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环球聚焦 > 深度评析 > 阅读信息
张勃|振兴传统节日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点击:  作者:张勃    来源:“理论周刊”微信公众号  发布时间:2024-02-18 20:48:20

 

1.jpg

 

振兴传统节日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当下中国节日体系是传统节日、现代节日纪念日、外来节日、新兴民间节日、地方节会等多种不同类型节日的共生共存。其中传统节日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具有丰富生活、凝聚人心、传承文化、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缓释心理压力、满足情感需求等多种功能,是民族生活的时间制度和社会大众的精神家园,不仅见证着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也推动着中华文明历久弥新、赓续传承。
近年来,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迅速增长,传统节日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和关注。但是,由于社会的深刻变革,人们的交往方式和情感表达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节日面临着节俗单调、内涵缺乏、魅力不足、尚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和民众需求的实际问题,近来大众对“节味儿不浓”的抱怨就是这一问题的反映。
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深入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实施中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丰富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形成新的节日习俗。”今天,站在新的历史方位,振兴传统节日,对于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增强幸福感与获得感,推动形成温馨家庭、和谐社会,进一步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激发文化自信、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振兴传统节日,需要守正创新,妥善处理传统节俗与现代社会的关系,在充分尊重礼敬传统的基础上因时而变,通过返本开新,进一步突显传统节日的“特殊性”,增强对于广大民众的吸引力,激发其过节热情。
振兴我们的传统节日,要使其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传统节日作为以历法为基础、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约定俗成的、具有某种风俗活动内容的特定时日,与常日共同构成社会人文时间。传统节日通过其“非常性”与常日区别开来,并获得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传统节日的非常性主要体现在生活氛围的特殊性、生活内容的特殊性和文化内涵的特殊性等方面。今天振兴我们的传统节日,使其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可以从这些方面进行思考、着手。
一,充分运用和创新各种文化符号,增加和装饰活动场所,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
浓郁的节日氛围,是让人们感受到浓厚节味儿的重要因素。从感受的角度而言,人们正是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多种器官对节日文化符号的综合感觉而置身于节日氛围之中。其中视觉和听觉发挥的作用尤其重要。因此,使用色彩鲜艳的对联、门神、斗方、年画营造过年氛围,用到处张挂的花灯、装饰的花树营造元宵节氛围,不仅在过去是有效的,今天也是需要坚持的。而鞭炮、锣鼓等声音符号对于节日氛围的营造同样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声音的缺失是造成当前节日淡化的重要原因。有限燃放鞭炮而不是完全禁放鞭炮,让年、节成为带响的年、带响的节,能够有效增强节日氛围。无论是视觉符号还是听觉符号,都不仅应用于家庭环境,还要应用于商场、公园、广场、博物馆、图书馆、各种娱乐场所等公共活动空间。
在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方面,尤应注重群体性节俗活动的开展。庙会、闹社火等群体性节俗活动是营造节日氛围、增添节味的重要载体。鉴于当前互联网、手机已深深融入生活,传统节日的氛围就不仅要在实体空间进行营造,也需要在虚拟空间里进行营造。线上线下相结合,让人们无处不在节日的氛围之中。
