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学术探索 > 人文历史 > 阅读信息
张若冲:伟大的钱学森!——纪念钱学森逝世十周年
点击:  作者:张若冲    来源:昆仑策网【授权】  发布时间:2019-10-22 10:23:00


1.webp (13).jpg

伟大的钱学森!

 

一代科学大师钱学森同志于2009年10月31日与世长辞。今年是他逝世十周年,谨以此文纪念伟大的人民科学家钱学森同志。

前人说,读一本好书,就是跟一个伟大的人物对话;若冲以为,写一个伟人,就是走进这个伟人的世界,汲取伟大的力量。

 

人格无污点,科学无盲点(禁区),追求无终点(止境),这是我对伟大的中国科学家钱学森同志的总评价。

 

具有吴越王孙纯正血统的钱学森,在科学上彰显出真正的王者之气。由于他的开创性的卓越贡献,被尊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及“火箭之王”。由于钱学森的回国效力,中国导弹、原子弹的研制成功向前推进了至少20年。他不仅仅是一个科学家,而是中国当代科学的总架构师和领军人物。
 
一、钱学森之恋
“月光恋爱着海洋,
海洋恋爱着月光。
这蜜也似的银夜,
叫我如何不想他!”

1.webp (14).jpg
                           
钱学森的爱情是典型的科学家的爱情。钱蒋两家本是世交。原本青梅竹马的干妹妹蒋英,没想到成为钱学森笃爱一生的妻子。他们的恋爱单纯,婚姻简单,爱情坚韧。或许是前世有缘,或许是钱学森的王者之气征服了蒋英,这个才貌双绝的名门闺秀,在与钱学森阔别十年后,竟凭钱学森的一句话,甘愿追随钱学森,放弃自己的歌唱事业,一生过着简单的生活。

 

24岁的钱学森对16岁的蒋英说:“你的笑声特美,你能保持下来吗?”蒋英调皮地反问道:“为什么?”钱学森坦诚地说:“因为,没有什么比快活和清纯更可贵的了。”

 

或许这就是他们的爱情密码。在钱学森被美国当局拘禁的五年里,夫妻二人患难与共,蒋英深情地对钱学森说:“你的决定是正确的,我永远伴随在你的身边!”

 

这一对事业伴侣,白头偕老,儿女双全,双双活到九十多岁的高寿,于新世纪之交相继去世。他们的爱情堪作世人的榜样。

 

1.webp (15).jpg
 
1947年,蒋英随钱学森去了美国,夫唱妇随。新中国成立的宣言,鼓起了钱学森回国的风帆。祖国的召唤,就是游子的军令。

 

可是正当钱学森夫妇谢绝了老师和同事的挽留、准备回国之际,美国当局为了永远留住钱学森为美国效力,以莫须有的罪名拘捕了他。在其导师及其美国同行的营救下,钱学森得以保释出狱。但美国军方说:“钱学森能抵五个师,绝不能放他回国!”特务24小时监视,限制其自由活动。在长达5年的软禁之后,钱学森夫妇终于在毛主席和周总理亲自过问下、在中国政府的据理力争下踏上了归国之路。

这就是一个名满世界的科学家、一个海外赤子的倾国之恋。
 
二、钱学森之功

“一张白纸,好画最新最美的图画。”钱学森正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带领中国的科技人员,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创造出了举世震惊的成就,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的凯歌。两弹一星使刚刚站起来的新中国,昂然地挺直了腰杆。

 

主席说:“原子弹就那么大一点,没有那东西,人家就说你不算数。”感谢钱学森、邓稼先、钱三强、郭永怀及一大批科技人员,因为他们,中国人在世界上说话在有了底气;因为有了原子弹,才能在西方的围堵下立于不败之地。

 

1.webp (16).jpg

 

1956年初,钱学森向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书》。我国国防工业及航天航空事业正是在钱学森的规划下稳步推进的。

 

钱学森的成就,远远不止于两弹一星,他的贡献遍及科技各个领域。他高瞻远瞩,为中国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绘制了远大的蓝图。钱学森的系统论和控制论,在中国大工业建设,以及完整工业体系的建立中,发挥了突出作用。

 

钱学森的综合集成思想和综合集成方法,贯穿于科学、技术、工程甚至哲学的不同层次,在跨学科、跨领域和跨层次的研究中,特别是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相互交叉、结合与融合的综合集成研究方面,钱学森同志都做出了许多开创性贡献。

 

1.webp (17).jpg

 

