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3月30日-星期日
【文摘】刘润为:
莫言靠伪魔幻现实主义获诺奖
又比如对于魔幻现实主义的试验。
内蒙古老作家扎拉嘎胡的试验是成功的。在他的长篇小说《嘎达梅林传奇》中,莫名的预感、离奇的梦境、无由头的遭际、不可理喻的偶然等等,与真实生活场景是那么妙合无垠地交织在一起,从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莫言的试验则是失败的。《生死疲劳》中的那个地主,无论变驴变猪变狗,都仅仅是推进主观诉说、演绎政治观念的一种小手段,与具有丰富民族、地域文化内涵的魔幻现实主义还有十万八千里之遥。
两个作家的试验,其成败得失为何这样判若云泥呢?
一是文化态度不同。前者深植于培育自己的民族文化、地域文化的土壤(那种文化中本来就有比较丰富的神秘主义的成分)。后者则是东施效颦。培育你的那个地方,盛行的是儒文化。《论语》的记载非常清楚:“子不语怪力乱神”,哪有多少魔幻的东西呢?本来是一块高粱地,偏要去种榴莲,那怎么成呢?
二是创作态度不同。前者和马尔克斯一样,为的是揭示本民族的命运,弘扬本民族的精神,为本民族的自由幸福而呐喊;后者则是出于玩弄花样的艺术动机和迎合某种国内外消极情绪的社会动机。
说到这里,有人或许要问,那为什么莫言能获诺贝尔奖,而扎拉嘎胡却无此殊荣呢?在这里,我要说:诺贝尔文学奖给谁,那是西方的事,根本不能代替我们的评价尺度。在我们的社会主义国家,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评判作品,总结创作的经验教训,才能保障最广大劳动人民的文化利益。
(摘自刘润为《迎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春天》,原载《文艺理论与批评》2015年第1期)
【昆仑策研究院简介】昆仑策研究院是由部分军地老同志、专家学者和企业家发起成立的综合性战略研究和咨询服务机构。这是一个自主独立的研究机构,它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客户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这是一方群英荟萃、报国献策的热土,它在中国改革发展面临重大挑战和考验的时候应运而生,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服务国家和社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这是一所没有围墙的研究院,它向社会各界具有爱国情怀、客观精神和慧眼卓识的仁人志士、专家学者们敞开大门,欢迎加盟。
电子邮箱:gy121302@163.com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 昆仑专题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国策建言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