高科技武器装备在战争中接连亮相,给对手和其他国家造成了一定的震慑。如今,在大众的印象中,美军是一支技术支撑型军队,在海、陆、空、天、电、网等多个领域具有决定性的技术优势和武器装备优势。美军总是积极利用“钢多”优势来弥补“气短”缺陷,“钢多”也自然成为美国军事威慑力的重要支撑。

四、大量的媒体展示和形象塑造。美国善于抹黑他国“军事威胁”,更善于包装自己“军事强大”。美国占据着世界上最庞大、也最有影响力的媒体资源,2020年登上全球媒体排行榜的500家媒体公司中,美国有113家上榜,位列全球第一。凭借对国际舆论的操控影响,美国通过直播战争、媒体造势等途径,不遗余力塑造展示自身“强大的军事力量”和“使用力量的决心”,营造出一种“美军不可战胜”的舆论氛围。比如,美国几乎每一场战争行动都是直播式的,海湾战争被称为世界上第一场“直播战争”,伊拉克战争更是成为人类历史上首次电视直播的战争。伊拉克战争体现的是以“震慑理论”为基础的“快速决定性作战思想”,但美国最终震慑的却不止伊拉克,而是在世界范围内展示了自己的军事威慑力。目前,许多国家民众和军人存在“谈美色变”、“恐美惧美”的心态,包括中国也有一股不容小觑的“恐美情绪”,这就是美国军事威慑力的直接体现。

以上四个方面既是美国比较客观的威慑力,但同时也是浮于表面的威慑力,用毛泽东主席的话讲就是:“外表是个老虎,但是是纸的,经不起风吹雨打。我看美国就是个纸老虎”。70多年前,美国在这四个方面也具备巨大优势,但毛泽东主席就是基于“纸老虎”这个著名论断粉碎了美国一次次封锁威胁,包括数次核威胁。1950年美国介入朝鲜内战前,就放言威胁中共军队绝不敢参战,我军曾身经百战的个别将帅,一时也慑于美国国力和军事力量而不主张出兵,但毛泽东主席最终决定出兵援朝,并坚定表明了“要打多久,就打多久,一直打到完全胜利”的战略决心,向美西方展示了强大的军事威慑力。提出美国威慑理论的基辛格在《论中国》中说:

毛泽东新思想的主要贡献不仅在于他的战略思想,更在于藐视世界强权,敢于走自己的路的坚强意志。从这个广泛的意义上说,朝鲜战争对中国而言不只是平局。它确立了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作为军事强国和亚洲革命中心的地位。它还建立了中国作为一个令人敬畏的对手的军事威信,在以后的几十年中,这一威信始终不坠”。




然而,我们需要清醒认识到,我国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塑造的对美军事威慑力的战略机遇期并非“始终不坠”。一方面,虽然我国反复强调无意取代美国的地位和影响,但面对中国不可逆转的强势崛起,美国认为自己的霸主地位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必然会持续积极塑造对中国的军事威慑力。美国防部长奥斯汀一上任就表示:“美国的目标是确保我们拥有能力、作战计划和概念,能够对中国或任何想要挑战美国的国家施加可靠的威慑力。”另一方面,与中华文化谦和包容、民族自豪特性截然不同,美国的文化基因中有一种畸形扭曲的自我优越感,自诩“上帝选民”的美国过于自负,在几场高技术战争后,开始重拾在朝鲜战场丢失的军事优越感,从而藐视中国的军事威慑力。

表面上看,美国反复炒作“中国军事威胁论”,对内是为寻求军费支持壮大实力,对外是为了拉拢盟友围堵遏制中国。实质上,当前的美国却在低估轻视中国的军事威慑力,美国内部的研究报告、听证会等大量充斥着质疑、轻视中国军队战斗力的内容,甚至表达出可以适时挑战中国军队的建议。或者我们可以理解为,美国内部有一股势力在鼓动美国从军事领域挑战中国,这也许是当前美军频繁到中国周边肆意挑衅的原因。

当然,我们在保持强烈危机感的同时,也应当本着“有则改之”的心态,参考美国的思维寻找自身军事威慑力的薄弱环节。美国的判断依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美国认为缺乏实战经验将成为解放军的致命短板

 

具备丰富的实战化经验,特别是信息化战争经验,是美国引以为傲的资本,这也确实是中国军队的短板。美国认为:一方面,解放军最后一批经历实战的指挥员将很快从军队退役。兰德公司研究员、著名中国军事问题研究专家蒂莫西·希思曾在一份题为《缺乏实战经验的解放军能打赢未来战争吗?》的报告中表示,中国于1979年发起了对越作战,这是中国军队经历的最近的一次战争,这表明中国军队近40年没有打过大仗了,缺乏实战经验和其他弊病使中国军队成了“纸老虎”。他特别指出:“少数仍在服役的、具有实战经验的指挥员将在未来几年内全部退役,这意味着解放军将很快失去拥有第一手作战经验的指挥员。”而身经百战的指挥员恰恰是军事威慑力的重要构成。另一方面,缺乏最新实战经验的解放军战斗力值得怀疑。2019年6月20日,美国国会美中经济安全审查委员会组织了一场题为“世界一流军力:评估中国的全球军事野心”的听证会,美国得出的结论是:“解放军实际上没有实战经验,特别是在空中和海上作战领域,那是未来最有可能发生冲突的地方。”“有些东西解放军只能从实战经验中学习。”新美国安全中心高级研究员艾尔莎·卡尼亚常年研究中国军事创新与技术发展,在一份题为《中国军队人工智能武器评估与美国的对策》的报告中说:“中国军队缺乏现代作战经验,对‘战争迷雾’的亲身体验不足,这可能导致其对战场技术前景做出错误或不切实际的预判。”概括起来讲,一向看重实战的美国认为,解放军将成为一支“没有具备实战经历的指挥员、没有具备实战经验的部队、没有具备实战检验的战场技术”的“三无军队”