(以下钱学森各领域贡献部分来自相关文献,转引自百度百科)
国防航空航天科学领域

钱学森撰写了《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书》。组建了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所——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并担任首任院长。他主持完成了“喷气和火箭技术的建立”规划,参与了近程导弹、中近程导弹和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直接领导了用中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参与制定了中国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参与制定了中国第一个星际航空的发展规划,发展建立了工程控制论和系统学等。在钱学森的努力带领下,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应用力学领域

钱学森在力学的许多领域都做过开创性工作。他在空气动力学方面取得很多研究成果,最突出的是提出了跨声速流动相似律,并与卡门一起,最早提出高超声速流的概念,为飞机在早期克服热障、声障,提供了理论依据,为空气动力学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高亚声速飞机设计中采用的公式是以卡门和钱学森名字命名的卡门-钱学森公式。此外,钱学森和卡门在30年代末还共同提出了球壳和圆柱壳的新的非线性失稳理论。
钱学森在应用力学的空气动力学方面和固体力学方面都做过开拓性工作;与冯·卡门合作进行的可压缩边界层的研究,揭示了这一领域的一些温度变化情况,创立了“卡门—钱近似”方程。与郭永怀合作最早在跨声速流动问题中引入上下临界马赫数的概念。

钱学森物理力学

钱学森在1946年将稀薄气体的物理、化学和力学特性结合起来的研究,是先驱性的工作。1953年,他正式提出物理力学概念,大大节约了人力物力,并开拓了高温高压的新领域。1961年他编著的《物理力学讲义》正式出版。1984年钱学森向苟清泉建议,把物理力学扩展到原子分子设计的工程技术上。

钱学森航天与喷气

从40年代到60年代初期,钱学森在火箭与航天领域提出了若干重要的概念:在40年代提出并实现了火箭助推起飞装置(JATO),使飞机跑道距离缩短;在1949年提出了火箭旅客飞机概念和关于核火箭的设想;在1953年研究了跨星际飞行理论的可能性;在1962年出版的《星际航行概论》中,提出了用一架装有喷气发动机的大飞机作为第一级运载工具。

钱学森工程控制论

工程控制论在其形成过程中,把设计稳定与制导系统这类工程技术实践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钱学森本人就是这类研究工作的先驱者。

1.webp (18).jpg
 
钱学森的贡献不仅限于科学技术诸领域,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也是一位了不起的思想家。他具有驾驭巨系统的超级能力。他不仅将系统论和控制论用于工程技术,还运用于社会主义体系的研究。他的《中国经济总体设计构想》就是这方面的杰作。钱学森发挥自己对中美两国、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都熟悉的优势,利用系统论和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研究中国社会,最后得出了一个惊人的结论:“丢掉了毛泽东思想和公有制,中国就完蛋了。”

 

伟大与伟大同行,小人与小人为伍。钱学森与毛泽东互相欣赏,彼此敬佩。毛主席多次接见和邀请钱学森,宴会上安排在首席,而钱学森专门写过一篇文章《我为什么崇拜毛泽东》,丝毫不隐晦对毛主席的崇拜。

 

钱学森的主要著作:
《工程控制论》、《论系统工程》、《物理力学讲义》、《星际航行概论》、《关于思维科学》、《论地理科学》、《科学的艺术与艺术的科学》、《论人体科学与现代科技》、《创建系统学》、《论宏观建筑与微观建筑》、《钱学森论火箭导弹和航空航天》、《中国经济总体设计构想》等。

1.webp (19).jpg

三、钱学森之问

钱学森一生跨越民国、新中国初期和改开三个时代。面对改开后出现的种种问题都有自己的思考。关于教育,他不止一次的提出:“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

清末和民国虽然兵荒马乱、社会动荡不安,但都出现了杰出人物。清末的陈天华、孙文、王国维等,民国的就数不胜数了。可是我们看看,建国后培养出了哪些杰出人物?想不出来。

那么,“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原因或许是多方面的。比如,太平时代,人们不思进取,也可能是一个原因,不是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之说吗?但根本的原因应该出在教育上。是教育体制问题,还是教育方法问题?还是教材的问题?这是值得人们好好思考、研究的问题。

钱学森本人对他提出的问题有没有答案呢?我想是有的。2005年7月29日,钱学森曾向温家宝进言:“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是很大的问题。”这里钱老说的办学模式是一个教育方法的问题,也是一个教育体制的问题。

九十年代初期,钱学森在与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黄楠森、张光武、王东和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教授钱学敏四个同志的一次谈话中,曾经强调说过:“如果丢掉了毛泽东思想和公有制,中国就完蛋了!”有人认为:这就是钱学森的答案。

钱学森意识到不是某一个方面的问题,他从系统论的高纬度思维,应该看到了问题的症结。这里既有教师引导的问题、教材教学的问题,更有学风社会风气的问题。比如,学习内容上,他主张拓宽视野,多学一些临近学科有用的东西,同时以他自己为例,还要文理兼修。学工科的也要学文学艺术,民国大师如苏步青、华罗庚等都是如此。爱因斯坦不是也拉得一手好提琴吗?为什么理工科学生要文理兼修?因为学艺术主要是形象思维,而理工主要靠逻辑思维。只有二者都得到开发,大脑才能发挥出最大作用。中国不是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吗?

