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学术探索 > 理论研究  > 阅读信息
张维为:中国社会主义的世界意义
点击:  作者:张维为    来源:昆仑策网【授权】  发布时间:2024-06-15 10:16:02

 

1.jpg


短短数十年间,中国从一个一穷二白的国家一跃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根据购买力平价),形成世界上最完整的产业链,成为世界最大的货物贸易国,完全消除了极端贫困,创造了世界最大的中产阶层,向全世界输出最多的游客。中国还基本实现了全民医保和养老,至2021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已高于美国两岁。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一个社会主义大国实现了全方面的崛起,这永远改变了中国,也改变了世界。

一、和平崛起与“中国突破”

18、19世纪世界上崛起的第一批国家,如英国、法国等,其人口是千万级的;20世纪崛起的第二批国家,如美国、日本等,其人口是上亿级的;而今天21世纪中国的崛起,其人口是10亿级的,超过前两批国家人口的总和。历史上西方大国崛起的历史几乎就是一部掠夺、殖民和战争的历史,而中国人民高举社会主义旗帜,硬是通过自己的奋斗、智慧乃至牺牲,实现了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和平崛起,并成为带动整个世界经济增长的火车头,今天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西方七国集团的总和。

由于历史原因,中国错过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然而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前30年奠定的政治、经济、社会基础上,又通过40多年的不懈奋斗,终于迎来了现代化事业的腾飞。中国大致以每十余年完成一场工业革命的速度,实现了“集四次工业革命为一体”的崛起。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的十余年,中国通过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完成了以纺织业等轻工业为主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从20世纪90年代初到21世纪初的十余年,大致完成了以电力、内燃机、家用电器、石化工业、中高端基础设施等为主的第二次工业革命。随之,中国与西方国家几乎同步进入了以通信产业为代表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并迅速成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佼佼者。现在中国已经进入了以大数据、人工智能、量子通信等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的“第一方阵”。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的:“我们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在中国人民手中,不可能成为了可能。我们为创造了人间奇迹的中国人民感到无比自豪、无比骄傲!”

“集四次工业革命为一体”的崛起使中国成为突破“外围-中心”依附体系的唯一的超大型社会主义国家。在旧的依附体系下,西方国家处于中心,发展中国家处于外围,中心国家通过对外围国家的超级剥削而赚得盆满钵满,外围国家则长期处于贫穷落后的状况。然而,“中国突破”使中国避免落入西方依附体系,并促使世界多极化的新格局的形成。在这个格局中,中国既是外围国家(发展中国家)最大的贸易、投资、技术伙伴,同时也是中心国家(西方国家)最大的贸易、投资、技术伙伴。基于这一理论突破,我们在2018年准确地预测了美国将输掉其发动的中美“贸易战”和“科技战”,因为美国对中国的经济依赖已经超过了中国对美国的依赖,而中国又是唯一能够向全世界提供四次工业革命的产品、服务和经验的国家,即使在技术方面,中国也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内赶上乃至超越美国。

二、中国“硬实力”“软实力”的广泛影响


中国和平崛起的意义还在于事实上推动整个世界进入了觉醒年代。这种觉醒几乎是围绕着对中国和美国的认知而展开的。多数发展中国家今天面临的最紧迫问题仍然是贫困、饥饿、疾病、战乱等。这也是为什么它们今天几乎都把目光投向社会主义中国,“向东看”“借鉴中国”已成为世界潮流。

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中国的“良政还是劣政”范式超越西方“民主还是专制”范式、“民心”和“民意”结合的模式超越西方仅依靠“民意”的模式、“选拔+选举”模式超越西方单依靠选举的模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超越西方新自由主义经济、自由与自律平衡的价值观比西方绝对化的自由价值观更具现代性。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发起的“一带一路”倡议已经成为推动南方国家实现现代化并改革现有单极世界秩序的重要引擎,这个引擎既有“硬实力”又有“软实力”。

就“硬实力”而言,中国具有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全产业链优势,往往可以为南方国家的众多行业提供“整体解决方案”,从基础设施到重工业到数字产业都是这样。比方说,过去10年间,中国在非洲参与建设6000多公里的铁路、6000多公里的公路、80多个大型电力设施。比方说,仅2年左右的时间里,中国就帮助苏丹、乍得、土库曼斯坦等国家建立起了上下游一体化的现代石油石化工业体系。

