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在1月25日的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上,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副局长介绍了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中国推出的50多项金融对外开放措施。其中最吸引人眼球的是,取消了银行保险机构的外资股份比例限制。简单地说就是,现在外国资本可以持有中国的银行和保险机构100%的股权,实现完全控股。
这引起了很多网友的焦虑。
比如,担心外国的金融资本来了,在中国乱搞,把中国经济搞乱了。
这种担心还是轻的,再重一点的担心是:外资都对中国的金融可以100%控股了,那是不是就控制中国的经济呢?——因为金融是控制经济的啊。
我有没有这样的担心呢?老实坦白:有。
但同时我还要老实坦白,我的担心不是很大。
我同时还可以非常负责任的告诉朋友们:长期以来国家也有这种担心。
正因为有这种担心,所以我们的金融对外开放到现在才迈出这关键的一步。
那么问题来了,难道现在国家就不担心了吗?
要说清楚这个问题,真的是有好长好长的话要说,我今天尽量简单一点。
——尤其是,金融这个东西,它不太通俗易懂。所以,说起来肯定比较费劲,说玄乎了等于没说;不说玄乎,有些事情又说不到位。
二
为了说清楚这个问题,我还刻意复习了中共一大的党章。对,就是1921年我党成立的时候的第1个党章。-----严格地说不应该叫党章,应该叫党纲,它的全称叫“《中国共产党纲领》(1921年中共一大通过)”,但现在经常习惯把它称为一大党章。
在中共一大的党纲里面,第1条是:“我们的党定名为中国共产党。”第2条是:”我们党的纲领如下......”
然后下面就有4条,其中第3条是:“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没收机器、土地、厂房和半成品等生产资料。”
简单地说就是:消灭私有制。
私有制的表现形式是什么呢?那就是私有资本。我们现在把它简称为资本。
因为,严格地说,资本包括国有资本和私有资本,但我们现在如果不做特别说明,通常默认资本就是指私有资本。
比如江湖上流传的一个调侃的说法:“外事不决骂美国,内事不决骂资本。”这里的“资本”肯定是特指私有资本。
可见,我党成立的时候,就把消灭私有资本作为奋斗目标。
那么这个奋斗目标后来改变了没有呢?
我又学习了最新的中共20大党章。
二十大党章的总纲的第三自然段说:
“中国共产党人追求的共产主义最高理想,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才能实现。”
这句话有两层意思:
第1层意思是,我党追求的最高理想是共产主义;第2层意思是,这个最高理想只有在一种什么前提下才能实现。
这说明,我党仍然把共产主义作为最高理想。
而共产主义的基本特征,首先是生产力高度发达。而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情况下,必然是公有制而不会是私有制。
所以,从一大到二十大,消灭私有制都是我党奋斗的目标,这个没变。
然而,我们都知道,我们现在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架构就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公有制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多种经济成分就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和民营经济,民营经济就是私有制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就是指一个经济体内,既有公有制经济也有民营经济。
这说明,私有资本在当下的中国还存在着。
不仅存在,党的十九大还鲜明的提出了“两个毫不动摇”:毫不动摇的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非公有制经济,既包括国内的私人资本,也包括国际的私人资本。
那么,我们现在为什么还要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呢?
这首先可以从我们耳熟能详的那个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当中寻求答案,这个基本原理就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又有反作用。
所谓生产关系,就是在生产劳动过程当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其中最核心的一条就是财产归谁,也就是生产资料所有制,也就是公有制,还是私有制、还是混合所有制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的这个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基本原理,决定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必须要配套------当然这个配套是大体配套,生产关系最好比生产力略微超前一点,这样能够带动生产力更好的发展。但是超前的太多也不行,因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而不是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也就是,有什么级别的生产力,你就应该配相应的生产关系。
马克思为什么说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呢?就是因为资本主义把生产力可以搞到很高的水平,但是他那个私有制的生产关系却很落后,所以它必然灭亡。
这里要特别注意一点的是,马克思说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当中的必然性固然包括无产阶级的斗争。但是,无产阶级斗争并不是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最根本原因,最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创造了先进发达的生产力,这种生产力必然会抛弃旧的生产关系,也就是资本主义制度。
那么我们反过来看,我们现在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水平怎么样呢?
