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国策建言 > 治理建言 > 阅读信息
习五一:打破“教族 一体”的束缚,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点击:  作者:习五一    来源:四月网   发布时间:2019-01-26 09:25:36

 

       按:中华民族是多元一体的民族。多元是要素,一体才是主线。尊重多元,重在一体。文化的一体性,攸关中华文明的生死存亡。大一统思想是中华传统文化最重要的精髓之一。历经世代传承,一脉相承,成为中华民族的根基。大一统有利于多民族的文化交融,共同构筑中华文明。

 

中国无神论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习五一教授主持中国无神论学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

各位同仁:

我发言的题目是:《打破教族一体的束缚,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个议题是近期我的微博热点话题。新媒体时代是后喻时代。后喻时代,是指在当今高科技时代,晚辈掌握的新知识、新技能,给先辈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时代。世界正朝着高科技、网络化、信息化、全球一体化迅猛发展,进入知识创新时代、后喻文化时代。我的微博粉丝有50万,其中40岁以下的中青年网友占87%。青年朋友慷慨激昂者多,也不乏理性思考者。我在新浪微博上创立、主持七个话题。与今天发言主题相关的有两个话题:一个是宗教信仰自由,打破教族一体;一个是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与粉丝的互动中,获益匪浅。我简要地谈三个观点。

一、打破教族一体的束缚,主流社会应当首先破冰

长期以来,将某些少数民族与特定的宗教捆绑在一起,是主流社会的思维方式。多年来,官方发布中国宗教信教人数的统计,把回族、维吾尔等十个少数民族视为全民信教,十个民族的人口就等于穆斯林总数。

2018年国新办发布的《中国保障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和实践》白皮书,表述为“10个多数人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总人口2000多万人。这是官方文件第一修正教族捆绑的理念。

 

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教族一体的理念,在官方文件里,在教育部的教材里,在各大博物馆展板上,比比皆是,依然拥有主流话语权。我的微博上开辟来稿选登,网友经常披露各种证据。举近期的两个事例。

1023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办公室发布《2018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名单公示》。1024日,我的微博质疑第236项《回族十三经的收集、校勘与释读》,涉嫌违反《宪法》,涉嫌将民族与宗教捆绑。

 “十三经,指回族、东乡族、保安族、撒拉族四个少数民族中的阿訇在清真寺进行伊斯兰教经堂教育使用的十三本教材。这十三本书,从语言上分为阿拉伯语和波斯语,从内容上分为语言工具类、教义教法类、哲学伦理类、经训类、文学类五种,是中国穆斯林学者模仿中国儒家经典十三经,形成的伊斯兰教宗教教育教材。

回族是中华民族56个民族之一,回族同胞并不天生都是穆斯林。据湖北省一项社会调查的数据,该地区40%的回族已经世俗化。随着现代化的进程,越来越多的回族同胞成为先进的共产主义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将中国伊斯兰经堂教育的《十三经》称为《回族十三经》,涉嫌违反《宪法》宗教信仰自由原则,涉嫌将民族与宗教捆绑,是原则性错误。我随即实名制向该办发函,建议撤销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回族十三经的收集、校勘与释读》的立项。据我所知,大批网友实名致函国家社科规划办,提出同样的诉求。116日,《2018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名单》正式公布,第236项被撤销!

再举一例:1110日我的微博来稿选登指出: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组织编写的普法教材:《宗教事务普法宣传册》涉嫌违宪。该宣传册竟然写道:《古兰经》中有记载,回族实行族内通婚,但男性可以娶非伊斯兰教和信仰伊斯兰教的其他民族的女性为妻,限制女性与非伊斯兰教以及信仰伊斯兰教的其他民族男性通婚。与回族结婚非伊斯兰教男性和女性必须皈依伊斯兰教,履行入教手续,接受伊斯兰教的约束。姑且不论,《古兰经》形成的年代远远早期回族形成的年代。法学所专家编写的普法教材,竟然宣扬某种宗教教义,宣扬教族一体,涉嫌违反政教分离的原则!这样的普法宣传教育书籍依然在京东出售,应当马上下架!这个微博发布后阅读量达到60多万。该书的编辑立即与我联系,告知有关部门的领导十分重视,一周之内销毁全部书籍。

 

 “教族捆绑的理念,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值得商榷。民族由先天血缘、历史文化等等因素构成,而宗教信仰是公民个人后天的自由选择。从价值取向上考察,民族与宗教有本质的差异。民族强调以人为本,宗教强调以神为本;民族强调公民身份和世俗权利,宗教强调教民身份和宗教义务;民族关注人权和人民主权,宗教强调神权和人对神的义务;民族关注现世生活,而宗教关注彼岸理想。打破民族和宗教捆绑,反对强迫信仰教义,每一位公民都有信仰和不信仰某种宗教的权利。

