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被誉为“撬动整个社会向上向善的杠杆”。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教育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业,必须更加重视教育,努力培养出更多更好能够满足党、国家、人民、时代需要的人才。
他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育新人”,就是要坚持立德树人、以文化人,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他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高等院校、各类教师应如何积极热忱担当“育新人”历史使命?9月11日《湖南日报》“理论·智库”版刊发教育界专家学者建言献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教育投入要更多向教师倾斜,不断提高教师待遇,让广大教师安心从教、热心从教。
1 加快补齐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短板
彭小奇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党委书记、教授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时代新人的关键之一,是要建设符合新时代发展要求的教师队伍,因为 “时代越是向前,知识和人才的重要性就愈发突出,教育和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就愈发凸显”。
当前,我国教师队伍的数量、素质、能力建设尚不能完全满足培育时代新人的需要,尤其是乡村教师队伍数量紧缺、年龄老化、结构失衡、素质偏低、流失严重,师范生源质量下降,师范毕业生存在“下不去、留不住、干不好、不从教”现象,成为教师队伍建设的短板。
湖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上述严峻状况,以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为主要试点单位,探索形成了培养补充优秀乡村教师的“一师方案”,实践成效显著,毕业生职业情意深、综合素质高、教学能力强,快速成长为“四有”好老师和乡村教育的骨干力量。据统计,从2011年至今,已有9430名毕业生在全省 110个县市区的1939 所学校任教,履约率 96.59%,乡村从教率 95.86%,涌现出一批扎根乡村教育的优秀典型。
虽然“一师模式”缓解了湖南乡村教师队伍窘况,但乡村教师队伍的总体状况仍未得到根本改变,支持公费师范生服务期满后长期从教、稳定成长,让教师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的制度机制尚未完善。教师大计,稳定为基、成长为要、质量为本,应采取积极措施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创造良好条件,将“育新人”要求落到实处。
一是大力培育师范生的高尚师德。深入贯彻习近平教育思想,突出师德养成教育。用好思政课主渠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充分发挥浸润三湘的红色资源育人功能,培育师范生的教师职业使命感和责任感;将湖湘文化尊师重教、经世致用的优良传统融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载体,营造充满师范特色的立德树人环境,滋养师范生的乡村教育情怀;以扎根乡村的优秀教师为榜样示范,感染、感动、激励师范生热爱乡村教育,增强教师职业认同感和自豪感;构建辅导员、班导师、思政课教师、管理服务人员、学生骨干“五力合一”的育人机制和课程教学、校园文化、社团活动、教育实习、“三下乡”、社会调查、公益服务、志愿者服务等有机结合的立体化课堂,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
二是大力提高乡村教师的物质待遇。“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要让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重的职业,有效激发其扎根乡村、履行立德树人根本职责、成为“四有”好老师的主动性和内驱力,不断吸引大批优秀人才从教乐教,必须切实解决教师物质待遇问题,使其有更多职业获得感:实行激励性岗位津贴差别化制度,显著提高乡村教师的经济待遇,越是在边远贫困地区执教的教师,其岗位津贴应越高。为此,须打破县域统筹,建立岗位津贴资金省域统筹制度,避免因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和财政收入差异导致津贴难以落实;实行乡村教师工资教龄累进制度,教龄越长,奖励性工资的增长幅度越大;完善乡村教师住房保障机制,建立多元化住房供给体系;进一步完善乡村教师医疗、养老、子女就学等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其幸福指数。
三是满足乡村教师的精神需求。实施政策性倾斜,优先支持乡村教师培养培训、晋职晋级、评优评先;建立乡村教师从教功勋奖励制度,褒扬乡村教师的优秀事迹,使其有职业尊严感、自豪感;改善乡村文化生活条件,丰富文化活动形式,满足乡村教师精神需求。
四是为乡村教师学历提升与专业发展创造条件。优秀教师在成长过程中,需要有提升个人价值、升华职业生命的专业发展和职业上升空间,才会长期从教乐教。据调查, 2017年湖南农村小学专任教师为19.94万人,其中有研究生学历的439人,占比为0.22%,学历结构不合理,严重影响了乡村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据了解,在乡村任教的公费定向生大多数渴望学习深造、提高学历层次、增强发展潜力,但6所部属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培养规模小,大多数地方师范院校虽有教育学硕士培养实力,却无培养资格,这种状况严重影响了乡村优秀教师的学历提升和职业发展。国家应制定乡村教育硕士定向培养计划,由具备培养能力的地方师范院校承担培养任务,使乡村教师有机会接受硕士学历教育,为乡村教育的持续稳定发展和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奠定坚实的优质人力资源基础。
全国教育大会的召开,本身就是国家尊师重教的一种价值表达。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一美好愿景,让人民教师这个职业更加光荣,也凝聚起全社会关心教育、支持教育的磅礴合力。