经过建国70多年的发展,我们的生产力水平相对于我们过去已经有很大幅度的提高了。
但是站在人类历史的长河的视角,这种生产力水平仍然是很低的。所以,二十大党章的总纲的第11自然段,第1句话就是: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翻译成老百姓的话说就是,我们现在已经很厉害了,但是这种厉害放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放在我党的追求当中,那真的只是沧海一粟。
我们正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并将长期处于这个阶段。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又是什么阶段呢?
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现在又仅仅是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你说现在的阶段有多低?
我过去在节目里面多次说过,我们的追求是星辰大海,从哪里可以看出我们的追求是星辰大海呢?
其中一个视角是,我们现在有这么好的发展,我们仍然认为它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的初级阶段。------初级阶段的平方。
我们都知道,当一个数值小于1的时候,平方之后数字更小。比如我们把初级阶段打比方称打5折,打5折之后再打5折,那就变成25折,也就是0.5的平方等于0.25了。
为什么我们还认为我们的阶段还是这么低呢?就是因为我们的生产力水平,相对于我们要追求的共产主义阶段来说,还是很低很低的。
这个视角有点类似:在富豪眼中,一个亿,只是一个小目标。
认识到了我们现在是处于很低很低的生产力水平,那么我们就能认识到不能给它配备太高的生产关系。
什么是很高级的生产关系呢?全面的公有制就是属于很高级的生产关系。
不是我们不想配,而是因为我们的生产力水平还没有达到给他配这么高生产关系的程度。
这是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来解释,当下我们为什么要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这是从理论层面上来讲的。
三
那么从实践层面上来讲呢?我们看到,建国以后大约30年的时间,我们实行比较全面和彻底的公有制,但是我们的经济发展速度没有达到我们的预期。
改革开放以后,我们不断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整个经济发展状况进入了新阶段。
当然,改革开放以后经济的高速发展并不取决于这一条,但是这一条是其中很重要的一条。
说来说去,在现阶段,具体来说就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就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的初级阶段,也就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的平方的阶段,我们需要非公有制经济的充分发展。
那么,这是不是就意味着非公有制经济就没有问题了呢?或者说他就可以享受某种特权,可以乱搞呢?
当然不是。
现在网上说“外事不决骂美国,内事不决骂资本”,这句话虽然是调侃性质,而且有点极端,但是它反映了一个社会现实,我们当下社会当中的很多问题都跟资本有关系。前面说了,这里的资本,默认为是私人资本。
而在私人资本里面,又分国内和国外。按一般的逻辑推理,外国的私人资本可能比中国的私人资本更可怕。
而不管是中国的私人资本还是外国的私人资本,如果他进入了金融领域,一旦让他的毛病爆发出来,对中国经济的整体危害又将是最大的。
因为金融是经济的血脉。
金融就好比是水厂,而经济就好比是千家万户,都要通过自来水管道用这个水。水厂一旦出了问题,千家万户都要受罪。
所以,网上关于外国资本100%控股中国银行保险企业的担心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我本人也有这种担心。
然而,我的担心程度可能比很多网友要轻一点。
四
为什么呢?
其实,任何事情都有好的一面,都有不好的一面。
比如汽车,他让我们非常方便。它跑得非常快,坐在里面也很舒适。但是我们都知道,汽车容易出事故。
那么怎么办呢?
