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学术探索 > 理论研究  > 阅读信息
王苏谈:在《资本论》第一卷德文版发表150周年研讨会上的发言
点击:  作者:王苏谈    来源:荆棘鸟AThornBird  发布时间:2017-09-30 09:56:10

 

        【按语】:笔者作为代表之一,参加了923-24日福建师范大学承办的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纪念《资本论》第一卷德文版发表150周年研讨会。笔者是当时关于基本原理等的第一会场唯一发言了的学生代表,赢得了会场学者和同学的热烈欢迎。这篇发言是在第一会场上即兴作出的,现在根据当时草就的提纲和对发言的回忆,整理出来的。发言讨论了马克思《资本论》的包含片面性的环节式上升和返回到自身的圆圈。指出要将三卷《资本论》看成一个整体。反对了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所谓规律。

此次研讨会是中国《资本论》研究会为了纪念《资本论》第一卷德文版发表150周年特意举办的。但是,我却感到很多发言在学术性、前沿性上不是很强。值得关注的是,作为第一会场主持人之一的人民大学的杨志老师是扎扎实实地提出了许多学术性很强的观点。此外,还有一些人根据个别经典著作中的个别话语来提出一些意见,实际上这种做法是很片面的。因为马克思的观点是流动的、灵活的,要用历史的、辩证的(这个词在许多人那里其实已经被污染了)眼光来看待他在每一个地方提出来的观点到底有何种意义。寻章摘句的做法最简单,又最错误。总的看来,中国的《资本论》研究是面临着困境了,至少是在官方学派那里。

老师、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

我是来自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王苏谈,硕士新生。[会场热烈掌声。]我的论文是将十月革命与《资本论》联系起来进行考察的。但是今天时间有限,我们要长话短说。我就不解释十月革命的相关问题了,直接进入关于《资本论》方法的讨论。

在文章中,有个关于原始积累的问题。原始积累经常被用来论证五阶段论。但是,我们只要深入考察,就会发现问题没有那么简单。原始积累不能证明那种抽象的历史理论。

原始积累在历史上是前资本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的一个阶段,所以它经常被作为五阶段论的一个中介环节。但是,成问题的是,马克思没有将它放在《资本论》的最前面,相反地,却放在了第一卷的最后面,放到了第24章。如果按照所谓的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本来是应该将它放在资本论的最前面才对,因为在原始积累之前,还没有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是资本主义的历史前提。

这个矛盾,就涉及马克思《资本论》的特殊的写法。

马克思曾经说过,要实现从表象具体经过抽象环节而向理论具体进行过渡。从表象具体中,分析出许多更单一的概念,这是下降的过程,于是到达抽象的一步。但是,任务还没有结束,我们还必须从抽象开始,进行上升,将概念之间的联系重新找回来,组织起来,形成理论具体。这是一个包含否定在其中的艰辛的过程。只有经过否定性的环节,才能达到我们最终需要的具体。

要想实现有序的、科学的上升,按照马克思的方法,就必须经过环节式的发展。环节就是不断扩大自身范围、丰富自身的圆圈。在此前的每一个环节上,概念都一定具有有限性。可是,发展的过程就是克服有限性的过程。每一环节都比前一环节更全面、更具体,更接近现实。因此,环节就是完整与有限的统一,全面性与片面性的统一。

比如价值问题。在第一卷中,价值规律是很单薄的,只提到了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体中的一定量的抽象劳动,几乎谁都可以理直气壮地指出这个初步的公式是偏离于社会现实的。但是,只有经过马克思那种从片面到全面的有序的发展,我们才能不只是停留在这点庸常的层面,而能够科学地解释为什么会出现偏离,这个不一致是如何产生的。第一卷的简单的价值规定先转化为生产价格,后来又经过了更复杂的规定,越来越接近表象的具体——不过实际上却是理论思考的产物。

黑格尔说过,无限不能只是无限,因为那样的无限其实就是有限。无限必须包含有限在自身内,作为自己的一个环节。同样的,马克思经济体系中的环节也不能片面地否定有限性,片面性。有限性是较低环节所不可避免的,是它必须经过的过程。在一个特定的环节,片面性其实不明显,而是表现为一个相对的完整性。在那个环节是相对完整的,但是超出那个环节,就能发现它是不完整的,片面的,需要被扬弃。单纯地不要有限性,最终什么也得不到,只是混沌的一团表象的杂揉。