一个肩膀挑着学生的未来,一个肩膀挑着民族的未来。“全党全社会要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努力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让广大教师享有应有的社会声望,在教书育人岗位上为党和人民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一席话,温暖了无数教师的心房,也让关心孩子成长和民族未来的人们倍感欣慰、深受鼓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这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
2 在担当“育新人”时代使命中展现高校新作为
付宏渊 长沙理工大学党委书记、教授
“育新人,就是要坚持立德树人、以文化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是马克思主义人才思想的新发展,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
高校肩负培养青年人才、国家栋梁重任,必须深学笃行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讲话精神,深刻理解、把握“育新人”的时代内涵,在担当“育新人”的伟大使命中走在前列、展现新作为。
“育新人”,
必须擦亮人才培养的政治底色
“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始终是高校必须廓清的根本问题。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因此,人才素质和行为必须符合社会发展和历史方位的需要,必须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是鲜明的时代主题,是需要一代又一代新人接续奋斗的生动实践。高校的历史使命就是培养出更多具有共产主义坚定信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充满自信的时代新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古今中外,每个国家都是按照自己的政治要求来培养人的,世界一流大学都是在服务自己国家发展中成长起来的。党的十九大报告用三个“意味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作出了阐释,但当代大学生对此还普遍缺乏深刻认知和感悟。当代青年有朝气、有梦想,是可爱、可信、可为的一代,但往往因为缺乏在艰苦环境中的锻炼,容易沉湎于“小我”感受、满足于当下快乐,甚至向往“佛系”生活。因此,更需要擦亮人才培养的政治底色,始终把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打底工程”。要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牢固树立至诚报国的理想目标,脚踏实地、发愤图强,切实担负起对国家、对民族、对社会的责任。
作为湖南地方高校,要善于诠释、创新湖湘文化,努力把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优秀湖湘儿女在革命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中传承下来的红色基因,植入大学生的思想灵魂,培养更多胸怀天下、心系人民、勇于创新、敢于担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育新人”,
必须把握人才培养的本领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我国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 “育新人”,是党和国家站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
“育新人”核心在“新”,就是要“求真学问、练真本领”,努力把理想之“魂”附于本领之“体”;“育新人”关键在“育”。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把“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培养一流人才的一项基础工作就是“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
知识是每个人成才的基石,高校“育新人”必须把握人才培养的本领要求,不断强化教学主业。要坚持问题导向,保持大学的纯粹和宁静,引导教师回归教书育人本分,把主要精力投入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使高校内涵建设、质量提升体现在青年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本领掌握上;引导学生回归刻苦读书学习的本位,努力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汲取反映当今世界新发展的各类新知识,走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育人之路。
“育新人”,
必须坚持人才培养的创新引领
创新,是人才的特质,更是民族前进的动力;创新引领是大学的使命。
青年大学生是社会上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高校必须大力鼓励创新、追求创新,引导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养成创新习惯、锻造创新精神、增强创新能力。高校更要以创新为引领,探索多元人才培养模式,以满足经济社会高质量、快速发展需要。
长沙理工大学多年来坚持“以工为主”特色,充分发挥应用研究优势,努力把创新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教育教学改革、专业改造、育人文化,切实增强服务、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意识与能力,为交通、电力、水利、轻工等行业培养了一大批创新人才。学校多次在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斩金夺银,连续3年在湖南“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夺得桂冠,所培养的学生彰显了“底色亮、有情怀、专业强、勇创新”的人才品格。