我们不能因为它可能出事故就不用车了。
但我们也不能因为他有很多的好处,就忽视他容易出事故这个毛病。
所以,我们发现驾驶员操控汽车最重要的是两个东西,一是油门,二是刹车。
我们希望他跑得快,所以要有油门。希望他跑得快的时候就加油门。
我们要控制事故,所以我们有刹车。当出现危险的时候,我们要踩刹车。
如果汽车上没有刹车,这个汽车就废了,就不能用了。
我们现在之所以能够比较地使用汽车,是因为每辆汽车上都有一个靠谱的刹车。
这说明了什么呢?
这说明,一个可能给我们再带来风险和灾难的东西,如果我们能够用刹车这样的东西控制它,那么我们就可以用它。反之就万万不可用它。
外国的金融资本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是有好处的,但是它也给我们带来风险。我们用不用外国的金融资本,多大程度上使用,不取决于它有没有多少危害,而取决于我们手上有没有足够好用的刹车。
归纳起来就是,它要能为我所用,又能被我所控。
那么现在我们有没有这个能力和条件控制外国的金融资本呢?
也就是,既让他为中国经济做贡献,当然他自己也会挣钱发财,否则没人愿意来,同时我们又不让他扰乱我们的经济秩序,更不能让它控制我国的经济,乃至在控制经济的基础上,控制我们的社会和政治。
我们有没有这个能力和条件呢?
这就像军队打仗一样,我不敢说我有100%的把握打赢,但至少从一般意义上分析,感觉底气比较足。
那么我们的底气又在哪里呢?
五
首先要特别说明一下的是:
外国的金融资本可以100%的控股中国的银行和保险企业,那是指它可以做到这一点,但它不是说我们现有的银行和保险企业就要100%的交给外国人。
事实上,我可以非常负责任的告诉朋友们,我们现有的银行和保险机构,规模稍微大一点的,都不可能100%交给外国人。
请注意,是“不可能”,我说得很绝对。
那么,这个外国金融资本可以100%的控股的意义是什么呢?
主要是指,它可以在中国新设立银行或者保险机构,新设立的银行或者保险机构,它可能是100%控股。当然这是主要的方面。
但这种100%控股也就是指一个又一个具体的新设的银行或者保险机构,它100%控股。那么在整个中国的银行和保险机构当中,它能控股中国的银行和保险两大行业吗?
请允许我在情绪有点激动的情况下,直截了当的说结果吧,我认为那不可能。
理由是什么?
理由很简单:他没那么多钱。------答案就是这么朴素,又是这么简单粗暴。
说到这里你可能有点奇怪,外国的金融资本那么多钱,还缺这点钱吗?
那我就要跟你算个账。
我们拿银行来说------因为银行的资产规模是保险的资产规模的大约20倍。
2023年底,中国银行业的总资产是417万亿人民币。
我们看看美国2022年底银行业的总资产是多少?回答是大约22万亿美元,折合成人民币大约150万亿元人民币。
这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美国的银行资产全部搬到中国,他们自己家的生意一分钱不做了,那么到中国来以后,也连中国现有的银行资产的存量的一半都不到。
这个时候简单算账,中国占比大约70%, 而美国所有的银行资产过来也不过是30%不到。
你说,它怎么控制我们?
再说一个最新的消息:
根据福布斯新闻1月26日的报道,法国奢侈品巨头路威铭轩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伯纳德.阿尔诺名下的个人资产超过了马斯克,成为全球首富。
那么,这个全球首富有多少资产呢?
回答是:2,078亿美元。
2,078亿美元大约合1.5万亿元人民币。
你听这个数,肯定头大,99%的人,99辈子加在一起都挣不到这么多钱。
但是,他只等于中国银行业总资产的0.3%。
重复一遍:0.3%。
这意味着什么呢?
这意味着,假设这个世界首富突然想100%的控股中国的银行业,他把他的全部资产都拿来投资中国,结果,中国占比99.7%,它占比0.3%。
那你说,他还怎么控制中国的经济和金融呢?他控制具体的某一个小银行或者小保险公司,还差不多。
如果再往深处说,他虽然能够控制某一个具体的小银行或者小保险公司,但是中国允许他控制多少个这样的银行或者保险公司,那是他说了算的吗?
