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环球聚焦 > 深度评析 > 阅读信息
纯科学 :用毛泽东军事思想,分析当前国际形势
点击:  作者:纯科学    来源:华山穹剑微信号  发布时间:2024-02-16 11:21:46

 

世界上有三种军事思想:

 

第一个是毛泽东军事思想。

第二个是不完全会打仗的军事思想。

第三个是完全不会打仗的军事思想。 

一、毛泽东军事思想的“胜利”概念

 

1. “战无不胜”与“不胜而能不战”
人们往往只是以胜负来评价战争。但完全不会打仗的两支军队打起来,一般来说也肯定会有一方获胜。这一方打胜了能说明他会打仗吗?当然不能。不完全会打仗的军队,与完全不会打仗的军队较量,前者一般也会获胜、甚至是表面非常耀眼的胜仗,这能改变其不完全会打仗的本质吗?完全不会。
当然,很可能有喜欢钻牛角尖的人会继续问:那如果完全拥有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两支军队打起来,胜负如何?我可以告诉你:如果真的是双方都充分拥有了毛泽东军事思想,这样的两支军队根本就不可能打起来。毛泽东军事思想最厉害的一点就是:如果打不赢的话,就应竭尽全力避免交战。
毛泽东对自己一生军事上最得意之作是长征中的四渡赤水。之所以是“最得意之作”,不是因为这一仗获得了单纯军事上何等巨大的战果,歼灭了多少敌人,占领了多少地盘,而是他在红军面对10倍于己的绝对优势敌人重围、近乎全军覆灭危险的战略格局下尽可能避免了交战,使红军逃出生天。此战中少量的交战,其根本目的也都是为避免全面交战而进行的,是“为不战而战”。
遵义会议后第一战的土城战役,由于情报出现重大偏差,真打起来才发现敌人不是原来预计的两个团,而是六个团。虽然这一战是遵义会议重新确立毛泽东领导地位后的第一仗,对毛泽东个人的政治意义非常重大,但打不赢就是打不赢,毛泽东等不仅迅速决定撤出了战斗,开始了一渡赤水,而且为快速渡过赤水河,不惜全部丢弃了仅存的少量宝贵的重装备。
1935年3月10号,一军团林彪、聂荣臻建议立即攻打黔军王家烈驻守的打鼓新场,因为当时红军周围就只有王家烈部最弱。这一建议得到了红军几乎所有其他领导的赞同,连朱德也支持,但却遭到毛泽东的坚决反对,周恩来弃权。
为什么毛泽东坚决反对?因为一旦周围有其他国民党军支援过来,实力对比就会发生重大变化,红军就未必能打赢了。更重要的是,就算这一个局部的战斗打赢了,占领了一个四战之地,不仅改变不了、甚至会迅速加重红军还在重围之中的态势。
此次军事会议因意见高度分歧,甚至有人认为毛泽东就喜欢来回狂奔,这不是干革命,而是在搞体育比赛。毛泽东愤而辞职,并且得到投票通过,被免去了前敌司令部政委职务,周恩来已经起草好了进攻打鼓新场的命令,并准备于11日凌晨下发。
毛泽东连夜找到周恩来说出他的理由和战略计划,红军当前所处的不仅是四战之地,而且计划向北进入四川的路被川军堵得水泄不通。要想使红军摆脱全军覆灭的危机,唯一的出路是向南,把西边的滇军先调过来,再向西,而后向北,才有可能冲出重围。一切作战计划都必须围绕这个终极的“不战”的战略来进行。
