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环球聚焦 > 深度评析 > 阅读信息
走进核动力院:从深海走向核能未来
点击:  作者:记者    来源:中核集团  发布时间:2024-07-21 17:50:01

 

落地成都,细雨绵绵,天空像是被一层薄雾笼罩着,仿佛历史与现实的界限在此刻变得模糊。雨丝如织,不仅为这座城市披上了一层柔和的纱幔,更为重走核工业路第三条线路从两弹一艇核能综合利用第二站——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增添了几分庄严与神秘。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一个在中国核工业史上镌刻着不朽印记的地方,它不仅是中国核动力事业的摇篮,更是无数科学家用智慧和汗水铸就的丰碑。

 

近六十年风雨兼程,从第一度核电的闪耀,到世界瞩目的国家名片华龙一号,核动力院见证了中国核动力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壮丽征程。

 

随着探访的深入,这座充满神秘色彩的院所被慢慢揭开了面纱,让媒体团可近距离触摸那段光辉的历史,感受那份沉甸甸的使命与荣耀。

 

征服蔚蓝深海

 

 

1970830日,在中国核动力事业历史上,是载入史册的重要日子。这一天,我国第一代核潜艇陆上模式堆实现满功率,发出了中国的第一度核电。同年1226日我国第一艘核潜艇正式下水,经过4年的海上试验,197481日,我国第一艘核潜艇命名为长征一号并交付海军正式服役。

 

第一代核动力人为了响应毛主席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的号召,从全国各地汇聚到祖国大西南深山,用短短5年时间就建成了我国第一代核潜艇陆上模式堆,解决了海基战略核威慑力量建设中最关键的动力问题,也第一次实现了核能发电。从此,我国核动力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发展至现在,走过了近六十的征程……”717日,核动力院党委副书记唐传宝在座谈交流会上向媒体团详细介绍了核动力事业的发展历程。

 

20世纪50年代,美苏两国核潜艇相继下水,装备核潜艇成为海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方向。中国为了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决定自主研制核潜艇。

 

 

1958年,聂荣臻元帅向中央呈送《关于开展研制导弹原子潜艇的报告》,中国核潜艇研制工作正式拉开序幕。同年,潜艇核动力设计团队组建,并开始初步设计。

 

关于第一代核潜艇长征一号的研制建设和那段艰苦卓绝的往事,核动力院高级工程师、第一代核潜艇陆上模式堆操纵员高星斗老先生向媒体团讲述了自己的亲身经历,我是1966年西安交大毕业的,1968年来到四川参与核潜艇的建设,从核潜艇的诞生到退役,全程见证并参与了这项伟大的工程。1968年,正值八千军民大会战时期,基地条件极其艰苦。身处深山,交通不便,仅有羊肠小道可通过,住宿条件也是极其简陋,大家住在临时搭建的草棚中。当时需要挖深搭建20多米的厂房,为了能加快工期,来自各大高校的160多名学生,与当地军民一起,开山辟路,建设厂房。尽管当时条件艰苦,但大家以毛主席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精神为动力,三班倒、连轴转,全身心投入建设。

 

 

核潜艇的安装过程极为复杂,特别是堆舱内的铅块安装,要求丝毫不漏,以防射线泄漏。当时,安装工人们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圆满完成了任务。1970年,陆上模式堆运行成功,随后核潜艇进入试验阶段。1971年,核潜艇进行了长航试验,验证了核潜艇的远航能力。仅仅用了4年的海上试验时间,197481日,我国第一艘核潜艇正式交付海军!高星斗言语中尽显自豪。

 

老一代科研人员在艰苦的条件下,凭借自强自立、求真务实、创新协同、拼搏奉献的〇九精神,成功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长征一号。这一成就不仅极大地提升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更为我国后续的核动力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当天的座谈会上,另一个值得关注的亮点是中核研学品牌的亮相。作为核工业文化研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核研学依托中核集团,打造出课程场景路线的三位一体架构,将中核集团各基地点线面连接起来,向全国青少年普及核知识、传播核工业精神、培养科学兴趣和创新精神。核动力院与中核传媒(中核集团宣传文化中心)签订核工业科学文化研学合作协议。