开银行不是摆地摊卖菜,那都还得中国审批。允许他100%控股,不意味着保证让他100%控股,允许和保证之间的区别很大。
话又说回来,摆个地摊卖菜都还有城管要管,开个银行是要审批的,中国批多少,难道不会掌控吗?
即便世界首富把他所有的钱都拿过来,要在中国开银行,中国会允许他开那么多家他100%控股的银行吗?
所以我要说,
当下我们扩大金融领域的开放,允许外国人100%的控股中国的银行和保险机构,但是,外国的资本要想在总体上控制中国的银行和保险机构,
他没那么多钱。
------你别看他说起来蛮吓人,钱蛮多。
而且,即便他有那么多钱,中国也不可能允许他到达控制中国整个行业的程度。
当然,我这是举例说明。
举例的时候说的是极端的情况,比方说美国的银行业全部不在美国做生意了,全部到中国来。这不大可能。
世界首富也不干自己的事了,就想到中国来控制中国。这自然是不可能的。
但是,我的举例也有逻辑上不严密的地方,因为我只拿了美国这一个国家来说事,我只拿了世界首富阿尔诺一个人来说事。
所以,我的举例只能给朋友们一种感觉,或者叫大体的判断。
我承认不是一种严密的论证。
话又说回来,要搞严密的论证是很困难的,因为你闹不清楚世界上有多少人不在自己国家做生意了,非要把钱全部搬到中国来,目的就是为了控制中国的银行和保险机构。
所以,这事儿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只能大概地说说,具体地说说有点问题。
但是有一个兜底的逻辑是,即便你把全世界的钱都拿来,要在中国开银行,中国不批准不就完了吗?中国只选择性地批准几家不就完了吗?
还是那句话,我允许你100%控股,只是说你有100%控股的可能,不是说你一申请我就肯定批准或者我保证批准你,那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中国人最讲究这个事儿。那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精髓。
六
不过,有了这些数字的支撑,我也并没有对这个事完全放心。
因为,这只说了客观情况。
而任何事情的成败,还取决于主观情况。
就好比是一辆好车,有很好的刹车,难道他就一定不出事吗?
不一定。
如果驾驶员不能很好地使用刹车,以及使用方向盘、变速箱等多种要素来确保安全,那么好车也可能出事。
反过来,即便是一个安全系数不太高的普通车,只要驾驶员的驾驶水平足够可以,也可以不出事儿。
所以,中国能不能控制好外国金融资本在100%控股中国银行和保险机构所带来的负面效应的问题上,不仅要看中国手上有多少牌,有多大的实力,还要看中国的驾驶和操控水平。
这个驾驶水平就是指,中国的金融监管水平。
然而,要说清楚这个事实在太难了,因为金融监管实在是一个太专业太专业的问题。
一方面,我本人对金融监管也不在行,因为我没有在这个领域工作,平时学习也很不到位。另一方面,即便我很在行,我要给朋友们解释的话,必然会带来很多专业问题,朋友们也未必能够在短时间内听得明白。或者说,我未必能够找到一个通俗易懂的表达方式。
所以,要把这个事说清楚,实在太困难了。
那么怎么办呢?
我的办法是,抛开那些具体的、复杂的、难以说清楚、也很可能难以听懂的具体的监管技术,我们直接看结果——一步到位。
就好比,我们看一个驾驶员驾驶一辆车的技术怎么样,可是我们又看不懂他的驾驶技术,那我们怎么办呢?
我看他十几年二十几年来的驾驶结果,比如他违章多少次?出现了多少次事故?
