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学术探索 > 理论研究  > 阅读信息
田超伟: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新亮点
点击:  作者:田超伟    来源:红旗文稿  发布时间:2018-04-23 13:02:46

 

 1.webp (45).jpg

 

  2017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了以新发展理念为主要内容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遵循。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继承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立场和方法,同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中国特色和实践特色,其理论创新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精确定位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时代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以及综合国力都显著增强,党的面貌、新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以及广大中国人民的面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里,我国GDP从54万亿元增长到80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6000多万贫困人口顺利脱贫,贫困发生率从10.2%下降到4%以下;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天宫、蛟龙、天眼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经济科技实力的迅速提升、人民生活的显著改善,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中国人民共创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并没有改变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突出,尚有几千万贫困人口亟待脱贫,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足以满足人民日益升级的消费需求,创新能力还不够强,我国人均GDP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等等。就总体态势来看,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

 

  根据国内外发展形势和我国发展实际情况的变化,党的十九大报告深入阐述了新时代我国社会发展的阶段问题和战略安排。报告指出,从党的十九大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分两步走,即从2020年到2035年为第一个阶段,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为第二阶段,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到那时,我国综合国力将领先世界,基本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这进一步明确了新时代我国社会发展的阶段问题,指明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方向与目标。

 

  二、重新界定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

 

  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指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自此直到十九大以前,我们党一直沿用这一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表述。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正确认识和处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需要准确把握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就以上两种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表述而言,后者不是对前者的简单否定,而是继承、发展了之前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研判。日益增长的、不断升级的物质文化需要还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内容之一。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在一定程度上也意味着社会生产的相对落后。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是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时代为背景依据的,是在前后相继的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逐渐转化的。

 

  第二,就主要矛盾的需求端而言,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除了物质文化消费等经济需要外,还包括社会、生态、文化、政治等方面的需要,如对社会的公平正义、环境的清洁美丽以及政治上的民主法治等日益增长的需要。同时,我国现阶段不同收入群体对美好生活需要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例如贫困人口对快速脱贫、基本实现小康的需要;低收入群体对缩小贫富差距、丰富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中高等收入群体对高品质的物质文化产品的需要以及对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

 

  第三,就主要矛盾的供给端而言,首先是生产领域的产品和服务质量以及生产效率不够高,中低端供给过剩和高质量的有效供给不足并存;然后是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的整体质量还不高,经济发展的效益不高,自主创新能力不够强,经济结构有待优化;其次是乡村和中西部地区依然存在绝对或相对落后问题,城乡、区域之间及其内部发展水平的差距大,不同群体贫富差距依然较大;最后是经济与社会、生态、政治、文化等发展的不协调,尤其是改善民生的欠账较多,生态环境保护任务艰巨。这些因素都阻碍了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实现。

 

  三、倡导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2015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要坚持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继承、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原则与立场,反映了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规律和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遵循之一,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必须坚持的根本立场。

 

  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党执政,就是要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持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断改善人民生活。邓小平同志讲:‘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到底要体现在它的生产力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快一些、更高一些,并且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不断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这就点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现在强调坚持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归根到底是为了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保证我国经济沿着正确方向发展,维护和发展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到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之中。

 

  因此,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和实现共同富裕作为逻辑主线贯彻始终。要在发展生产力的同时不断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不断提高和改善民生水平,不断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推进共同富裕的实现。

 

  四、提出践行新发展理念

 

  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新发展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新时代应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必须坚持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用新发展理念引领经济社会发展。

 

  第一,针对我国经济大而不强、创新能力不足、科技发展水平总体不高的实际情况,提出创新发展理念。创新发展着眼于解决经济发展的动力问题。只有把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放在创新上,依靠创新驱动发展,才能有效应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和我国发展动力转换的形势,才能开创经济发展的新局面。要通过改革科技体制,引进、培养创新人才,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推动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加快转化,形成新的增长源泉,提升我国经济整体素质,使我国加速迈向世界经济强国。

 

  第二,针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的突出问题,提出协调发展理念。协调发展既是手段又是目标,着眼于解决发展过程中的各种不平衡问题。通过补齐短板,提升发展的潜力和整体水平。在推进经济内部结构,如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协调发展的同时,重点推进城乡、区域的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进一步推动经济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等方面的协调发展,不断增强发展的整体质量与水平。

 

  第三,针对我国发展中资源约束趋紧、生态环境污染严重的问题,提出绿色发展理念。绿色发展着眼于解决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是实现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现实要求。落实绿色发展理念,要推动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发展低碳、循环经济;综合采取多种措施加强环境综合治理和生态系统保护力度。

 

  第四,针对我国对外开放的水平不够高、国际话语权较弱的问题,提出开放发展理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始终坚持对外开放,主动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浪潮,积极融入世界经济,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迅速提升。目前更要牢固树立开放发展理念,拓展对外开放的层次和范围,推动形成高水平全面开放的新格局。

 

  第五,针对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收入和财富分配差距以及城乡区域间差距大的问题,提出共享发展理念。共享发展着眼于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必然要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将更加注重改善民生,促进全民全面共享国家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方面发展的成果。在不断把“蛋糕”做大的同时,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着力分好“蛋糕”,让广大人民有更多获得感,不断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实现。

 

  五、制定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新举措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时代,其基本特征是我国经济已由高速的规模扩张阶段转向中高速的质量提升阶段。当前正处于端正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关键期,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优先实施以下新举措:

 

  第一,推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政策。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经济政策的主线,推动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益。一要推进新一代前沿科技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促进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二要在适当的需求管理和避免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基础上,持续推进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淘汰僵尸企业,破除无效供给;优化存量资源配置,增加有效和中高端供给。三要把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与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有机结合。一方面,以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为目标推进国企国资改革;另一方面,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全面实施和完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活力。

 

  第二,制定实施经济发展的新战略。党的十九大报告着重强调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一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培养造就大批战略科技人才,强化基础性、原创性、前瞻性研究,全面提升创新对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能力。二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完善以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为重点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加快推进农村产业和生产经营体系的现代化。三要支持落后地区加快发展,强化推进西部大开发、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中部地区崛起以及东部地区优化发展,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推动实现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础设施通达程度比较均衡,人民生活水平大体相当。

 

  第三,推动形成高层次全面开放的新格局。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着力提升引进来和走出去的质量和效益,加强创新能力的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新格局。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探索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拓展高层次的对外贸易和投资。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来源:红旗文稿,本文系“中国人民大学2017年度拔尖创新人才培育资助计划”成果

 


  【昆仑策研究院】作为综合性战略研究和咨询服务机构,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客户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net

责任编辑:红星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北京市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咨询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