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原发于2020年7月1日,今日重发,从标题到内文均未作改动。
百年前,毛泽东那一代人,“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1934年中央红军开始长征时,红军中大部分是20来岁的青年。我们的国歌中有一句“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正是那民族危难最深重的时候,毛泽东那一代代青年奋起,拯救自己的祖国。一个民族的生存与兴旺,青年总是最富生命力和创造力的蓬勃力量。湖北主办湘鄂赣三省大学生红色书籍阅读活动,太好了!据我所知,参加的不止是三省大学生,还有贵州、陕西、河南、北京等省市的读者。前几天看到一个微信视频:香港中文大学毕业典礼上奏响国歌的时候,那些青年大学毕业生喊口号抵制,一片混乱……这就是他们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态度,他们若不把自己看作是中国人,那他们是哪国人?他们已经是中文大学的毕业生了,他们青春的生命中,灵魂住哪里?这是可悲到什么程度呢?以下是参加湘鄂赣三省大学生红色书籍阅读讲座的大学生发言回顾,可以听听这些大学生们怎么说——
点击视频回顾讲座精彩瞬间
(视频制作:易璨之 杨欣晔)
在湖北省大学生全民阅读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指导下,由湖北省大学生全民阅读示范基地、湖北省演讲协会主办的湘鄂赣三省大学生红色书籍阅读活动系列讲座第九期,于2020年6月27号下午3:00在腾讯会议举行。本期讲座由当代文学家、著名学者、中国作家协会报告文学委员会副主任王宏甲老师为我们讲述“精神成长与精神家园”,由武汉体育学院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张德胜担任讲座的主持人。参与本次讲座的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学生和社会人士近300人。其中,武汉体育学院,武汉理工学院和武汉工程学院的同学们还将本次讲座当作一场读书实践活动,积极参与。
图为第九期讲座线上合影
讲座一开始,王老师就提出了一个问题:自己已经写了一本《中国天眼:南仁东传》,为什么还要写一本少儿版的南仁东传《你的眼睛能看多远》?以此来引发关于精神成长的讨论。接下来,王老师为我们讲述了伟人毛泽东的精神成长故事。二十世纪,毛泽东的精神,是如此地提升了中国人的民族自信,思想智慧,精神境界。他是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的伟大继承者;他是源远流长的中国精神的伟大再造者。紧接着,王老师以自身经历和感悟告诉我们,如何分清知识与良知,成人比成才重要的道理。他说:阅读的世界比课堂大得多,没有阅读我们甚至没有历史。只有通过阅读,我们才能真正成为祖先的文化后裔。
讲座的最后是提问环节,王宏甲老师对同学们的提问作出了深入细致的解答,反响热烈。讲座结束后,大家纷纷在交流群中留言,表示这次讲座让自己受益良多,并感谢王老师的分享。
现场反响热烈同学们纷纷提问:
网友@月亮:感谢老师您的分享,收获满满。老师您在讲座中提到您出版的一本书《让自己诞生》,您说人的一生有两次诞生:一次是父母把我们生出来;一次是自己把自己生出来。能否请老师具体讲一下,我们应如何让自己第二次诞生呢?
网友@竺影忆:有一个问题请教王老师:当今社会的普通民众精神道德如何重建和培养?
网友@路过:感谢王老师精彩的讲座,听完之后收获颇多。阅读无疑是每个人精神成长的引路者,但是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手机电脑等多媒体的出现,都在挤压阅读的空间和时间。想请问王老师,在当下社会如何更好地引导大学生阅读,培育精神家园带来精神成长呢?
网友@光明磊落:王老师,您好,我对您的成人比成才重要,阅读的世界比课堂重要的多,这两种观点很有共鸣,感触颇深。请问老师,如何给读研期间的研究生们一些建议,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使自己毕业之后为社会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丝力量。
王宏甲老师部分精彩解答
能够集体阅读,读完之后想和别人敞开心扉交流的书就是好书。我们不仅仅需要知识,也需要文化,我常常和一些写作的朋友说,我们不仅仅只是重视文学,还要使文学中有文化,如果文学底下没有文化,那将是非常苍白的文学。如果一个科学家没有文化,那也是苍白的科学。那么要使知识底下有文化,一定要去阅读。
对于我们今天来说美好是需要去捍卫的,它关系到我们的精神,关系到我们的生活。我常常认为,我们对于美好的捍卫就像保卫我们生活的边疆一样,捍卫我们精神的边疆。你要有相信它,并且有这样一种意识能够感受得到它。
这一期导读会结束后收到了来自湘赣鄂三省大学生的踊跃投稿。经过筛选,与大家分享这五篇优秀感想,快来听一听大家是怎么说的吧!
