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几天见了位朋友,大V,很早写公号,粉丝也很多。我和他第一次见,自来熟。我问他,为什么最近更新这么慢了。他说,我发现自己读的书太少了,在安心读书,所以更新速度慢了。
其实他阅读应该大我很多倍。我和他的意见很接近,就是在这个纷纷扰扰的世界,更需要静心读书。
我把自己一直定位是普通读者,世界那么多热点新闻,反正和我都没什么关系,我还不如安心读几本书。
因为,有一天你会发现,所有的书都没白读。
这点是我开始认真写文章的时候觉察到的。
我之前也读书,没怎么用心,去图书馆借几本出来,随便翻阅,哪段时间对什么感兴趣了,就集中借那一类书来读,譬如有段时间对侦探的感兴趣,恨不得把能够借到的侦探小说都借回来,一口气买了几十本侦探小说来读。有段时间对武侠突然又有兴趣,就把古龙,金庸,梁羽生又读了一遍。
都没什么目的。纯粹是打发时间。
不玩游戏,不看电视,不出去宵夜,总得找点消遣的事情。
这些年就断断续续也读了些乱七八糟的书。但肯定不是资深读者。因为我读的绝大部分是流行的小说。
加缪他那本《西西弗神话》里说:“起床,有轨电车,办公或打工四小时,吃饭,有轨电车,又是四小时,吃饭,睡觉,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同一个节奏,循此下去,大部分时间轻便易过。不过有一天,‘为什么’的疑问油然而生,于是一切就在这种略带惊讶的百无聊赖中开始了。厌倦处于机械生活的末端,但又是开启意识活动的序幕:唤醒意识,触发未来。未来,要么在循环中无意识的返回,要么彻底清醒。”
决定认真写,大概是我彻底清醒的日子。
而一旦这种意识来了之后,我发现,之前读的任何一本书都没白读,都会在某一个点回到你的脑海里,都会在某一个地方发挥她的作用。
譬如,我有段时间自学英语,读了很多奥普拉原文演讲,奥巴马演讲,外国名人演讲等等,这些书和写作没关系。但我通过读了解很多美国大学的历史,特别是奥普拉的演讲,几乎都是在大学里毕业典礼上演讲的,我对那些学校也通过她的演讲稍稍有点了解。这只是一点额外的收获。
2
读书让我和什么人都可以有话可聊。
在26岁之前,我见到陌生人就不知道该说什么话。从小就是如此。上初中时,我和二姐是同一所中学,我向老师报名都不敢去,只能让姐帮忙报名。因为我害怕单独面对老师。
上了大学还是,不知道怎么和陌生人交流。慢热,认生,有一点点害怕交际。
但这些都随着年龄的增长,交际障碍慢慢消除了。更为重要的是,这些年的阅读,我发现自己无论见到什么样的人,好像都可以谈上几句话。不至于冷场,也不至于说找不到话题。
读书还可以打发很多无聊的时光。
我当老师的时候,特别讨厌开会,但每周的大会都少不了,而那时候校长特别能说,在台上一说就是一个多小时,那时还没智能手机玩。我打发那一个小时的时间,就是背诵古诗词。
非常认真的在台下拿着笔记本记录点什么,大概校长认为我是最认真听的人了。实际上,我是在背诵的唐诗宋词,并且默写出来,估计默写个十来首,校长也讲完他的废话了。看着笔记本上满满的唐诗宋词,校长开心,我也开心。
读书还可以让你在一些必要的场合,稍稍的做得和别人不一样。
有一次,我去见西班牙领事,几个围着她聊天,也都是问她一些西班牙签证,西班牙哪里好玩,西班牙什么季节过去适合等等之类的问题,大概她也回答无数次了。
我读诗歌之后,一直喜欢西班牙语的诗歌。洛尔迦,塞尔努达等等。那天我带了本西班牙洛尔迦的诗集过去。我说了自己对西班牙诗人的喜爱。在西班牙,洛尔迦估计像李白在我们国家的存在一样。领事非常开心,她说,她大学里很喜欢洛尔迦,还背诵过他的诗集。
我说有中文翻译版,并且有很多中国的读者。自然聊到了一些西班牙其他诗人。最后,她在我这本诗集上留下了一大段西班牙文,虽然我看不懂,但也觉得这本诗集挺有意义的。
我喜欢去一个地方旅游之前,如果对那地方感兴趣,就会事先买一两本那地方的书来读,先了解她的故事和背景,再去行走,可能会有不一样的感觉。到越南就是这样,读《情人》,你知道那是越南发生的故事,在拍摄情人那个地方,甚至想着,杜拉斯当年在这里的故事。
还有一次去马来西亚,来到槟城的蛇庙,突然想到聂鲁达曾经也来过,还在他自传里写过。还有关于当年马共的历史,刚好导游也对这段历史有兴趣,我们聊得开心的时候,他说,要不我们加个微信吧,以后还可以交流。