那么,从结果上来看,中国从来没有出现过大的金融波动。
我这样说是有所指的。
因为,本世纪以来的20多年,美国已经两次出现过大的金融波动。
第1次就是2008年的金融危机,那是美国一手造成的,而且事后的处理很不好。
第2次是去年美国出现了硅谷银行的爆雷事件,如果不是因为在处理2008年金融危机时积累了一些经验教训,去年的硅谷银行事件很有可能又会引发成一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
而中国在银行和保险业全面与市场接轨的本世纪以来,从来没有出现过大的事故。
在上个世纪,我们要么还没有实行与市场接轨的金融体制,所以出没出事没有可参照性。
要么刚刚跟市场接轨,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末的时候,中国的银行也曾经经历了一个非常困难的时期,那个时候以中国商业银行上市为主要事件,剥离了大量的银行坏账,当时又叠加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那一次如果处理不好,可能是一次大的金融风险。但是我们也顺利过关了。
这样说来,中国的金融监管就好比是,一个驾驶员20多年没有出大的事故。
这就是结果。
七
说完了结果,我们还要看一看风格。
还是以开车为例,我们都知道,不同的人开车的风格是不一样的。
有的人开车很快,但是坐在车上惊心动魄。而有的人开车很稳,不仅能够比较快速的到达目的地,而且坐在车上很舒适------通常这样的驾驶员也不会出事故。
简而言之,驾驶员开车的风格有两种,一种是稳,一种是快。
把这个说法用到中国金融监管上来说,中国的风格是稳还是快呢?
回答是:稳。
有哪些事可以看出中国的风格是稳的?
第1个事,外国资本可以100%的控股中国银行和保险机构这事儿,直到今天才落地。
事实上,这个事早在上个世纪末,中国跟美国等世界上主要国家进行加入WTO谈判的时候,就已经是外国人强烈要求我们要做到的。
但是,我们在加入WTO谈判的时候,答应了外国人很多很多很多的条件,但唯独没有答应这一条。
不仅没答应这一条,在我们加入了WTO之后,20多年过去了,我们都一直在这一条上认真坚持,直到现在才松口。
顺便说一句,外国金融资本可以100%的控股中国的银行和保险机构,这一条是中国加入WTO对世界各国的一个承诺。那时候说,我们先加入,加入之前和刚加入的时候,我们是做不到这一条的,但是最终我们要做到这一条。现在到了要兑现承诺的时候。
20多年了,这个缓慢的操作,说明中国的驾驶风格是稳而不是快。
这是第1个事。
第2个事:我们的人民币到目前为止并不能自由兑换。
这句话说起来轻飘飘的,很多朋友也认为是天经地义的。但是我不得不要告诉朋友们一个现实是,在世界上的主要经济体中,中国的货币人民币,是唯一一个目前还不能自由兑换的。
说这个话题我们又千万不能忘了另外一个事实,中国人朝思暮想要人民币国际化。
央视新闻12月23日消息,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汇编的交易数据显示,2023年11月,人民币在国际支付中的份额从10月份的3.6%升至4.6%,创历史最高记录。11月份人民币在全球支付中的占比超过日元,成为国际支付第四大货币。
可以说,人民币国际化已经如火如荼了,我们已经排行世界第四了。
按照常理,这样的货币,早就应该可以自由兑换了,可是我们没有。我们也可以说,人民币的自由兑换明显落后于人民币国际化的速度。
这是为什么呢?
分析起来要说的话很多,但至少说明了我们的风格是非常稳健的。
这是我给朋友们提供的第2个事。
第3个事就是我们对待蚂蚁集团的态度。
我们都知道,在2020年10月23日的第2届中国外滩金融峰会上,马云在演讲当中批判了代表着全世界对银行业进行监管的制度体系的巴塞尔协议。
其实,巴塞尔协议的弊端是人所共知的。比如最常见的一点就是,他要求借款人必须有足够的资产进行担保,这必然导致一个结果:越是有钱的人越能借到钱,可是他们可能经常不太需要钱。越是没钱的人,越需要钱,可是他们却借不到钱。
马云的思路就是,想通过对巴塞尔协议的批判,来建立一个新的机制,这个机制要解决的问题很多,其中一个就是通过网络上的大数据等各种手段来判定,一个手上没多少钱的人,也是一个信誉良好的人,也可以放心地借给他钱。
这个出发点是没有问题的。
然而我们都知道,当年外滩金融峰会10天之后,2020年11月2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中国证监会、国家外汇管理局对蚂蚁集团实际控制人马云等人进行了监管约谈。第二天。11月3日,蚂蚁金服宣布暂缓上市。
这件事情背后的本质是什么呢?