这一设想迅速得到周恩来和朱德的心领神会和全力支持。3月11日由朱德签署命令停止打鼓新场的作战计划,当天下午就传来消息,打鼓新场周围敌人大量增兵。好险,红军差一点又面临一场湘江战役似的恶战、甚至有可能全军覆没,这下所有人都心服口服了。
3月12日,中央政治局开会讨论了毛泽东提出的结束二十几人民主式的投票决策模式,“集中军事指挥权力”的建议,获得全票通过。成立了由周恩来、王稼祥、毛泽东组成的三人军事领导小组,负责一切战争指挥。这才真正确立了毛泽东事实上的军事最高领导权,虽然军事和党的最高领导名义上的帽子还是由周恩来和王稼祥戴着。
三人军事领导小组成立后,毛泽东的第一个决策就是攻打周围实力最强,且有坚固堡垒工事的中央军周浑元部所在的鲁班场。这一下又让大家吓了一大跳。这个决策的逻辑在于:打周浑元目的不是一定要把他打下来,而是红军下一步三渡赤水河时使周浑元不会来半渡而击。
如果真打下来,这里又可以作为一个暂时的可靠据点。事实上,3月15号红军向周浑元部发起猛烈进攻,仅打了一半确实没打下来,当天晚上红军就迅速脱离战场,顺利地三渡赤水河了。
为什么说毛泽东军事思想是“战无不胜”的?因为其同时也是“不胜而能不战”的,所以当然就能战而无不胜。这就是他说的“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既然如此当然就趋向于全都能打赢了。
2. 战无不赚
仅仅打赢就足够了吗?对毛泽东军事思想来说当然不够。即使战而胜之,如果净利润、投入产出比不是足够大,即使胜也不会去战。所以,不仅是“战无不胜”,更重要的是“战无不利”,甚至要做到“战无不厚利”。所以,与完全拥有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军队交战,打不赢、必败无疑还是次要的问题,关键是必巨亏无疑。
为什么要这样打?可以对比一下作为建军标志的南昌起义。可以说,南昌起义集结了我军初期最杰出的一批将领,仅就南昌起义本身看也是成功的,起义一天时间就占领了整个南昌城。但迅速围过来的敌军也使得这里无法长久驻守,起义成功三天后就南下。
在南下途中相当多的战斗从单纯的军事上说也算是获胜的。可是架不住人越打越少。最后除了朱德率领的,在三河坝负责阻击断后的不到3千人辗转上了井冈山与毛泽东会师。其他主力打着打着,就算是全打赢,最后也全被打散了。
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一开始就没成功,但却不断转移上了井冈山留下火种。而后在他领导下红军越打越多,根据地越打越大。上井冈山时有700多人,用毛泽东军事思想打着打着,到第四次反围剿后打成8万多人,盈利率上百倍。
风投界能投一个项目在几年间有百倍以上盈利率的,基本都属神话级别。国共合作红军改成八路军新四军开赴前线时有3万多人,8年打下来居然打成120多万,40倍盈利率。3年解放战争,开始时国军有430万,打了3年亏掉3百多万,解放军却由120万发展到500多万,其中70%以上是从国军通过起义、被俘转化过来的解放战士。
优待俘虏政策是为什么?就是增加敌方资源转化,减少敌方的抵抗力度,从而减少我方未来的战斗成本。黑人部队在二战中对抗德国日本还是有很好战果的,但抗美援朝中的优待俘虏政策把美军中的黑人部队彻底瓦解了。