 

 

通过研学营地、研学线路和特色实践课程的构建,为青少年提供了一扇了解核工业、热爱科学的窗口。在研学活动中,孩子们不仅可以学到核能发电的基本原理、核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等知识,还能通过互动模型、实验演示等形式,亲身体验核科学的魅力。

 

代号九〇九基地

 

 

随着活动的推进,媒体团先是走进了中国核动力科技馆,这座建成于2015年的专业展馆,不仅承载着中国核动力事业的历史记忆,更是向公众普及核知识、传播核工业精神的重要窗口。在展馆内,序言区、核电区、核技术应用区等六大展示空间,通过文字、图片、实物、视频等多种形式,系统全面地展示了中国核动力事业的发展历程与重大科技成果。从核潜艇的研制到核电站的建设,从核技术的应用到核安全的保障,每一个展区都让人感受到我国核工业人的艰辛与成就。

 

 

随后,媒体团来到了核动力院最初的基地——“中国第一代核潜艇研发实验基地,代号九〇九基地。

 

媒体团依次参观了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院部旧址,这座修建于1967年的四合院,以它独特的干打垒结构诉说着过往的岁月。这里,曾是三位院士——赵仁恺、周邦新、孙玉发办公的地方,他们的智慧与汗水,为中国的核动力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四合院的每一个角落,都仿佛还回响着他们探讨学术、规划未来的声音,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

 

 

 

 

不远处,中国第一代核潜艇陆上模式堆指挥部静静地伫立着。这个始建于1967年的小院,曾是八千军民大会战的指挥中心,指挥着那场惊心动魄的建设战役。八间简陋的办公室,见证了无数次的决策与部署,也见证了核潜艇从无到有的奇迹诞生。如今,这里已成为历史的见证,让后人铭记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

 

 

 

彭士禄、赵仁恺旧居,位于指挥部背后的一排平房中。这里,彭士禄院士和赵仁恺院士曾与家人共同生活,为中国的核动力事业默默奉献。旧居内保存的物品和照片,无声地诉说着他们的日常生活与家国情怀,让人感受到那份深沉的爱与责任。

 

 

科学家精神馆,则是全国首个在核工业基地上建设的弘扬科学家精神的展馆。这里,通过序厅彭士禄——核动力道路上的拓荒牛赵仁恺——核潜艇的守护者等单元,展示了一代代科学家对于科学事业的不懈追求与卓越贡献。科学家精神在这里得以凝练、铸就与传承,激励着后人继续攀登科学高峰。

 

 

此外,第一代核潜艇陆上模式堆一比一复刻还原馆、功勋机床馆以及龙芯楼等点位,更是将参观者带入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这些场馆不仅呈现了陆上模式堆的建设史和中国核潜艇的发展史,更通过实物展示和场景还原,让参观者亲身感受那份艰苦奋斗、拼搏奉献的革命精神。

 

 

2018年以来,随着第一代核潜艇逐步解密,九〇九基地对外开放并陆续申报成为第五批国家工业遗产、中央企业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央企业工业文化遗产、中核集团党性教育基地等。

 

近几年来基地参观的人越来越多,特别是对于学生团体,我们更多的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希望以老一辈科学家的故事感染孩子们,追星要追为国家做贡献的明星九〇九基地文化中心副主任张贵兰介绍道。

 

在众多参观者中,令张贵兰印象深刻的有这样一位老人,老人叫柯小宁,曾参与我国第一代核潜艇的研发、建设工作,他与彭士禄还有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因为同是革命先辈的后代,彭士禄小的时候躲避追捕,柯家帮助和掩护了他。工作以后两人又因为核潜艇工程到了同一个单位,共同攻坚克难,建立了一生的友谊。后来,他经常回到九〇九基地,看看工作过的地方,怀念往事。

 