钱老说“没有创新,死记硬背,考试成绩再好也不是优秀学生。”这是学习方法的问题,当然也是教师教育导向的问题。

所以,要回答钱学森之问,绝不是某一个方面的问题,而是一个系统论的问题。它甚至不是教育本身方方面面的问题,还包括社会风气和价值观的问题。只有一个自信包容、积极向上的社会才能培养出杰出人物。
 
四、钱学森之憾

钱学森爱情美满,家庭幸福,事业辉煌,福寿双全,按常人的逻辑,应该是没有遗憾的。但是,伟大的人物岂可以常人思维度之?

我认为起码有两大遗憾。一是人体科学,一是社会主义。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曾因全民健康而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气功热。这个热潮导致了知识界和科学家对气功特异功能的研究,也遭到了包括学术权威在内的一些人的极力反对。但钱老面对两派激烈的争论,主张唯象气功学。他从宇宙宏观的高度出发,认为目前科学不能解释的,并不等于不存在,不能贸然否定。“中医是经过宪法肯定了的,尚且还有许多人不承认。…更何况气功和特异功能?”

钱学森提倡对人体特异功能和气功的研究。并著有专著《人体科学与现代科学纵横谈》、《论人体科学》和《创建人体科学》等。1980年6月04日,钱学森接受《自然杂志》访问,支持人体特异功能的研究。他说:“一项新的科学研究,在刚提出的时候,总是有人反对,带头的人也总是要受到反对,因此要有勇气。要挺住腰板。”在谈话中,他首次提出了“人体科学”这个概念。

在钱学森、张震等的支持下,上海出版发行了《人体科学》杂志,北京有《气功与体育》,还有《中国气功科学》杂志。钱老曾为《人体科学》杂志题词。全国出现了全民练气功的热潮。

钱老曾说气功发展起来之后,“可能导致一场21世纪新的科学革命”。但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气功热被压下去了。今天公园里可能很难看到练气功的了。这不仅是钱老的遗憾,也是中华传统文化与人民健康的遗憾。现在竟然有人不知天高地厚,认为钱老是受了气功的骗!

 

1.webp (20).jpg
 
钱学森的第二个遗憾是关于社会主义的。钱学森与爱因斯坦一样,都是有良知有思想的科学家,他们都信仰社会主义。在目睹了改开之后造成的种种社会现象后,钱学森同志感到很忧虑,为此他写了《中国经济总体设计构想》的专著,这是基于公有制基础上的中国经济建设的总体构想,希望为中国社会的健康发展建立一个科学的架构。很可惜未被采纳。

钱学森是一个高屋建瓴的科学大师,他的思想和建议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研究。

结语:钱学森的与众不同之处,是把人民的认可作为最高荣誉,他是名符其实的人民科学家。钱老一生获得过许多至高荣誉和奖励,但他毫不在意。他说:

“如果中国人民说我钱学森为国家、为民族做了点事的话,这才是最高奖赏,我不稀罕那些外国荣誉头衔。”


1991年10月,国务院、中央军委召开的表彰大会授予钱学森“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和“一级英雄模范”奖章。他应邀发表讲话,说: 

“今天我还不是很激动,真正激动的是前不久我看了王任重同志为《史来贺传》写的序。在这个序里他说,中央组织部把雷锋、焦裕禄、王进喜、史来贺和钱学森这5个人作为解放40年来在群众中享有崇高威望的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当时我心情激动极了。我激动的是,我现在终于是劳动人民的一分子了,而且与劳动人民中最先进的分子连在一起了。”


钱学森是名符其实的劳动模范、人民科学家。他的科学思想不仅影响了几代人,今后还将继续指引中国科技的前进方向。

(来源:昆仑策网【授权】,转自“沧海之瓠”,有修订)

 

2.webp.jpg

 


 

【昆仑策研究院】作为综合性战略研究和咨询服务机构,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客户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net

责任编辑:红星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
    携趣HTTP代理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