他们此前在美国生下来就是下等人,一直受白人欺负。在志愿军这里,他们却受到了此生从未有过的作为人的平等待遇。平生第一次受到如此尊重的黑人俘虏、受到优待又放回去后,他们就成了志愿军的志愿宣传队。从此黑人部队与志愿军一交手,就积极地全体投降作俘虏。人嘛,谁不希望受到尊重呢?只有被志愿军俘虏了才能获得尊重,那还不尽快投降?
林肯第一次让美国的黑人从不算人的奴隶变成下等人。
毛泽东却第一次让美国的黑人感受到从下等人变成平等的人是什么滋味。由此启发马丁·路德·金产生了“一个梦”。
美国的黑人得到平等待遇了吗?没有,别看今天美国把黑人当成极端的政治正确,但那只是一个政治正确而已,只有当年在朝鲜战场上当俘虏的美国黑人才真正得到平等对待了。
如果不理解“交换比”,“敌方资源转化率”等核心经济指标,是不可能真正理解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为什么比毛泽东从军资历、军事专业上的学历深厚得多的众多杰出战将最后都对毛泽东心服口服?因为一般杰出的战将只是考虑如何打,很容易过多醉心于战术细节,而毛泽东不仅考虑如何打,更是充分考虑如何赚。
为什么一定要“战无不赚”,因为如果不这样的话,即使仗都打赢了,最后也会全消耗光,全军覆没。红军在最初如此弱小的情况下,如果不能找到有效的“盈利模式”,不断地越滚越大,很快就消耗光了。所以,不是要“胜”,而是要“胜利”,还要胜得有厚利;不是赢,而是要“赢利”,还要赢得有厚利。
用“战无不胜的毛泽东军事思想”来表达是远远不够的,得用“战无不赚的毛泽东军事思想”来表达才准确。赚人,赚民心,赚士气,赚枪,赚炮,赚大洋,赚地盘。如果不能赚,这种仗打他干什么?每一名我军士兵的生命都是宝贵的,但只要是战争就必然要面对牺牲,只有使每个牺牲都获得尽可能大的收益,牺牲才是值得的,才能持续保持高昂的士气,也才能符合我们进行战争的根本目的。
3. 不完全会打仗的军事思想
不完全会打仗的军事思想是什么?是体育比赛中的胜负概念。什么是冠军?就是即使跑42.195公里的马拉松,最后我能比你快0.1秒跑完,领先哪怕0.1米冲线,就算我胜了。
换算到战场上,就是杀敌1千,自损8百,甚至自损9百9,就算胜。把阵地拿下,把敌人打跑了,就算自损1千,杀敌3百,也算胜。但用毛泽东军事思想来看绝对不能这样。杀敌1千,不仅自损不能超过2百,而且还要俘虏敌人8百,自愿送回去2百,发路费回家1百,还有5百加入我军。
仗打完了,不仅交换比为5:1,最低也不能低于4:1,而且加上转化过来的,我军人数还大大增加了,枪支也大大增加了。这才是按毛泽东军事思想的“赚”,不是单纯的“胜”和“赢”。胜了没有利,那就不能算“胜利”。
因此,是毛泽东为共产党和工农红军建立了真正的盈利模式,找到了发展壮大的正确道路。绝不做亏损的投资,更不能做亏本的买卖。这就是为什么平型关战役被称为“大捷”且震惊全国,被几乎所有中国人认为是大胜。
但毛泽东却清醒地告诉林彪,以后不要再打这种仗,原因在于这场战役的交换比几乎是1:1,歼灭了1千多日军,我军损失也是1千多,不划算。如果交换比没超过4:1甚至5:1,缴获的子弹还不够打出去的,就不要去打。
这是为什么我提出“毛泽东是人类战争史上最伟大的战争经济学家”根本原因所在。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追求胜利、赢利,追求赚。所以要有理、有利、有节。