还有,就是关于资本职能的问题。原来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中只是涉及抽象的产业资本的运动,这时的产业资本还是一个片面的抽象,没有分化。只是到了第三卷,我们才看到,产业资本在职能上得到了分化,分化为商人资本、银行资本等等。剩余价值相应地也是这样,本来是一个简单的规定,后来从中分出去了商业利润、利息和地租等等,剩下来的那部分就是产业利润(企业主收入)。这就越来越接近于资本主义的社会现实。

从这里,我们可以得出一个最简单的结论:三卷《资本论》是一个上升中的整体,每一卷都是一个特定的环节,较低的环节就具有较多的局限性。只有达到了最后的一个环节,我们才能说,这就是马克思描述的资本主义。第一卷是一个相对完整的著作,大家现在都比较熟悉这个说法。但是,在这个特定环节,它具有相对的完整性,可是一旦超出这个环节,就表明它是有限的了,需要被发展,被扬弃。

以上是我们说的马克思方法的一个方面的内容,但马克思方法是一个体系,还有许多其他方面的内容,有很多。我们在这里再谈一点关于起点的问题。

资本是《资本论》体系的起点,可是,它作为起点,又必须经过运动,再回到它自身。资本就是本质,贯穿整个体系。资本越是向外发展,包容其他一切范畴,就越证明了这个起点。同时,这个过程就越是丰富资本自身的规定性,让它越来越具体化。

因此,发展的过程,就是证明的过程,是两者的统一。前进也就是后退,达到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理论具体的过程,就是返回到作为体系的前提的资本主义社会的总体的过程。

所以,可以知道,逻辑与历史是不统一的。马克思是以资本主义为主体,根据它来布置理论体系的结构。关于这一点,我们还可以补充几个例子。比如,前面提到的安排原始积累的位置的问题。还有就是马克思把早与产业资本的商业资本安排到第三卷,而且在当时,马克思就补充说明商业资本早于产业资本,是资本的古代形式。如果按照那种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写法,商业资本也应该放到《资本论》的最前面。事实正好相反。

[在一位主持人提醒我时间所剩无几,我是很紧张的。后来我想到这么一句话:我是要下台的,但在那之前,我必须画完黑格尔-马克思的圆圈。

最后我还要总结一下。我的这类观点,在国际国内,通常被称为黑格尔化的马克思。这种观点强调马克思与黑格尔之间的继承性。那么,他们之间有什么不同呢?区别在于,马克思写作《资本论》是以现实为基础的,辩证法是他整理材料的有力的手段。[补充:方法融汇在体系之中,就表现为体系。不能抽象地分开。]但是,在黑格尔那里,却是精神的自在自为,在我们唯物主义者看来,那不过是概念的自娱自乐罢了。

[发言结束后,一位主持人向我质疑有没有看过沈佩林的书和论文。沈佩林老师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与当时的官方学界争论过逻辑与历史的统一。我回答曾经看过他的论文,更多的著作没有看。我还提到,沈的观点很可能来自见田石介的《资本论的方法研究》(不过我回答时忘记作者名字了),因为他翻译过这本书。就我所见的沈的论文,他还只是用事例来说明那个统一是不对的,没有系统的解释。]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栏目ID=5的表不存在(操作类型=0)
    栏目ID=5的表不存在(操作类型=0)
    网名:
    主办:
    宗旨:
    说明:
    昆仑策网
    昆仑策研究院
    聚贤才,集众智,献良策
    这是一个集思广益的平台,一个发现人才的平台,一个献智献策于国家和社会的平台,一个网络时代发扬人民民主的平台。
    主要板块:
    ● 建言献策:

    ● 决策支持:


    ● 民意反馈:
    国策建言、百姓话题、企业参谋、人生益友,从四个方面出谋划策;
    时事聚焦、社会调查、理论研究、国情资料、读史明智、他山之石、资料库等,登载相关参考资料;
    政策点赞、建言点赞、热点排行等,反馈民众评价。
            欢迎社会各界踊跃投稿,让我们一起共同成长。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北京市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咨询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