本质是,马云和蚂蚁集团对传统的银行监管机制巴塞尔协议的批判是有道理的,但是他提出的解决问题的办法过于激进。
激进的东西未必是错的,但是是有风险的。而中国的金融改革、金融创新的步子,宁可慢一点、小一点,也不能搞得太急,而形成新的金融风险。
所以我们发现,蚂蚁集团的那些业务并没有被100%禁止,而是限制了它的杠杆率。
我的理解是,你可以小规模的慢慢试,慢慢试,试他个10年8年,如果失败了,但也不会对中国经济造成很大的波动。如果成功了,那就是对中国经济的贡献,那个时候再大面积推广。
所以,2020年的时候蚂蚁集团所提出的尝试的步伐迈得太大,必须予以限制,所以他被约谈。
总之,金融创新是必要的,以巴塞尔协议为代表的传统的金融监管机制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努力寻求改变和破局也是可以尝试的,但是,步子不能迈得太大。
可以说马云的问题不在于方向错了——当然他的方向也不一定对。最关键的,可以肯定的是,在那个不知道对还是错的方向上,他的步子太大了。
这是蚂蚁集团被约谈、蚂蚁金服暂缓上市的原因的准确表述。
这背后体现了中国金融监管的一个什么思路呢?那就是:稳。
我能够给朋友们提供的第3个关于中国金融监管的稳的例子,就是当下的股市。
中国股市老是起不来,为什么呢?
因为中国对股市是求稳。求稳的渠道很多,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式就是控制杠杆率。
如果你不太清晰杠杆率在股市当中的作用,我们可以回忆一下2014年到2015年的那一次股市风险,很多人的杠杆率达到了100倍甚至更高。比如他自己只有1万块钱,然后他找朋友借9万块钱,合在一起是10万块钱,然后又在股市上用10万块钱借来90万块钱,总共100万,去炒股。
那么他的本金只有1万块钱,他炒股的规模是100万,这个时候股市只要下跌1%,他就破产了。
所以,那个时候有人跳楼。
那一次中国股市风险之后,中国对股市就是求稳,限制各种大胆的炒作,同时也严格限制本来应该流入实体经济的资金流入股市(当然也防止流入房市)。
所以中国的股市总是涨不起来。
面对中国股市涨不起来的现实,你可以发牢骚。但是我们反过来理解,那是因为中国求稳。
中国在股市上监管的稳健风格,已经到达了令股民很不满意的程度。
顺便说一句:
如果中国的股市在高位,哪一天突然中美关系破裂,甚至在东南方向出现战事,那么股市在高位就会断崖式的下跌,那么整个社会就会急剧恐慌,经济也会受到严重的干扰。但如果股市本来就在低位,已经跌无可跌了,那还有什么恐慌?还有什么风险呢?