第二,促进节俗活动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与日常生活迥然不同的习俗活动是节味的载体,也是吸引人们过节的关键所在。一般而言,每个传统节日都形成了约定俗成的习俗活动,涉及饮食活动、服佩装饰活动、仪式活动、娱乐活动、社会交往活动等多个方面。这些节俗活动生发于传统农业社会,符合农业社会的生产生活节奏,主要表达农业社会人们的向往与追求。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结构的变迁、科学技术的进步,诸多传统节俗活动因缺少创造性转化而消失或传承乏力,冲击了节日的“非常性”。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美味佳肴、鲜衣靓服已不像过去那样能够激发人们过节的热情;通信工具的便捷使社会联络可以随时随地展开,而不必依赖节日期间的“走亲访友”;节日期间曾有的各种禁忌不再具有约束力;等等。因此,振兴传统节日,必须促进节俗活动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一方面,要在研究的基础上筛选并传承具有当代价值的传统节日习俗,甚至重建已经式微乃至消失的习俗活动,并进行一定的转化,使其融入现代生活,比如过年时从年龄小者起按序饮用屠苏酒、祭拜祖先的习俗,清明节放风筝、荡秋千、斗鸡子的习俗,端午节插艾、用艾草洗浴的习俗,七夕节穿针乞巧、做乞巧果的习俗,重阳节佩戴茱萸囊的习俗等等,这些习俗或与爱护儿童、慎终追远有关,或与锻炼身体、愉悦心灵有关,或与提升个人修养、增强身体保健意识有关,都可以继续传承弘扬。
另一方面,则应根据新的时代需求,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创造新的节日过法。比如春节进行微信拜年,端午节开展诗会活动,重阳节走进养老院,等等,都是创新之举。或者将原来属于家庭内部的活动向家庭之外延伸,增强其公共性和公益性,从而突显节日的非常性,满足人们的精神和情感需求。
第三,丰富节日的文化内涵。
文化内涵是传统节日的精神核心,也是其得以传承发展的动力支撑,寄寓在传统节日文化符号和习俗活动之中。
一方面,每个具体的节日都有自己的文化内涵,比如春节的文化内涵可以概括为更新、庆贺、团圆、祈吉与和谐;另一方面我国传统节日作为整体,其文化内涵更为丰富,从关系的角度来看,既有人与自然关系方面的顺天应时,感恩思报,以人为本,刚健有为;又有人与他人关系方面的敬祖孝亲,慎终追远,佑护儿童,夫妻恩爱,敦亲睦邻,尊敬师长,与人为善,忠于国家;还有人与自我关系方面的珍爱生命,重视道德修养的提升;等等。
今天,伴随着传统节日的变化和节日符号、习俗活动的创新,节日的文化内涵也在进一步丰富,比如春节走向世界,乃至成为联合国机构的假日,春节的和谐内涵具有了天下和谐的意义。当相亲大会、烛光晚餐更多出现在人们的七夕节生活中,七夕节就具有了爱情和美的内涵。
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自觉将新的文化内涵赋予传统节日,比如在清明节举办面向人文始祖、革命先烈、地方先贤的公祭活动,将家庭祭祖蕴含的慎终追远、感恩情怀延伸至公共领域;比如中秋节在传承团圆内涵的同时,突出庆丰收、欣赏自然之美的节日内涵;再比如将敬老孝亲的内涵赋予重阳节,弘扬“敬老、爱老、助老”的中华传统美德和社会风气。
我国传统节日源远流长,赓续不断,之所以能够如此,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不同时代的人们总是能够与时偕行,因时而变,在延续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有新的创造。今天振兴传统节日,就要遵循传统节日的发展规律,发挥广大民众的聪明才智,在传承节日文化传统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其习俗活动和文化内涵,积极服务社会需求,共建共享。这样,传统节日就能长出新精神,焕发新活力,成为亿万民众的生活选择,并因此拥有广阔的前景和美好的未来。

(作者系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所研究员;来源:“理论周刊”微信公众号,本文为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重大课题“传承赓续中华文脉研究”(项目编号:23LLZXA146)成果,修订发布;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昆仑策网】微信公众号秉承“聚贤才,集众智,献良策”的办网宗旨,这是一个集思广益的平台,一个发现人才的平台,一个献智献策于国家和社会的平台,一个网络时代发扬人民民主的平台。欢迎社会各界踊跃投稿,让我们一起共同成长。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net

责任编辑:红星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国策建言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央视网
  • 新华网
  • 求是
  • 中国军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中国科技网
  • 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文献网
  • 红色文化网
  • 观察者网
  • 参考消息
  • 环球网
  •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 红旗文稿
  • 红歌会
  • 红旗网
  • 乌有之乡
  • 橘子洲头
  • 四月网
  • 新法家
  • 中红网
  • 激流网
  • 宣讲家网
  • 中共党史网
  • 国史网
  • 全国党建网
  • 中国集体经济网
  •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
  • 西北革命历史网
  • 烽火HOME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 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