湖北
武昌理工学院 孙榕悦
王老师举了很多的例子让我印象非常深刻,包括王老师自己的著作《中国天眼:南仁东传》当中,南仁东的成长历程,王老师讲到精神成长时特别强调:人生真正的成长是心灵的、情感的、信仰的、志向的成长。确实是这样,成长不仅仅是说人的年龄小的时候会成长为大人,更是说人的思想、见解是不是变得成熟。
之后王老师又讲到毛泽东的故事,其实我们都知道毛泽东读过很多的书,而且是各种类型的书都会读。但是有一点是我们一直忽略的,也是今天王老师特别强调的,就是思考。毛泽东之所以能够领导当时的中国,就是因为他能够思考书中的内容,而不仅仅只是阅读。读书可以得到别人的知识,思考可以得到自己的感悟。人活在世界上有两个事情,一个是认识世界,一个是认识自己,我们没有办法穿越回已经过去的年代,也没有办法走遍世界各地,那么能让我们充分认识世界的途径,就是阅读;充分认识自己的途径,就是通过阅读之后的独立思考,我觉得这两点都是特别重要的。
其实真正的阅读并不是我们之前以为的那么简单,要想真的在阅读中有所收获,就应该进行深度阅读。拿历史类书籍来说,深度阅读不仅仅是看书中的历史故事,还应该去了解书中没有提到的其他内容和人物,做到对这一时间段的充分知晓,而不是只对书中的内容浅浅了解。
对我自己而言,平常的阅读量就比较少,一般就只是阅读学习在学校书本上的知识,课外的书籍很少涉及到。王老师讲到说大学生要有自主阅读的意识,我们在学校书本上阅读的只是一个导学内容,是我们的专业和基础,但其实这些并不足够,还应该去图书馆阅读更多的书籍来补充我们的大脑和心灵,最好还要去博物馆实地的观摩和欣赏。听了王老师的课之后,我觉得现在我们很多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都非常欠缺,没有一个自主求知的态度。所以我们应该树立对知识渴望的品质,要充分利用好我们的课下时间,多去图书馆扩充知识面。其实对于我们大学生这个群体来说,更是应该培养阅读和思考的习惯,同时做到认识世界和自己,让阅读促进我们的成长。
最后想说,很感谢王老师今天的讲座,让我认识到了自身的不足,也获得了很多好的建议去加以改正。在这里也希望大家都能够做到多阅读、多思考,促进精神成长。
华中师范大学 刘子孟
听了这次的讲座,我感触颇深,我认识到,精神成长与精神家园对一个人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个人一定要有自己的精神家园。一个人的精神世界应该逐渐培养起来,让它丰富、充盈、拥有抵挡损毁的能力。一个人将从此处拾得他内心秩序的柴火。宁愿与寂寞彼此相拥,沉浸于一个人的美好孤独之中。也不愿去回应那些毫无感觉的词句,去拥抱那些从未为之心动过的灵魂。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对于一个国家来说,精神家园应当宁静致远。美好的精神家园需要政府百姓携手共建,攻坚克难,让平和、坚韧、无私的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在今天的生活中散发光芒、温暖人心。相信物质化时代的精神家园能够承载着人民的生活理想和人生追求,收获真正的幸福与满足。
湖北工业大学 薛山梅子
王宏甲老师在这个讲座中多次提到要不断学习中国文化、增加大学生的各领域阅读量,对于年轻一代传承红色文化精神有着深刻意义。不断学习中国文化,增加各领域阅读量能引领着我们“品读红色书籍,重温红色记忆”。
在讲座中,我意识到天文学对人类进步的影响远远超出我之前的认知。我们现在处在天文学第三时代,中国近十年的迅速发展与我国不断奋斗息息相关。“天眼”的问世使中国挺进到世界天文界前列。这不仅仅是天文学上的巨大进步,更是领域文化上的精神成长。古有朱熹言: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
在讲座中,除了提到文化的影响,还提到了成人比成才重要,我们对于综合素质的追求也要不断跟进。打开中国青年认识世界的视野。要立足民族视野传承和弘扬红色精神。红色精神是属于党的,同时也是属于民族的。红色精神所包含的民族自强精神,是激励我们党顽强奋斗、不断发展壮大的精神动力,也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精神支撑,已深深融入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化为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我们党为民族独立所经历的砥砺奋进,淬火成钢的精神品质、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百折不挠的英雄气概、敢于胜利的革命风范,构成了红色精神,在苦难与辉煌中代代相传。二十世纪,毛泽东精神提升了中国人的民族自信、思想智慧、精神境界。他是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的伟大继承者,他是源远流长的中国精神的伟大再造者。发生在毛泽东身上的奇迹,不在于他能够去实现自己青年时期的志向,而是他从上井冈山开始,竟能把自己的人生志向和价值观,放到一支军队的头脑里去,把为“人民服务”放到政党执政观里。让人们追求正义、平等和解放的智慧。
毛泽东领袖热爱读书,并读各国各领域的书。读书可以得到别人的知识,思索才可以化为己用。而品质比知识重要,要先成人后成才,才能更深刻地运用知识、延展知识。向毛泽东领袖学习,虽处在不平稳的时代,普通的家庭背景,但持续读书,继承优秀中国传统文化,一步一个脚印,累积他的精神高度。现在中国青年的学习,光靠学校教育是不够的,图书馆是学校教育的补充,课本是导读,去博物馆感受实物,学校图书馆博物馆三位一体,缺一不可。讲座中提到的“与众不同”是集众长的结果,要向不同的人学习,才能提升自己的高度。
