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农村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推进,一些长期积累的历史矛盾和现实情况下的矛盾逐渐激化,而且基层工作是“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任务艰巨,头绪繁多。如何切实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筑牢信访工作的“第一道防线”,一定要仔细认真梳理群众信访问题的脉络,找到问题的症结——“矛”与“盾”,及时化解,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013年3月,杨书朋在睢宁县凌城镇信访办公室值班,受理了村民钟某信访事项:
钟某随父亲1962年从上海下放支农到安徽宿州农村,后结婚入赘到我镇。上海市民政厅为了帮助那些当年为支持“精减职工、减少城镇人口”下放的上海知青子女,进行生活困难补助。安徽省民政厅为此专门下发了《关于对上海下放安徽居民中部分随行子女生活困难补助的通知》民福函【2007】154号)》的文件。钟某曾在安徽省有过近6年无数次诉求无果,而上海市民政厅早就根据154号文件给钟某信访终结了。
杨书朋详细了解事情的始末,认真研读材料的内容,列出事件的“矛”与“盾”的关系
一、“矛”:
(一)钟某是1962年随父从上海下放支农到安徽宿州农村,完全符合上海市民政厅发放那些当年为支持“精减职工、减少城镇人口”下放的上海知青子女的生活困难补助金的文件要求。
(二)安徽省民政厅为此专门下发了《关于对上海下放安徽居民中部分随行子女生活困难补助的通知》民福函【2007】154号)》的文件。
二、“盾”:
(一)钟某现落户江苏省,不符合安徽省民政厅文件要求,但钟某是随落户安徽的上海下放知青子女,安徽省有义务帮助钟某达成所求。
(二)上海市民政厅早就根据154号文件给钟某信访终结了。
三、“矛”与“盾”的关键节点
最终审批权在上海市民政厅,负责审核审批的具体人是严老师。
杨书朋理顺问题矛盾关系后,及时切入关键节点,反复同上海市民政厅具体负责人严老师联系,详细汇报钟某的实际情况,恳请领导以事实为依据,对历史遗留问题妥善处理,钟某在三省的角色转变,有历史原因,有时空上的跨越,但不变的是符合上海市民政厅发放那些当年为支持“精减职工、减少城镇人口”下放的上海知青子女的生活困难补助金的文件要求,紧盯这点不放,前后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和严老师通话总计有近3个小时,最终严老师答应只要安徽省民政部门10月份报上来,可以依据政策予以批准。随后又协调安徽省民政部门,钟某于同年11月拿到生活困难补助卡。这场耗时6年多的信访难题得到圆满解决。
钟某信访事件,牵涉三省,而且有历史遗留问题,问题复杂。之所以只用一个月就解决问题,主要源于杨书朋平时处理问题时,喜欢画图列表,在“矛”与“盾”中,列“因”求“果”:调查核实、聚焦矛盾节点、沟通协调,方法简单实用,效果极佳。基层信访工作看似繁杂,问题重重,但只要像剥洋葱一样,直击问题核心,理顺群众信访诉求,用历史的视野、足够的耐心与理性的行动相统一,解决问题就会事半功倍。
作为基层信访工作人员,杨书朋深知自己的一言一行代表着基层党和政府形象,信访工作是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主渠道,是社会安定团结的“桥头堡”,是反映民情群意的“晴雨表”。在工作中坚持“公正、创新”,敢于担当,巧用“矛”与“盾”,化解一些疑难案件,不推不拖。群众满意,工作就会有劲,创新就会有动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委党校;【原创】来源:昆仑策网)
【昆仑策研究院】作为综合性战略研究和咨询服务机构,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客户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内容 相关信息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