同时,中国自己就是世界最大的消费市场,可以吸收和消化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大量产品,中国可以向外部世界提供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到第四次工业革命几乎所有的产品、服务和经验。同样,“一带一路”、金砖机制等带动的“全球南方”崛起已经震撼这个世界。我们今天甚至可以这样说,在“全球南方”的内部,要资源有资源,要资金有资金,要市场有市场,要技术有技术,要思想有思想。“要思想有思想”就是“软实力”,“一带一路”倡议所奉行的“共商共建共享”理念就是推动改革单极世界秩序的重要“软实力”,它也是迄今为止最先进的全球治理理念,它源于中国,属于世界。

三、中国理念的文明渊源与时代意义


“共商共建共享”理念的三个组成部分也好,作为一个整体也好,都源于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经验,也源于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它是中国“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也是一种全新的全球治理观和国际关系民主化的重要实践。

我们不妨把这一理念所包含的三个组成部分简单梳理一下。“共商”,从文明传承来看,源于中国古人崇尚的“兼听则明,偏听则暗”“集思广益”等理念和实践,以及中国古代政治中的“朝议”传统和民间的“乡议”等历史传承。它也源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广泛采用的“协商民主”。比如,中国以协商民主的决策方式成功制定一个又一个的五年规划,带来了中国的全面崛起,这与西方国家每隔四五年举行一次选举、然后“赢者通吃”的所谓“民主”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中国还一贯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通过“友好协商、求同存异”来解决国与国之间的分歧。

“共建”,从文明传承来看,源于中国人笃信的“言必信,行必果”“知行合一”等文化传承。与面对世界末日时躲到诺亚方舟的西方神话不同,中国是“大禹治水”的传统,领袖率先垂范,带领民众与洪水抗争直至胜利。它也源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齐心协力”“实干兴邦”等理念与实践。

“共享”,从文明传承来看,源于中国生生不息的共享文化,从孔子的“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到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到中国历代先贤普遍崇尚的“天下为公”精神,都体现了共享文化。“共享”也源于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的“同甘共苦”“共同富裕”等理念和实践,符合中国对外合作一贯遵循的“平等互利,合作共赢”原则。

“共商共建共享”背后的逻辑与西方奉行的“分而治之”逻辑截然不同,它秉承中国人笃信的“合则兴”及“天下为公”的逻辑,中国式现代化就是这样一路走来并取得成功的。“一带一路”也是这样一路走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实践证明,“实事求是”“民本主义”“共商共建共享”“合则兴”“天下为公”等理念代表了越走越宽广的人间正道。

今天的世界正面临两种前途的选择:一种是有利于少数国家和资本力量的单极世界及其秩序安排,其特点是零和游戏、极度自私、霸权主义,已经摇摇欲坠的美国单极霸权主导的国际秩序就是这种世界的体现;另一种是有利于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的主权平等的多极世界及其秩序安排,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导向,实现最大限度的合作共赢。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则是后一种选择的代表。

世界已经进入了“后西方时代”“后美国时代”“新的觉醒年代”,这不是说美西方不重要了,而是表明美西方不再代表历史前进的方向。在这样的时代里,中国应承担起一个社会主义大国的责任,与全球南方国家、金砖国家等一起,积极改革现有的、极不公正的单极国际秩序,并且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包括西方国家内部的一切积极力量,为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光明前景而奋斗。

 

(作者系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教授,国家高端智库理事会理事,昆仑策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来源:昆仑策网【授权】,转编自“世界社会主义研究”,原刊于《世界社会主义研究》2024年第2期)


【昆仑策研究院】微信公众号 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公众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net
责任编辑:红星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国策建言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央视网
  • 新华网
  • 求是
  • 中国军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中国科技网
  • 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文献网
  • 红色文化网
  • 观察者网
  • 参考消息
  • 环球网
  •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 红旗文稿
  • 红歌会
  • 红旗网
  • 乌有之乡
  • 橘子洲头
  • 四月网
  • 新法家
  • 中红网
  • 激流网
  • 宣讲家网
  • 中共党史网
  • 国史网
  • 全国党建网
  • 中国集体经济网
  •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
  • 西北革命历史网
  • 善之渊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 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烽火HOME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