西方绝大多数军事思想只是追求胜和赢。

完全不会打仗的军事思想却是追求赌一口气。

 

所以,很多讨论抗美援朝战争的人在争论钢多还是气多。我军打仗怎么能只是在争“气”呢?那是完全不会打仗的人才会有的思想。志愿军不是钢多还是气多的问题,是赚多少的问题。气当然是要的,但它不是自己自动产生,而是靠持续的战争胜利和赢利来支撑的。
不仅在战场上赚,还要通过这场战争赚得苏联156个大项目。羊毛出在牛身上,让马买单,你以为只是互联网时代的盈利模式吗?毛泽东早就在这么干了。这就是他为什么说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害处极大的原因所在。
虽然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中一再提醒将军们不要越过胜利的顶点,但他不知道胜利的顶点如何计算,如何判断。毛泽东军事思想不仅很清楚这一点,而且把它当作最为关键和要害的战争目的问题。 

二、用毛泽东军事思想来分析当前国际形势

1. 充分看明白哪些是“不完全会打仗的军队”

一旦我们充分理解了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本质,就会对不完全会打仗的美军、英军、俄军、以色列军队、乌克兰军队等的行为一眼就看明白了。
在人民解放军的发展史上,为了整体的胜利,一个排、一个连打光的仗是有的。但如果到师一级全军覆没的仗,毛泽东是受不了的。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180师被围,说是“全军覆没”,但事实上最后还是有4000多人分散突围跑回来了。
即使如此,毛泽东还是受不了,不断将几乎所有相关的高级将领请回北京当面询问,认真总结经验教训。虽然铁原阻击战63军近乎全军覆没,获得的战果基本是1:1,但这是为了几十万陷入重围的志愿军安全撤出李奇微的包围圈,是划算的。
反观二战时期的苏德战场,苏军有一个当时应该算最精锐的西南方面军,开战不久70万人就全军覆没,另外还有19个集团军、250个师成建制被歼。这仗都怎么打的?德军其实也差不了多少。看看一战和二战中各方伤亡数字,动辄一场战役百万人级别的损失,对比一下在毛泽东指挥下的人民军队打的仗,就能充分理解什么叫“不完全会打仗”了。
但是,我们太多人、尤其现在很多军迷对一战、二战、海湾战争非常津津乐道,为什么?因为现代化的军事装备大多出自于一战、二战和海湾战争。研究这些东西当然是必要的,但千万别因此丢掉我们自己的毛泽东军事思想,把西方不完全会打仗的恶习也学过来了。
美军在阿富汗打了二十年,为什么最后退得莫名其妙?在这个不毛之地,你打他干什么?准备赚什么?想过了吗?完全没有。
俄乌战场,基本是一战和二战模式,没有脱离不完全会打仗的状态。
加沙哈马斯与以色列的冲突,为什么与以前几次中东战争不一样了?因为不再是以往“完全不会打仗的阿拉伯军队、与不完全会打仗的以色列军队”进行较量,而是变成了至少两者都是不完全会打仗的军队之间的较量。
所以打得有来有往,陷入无限的消耗状态。而哈马斯还有些吸收了游击战、地道战和持久战的路子,虽然武器装备极为落后,却让以色列陷入巨大的消耗战困境之中。
2. 战无不败、战无不亏、败亦能赚
当年毛泽东为什么一定坚持抗美援朝?是他判断志愿军一定能打赢吗?当然不是。世界上没有神仙,即使毛泽东本人也不是神仙。当时几乎所有解放军的最杰出将领们都认为志愿军打不赢,甚至连彭德怀在接受志愿军司令之职时,说得也是:即使打败了,大不了相当于晚解放几年,他也是做了很有可能打不赢的充分思想准备的。
但是,即使打不赢,也要让美军充分尝尝苦头再退回国内。那为什么还要去打?因为以毛泽东军事思想看来是存在一种非常奇特的可能性:就是用小规模的持续性战无不败,让敌人战无不亏,并且我方还可从其他途径获得巨大收益,从而实现“败亦能赚”的。
只是当年在朝鲜战场,志愿军虽然是准备低调的,可很不好意思,实力实在是不允许,居然把美军打到怀疑人生。败都能赚,何况还胜了,那就更得赚大发了。
后来在越南战场却有效验证了这种虽然战无不败、却能让敌人战无不亏,从而实现“败亦能赚”的。
记住,长期养着一支远超过平时的军队,即使什么仗都不打,什么战场损失也没有,仅仅平时和战时军事供养成本,就是一笔巨额的支出。