成都——夹江,核动力院现代的院址与承载着辉煌历史的旧址交相辉映,宛如穿越时空的对话,传递着核动力人自强不息、勇于探索的精神火炬。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新一代的核动力人正接过前辈的接力棒,继续在核动力的征途中砥砺前行。

 

砥砺前行 奔赴新征程

 

长征一号的成功服役,不仅让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更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士气。以此为起点,中国核动力事业经历了三次创业历程,每一次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第一次创业,这一时期九〇九基地成为中国第一代核潜艇陆上模式堆的摇篮;1971年,高通量堆破土动工,标志着我国核动力事业迈出了坚实的一步。第二次创业,1988年,核动力院自主设计建设的秦山二期核电站开启了我国核电自主化的大门。同时,该院自筹资金建成了我国首座铀氢锆原型脉冲堆,打破了美国在该项技术上的独家垄断。在第二次创业期间,核动力院还完成了615工程,拥有了世界上堪称一流的完整试验装置。第三次创业,中国核动力人自主研发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先进核电技术——华龙一号。华龙一号的成功研制,标志着中国成为继美、俄、欧、法之后,第五个掌握自主三代核电技术的国家。此外,核动力院还研发了首个通过国际原子能机构认证的小堆技术玲龙一号,以及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CF3燃料组件和CF4燃料。这些成果不仅丰富了中国核电技术的内涵,更为中国核电走向世界提供了更多选择。

 

 

在第三次创业期间,核动力院还积极从事核技术应用的开发研究,形成了较强的同位素生产、放射性医疗设备研制、放射性药物研发与生产能力。2024130日,由核动力院设计、建造的全球功率最高溶液型医用同位素试验堆正式开工建设,标志着该项目正式进入全面实施阶段。这是核动力院积极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紧密服务健康中国战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积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具体举措。

 

 

医用同位素堆预计2027年建成投产,是核动力院打造中国医用同位素及药物的新国家名片。该堆建成后初期将解决部分国内紧缺同位素及药物需求,中期将基本满足国内需求,实现数种新型医用同位素国产化,长期将达到国际领先,彻底解决国内医用同位素紧缺和核医学发展的难题,成为全球医用同位素及药物的重要供应基地,减少疾患痛苦,造福人民群众,将国内医用同位素药品价格降下来,让更多的人用得上、用得起。

 

三次创业,中国核动力人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强核报国 创新奉献

 

 

核动力院设计所青年科技工作者马誉高在接受采访时表达了对老一辈核工业人的敬仰和钦佩,我是清华大学与中核集团联合培养定向生,来核动力院从事科学研究6年,正式入职2年,上大学时就对核动力院怀有憧憬,来到院里,在深入了解了前辈们艰苦奋斗所取得的惊世成绩感到震撼。他们是我的榜样,作为新时代的核工业人,我将继续发扬自强自立、求真务实、创新协同、拼搏奉献的〇九精神,为祖国的核动力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进入新时代,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踏上了第四次创业的新征程。核动力院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提出了一体两翼三高的奋斗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核动力院按照集团公司热堆-快堆-聚变堆核能三步走发展战略目标,勇毅前行。积极培育新质生产力,加强基础研究和重点实验室建设,推动核技术应用与核技术服务的发展。中国核动力人正以更加坚定的步伐,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

 

 

来源:中核集团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内容 相关信息

  • 走进核动力院:从深海走向核能未来

    2024-07-21
  •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国策建言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央视网
  • 新华网
  • 求是
  • 中国军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中国科技网
  • 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文献网
  • 红色文化网
  • 观察者网
  • 参考消息
  • 环球网
  •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 红旗文稿
  • 红歌会
  • 红旗网
  • 乌有之乡
  • 橘子洲头
  • 四月网
  • 新法家
  • 中红网
  • 激流网
  • 宣讲家网
  • 中共党史网
  • 国史网
  • 全国党建网
  • 中国集体经济网
  •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
  • 西北革命历史网
  • 善之渊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 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烽火HOME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