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开幕式上指出:“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育新人”正是为造就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的“根之茂”,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事业的崇高使命。不断提升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技能才干,我们就能在担当“育新人”时代使命中书写更多亮丽新篇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人民教师无上光荣,每个教师都要珍惜这份光荣,爱惜这份职业,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完善自己。
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
3 努力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高校教师队伍
沈又红 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湖南师范大学基地特约研究员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争做“四有”好老师、坚持“四个统一”、做到“四个坚持不懈”等一系列科学论断,为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确立了坐标。
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可靠、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协同育人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高校教师队伍,是湖南高等教育担当“育新人”时代使命、牵引教育强省建设的关键之举、治本之策。
坐标原点:强化教师使命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教师队伍素质直接决定着大学办学能力和水平”。要引导广大高校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
一是坚持正确政治方向。高校教师应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不断增强“四个自信”,恪守“学术无禁区、讲台有纪律”,在教书育人实践中坚决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
二是强化政治理论学习阐释。不管从事何种专业教学,高校教师都要做理论学习的先遣队和政治上的明白人,自觉抵制“去政治化”倾向,强化“课程思政”“专业思政”。要真学、真信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切实增强教书育人的使命感、责任感。
三是积极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教师应增强价值判断、选择、塑造能力,争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让健康向上的价值理念在青年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坐标横轴: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强指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应该是师德师风”。我省高校教师队伍的师德师风总体状况是好的,但师德失范现象偶有发生,严重损害了师者形象。建立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全面提升师德水平,是当前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
一是加强师德培养教育。应构建层级分明的师德培育体系,将师德教育作为师范生培养、新任教师岗前培训、在职教师培训等的重要内容,作为优秀教师团队培养,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和学科领军人物培育的重要内容。
二是强化师德考核监督。应将师德考核作为教师年度考核的核心内容,作为职称评审、岗位聘用、评优奖励的重要参考因素。将师德建设作为高校教育质量督导评估重要内容,积极构建高校、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多方参与的师德监督体系。
三是健全师德奖惩机制。应完善师德表彰奖励制度,把师德表现作为评选教书育人楷模、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辅导员等评奖评优的重要考量。建立完善违反师德的惩处机制。
坐标纵轴:提升教师职业能力
当前,我省高校教师中依然存在职业认同感不强、对职业倦怠等现象,存在创造激情、创新能力欠缺等问题,难以满足创造性人才培养要求,难以支撑国家“双一流”建设战略、湖南“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实施。鉴于此,应多措并举,大力提升高校教师职业能力。
一是着力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推动国内乃至国际高校之间教师学习共同体建设,通过交流互访、学术研讨、观摩考察等方式,为高校教师创造更多学习交流机会、更好的职业发展环境。
二是大力振兴教师教育。湖南师范教育历史悠久、享誉全国,拥有院校数量众多、层次类别多样、办学特色鲜明的师范教育体系。应加大对师范院校支持投入力度,建设立足湖南实际、彰显中国特色的高等师范教育体系。
三是改进“互联网+”背景下教师专业技能培训工作。引导高校教师积极运用微课、慕课、云课堂、雨课堂等新型教学模式,构建符合新时代大学生认知特点的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体系,提高课堂吸引力和教学效能。
四是着力培养教师理论创新和实践运用能力。应鼓励支持高校教师担负知识创新使命,聚焦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科学难题,不断探究理论前沿,争当学者型名师。要积极搭建校地、校企合作平台,引导高校教师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专业教学。
基础变量:深化教师管理改革
