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劳动竞赛运动
“一五”计划反映了全国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贫穷落后的面貌,建设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共同愿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一五”计划的鼓舞下,全国人民意气风发,斗志昂扬,迅速形成参加和支援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高潮。
作为工业化建设主力军的工人阶级,以热火朝天的劳动竞赛和技术革新,积极投身于国家建设之中。1953年8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增加生产、增加收入、厉行节约、紧缩开支、平衡国家预算的紧急通知》。一个群众性的增产节约运动高潮迅速在全国掀起。
在增产节约运动中,鞍钢机械总厂青年工人王崇伦先后8次改进工具,创造了“万能工具胎”,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按1953年定额计算,他一年完成了4年多的工作量,产品全都是一级品。1954年4月,王崇伦、张明山等7名全国工业劳动模范向全国总工会提出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技术革新运动的建议书,全总报请中央同意作出《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技术革新运动的决定》。此后,劳动竞赛运动迅速发展成为全国范围的技术革新运动。5月6日,政务院第二百一十五次会议通过了《有关生产的发明、技术改进及合理化建议的奖励暂行条例》,极大地激发了人民群众的技术革新热情。6月23日,《人民日报》介绍北京市各厂矿学习鞍钢技术革新运动的先进经验。9月18日, 《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正确地开展技术革新运动》的社论。12月12日, 《人民日报》发表《必须把技术革新运动继续开展下去》的社论。
技术革新运动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全面地完成和超额完成国家计划的各项指标。这一运动在各地开展以来,有许多厂、矿企业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如1954年工交系统的生产定额和1953年相比,华东地区提高150%,西南地区提高180%。
技术革新运动促进了合理化建议运动的开展。1954年,全国提出合理化建议的职工人数有58万多人,提出合理化建议848万多件。其中鞍山钢铁厂有17000多名职工提出合理化建议38600多件,被采纳的有22047件,其中运用到生产中的有13105件。
1955年,在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如火如荼开展的同时,各行各业又开展了“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运动。
1956年“一五”时期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运动达到高潮。这年2月,在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倡导下,全国总工会通过了《关于开展先进生产者运动的决议》,对开展先进生产者运动的指导思想、原则及评定授予荣誉称号等问题,提出了具体意见。3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积极领导先进生产者运动的通知》。1956年4月30日,全国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议在北京体育馆开幕。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了开幕式。5月10日大会闭幕,会议发出《全国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议全体代表给全国职工的一封信》。此次与会代表5556人,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集体称号853个,授予全国先进生产者称号4703人。
5月11日,《人民日报》发表《持久深入地开展先进生产者运动》社论。此后,一个波澜壮阔的先进生产者运动在全国范围内蓬勃兴起。
1953年国庆节,北京铁路管理局工人抬着“为节约增产3000亿元而奋斗”的标语牌游行。
地质科学工作者不畏艰险,跋山涉水,勘探地质,寻找和挖掘地下资源。
苏联专家在大连造船公司指导中国技术人员掌握操作技术
“一五”计划的实施,得到了苏联政府和苏联人民的大力帮助。“一五”计划实施期间,苏联先后派来技术专家3000多人,我国先后派往苏联进行培训、进修和留学的人员达12000人。在苏联援建项目中,从技术设计到设备安装,从提供贷款到资源勘探,从厂址选择到人员培训,苏联政府和苏联专家都给予了具体的指导和帮助。
广大农民用努力增产,积极缴纳农业税和交售粮棉的实际行动来支援工业建设。在工业建设中,特别是在矿区建设上,大批青年农民被吸收到工人阶级队伍中来,成为工业建设中的生力军。
知识分子、工程技术人员和科学工作者,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用自己的专业技术知识,为实现国家工业化大显身手。大批高等学校和各类专业技术学校的毕业生,响应国家号召,无条件服从国家统一分配,奔赴工业建设第一线,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青春。
在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全国亿万人民齐心协力,辛勤劳动,努力生产,积极工作,使得农业生产丰收,工业建设战线捷报频传。1953年12月26日,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程一大型轧钢厂、无缝钢管厂、七号炼铁炉举行开工生产典礼;包头钢铁公司、武汉钢铁公司相继正式开始施工。1956年,中国第一座生产载重汽车的长春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中国第一座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中国第一座制造机床的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中国第一座生产电子管的工厂北京电子普厂正式投产。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从此铁路纵贯南北, “天堑变通途’,。青藏、康藏、新藏公路,也先后建成通车,沟通了西藏同内地的联系。总之,“一五”期间,单是限额以上的项目,平均每天就有一个开工或竣工。