这些都是平时读书带给我的改变。我也不知道哪一天,读到的哪一本书会在哪个场合用上。
3
因为工作关系,总得出去见很多人。各行各业,各式各样。
这些年也锻炼了一种能力,就是判定一个人读没读书,或者有无认真读书,读的层次大概是怎样,聊一次就听出来了。
你用的词汇,你表达的方式,你的语言习惯等等,都体现出你的阅读。
包括领导讲话,台上领导滔滔不绝地讲话,还是在那背演讲稿,我也可以听出他大概读不读书。或者说他知识储备会在哪里。这些是骗不了人的。
你的每一次讲话,每一次行文,每一次交际,其实都隐藏着你读过的书,你平时的积累。
我几乎可以说是没什么目标的人,不像许多人志向远大,很早就立志想当科学家,想当作家什么的,我什么志向都没有,就是走一步算一步,太长远的事情,我也都没什么打算。
好在这些年阅读习惯也没怎么落下,虽然读得不多,但也总能安静下来。
在这资讯泛滥的时代,你会发现任何的热点,任何的网络热门词汇很快就会过去,寿命都很短暂,如果你去跟这些,你也随时可能被淘汰,譬如什么给力,蓝瘦,香菇,寿命都很短暂。
而书不会,智慧不会,思想不会,她们都在那等着你。
如果你不去关心这些,静心读几本书,几年下来,你会发现那些追逐热点,追逐快速资讯的人,还在浅薄地追逐,而你却有了自己的思考。
有一天,你会发现你所有的书都没有白读;
有一天,你会发现你所有努力都会开花结果;
有一天,你会发现你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
再漫长的成长也是成长,再漫长的等待也终会有结果,就像你每天读一首诗,一年也会读到365首,你每天读十页书,一年大概也可以读十多本。
时间总会过,过去之后,至于你是否得到,只有你自己知道。
4
如果说大学四年有什么收获,应该不是那份助我去找工作的毕业证,也不是那些不知如何是好的青春,甚至不是认识了多少人。而是读书习惯的养成。
我至今都还记得,老师在台上滔滔不绝讲课的时候,我总是坐在最后一排拿本自己的书在读。在玉兰园那个岔路口,一边是去教室,一边是去图书馆,我每次都犹豫下,是该去图书馆读书还是去教室上课?这些感觉都写在日记上了。
当有一天,我真想去认真写点东西,去更认真读书的时候,我后悔的是,当年还是读得太少了,虽然我差不多把大学里读的书都忘记。那时候读书还记录了很多笔记本,但重新看的时候,怎么觉得这些书都是新读?
但我在重读经典的时候,我发现原来那些读书的感觉又回来了。
就像你曾经努力去学过一门技艺,虽然很久没用,但某一天用起来又轻车熟路一样。
因为喜欢读书,我觉得自己终究是幸运的。
不仅是因为那些外在的所得,还有我健康身体,还有我什么时候都可以独自安乐的内心。
刘瑜说:“一个人就像一支队伍,对着自己的头脑和心灵招兵买马,不气馁,有召唤,爱自由。”大概只有认真读书的人才能体会这种幸福。
罗素在自传里说:“三个单纯而强烈的激情支配了我的一生: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催肝裂胆的同情。”爱情,知识,同情心。我想这些都可以通过阅读得到。
因为这种幸运,我可以舍弃很多,也原谅很多,原谅自己遭受的挫折,孤独,也原谅自己不喜欢那些人,原谅自己敏感,原谅自己不能赚很多钱,原谅那些不读书人的世界。
在这世界有读书这样一种爱好,就不会害怕孤单。不会盲从,更不会人云亦云,也不会跟着去起哄,愤怒。而是你有自己的判断和思考,有自己静心的方法和行事的风格。
这是我近期写在朋友圈的一段文字:“世界越纷扰,越需要静心读书。这个到处都是戾气,愤怒就像雾霾一样来得频繁的时代,更需要你静心读书。我想到《巨流河》里的齐邦媛,抗战胜利后不久,她在武汉大学读书,那时候各种思潮涌动,那些以为找到了真理的年轻人,愤怒,宣泄,站队,而齐邦媛对这都不感冒,安心读书。结局,大家都知道,那些当年愤怒站队的年轻人,下场都极其悲惨,几十年后,齐邦媛从台湾回到大陆,依然保持自己读书习惯,学业,家庭也都没耽。”
希望与读者们共勉。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内容 相关信息
• 昆仑专题 •
• 十九大报告深度谈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我为中国梦献一策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