当前,高校教师管理中不同程度存在“重引进、轻服务,重激励、轻约束,重称号、轻使用,重增量、轻存量,重单个、轻团队”等问题,须进一步深化改革,破除束缚高校教师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一是推进人事制度改革。严把教师选聘入口关,实行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双重考察;将新入职教师岗前培训和教育实习作为认定教育教学能力、取得高等学校教师资格的必备条件;优化教师结构,鼓励高校加大聘用具有其他学校学习工作和行业企业工作经历教师的力度。
二是推进考核评价制度改革。提高教学业绩在校内绩效分配、职称评聘、岗位晋级考核中的比重。探索建立“代表性成果”评价机制,鼓励潜心研究、长期积累。综合考评教师社会服务工作,充分认可教师在政策咨询、智库建设等方面的贡献。
三是推进薪酬制度改革。建立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收入分配机制,扩大高校收入分配自主权。对专职从事教学的人员,适当提高基础性绩效工资在绩效工资中的比重,加大对教学型名师的岗位激励力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
4 职业教育须培育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
刘望 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株洲市领军人才创新项目负责人
习近平总书记在日前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要“育新人”——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业的时代新人。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人才强国战略”,要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
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数以千万计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职业教育肩负着为国家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任,应将培育和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作为人才培养的本质要求。
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是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精神之钙”。崇尚劳动、尊重劳动价值,既是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核心内容,也是中华传统美德,劳模精神与工匠精神是与之一脉相承的时代精神。劳模精神体现为“爱岗敬业、争做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敢于奉献”,是新时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精神力量;工匠精神体现为“精益求精、注重细节、一丝不苟、专注坚持、专业敬业”,是推进产业升级、提升国家形象的迫切需要,是正确价值导向。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是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环节。
职业教育首先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使劳模精神、工匠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技进乎艺,艺进乎道”,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代感和实效性,赋予“庖丁解牛”“鲁班精神”新的时代内涵,引导学生敬业乐业、努力学习、刻苦钻研、勇于超越,不断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将“劳动光荣”“精益求精”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职业教育要将培育学生良好职业素养作为重中之重。劳动模范是劳动者的楷模,工匠精神是劳动者的品质,良好职业素养是对高素质高技术技能人才的内在要求。职业教育要强化职业意识、职业品质、职业精神的培养,特别是与行业(产业)特点相关的职业素养的培育。如化工行业具有易燃易爆、对环境影响大等特点,行业强调责任关怀、工作要求“十四不准”等,从业者只有热爱化工、认可自己的岗位,树立职业自豪感、使命感和责任感,才能在工作中乐于奉献、不断进取。制造业则强调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必须追求卓越、不断创新,才能生产出一流产品。而会计从业者必须将“不做假账”作为道德底线,才能避免在工作中不知法犯法。在职业教学实践中,既要有明晰的专业技术理论要求、实践技能规范要求,更要明确价值取向、社会公德、职业操守等要求,要以行业劳动模范、工匠大师为标杆,将职业精神培养渗透到各个教学环节,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对提升自身职业能力的巨大作用,于润物无声中培育和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
职业教育培育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是一个系统工程,教学环境是重要载体。“一草一木皆有情”,校园环境是师生工作、学习、生活的空间,要将工艺的变迁、产品的升级、劳模的贡献、大国工匠的声望等行业、产业、职业元素渗入学校的楼宇、道路、教室、实训基地、文化橱窗,使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的内涵得以物化,让学生在学校的文化景观中切实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与此同时,学校要加强新媒体平台建设,将优秀教师的教学理念、优秀毕业生的成长历程、行业劳动模范的先进事迹、工匠大师的优秀品质与贡献等多维立体展示在师生面前,充分发挥榜样力量,带动青年学子在传承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中成长成才。
• 来源 湖南日报 •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内容 相关信息
• 昆仑专题 •
• 十九大报告深度谈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我为中国梦献一策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