二、打破教族一体的束缚,废除发展特定宗教的三入政策。

教族一体的思维方式下,有关部门打着民族团结旗帜,提出三入政策,即入口入寺入土,实质上成为发展某种特定宗教的推动力。以入口为名,制定清真产业的特殊优惠政策,成为推动清真泛化的重要推动力。以入寺为名,人大政协的某些特定群体的代表,不断提出议案,要求政府动用财政经费修建清真寺。深圳、武汉、杭州等城市政府出资修建豪华的阿拉伯风格清真寺,成为评选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城市的重要业绩。以入土为名,人大政协的某些特定群体的代表,不断提出议案,要求政府出资、出地修建某族公墓。2018730日,铜川市民政回复一位人大代表回民公墓的提案时,告知为了尊重少数民族的丧葬习俗落实汉墓迁坟统一绿化管理,方便回族群众走坟。难道不同民族人士死后必须隔离安葬吗?三入政策,为某些特定的少数族群争取特权,违反各民族一律平等宪法的原则,不利于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不利于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遏制宗教极端思想,打破教族一体的束缚,地处反恐去极端化第一线的新疆,正兴起一场新的思想解放运动。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发展进步,不是落实三入,而是推动三学。在少数民族职业技能培训班里,学习国家通用语言,学习国家政策法规、学习各种职业技能。打破教族一体的束缚,鼓励少数民族脱离宗教的束缚,打破教族一体的束缚,鼓励跨民族通婚,推动民族交流交往交融!

教族一体论最大的弊端就是导致民族的封闭。教族一体论的现实危害,就是用特定的宗教捆绑特定的民族,让民族浸透宗教的特质。以宗教作为民族核心价值会增强对其宗教发源地的凝聚力,出现离心和异化迹象,减弱对中华民族的向心力。

只有解决现实问题,社会科学才能获得生命力。社会科学的核心技术是什么?就是独立自主提出关键的概念。我认为,打破教族一体的束缚,废除发展特定宗教的三入政策,应当提上日程。

三、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的历史使命

核心在2014年召开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指出: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是官方首度使用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概念。这是当前中国民族问题治理思路的革命性转变。

十九大报告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这是党的代表大会,第一次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中国无神论学会第五届理事会顾问朱维群与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习五一教授合影留念

 

中国无神论学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暨2018年学术年会与会学者合影留念

中华民族一词出于晚清,1902年,梁启超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中首先使用。上世纪30年代,抗战爆发,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中华民族是一个的观点成为时代的最强音。2018年全国两会修宪,中华民族第一次正式被写入我国宪法。当前,我国正处于现代民族国家建设之中,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冲突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比如:

2009年,中宣部、教育部、国家民委联合发布《关于在学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的通知》,要求全国大中小学广泛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纳入课程和考试评价。为此,教育部、国家民委组织编写并向全国中小学发行民族团结教育四本系列教材:即《中华大家庭》、《民族常识》、《民族政策常识》、《民族理论常识》。

一些学者,包括今天在座的新疆教育厅的戢广南同志,指出教育部和国家民委统编的教材,主要讲各个民族的分界差异,主导倾向是强化各民族的而不是,容易导致民族分界意识的增强,不利于中华民族认同和国家的长治久安。该教材几乎不讲中华大家庭各民族的血肉联系,融合共通,不讲中华民族的形成发展,而对中国民族状况,多元讲得很多,一体性几乎不讲。这种片面的倾向,不利于形成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统一的中华民族内,如果不讲共同性,而是片面强调本民族所属,强化本民族意识,强化分界意识,不利于中华认同、国家认同,不利于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势必淡化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有害于中华民族大团结的思想基础,其潜在危险不容低估。

促进民族政策向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方向调整。中华民族是多元一体的民族。多元是要素,一体才是主线。尊重多元,重在一体,文化的一体性,攸关中华文明的生死存亡。中华文明历经劫难而不死,就在于有强大的文化凝聚力和向心力。中华文明的传统不像西方文明那样强调血统和语言,而是强调伦理道德、文化认同。大一统思想是中华传统文化最重要的精髓之一。历经世代传承,一脉相承,成为中华民族的根基。大一统有利于多民族的文化交融,共同构筑中华文明。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是中华文化思想精华之一。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中以为贵、以为本的理念具有跨时代生命力,是我们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智慧源泉。

打破教族一体的束缚,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

     谢谢各位!

2018121

源自:木铎警声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咨询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