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学术探索 > 理论研究  > 阅读信息
吴道明:心中有民 无往不胜 ——听《〈尚书〉里的政治智慧》有感
点击:  作者:吴道明    来源:昆仑策网【授权】  发布时间:2021-08-15 10:36:16

 

 1.webp (24).jpg

1.webp (25).jpg

【王宏甲按】

第一次读吴道明的文章,是班委推荐给我的,说“学习小组”一致推荐他的《从几种植物说开去》。发出来后大家都已读到。不久我建议班委,请吴道明来担任我们公众号文章的编辑之一。吴道明接受了这一任务,做得很好。现在班上的宣传组又把吴道明这篇学习体会推荐给我,说此篇很好,应该发出来。我读了,感觉是很好。

现在写此点评,我想起常听人说,某人“很会写文章”,这种说法把好文归结为“会写”,一定程度上可能把作者更宝贵的素质抹煞了。

当范仲淹写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你觉得那是会写吗?当于谦写下“挽将天上银河水,散作甘霖润九州”,当林则徐写下“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你觉得那是会写吗?

当李清照写下“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当秋瑾写下“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男儿闻之也汗颜,你以为那是会写吗?

世有非常之事,必有非常之人。世有非常之文,亦有非常之思想,非常之情志,非常之智慧。语言,是人的心灵之窗。不论你说什么,人们是可能洞见你的心思,你的动机,你的境界的。如果不是思虑之深,壮怀之烈,范仲淹、于谦、林则徐、李清照、秋瑾能从心里迸出那样激越澎湃响彻乾坤之声吗?

所以,不要轻易把好文章归因为“会写”。真正的好文章有超凡脱俗的气象,又平易而接地气。故作高深,故弄玄虚,不会说“普通话”的让人读不懂的文章,便不是好文章。

吴道明的文章已写得很不错,这不是靠会写得来的。我在班上的微信群里,只见过吴道明忍不住“晒”出六本我的书,曰:显摆显摆。然后见曾荣给他补一句“还可以来一本《让自己诞生》”。这个细节可见他们是勤于阅读的人,一定程度上可能体验到了“乐学”之境。所以,更值得学习的不止是他们写出的文章,而是他们的勤于阅读、乐于阅读,并乐于为班上担当工作。

心中有民  无往不胜
——听《〈尚书〉里的政治智慧》有感
吴道明

7月17日下午,聆听了当代文学家、著名学者王宏甲老师讲授《〈尚书〉里的政治智慧》,“人民观”是贯穿整堂课的主题。宏甲老师指出,在《尚书》这部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文献中,对人民的认识就已非常深入且非常智慧。“民惟邦本,本固邦宁”这一观念作为民本思想的理论来源,深刻影响了后世的政治观念。宏甲老师在讲授《尧典》开篇的“昔在帝尧,聪明文思,光宅天下”时,着重为我们解读了“聪”字的含义。宏甲老师说,“聪”指听得广远,能融会众人的声音,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能听取群众意见,听众音、集众智;作为领导人,往往听比说更重要;先听听群众的声音,这就是人民观。

1.webp (26).jpg
【《〈尚书〉里的政治智慧》课件选】

这让我联想到一个与“聪”有关的字谜,谜面是“耳朵倾听、眼睛观察、嘴巴说话、用心思考,打一字”。“聪”左边“耳”代表耳朵倾听;右上“丷”像两只眼睛,代表眼睛观察;右中“口”代表嘴巴说话;右下“心”代表用心思考。这个字谜对“聪”字作了很形象的描述。另外,我还看到有人将人大代表的工作形容为“聪”字, 即人大代表要“用耳倾听民声、用眼观察民情、用口表达民意、用心装着人民”。结合宏甲老师所阐释的“人民观”,我觉得这四点要求也是我们每一名公职人员必须具备的本领、涵养的情怀。

用耳倾听民声

俗话说:谦者愿听,智者善听。民声是民生的最重要“载体”,民声折射党风、体现民意,倾听民声是打开群众心结的金钥匙。

要端正听的态度。听民声不仅是一种工作方法,也是一种务实的工作态度,真心倾听民声是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前提。要真正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所求,就得保持“以民为师”的态度,俯下身子、放下架子,心甘情愿地和群众交朋友,把他们当亲人一样对待,虚心听取意见建议,乃至批评。

要打消说的顾虑。群众没有意见,就是最大的意见。要想倾听到实实在在的民声,就得多到矛盾集中、问题突出的地方去,鼓励群众挑刺、拍砖、灌水。对于逆耳之言,群众最怕的就是有的领导干部表面“虚心接受”、背后“秋后算账”,所以关键还是要打消群众心中的顾虑,让他们敢于提意见、愿意说真话,变“不愿提”为“我要提”,我们才能听到真民声。

1.webp (27).jpg
【《〈尚书〉里的政治智慧》课件选】

要畅通议的渠道。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发展的智慧和力量蕴藏在人民群众之中。许多好经验好办法都是群众创造出来的,而不是领导干部拍脑袋想出来的。只有畅通更多倾听民声的渠道,把来自群众的意见建议转化为决策部署,才不失为明智之举。要通过问卷调查、入户访问、面对面交流、网络平台留言等多种方式,开辟出更多提问题、出点子的渠道,让群众既有直接、当面建议的机会,又有侧面、匿名反映的可能。