把同样的逻辑用到美国身上,美国的股市一直处于高位,一旦出现类似的地缘政治风险,它的股市跌个1/3,很多人就会破产,他的战争动员能力就大打折扣。
所以,中国的股市老是起不来,让很多股民赚不到钱,甚至是亏了钱,我们可以发牢骚,我们也可以进行各种讨论,但是我们要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思维来考虑问题,这种做法在不好的同时,也有好的一面,看你在看待它时如何取舍。
而我今天也不想直接了当地评判国家对待股市的这个态度是好还是坏,我只是想说,我们国家在金融监管领域是求稳。
好了,我们仍然回到银行和保险上来。
作为普通大众,对于银行和保险机构的监管的专业问题很难弄明白,正如一群不会开车的人,怎么去评判一个驾驶员能不能应对未来可能比较恶劣的道路交通状况的时候,我们不看他具体怎么开车的(因为我们不大懂),我们就看他多年以来他的驾驶风格是偏稳还是偏快。
而现在,一个多年以来没有出现过交通事故,同时我们都知道开车风格偏稳的驾驶员,终于决定说,虽然前面有条路有不明风险,但是他决定走一趟。
这个时候,我们都很担心前面的路有风险,但我觉得我们可以相信一下这个驾驶员。
八
小小地归纳一下外国金融资本100%控股中国的银行和保险机构这事儿:
我们要清晰的是:不是说我们现有的银行和保险机构未来都要100%交给外国人,而只是说新增的银行和保险机构有可能有一部分是100%被外国资本控股。另外有一些老的机构可能会进行一些改变。
总之,只是有一部分,而且可以很确定的说是很小的一部分,在企业内部被外国100%控股,而不是说整个行业。
但由于中国现有的存量已经足够大,未来能冒出多少被外资100%控股的银行和保险机构呢?从数字上看他翻不起大浪。
前面已经说了,全球首富把所有的钱都拿来在中国投资银行,它在整个中国银行业规模里面的占比只有0.3%。整个美国的银行不在美国做生意了,全部搬到中国来,也只有30%的占比。——尽管他可能在某一个具体的银行里,是100%的控股。
更何况,他把钱都拿来,他想控股,让不让他控股,还要我审批签字呢。
也就是说,我们有足够的实力来应对未来的风险。
同时,回顾本世纪以来中国金融监管的成绩,我们从来没有出现过大的失误。参照物美国,已经出现了两次。
再深入分析一下,我们发现中国的这个驾驶员历来的风格就是稳,而不是快。
那么我们的心是不是可以稍微放到肚子里去呢?
九
我这样说,有的朋友可能一定程度能够接受我的观点,不过有一个疑问:
虽然我们大概率可以控制住风险,但是最保险的做法是不去面对这些风险。
网络上曾经有一个段子:
一个老板要招一个驾驶员,面试了很多人,对每一个人都问这样一个问题:
你高速开着一辆车往前走,前面是一个悬崖,你会怎么操作?
很多面试者都用自己高超的驾驶技巧来提供了众多非常玄幻的答案,然而这个老板对这些人都不满意。
而有一个人的回答是:前面是悬崖,我就老早的把车停下来。
这种又简单又笨的办法,立刻得到了这个老板的赞同,于是他就被录用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面对前面的风险,最好的办法就是不去碰它,那就万无一失了。
简单地说,不开车肯定不会出事故。既然前面有风险,我为什么还要去开这辆车往前冲呢?
把这个逻辑移植过来,面对中国允许外国资本100%控制中国银行和保险机构的股份,我们何必要去冒这个险呢?
这是很多人心中的疑问。
对,如果我们可以不碰这个风险,那是上上之策。毕竟,我前面说了那么多,也不能保证万无一失啊。
那么我们能不能不碰呢?
很遗憾,不能。
为什么不能呢?
这事说起来有点专业,我自己也没有完全琢磨透,我只知道,从学校读书的时候,到我后来自学的很多说法上,都说到了一点,中国的经济要融入全球,金融不融入是不可能的。
这是那些金融经济学家告诉我们的。
当然你可能会说,专家们说的话也不一定靠谱。对,我对专家们的话也不全信。
但我知道一个很具体的东西,让我对专家们的话不再怀疑。
这个具体的东西就是人民币国际化。
所有爱国的中国人都朝思暮想,人民币早一点国际化。
那么怎么样才能够人民币国际化呢?
网上有非常广泛的讨论,我就不重复了,我今天说一个不起眼的事情。
所谓人民币国际化,就是要让全世界的人都用人民币。
那么,别的国家的人用我们的人民币,我们是不是要给他提供使用人民币的服务啊?比方他存人民币、取人民币、用人民币转账等等等等。
那我们的银行是不是要开到那些国家去啊?
