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张志丹:历史虚无主义的危害及治理
点击:  作者:张志丹    来源:红旗文稿  发布时间:2018-08-02 10:18:14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要害和目的在于从根本上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否定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历史虚无主义绝非什么一般的思潮或流派,而是一种由国内外敌对势力制造和散布,以否定共产党领导、搞乱社会主义国家人心、颠覆社会主义政权为目的,以攻击、丑化和污蔑人民革命及革命领袖、英模人物为核心,以重新评价历史、书写历史为幌子,以碎片化甚至胡编滥造、恶搞历史为主要手段的政治思潮。鼓吹历史虚无主义,实质上是企图从歪曲革命的历史、社会主义的历史和党的历史入手,达到否定党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目的,其影响之坏,危害之大,是怎么估价都不为过的。

  概言之,历史虚无主义的危害主要有三:

  1. 歪曲党史、国史、革命史和军史,瓦解我们政权的根基。

  历史虚无主义蔓延,必然搞乱人们的思想,诱使广大群众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社会主义的必然性、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理性产生怀疑,动摇党的领导地位,危害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学界大多认为,历史虚无主义是积极配合西方反华势力和平演变(颜色革命)战略的理论帮凶,或者认为历史虚无主义是否定党的领导和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舆论武器,还有的学者认为,历史虚无主义是在西方各种以唯心主义历史观为哲学基础的错误思潮的影响下,适应西方国家对我实施和平演变战略的政治需要和国内反社会主义势力的策略变化而泛起的一股政治思潮。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消解我们的历史、制度、道路,肢解我们的文化、价值、信仰,要害是从历史依据上抽掉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从根本上否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合理性、正义性。所以,历史虚无主义所反映的不仅是文化问题,而且是政治问题,不仅是对待历史的研究态度问题,而且是对待现实的政治态度问题。可以说,历史虚无主义与敌对势力里应外合,狼狈为奸,力图西化分化中国,对我们政权的根基产生严重威胁。

  2.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动摇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思想基础。

  历史虚无主义已经成为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的工具,妄想通过否定党史国史军史,否定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使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失去基本的历史依据。历史虚无主义消解党史、国史和军史,竭力贬损和否定革命(主张改良”“和平),诋毁和嘲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革命,即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进行的反帝反封建斗争,诋毁和否定我国社会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乃至歪曲和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历史唯心主义和抽象人性论出发来否定革命,在根本上背离了中国近代史的历史事实。

  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没有中国人民进行的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就没有社会主义制度和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建立,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和马克思主义作为国家的指导思想也就无从谈起。决不能否定革命、肯定改良,张扬抽象人性,必须维护历史本来面目,拒斥歪曲历史真相;更不能否定马克思主义、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否定社会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进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这是当代中国的历史性选择,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唯一正确道路。如果任由历史虚无主义否定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颠倒是非、混淆视听,必定会动摇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

  3.虚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主流价值观,削弱人们的文化自信。

  今天人们愈益深刻地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血脉、灵魂和根基,是中华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根本标志,也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坚强支撑。然而,历史虚无主义者却无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优势、特质、精髓,一味地鼓吹西方文化,极尽贬低”“丑化”“矮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能事。他们认为,只有把中华传统文化连根拔起,在一片文化废墟上重新植入西方先进文化,中国现代化才有出路,否则就是死路一条。

  虚无中国的文明、人种、传统文化,就是虚无中华民族的民族特点、民族差别、民族特质。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历史虚无主义开出的药方是世界各民族的文化发展和现代化只有一条路——“全盘西化。不仅如此,历史虚无主义还歇斯底里地往我们的主流价值、道德和信仰上面泼脏水,其险恶用心在于进一步摧毁国人的文化自信。历史虚无主义者利用目前中国社会转型期的价值和道德取向多样化,多种思想观念相互竞争、相互激荡,企图从根本上否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我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道德。历史虚无主义不但颠倒了历史,而且搞乱了人们的文化观、历史观和价值观,导致是非、美丑、荣辱标准颠倒,导致文化自信不复存在。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广泛流布,对巩固当代中国主流意识形态,对于我们树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有极其消极的影响,甚至会瓦解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对此,我们必须头脑清醒,立场坚定,坚决反对任何歪曲和丑化党史国史的错误倾向,防止陷入虚无主义的泥潭。为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必须筑牢抵御历史虚无主义的牢固防线,找到具有可行性的应对之策。新时代应对历史虚无主义的对策主要有:

  1.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和推动各方面事业发展。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着力解决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大实践问题。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思潮是现实问题、现实矛盾和运动的某种折射与反映。从这一意义上说,历史虚无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沉渣泛起是社会实践中的问题所致。

  我国的改革开放是一个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我们遭遇的风险和挑战,面对的问题都是史无前例的。改革开放过程中难免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比如腐败问题、民生问题、生态环境问题,等等,于是,居心叵测、别有用心的人假借对实践中的这些问题进行反思,贩卖历史虚无主义私货,试图否定我们党史国史革命史,否定我们改革开放以来所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我们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防止也反对右,不断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作用和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实现两者有机协调配合,各展所长,相得益彰;在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彰显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最终使历史虚无主义不攻自破。

  2.加强马克思主义学科理论体系建设和史学研究。

  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树立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和价值观,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建构科学的史学理论,推进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为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而进行的一项重大理论创新工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是一项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基础工程,一项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战略工程。新时代,我们应该以历史唯物主义指导史学研究,捍卫宏观叙事与微观分析相结合、结构分析与辩证分析相结合、历时分析与共时分析相结合的唯物史观原则在历史研究领域中的主导地位,具体来说,就是要坚持历史研究的客观性、规律性、全面性三大基本原则。

  通过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我们就有了与历史虚无主义进行斗争的理论勇气和底气,不断增强用马克思主义解疑释惑、透析错误、说服群众的能力,从而进一步认清当前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复杂性、长期性、斗争性,进一步认清人类历史发展总趋势,增强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必胜的信念。夯实历史唯物主义在历史研究中的主导地位是克服历史虚无主义的一个必要条件。

  3.积极开展党史、国史、革命史和军史研究与教育。

  大力促进对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和本质的广泛认同,在全社会广泛深入开展唯物史观教育,开展党史、国史、革命史和军史教育,是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关键途径。要防范和抵制历史虚无主义,必须积极开展党史、国史、革命史和军史研究,同时,努力增强唯物史观与正确历史知识教育普及的针对性、科学性、实效性,与时俱进地创新教育普及的内容、形式、平台和方法,挤压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蔓延的可乘之机与存在空间。

  为此,需要三位一体,同向发力:其一,科学地研究和宣传党史、国史、革命史和军史,打牢正确史观和史实的思想基础。其二,整体推进党史、国史、革命史和军史教育的时代创新是关键。加强党史、国史、革命史和军史教育的时代创新,不仅教育内容应该更新,而且应丰富教育形式,把最新的研究成果和资料,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和方法传播出去,增强教育效果。其三,树立走出课堂、开门搞教育的大教育观是保障。为了走出课堂、开门搞教育,需要构建多元化的教育平台,同时采取丰富的教育方法,改变以往呆板刻板的教育方式。

  4.打造政治过硬、作风优良的信息传播新型把关人队伍。

  媒体格局的变化,需要对信息传播把关人队伍提出更高要求,否则难以适应新形势,有效抵制错误思潮。为了阻断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我国的传播和泛滥,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构建起一支新型把关人队伍。为此,需要从以下几点做起:一是政府相关部门要牢固确立自身的信息最终把关人角色。政府应紧跟新媒体发展态势,尊重传媒规律,积极主动地介入信息传播过程,构建持续有效的科学把关机制。二是明确传统媒体及其依托网站的职业把关人、商业网站二级把关人以及网络上部分信息的影子把关人在信息传播中的主体责任,规矩在前,刚柔并济,引导媒体工作者自律,净化传播媒介的空间,不给历史虚无主义以可乘之机。三是广大知识分子要自觉增强把关信息传播的责任意识。要引导教育工作者、文艺工作者、科技工作者等知识分子群体积极传播与社会进步相适应的新观念,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抵制错误思想和落后文化产品的蔓延和传播。四是要树立大数据思维,建构意识形态安全智库,利用大数据加强网络舆情的监管,建立网络信息管理的长效机制,实现网络信息的监测、研判、上报、处理一体化。五是推进信息传播和意识形态安全工作的法治化和治理现代化建设进程,制定和落实相关的网络法规,让信息在法律之光的普照之下自由传播。特别是坚决依法惩处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言行,坚决落实检察机关对抹黑、诋毁领袖和英烈言行的公诉制度。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7AKS019]“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思想的总体性研究以及2017年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资助项目新媒体时代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研究”[2017ZDIXM042]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 张志丹:历史虚无主义的危害及治理

    2018-08-02
  • 昆仑专题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北京市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咨询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