用眼观察民情

所谓观察,就是用眼睛去看。领导干部要有一双明亮的眼睛,这双眼睛应该看向广大人民群众,通过远“观”近“察”,看到群众生活的真实面貌、瞧见群众有什么需求、发现群众有什么困难。

只有潜得深才能看得真。民情包括民众的心情、愿望,以及生活、生产、风尚习俗等情况。仅仅满足于以书面材料、统计报表观察民情是远远不够的,最重要的是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这也是我们党一贯强调的工作方针。要主动下沉到基层,深入田间地头、工厂车间、厂矿企业,缩短与群众的距离,通过当面看、实地查,更好地了解群众的真实想法和实际需求。

只有坐下来才能看得细。习近平总书记到各地考察,最爱坐到群众的炕沿儿上与群众拉家常,这一亲民爱民的举动,折射出人民领袖的真挚情怀,让人倍感温暖亲切。坐在百姓的“炕头儿”,听听百姓的心声,才能看到群众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咸和柴米油盐酱醋茶。经常坐到群众“炕头”,才能真正走进群众“心头”,要搬上小板凳、围坐小圆桌,与他们拉家常话、谈身边事,从衣食住行各个方面了解民生疾苦。

只有融入情才能看得明。“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对群众充满“感情”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基础。只有带着“感情”下去,才能带着“民情”上来。观察民情不能走流程、走过场、走形式,切忌“拍了照片”就“拍屁股”走人。要把“情”字融入群众工作之中,做到“身入心至”,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走进群众心田,感知群众冷暖,如此这般才是观察民情的真谛。

1.webp (28).jpg

用口表达民意

民意主要指的是人民群众共同的意见和愿望。党员干部要始终坚持人民立场,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直面群众身边的各种困难问题,做群众代言人。

要乐于为群众建言。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呼声当作第一信号,多关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大事、要事和民生实事,把为群众排忧解难作为我们经常思考的问题。要充分总结倾听来的民声、观察来的民情,积极为群众解决困难呼吁建言、出谋划策,多说团结鼓劲加油的话,为助力群众发展建言献策,以政策用心换群众暖心。

1.webp (29).jpg
【《〈尚书〉里的政治智慧》课件选】

要善于传群众心声。深入群众倾听心声不是终点,而是解决问题的起点。要牢固树立“群众之事无小事”的理念,始终把解决群众牵肠挂肚、提心吊胆、牢骚满腹的事作为努力方向,能解决的要“大胆拍板”,及时解决,给群众吃上“定心丸”。群众还有哪些期盼,可能会遇到什么困难,不能解决的,要当好政府部门与人民群众之间的“传话筒”,及时说明原因,还要转达、跟踪群众心声。

要敢于代群众维权。尊重群众利益、维护群众权益是做好群众工作、密切联系群众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学会从群众的呼声中听出责任和义务,对现实中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以及在维护群众利益上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问题,敢于挺身而出、仗义执言,为群众的期盼诉求大声疾呼,做到群众痛恨什么问题就反映什么问题,怎样能够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就提什么样的意见建议。

用心装着人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心中没有群众,就不配再做共产党员。只有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上、把群众的难事当成心事,才能真正赢得民心、获得拥护。

要保持一颗赤子之心。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道出了党员干部对人民群众应有的姿态和情怀。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大事”要想要干,事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小事”也不能忽视。只有始终怀着一颗为人民服务的赤子之心,把群众的任何小事都当成大事,用心用情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才是真正的砥砺初心、践行使命。

要保持一颗敬畏之心。“怎么称呼您?”“我是人民的勤务员。” 这是湖南一位苗族大姐与习近平总书记的问答。只有心中装着人民的人,才能对人民说出如此温情的话语。心中有民就应敬畏人民,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离开了人民,我们将一无所有、一事无成;背离了人民的利益,我们这些公仆就会被历史所淘汰”的谆谆教诲,在施政用权时如履薄冰、如临深渊,顺民之所欲,除民之所恶,以“滴水穿石”的态度做好群众工作。

要保持一颗热忱之心。毛主席说:“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要自觉站在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想事情、做工作,发扬为民服务的孺子牛精神,时时处处为群众着想,以最大热情、尽最大努力,人民群众才会打心眼里感到温暖。

古有“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哲言,今有“只有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才能让你坐在台上”的警示。习近平总书记告诫我们,一个党员干部只要心里装着群众,真心实意地为人民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人民群众就惦记他、信任他、支持他;同样地,一个政党,只有顺民意、得民心、为民谋利,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我们坚信,心中有民,无往不胜!

1.webp (30).jpg
【本文作者: 吴道明】

 

(作者系毕节市委政研室改革研究中心副主任;来源:昆仑策网【授权】,转编自“走向共同富裕”)

 

【昆仑策研究院】作为综合性战略研究和咨询服务机构,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客户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net

责任编辑:红星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北京市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
    携趣HTTP代理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