我们的银行开到别的国家去,是我们100%的控股?还是跟别人合伙呢?合伙的时候是我们占大头?还是别人占大头呢?
毫无疑问,最好是我们100%控股。如果必须跟别人合伙,那么最好是我们占大头。
可是,你到别的国家去开银行,要为世界人民使用人民币提供服务,你要100%控股,或者至少超过50%控股,那人家就反过来问你一句:我要到你中国开一家银行,我也要100%控股,或者超过50%的控股,你答不答应?
如果我们不答应,那请问你怎么奢望别人答应你呢?
如果我们不答应别人,别人也不答应我们,那么我们在我们的银行在外国开设分行,想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服务就搞不成了,或者是要由别人控股。
你觉得这事你还能放心吗?
我们想人民币国际化,可是在世界各地为人民币提供各种服务的银行机构,都是外国的银行控股,而不是中国的银行控股,那你知道他们会生出多少幺蛾子出来?
我想说,为什么中国的金融要对外开放,为什么中国要允许外资100%控股设在中国的银行和保险机构,这是一个非常专业非常宏大的话题,要说清楚这个我觉得写一本书一点问题都没有。而且如果没有足够的表达能力,如果写书是全部用一些专业术语来说话,即便写了一本书,受众看了之后还是不懂。——写了等于没写。
所以,我今天能够奉献给朋友们的是,切开一个很小很小的口子,比如中国的银行要到外国去开分支机构,为人民币国际化搞服务。
我只能做到这样了。
因为时间问题,我不可能全面展开说明为什么中国的金融必须全面的对外国开放。
因为表达能力问题,我也无法找到一个通俗易懂的方式,能让朋友们非常清晰地了解到为什么中国金融必须全面开放。
——当然我们所说的全面开放,不是把我们的金融全面交给别人,委身于人,以身相许。
因为学习不够的问题,我对于这个事情的理解也不是很透彻。
所以,我只能举例说明。
剩下的,只能靠朋友们自己脑补了。
十
有的朋友可能会说,你说了这半天,我心里还是不踏实啊。
我非常理解,其实我心里也有点不踏实。
可是,我们对世界上的很多问题,如果钻牛角尖的话,哪一件事情能让我们彻底地踏实呢?
比如,你今天出门坐在一个人开的车上,你能保证这个人100%不出事故吗?你今天的这趟出行就100%安全吗?你只要带着怀疑的心态坐在车上,你永远都不可能100%踏实。
那么怎么办?
我给出的回答是;大体想一下,然后,最重要的是,相信这个驾驶员。
在外国金融资本可以100%控股设立在中国的银行和保险机构的股份的问题上,我相信中国的驾驶员的水平。
毕竟,那么多险滩,那么多的风浪,我们都过来了。
我清楚地记得,2001年我们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时候,我的心里是多么的忐忑。
因为,国际上对我们开放市场的同时,我们也对国际开放市场,美国、欧洲那些先进的制造业生产出来的商品将会像潮水一样涌入中国市场,会不会对中国的民族企业形成毁灭性的打击?
结果,我们不仅赢了,而且大获全胜。以至于美国人现在非常后悔当初同意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了。
这一切,都是因为中国有一个很好的驾驶员。------当然,坐在车上的乘客个个也都是好样的。
在思考所有的问题的时候,如果你不能达到100%的踏实,最后那点踏实只能来源于类似这样的抽象的自信。如果你没有这些抽象自信,那么这种心理的不踏实的感觉是没有办法彻底消除的。
由此可见,驾驶员是多么的重要。
如果驾驶员不靠谱,乘客即便操碎了心也是白搭
不知道朋友们心中有没有这种抽象自信,反正我心中有。
这就是我今天特别要说的掏心窝子的话。
来源:静思有我微信号 图片来源网络 侵删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内容 相关信息
• 昆仑专题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国策建言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