二、美国评估中国军队的作战概念后认为难以实现

美军高度重视作战概念开发,将作战概念视为“设计战争的抓手”,先后提出了空地一体战、空海一体战、网络中心战、多域作战、马赛克战等一系列作战概念,部分作战概念在实战中进行了检验完善。美国兰德公司在一份题为《解放军作战概念评估》的报告中,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军事战略方针、作战概念逐个进行分析,最终认为中国军事战略描绘的愿景和作战概念设计的作战样式在多大程度上能成为现实,取决于新兴的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运用情况,缺乏技术支撑的作战概念将难以实现。同时,美国认为自己在军事领域一些关键核心技术方面占据了制高点,有能力在科技方面对中国进行威慑遏制。这也是美国为何连续打击制裁以华为为代表的一批中国科技企业和高校的重要原因,即阻止中国军队作战概念成为现实。

三、美国认为中国军队缺乏一种进攻性精神

美国在朝鲜战争结束后,通过大量研究得出结论:武器装备处于绝对劣势的志愿军胜在“毛泽东化”,不怕中国军队现代化,就怕中国军队毛泽东化。当时中国虽在武器装备方面与美国差距极大,但能够保持对美强大军事威慑力的重要原因在于中国军队在朝鲜战场上牢牢占据了精神制高点,赢得了对手尊敬。然而,朝鲜战争已经过去了七十年,两国第三代民众对这场战争的深度记忆正在减少,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中国研究中心一位资深学者曾对我军访问的将军说:“我并不认为中美两军差距存在于技术层面,最大的差距在于精神,你们失去了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那种咄咄逼人的攻击精神。”这句话有失偏颇,但美国却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才敢反复挑战我国利益底线。

四、美国认为中国没有使用军事力量解决问题的决心意志

由于战略思维模式不同,美国一直在曲解我们的和平主张,将中国一贯的和平倡议视为缺乏战争意志,这是当前美国低估中国军事威慑力最根本的原因。2019年,美国国会中国经济与安全审查委员会在“中国塑造外部环境实力所受的限制”系列听证会后得出结论:“中国军方高层几乎或根本无意让解放军参与大规模实战,而更愿意通过威慑和非战争行动(综合运用民间和政府力量、半军事和军事部队)来实现中国的国家目标”。2020年,美国兰德公司在《解放军作战概念评估》的报告中同时指出,自越南战争结束以来的40年里,解放军一直处于“和平时期的军队建设”阶段,没有任何重大作战任务,解放军缺乏在现代战场上使用武力来实现或巩固政治目标的必要能力,有无数的政治和经济因素促使中国选择使用军事手段以外的其他手段来实现国家目标。美国国内正在形成一种共识,即认为中国缺乏“使用力量的决心”,不想打也不敢打在策略上,美国一步步试探中国底线,也是一步步尝试拉低中国底线,并在每一步尝试后观察中国的反应强度,尔后让中国习惯新的底线状态,再让这种状态变成常态,从而塑造对中国的军事威慑力。比如,美舰机在中国周边的侦察袭扰越来越频繁、距离也越来越近,并在四天内连续两次派遣军机降落台湾,这就是对中国底线的一次突破性试探。可以预见,随着美国对中国战争决心意志低估、底线拉低,美军机入台、舰艇靠台的频度和强度将会逐渐加大,并努力让中国接受并习惯这种常态。



我们需要警惕的是,要坚决防止美国低估轻视我国军事威慑力从“试探底线”转到“掌握底线”,一旦美确信掌握我国的真实战略底线,便有可能发起规模更大、强度更高的进攻行动。比如,我们武统台湾的最大外部威胁是美国军事介入干预,一旦美国通过试探积累,持续拉低并确信掌握我国家战略底线,便有可能先发制人,联合盟国在台海或南海率先挑衅,发起一场规模可控的军事摩擦或冲突,一旦美国在军事对抗中取胜,将对印太地区国家塑造起强大的军事威慑力,从而为美国维持霸权赢得战略机遇期。据美国媒体透露,美国五角大楼正在秘密制定2030年台海作战计划,即在2030年与中国打一场规模可控的常规战争。如果美媒消息属实,那美国的试探挑衅便是为2030年的战略赌博做准备,企图届时一战打断中国国家统一、民族复兴进程,继续维持美国全球霸主地位