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在各行各业高涨的劳动热情中,不断取得新的成就。
图为修建康藏公路的战士们,冒着生命危险,在悬崖上攀绳筑路。
1956年5月,在北京召开全国先进生产者会议。图为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全国先进生产者会议代表。
1955年9月,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大会在北京召开。图为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会议代表后合影留念。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提前和超额完成
从1953年开始实施的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加上苏联等友好国家的支援,进展顺利。到1956年底,“一五”计划的主要指标大多提前完成。到1957年底,计划的各项指标都大幅度地超额完成。
基本建设方面:五年内,全国基本建设投资总额550亿元,超过原定计划的15.3%,加上企业和地方自筹资金,全国实际完成基本建设投资总额588.47亿元。在土业基本建设投资额中,重工业的投资占88.8%,轻工业的投资占11.2%。五年内,施工的工业建设项目达1万多个,其中限额以上工矿建设项目921个,比原计划增加227个。我国过去所没有的一些工业部门,包括飞机制造业、汽车制造业、重型和精密仪器制造业、发电设备制造业、冶金和矿山设备制造业、高级合金钢和有色金属冶炼业等新的工业部门,相继建立。地质勘探工作也有很大进展,已探明的广储量约544亿吨,铁矿储量约56亿吨。这些成就,为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打下了初步基础。
图为7月14日,在一汽全体职工的欢呼和簇拥下,披戴红花的解放牌汽车缓缓行进在厂区大道上。
新建的洛阳拖拉机厂
工业建设方面:1957年工业总产值比1952年增长128.3%,平均每年递增18%。其中生产资料生产平均每年增长25.4%,消费资料生产平均每年增长12.8%。机器制造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由1952年的5.2%,提高到1957年的9.5%0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大大加强。在工农业生产总产值中,工业及手工业总产值所占的比重,由1952年的43%提高到1957年的56.7%。主要重工业产品的产量平均每年的增长速度为:钢31%,电力21%,煤14%,石油27%,机器制造31%,水泥18%。钢产量,1957年达到535万吨,比1952年增长26.9%,为新中国成立前最高年产量的5.8倍。原煤产量达到1.3亿吨,比1952年增长96%,为新中国成立前最高年产量的2.1倍。发电量达到193.4亿度,比1952年增长166%,为新中国成立前最高年产量的3.2倍。由于基本建设投资半数以上投放内地,側日中国工业过分偏于沿海的不合理布局得到改进。工业技术力量也有了很大的增长,1957年全国工业工程技术人员达到17.5万人,比1952年增长66%。
农业生产方面:1957年农业总值比1952年增长25%,平均每年增长4.5%。1957年粮食产量达到19505万吨,比1952年增长19%,超过“一五”计划原定指标。棉花总产量达到164万吨,比1952年增长26%,平均每年增长4.7%。猪、牛、羊肉的产量达到198.5万吨,比1952年增长17.7%。五年内,扩大耕地面积5867万亩,全国新增灌溉面积21810万亩。建成大型水库13座,其中主要有河北的官厅水库,安徽的佛子岭水库和梅山水库等。五年内,造林面积达到21 102万亩,提前完成了造林计划。
交通运输邮电方面:到1957年,全国铁路通车里程达到29900公里,比1952年增长22%。新建铁路33条,恢复铁路3条,修复铁路干线、复线、支线和企业专用线共约1万公里。主要铁路干线宝(鸡)成(都)、鹰(潭)厦(门)、黎(塘)湛(江)、集(宁)二(连浩特)等铁路,先后建成通车。武汉长江大桥提前建成,于1957年10月15日通车。公路方面,到1957年底,通车里程达到25.46万公里,比1952年增加1倍。康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继通车。五年内,内河通航里程增加52%,航空线路长度增加1倍,增辟了国际航线。邮电业务量,1957年比1952年增长72%,1952年全国大约只有59%的乡通邮,到1957年底通邮的乡已达99%。
商业方面:社会商品零售额1957年比1952年增长71.3%,进出口贸易总额1957年比1952年增长62%。在进口贸易额中,生产资料占93%。随着我国工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工矿产品在出口贸易额中的比重已由1952年的18%,上升到1957年的28%。
文化教育和科学技术方面:1957年高等学校发展到229所,五年内招生56.3万人,毕业生26.9万人;1957年在校学生数44.1万人,比1952年增长1.3倍。中等专业学校,五年中招生111.9万人,毕业生84.2万人;1957年在校学生数77.8万人,比1952年增长22.3%。普通中学,五年共招生874.9万人,毕业生430.5万人;1957年在校学生数为628.1万人,比1952年增加1.5倍。小学,五年共招生8800万人,毕业生1852万人;1957年在校学生数为6427.9万人,比1952年增长25.7%。1957年全国科研机构共有580多个,研究人员2.8万人,比1952年增加两倍多。我国一系列新兴科学技术,如原子弹、喷气技术、半导体、电子计算机和自动化技术等,从无到有,开始创办。五年中,人民生活逐步得到改善。1957年同1952年相比,全国消费基金增长36.8%,按人口平均计算增长25.3%。全国职工年平均工资,1957年达到637元,比1952年增长42.8%。
五年内,国家为职土支付的劳动保险金、’医药费、福利费达到103亿元。国家投资新建的职工住宅面积,累计达9454万平方米。农民生活也有较大改善。1957年全国农民收入比1952年增加将近30%。
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我国经济建设取得的成就,是我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各族人民的团结更加紧密,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制度更加巩固,也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玉门油矿经过扩建,1956年的产量等于解放前10年的总和。图为扩建后的玉门油矿。
1957年10月15日武汉长江大桥通车典礼
康藏、青藏公路通车典礼
(作者:历历在幕吧)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内容 相关信息
• 经验教训 •
• 他山之石 •
• 读史明智 •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