作为极度弱势的一方,只要坚决避免与远远比自己强大的对手进行克劳塞维茨主力会战式的交战,即使战败,也只是战术性的小规模战败,而不会有全军覆灭式的、终极的、战略性的战败,那就可以持续地打下去,以时间换空间。这才是持久战真正最厉害、也最无解的地方。
这样的话,只要能让敌人不断地打仗,无论打成什么样,对其来说都是巨亏。而在零星的突袭型作战中,只要操作得好,就有可能对敌方造成有效杀伤,甚至形成局部的突袭型零伤亡作战,积小胜为“间歇性的小胜”,敌方“间歇性的伤亡”,以此逼迫敌方不得不继续与自己交战。
也门胡塞武装为什么居然敢于主动进攻美国的航母战斗群?通过几次攻击我们可以看出,仅从纯军事角度说,他的确很难对美国军舰构成真正的有效杀伤,即使命中了也很难击沉,但却挑起了美英军队对胡塞武装的军事打击。而这却正是胡塞武装想要的。
美英军队能打赢吗?他们能在也门赢什么?又是一个如阿富汗那样的不毛之地,他们当然什么也赢不了,那就注定亏损,交换比一定是不划算的。不仅打出去的弹药无论打到什么都是亏的,而且亏了人心,导致美军在整个中东的军事基地,甚至领事馆炮火连天。
如果自己实力实在是弱到极点,甚至连对敌方造成最轻微的有效杀伤能力都很难,也不是没有办法,那就是让敌人不得不一直打下去。只要他一直打下去,最后就一定会亏得一塌糊涂。你用200万美元的导弹打出去,最多只能炸毁对方1万美元的东西,交换比就最多只能是1:200,这能不巨亏吗?
胡塞武装与美军交火注定是“战无不败”,所以他没有采用饱和式攻击的打法,而是少量有限的导弹和无人机攻击,这样才有能力持续地打下去。因为以胡塞武装的装备,即使饱和式攻击也未必能对美军的航母战斗群造成任何有效的杀伤。
那为什么还要打?打不到美军又有什么关系,只要缠住美军让对方一直打,就能让美军“战无不亏”。只要亏够数了,最终美军就会“不败而大败”。那对胡塞武装来说有什么意义?当然有了,敢对美军航母战斗群出手,还怕没有国际统一战线和大量外援到来吗?又一个羊毛出在牛身上,让马买单的路子。
塔利班就是用战场上战无不败,却屡败屡战,导致美军战无不亏。最后亏得实在受不了,只得退出阿富汗,塔利班获得最终的战争胜利,二十年的持续战场投资一把全赚回来。
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亦非善之善者也。
百战百赚,不战更赚,败亦能赚,善之善者也。
所以,毛泽东军事思想不仅远超所有西方的军事思想,也超过以《孙子兵法》为代表的、主要谈如何胜的中国传统军事思想。
3. “习惯性胜亏”的美军
毛泽东说,小的能打败大的,弱的能打败强的,这是规律。早就清清楚楚告诉美国人了,但美军直到今天也死活无法破解这种规律。他们不理解为什么自己总是会出现“习惯性胜亏”现象 —— 所有的仗几乎都打胜了,可最后却亏得一塌糊涂,只能狼狈不堪地退出。
告诉你这个规律,让你清楚地知道这个规律,就喜欢看你明明知道一切却完全无解的样子。
唉,怎么感觉中东好多人都突然开始学会如何打仗了,这是为什么呢?

文章来源于纯科学 ,作者纯科学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国策建言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央视网
  • 新华网
  • 求是
  • 中国军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中国科技网
  • 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文献网
  • 红色文化网
  • 观察者网
  • 参考消息
  • 环球网
  •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 红旗文稿
  • 红歌会
  • 红旗网
  • 乌有之乡
  • 橘子洲头
  • 四月网
  • 新法家
  • 中红网
  • 激流网
  • 宣讲家网
  • 中共党史网
  • 国史网
  • 全国党建网
  • 中国集体经济网
  •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
  • 西北革命历史网
  • 烽火HOME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 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