因此,我们应当加快塑造起强大的对美军事威慑力,恢复令美国忌惮的“始终不坠的军事威信”。重点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突破:

一、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对美划出红线

美国大西洋理事会曾在《更长的电报:新的美国对华战略》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商定一套有限的可执行“红线”,在任何情况下阻止中国跨越,并且要将这些“红线”通过高级别外交渠道明确地告知北京”。美国在报告中从五个方面向中国划出了“红线”。我们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用美国打压中国的办法反击美国,从维护国家总体安全的角度,对美划红线、列清单,同时围绕清单制定军事应对行动方案,一旦美方越线,坚决采取行动反击

二、积极防御型的军队也要展示一定的进攻性

美国具有很强的进攻性思维。美国著名学者丹尼斯·布拉斯科,长期从事中国军事问题研究,他通过细致研究后得出结论:“解放军从书本学习战争,甚至改进训练计划,都不如在作战区域扩大部署给对手带来的压力大”。这就是进攻性思维的体现。在国际上,中国和睦友善的形象塑造已经比较充分,但威慑硬气的形象还显得不足。事实证明,友善可以赢得世界口碑好评,以强硬姿态坚决捍卫国家利益同样也能获得国际社会赞誉尊敬。没有舔过血的狼很容易变成羊,缺乏进攻性思维的国家也容易被欺凌。我军已多年没经历过实战,而世界上却战火不断,在这方面我军与外军的差距一天天拉大,这个问题是现实存在的,但并不意味着我们没有进攻性。在缺少实战磨砺、证明实力的情况下,军队应当强化进攻性思维,常态化采取一些行动和措施,主动对以美为首的挑衅损害我国利益的国家进行军事威慑或惩戒,由我们来带节奏,使对方逐渐习惯我们的行动,让美国重拾朝鲜战场的记忆:中国既可以张开双臂拥抱朋友,也能够伸出双拳暴打豺狼

三、让美国知道“中国人说话是算数的”。

要想让美国不低估我们的决心和实力,那就要坚定地展示我们的决心和实力,说到做到。对越自卫反击战后,邓小平同志说:“我们在自卫反击战中,提高了中国国际威望,起码这一点兑了现;中国人说话是算数的。从朝鲜战争开始,中国人说话是算数的。”在对美军事斗争中,缺乏行动支撑的口头警告不论重复多少遍,也是缺乏威慑力的。在美国的战略思维中,并不看重对手怎么说,而最在意对手怎么做。对美国传递决心意志最有效的方式不是口头,而是行动。比如,2016年5月,面对美国派出两个航母战斗群叫嚣着“要做好今夜开战的准备”时,中国以寸步不让的强硬姿态、引弓待发的战争准备,最终挫败了美国的威慑图谋,也让我们明白“‘纸老虎’还是‘纸老虎’”。我们的近邻俄罗斯,GDP仅相当于中国广东省,之所以被称为“战斗民族”,能够对美西方产生较强的军事威慑力,根本原因在于有强大的军事实力和果断运用实力的决心、行动。面对入侵领空领海的美西方侦察机、舰艇等,俄罗斯敢于果断下定决心开火、甚至击落。客观地讲,在塑造军事威慑力、展示决心意志方面,我们需要向俄罗斯学习

四、与美国抢时间,主动设计对美战争

时代留给一个国家振兴的窗口期、留给一个民族复兴的机遇期是有限的,也容易稍纵即逝的,这是对一个向往复兴的国家和民族的考验。自特朗普政府开始,美国便拉开全面遏制中国崛起的大幕,更是瞄着2030年对华战争设计作准备。我们不能排除美国为维护自身霸权、打断中国崛起而孤注一掷,发起对华战争。因此,必须抢在美国前面进行战争设计,撇开凡事都跟美军学、把美军的标准当参考的思维,加快提升军事实力,坚持“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从适应美军设计的战争向主动设计对美战争转变,确保一旦战端开启,让美军跟着我军的节奏走,牢牢掌控战场主动权

五、找回五六十年代令美国胆寒的精神

能使美国敬畏的“中国军事威信”的核心是中国军队展示出的不惧强敌、令敌胆寒的精神,是这支军队带有的浓厚的毛泽东色彩。当前,我们应当在物质基础改善的同时,高度重视国民精神风貌的提振,在全社会唤醒中华民族的尚武之风,尤其是在青年一代培养“勇敢”的精神品质,如同“上甘岭战役中,危急时刻拉响手雷、手榴弹、爆破筒、炸药包与敌人同归于尽,舍身炸敌地堡、堵敌枪眼等,成为普遍现象”那样,使崇敬英雄、争当英雄在中国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找回五六十年代令美国胆寒的精神,从根本上塑造强大的对美军事威慑力

(作者系昆仑策特约评论员;来源:昆仑策网【原创】,作者授权发布)

 

【昆仑策研究院】作为综合性战略研究和咨询服务机构,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客户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net

责任编辑:红星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北京市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
    携趣HTTP代理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