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中国历史上君臣关系的典范,很多人会想到李世民与魏征。魏征敢于进谏,辅佐李世民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盛世,被后世称为“一代名相”。魏征死后,李世民还为他废朝五日,两人和谐的君臣关系,成就了一段千古佳话。
李世民身边有敢于进谏的魏征,女皇武则天也有清廉正直、执法严明的一代贤相狄仁杰,而且君臣二人的亲密程度之高,几度让人猜忌他们之间到底是怎样的关系?
直到狄仁杰死后,儿子狄光远在父亲的遗物中发现了一道奏折,上面有武则天批注的8个字,揭开狄仁杰与武则天真正关系!
-1-
狄仁杰出身名门,家世显赫,祖上是北魏时期的略阳公。长大后参加科举,进入了仕途。在李治当皇帝时,狄仁杰就因为政绩卓越,被提升为大理寺丞。不到一年时间,他就审理了大理寺多年积压的案件,多达17000件,无一人冤诉。
后来狄仁杰又改任为侍御史,当时的宰相王立本深受皇帝李治的信任与重用,权倾一时,借势压人。其他官员对他都是敢怒不敢言,唯有狄仁杰敢当着皇帝的面弹劾王立本,一开始李治是驳回的,但也经不住狄仁杰再而三地当面弹劾、列举罪状,最终李治还是治了王立本的罪。
这时候,狄仁杰的人品与才干已经被武则天看在眼里了,所以在武则天称帝,建立周武王朝后,任命狄仁杰为宰相。
-2-
武则天为了坐稳皇位,任用一些酷吏帮自己清理“绊脚石”,来俊臣便是最狠辣的三大酷吏之一,几乎没人能承受住他的严刑逼供,只能乖乖地画押认罪,他为武则天铲除异己、巩固帝位帮了大忙。
狄仁杰因为立场不同,得罪了来俊臣,便被其诬陷谋反之罪,狄仁杰知道自己这把老骨头,根本扛不住来俊臣的严刑拷打,便直接认了罪。
这也让来俊臣对他放松了警惕,狄仁杰便找机会以血为墨,写下了自己的冤屈,让儿子狄光远带着去面见女皇武则天。武则天看了狄仁杰的血书,又召来俊臣前来对质,没想到来俊臣早有准备,让人伪造狄仁杰笔迹写下了《谢死表》。
虽然有狄仁杰的认罪书和《谢死表》,都可以定罪了,但以武则天对狄仁杰为人的了解,加上他的血书自然清楚他是冤枉的。但此时正是铲除异己、稳固皇位的关键时期,武则天思来想去,只能先将狄仁杰贬为彭泽县令,等到合适的时机,再把他召回重用。
-3-
狄仁杰就这样当上了彭泽县令,但魏王武承嗣却没想放过他,多次上奏请求女皇诛杀狄仁杰,但武则天都拒绝了,给出的理由是,“朕好生恶杀,志在恤刑。涣汗已行,不可更返。”
武则天任用酷吏铲除异己,对李唐王室大开杀戒,又怎么会是"好生恶杀"之人呢!她只是想保住狄仁杰,也不想魏王等人再谈及此事,才这样说。
果然没过几年,契丹孙万荣作乱,冀州陷落,一时间河北震动。武则天立刻起用了狄仁杰为魏州刺史,孙万荣听说后不战而退,魏州百姓争相为狄仁杰立碑颂德。
次年,狄仁杰再次拜相,依然刚正不阿、敢于劝谏,武则天在朝政上对狄仁杰也越来越倚重。
-4-
武则天晚年豢养男宠,宠幸张易之、张昌宗两兄弟,还给了他们很大的权力,弄得满朝文武苦不堪言。只有狄仁杰敢出言劝诫武则天,不要沉迷男色。武则天大肆兴建佛像,狄仁杰立刻上书直言利弊得失,最终武则天放弃了修建佛像计划。
狄仁杰的这些劝诫,虽然逆着女皇的心意,但武则天太了解狄仁杰就是个一心为天下的人,所以也从未怪过他,依然将他视为知己,对他推心置腹,还总是亲切地称呼狄仁杰为“国老”。
有一次,武则天与狄仁杰谈到周武王朝的继承者问题,狄仁杰直言不讳地说:“若是陛下的儿子继承了皇位,将来陛下就可以尊享太庙,受子孙祭拜。若是陛下的侄子继承了皇位,将来被供奉的则是他的母亲。" 这句话也点醒了武则天。
狄仁杰去世时,武则天十分悲痛,罢朝三日,想到从此朝堂之上,再无那个直言劝谏的狄仁杰,她不由得悲从中来,叹息着:“朝堂空矣。”
狄仁杰的儿子狄光远在收拾父亲遗物时,发现了一封奏折,上面有武则天批注的八个大字:“朝堂之上,与君推心。”
在武则天心中,满朝文武也只有狄仁杰一人,可以令她推心置腹。这八个字也彻底解开了他们两人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外界传说的那样复杂,而是纯粹而真挚的君臣知己。
来源:诗词散文世界微信号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内容 相关信息
• 昆仑专题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国策建言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