武汉体育学院 顾嘉晖
如果不去阅读,我们的精神世界就荡然无存,而作为一名中国人,有着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浩荡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有幸降临于一个伟大的时代,降生并成为一个觉醒的崛起的中华民族的一员。新中国的华章将由我们来执笔书写,如何成就新的篇章,我们必须要面向历史,学习已来,才能更好的走向未来。新时代的我们互联网手机移动端的迅速发展,碎片化快节奏的阅读习惯却铺天盖地的向我们袭来。阅读的方式正在悄无声息的改变,越来越多的人逐渐沉迷于短视频平台,沉迷快餐文化。无心静下心,面对一展书卷,去和古人对话,去品味过去的经典,去净化洗涤和安抚那颗在繁华世界里浮躁不安的心。通过阅读,不断开阔视野,放大眼界,放宽格局。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精神生活多姿多彩的今天,请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为阅读拨留出一段时间,让自己远离这喧嚣的世界,暂时跳出这快节奏的社会,沉浸于书中,去站在历史伟人的肩膀上,看待那过往的世事变迁中所包含着的人生哲理,温习那些家喻户晓却未曾真正心领神会的道理,来解开现实生活中困扰自己许久的难题亦或是那些在自己看来一直迈不过去的那一道坎。养成阅读的好习惯,去不断挖掘和发现自己内心的美好,去实现第二次诞生,在阅读中去遇见更好的自己。
好学,勤思,力行,吃苦,书生意气,泪湿山河,立德立言,一往无前。
湖南
湖南大学 孙留馨
人的成长应当是志向的、情感的、精神的成长,而且这种成长是不受年龄约束的。祖国作为我们的精神家园,不仅是领土的概念,同时也是灿烂文明中历史、地域、人文、精神的总和。我们不止需要一个物质状态的祖国,还需要一个精神状态的祖国。“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走到哪里都是在流浪。”如果我们缺少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那么在精神上也会流离失所。王宏甲老师以南仁东、毛泽东等人物的成长和成就为例,结合自己的经历感悟,深入浅出地论述了精神成长与精神家园的巨大力量。
知识不等同于良知,成人比成才更重要。我们当今的教育,应该更加重视精神文明教育,培养人们对于民族国家、对于自身文化的认同,否则,培养出的就只有“只关心自己,不关心国家”的精致利己主义者。
“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成长史。”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脊梁,而阅读,是塑造一个人精神世界的重要手段。每个人都应该思考一个问题,我为什么要读书?
一种观点认为,读书的目的不同分为两种,一种是功利性的阅读,一种是非功利性的阅读。这两种读书方式,读出的内容是不同的。对个人而言,功利性的阅读教我们如何在短期的试炼中成功,更多的是在单纯地学习技能;非功利性的阅读教会我们如何在更广阔的人生中面对失败,在挫折中仍然有勇气前行,获得精神成长。作为学生,我认为这两种方式我们都要有,现在的问题在于,学生更多选择的是出于应试的功利性阅读,而缺少了认知自我、培养智慧、塑造文化的非功利性阅读。
在当今新的媒介技术环境下,碎片化的屏端内容充斥着人们的生活,压缩着我们阅读书籍的时间,许多年轻人关心游戏、短视频、社交媒体,却忽视了阅读的重要性。通过阅读,我们可以获得知识,塑造人格,认识世界,每个人都知晓读书的益处,但是只有一部分人有读书的习惯。作为学生,我们更应该培养深度阅读的习惯,博采众长,传承文化,一是为了自身的精神成长,二是因为我们代表了中国的精神面貌,我们也在帮助塑造中国人的精神家园。
王宏甲老师说:“没有阅读,我们甚至没有历史,只有通过阅读,我们才能真正成为祖先的文化后裔。”我深以为然。
江西
江西财经大学 余钟意
精神家园是一个大的社会环境,又是一个小的自我环境。在这个大环境里,我们可以不断地通过各种方式,去寻求自我的精神成长,与此同时,个人的精神成长也将这个环境变得更广阔。而在此之中,大学生作为社会群体中的一部分,我们处于一种半接触社会的状态,我们的精神成长更多通过阅读书籍的方式充实自我,在小的自我环境里成长,又在大环境里展示自我精神成长。讲座中老师所说的“一个人的成长并不是从50公斤长到60公斤,那是猪的成长”,既让我觉得有趣又深深的记在脑中我们需要把自己的精神成长放在实处,与时代同向,与祖国同行,与人民同在。这样,我们在各个方面的精神成长才显得意义非凡,才真正地成长了。最后想说,个人的精神成长以精神家园为指引,和中国精神紧紧联系;精神家园是对个人精神成长的凝练与升华,是国家社会环境相辅相成的。
来源:宏甲文章微信号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内容 相关信息
• 昆仑专题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国策建言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