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环球聚焦 > 深度评析 > 阅读信息
陈阵:繁荣发展支撑打赢制胜的强军文化
点击:  作者:陈阵    来源:昆仑策网  发布时间:2024-01-17 09:37:12

 


军文化是人民军队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不断发展壮大的内在保证,是滋养官兵的精神沃土,是提高部队战斗力的重要因素。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繁荣发展强军文化,强化战斗精神培育”。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对人民军队而言,就是要繁荣发展强军文化。通过文化的教化和熏陶,培育广大官兵敢打必胜的战斗血性、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以先进文化砥砺克敌制胜精神,为能打仗、打胜仗提供精神动力,真正让强军文化指向打赢、服务打赢、支撑打赢。


全面加强练兵备战,提高人民军队打赢能力,一刻也不能离开强军文化资战育人、助力强军的价值功能。建设支撑打赢制胜的强军文化,对于繁荣发展新时代强军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赓续我军文化传统的根本指向。文化是一个民族强盛的根脉,也是一支军队强大的根基。80多年前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说:“我们要战胜敌人,首先要依靠手里拿枪的军队。但是仅仅有这种军队是不够的,我们还要有文化的军队,这是团结自己、战胜敌人必不可少的一支军队。”我军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胜利的“文化基因”、英雄的“文化血脉”,滋养了一代又一代官兵。“一切为了胜利”、助力打赢的胜战文化,是我军文化传统谱系最耀眼的底色,蕴含着强大的血性基因,彰显着鲜明的打赢指向。新时代,从我军文化传统中萃取精华、汲取能量,关键要着力擦亮官兵战斗精神的尖刀利剑,持续增强官兵的向战为战意识,不断强化闻战则喜、誓死胜战的打赢追求。

适应战争形态演变的必然选择。世界新军事革命推动现代战争加速向以智能化为核心、信息化为基础、网络化为标志的战争形态发展,呈现出技术形态信息化、组织形态体系化、武器装备数字化等特征。战争形态的演变必然引发军事文化形态的重塑,军事文化必须反映战争形态整体转型的新发展。从机械化战争到信息化、智能化战争,从“大兵团”作战、“大纵深”突击到“非对称作战”“非线式作战”“一体化联合作战”,再到“多域精确战”“认知域作战”,战争制胜机理和价值取向的蜕变,推动军事文化形态相应随之改变。我军推进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发展,打赢具有智能化特征的信息化战争,既要加速武器装备的迭代更新,更要积极推进军事文化转型发展,从军事理论、战略战术、战斗精神等方面塑造和体现时代特质,打造与时代发展相适应、与技术进步相契合的新时代支撑打赢制胜的强军文化。

繁荣发展强军文化的本质要求。革命的文化,是革命的有力武器。强军文化姓军为战的根本职能,决定了打造强军文化的根本目的就是支撑能打仗、打胜仗。强军文化具有极强的渗透性、持久性,其所蕴含的忠诚品质和斗争意志,始终是激励广大官兵加强练兵备战的强大精神力量,在部队打赢能力形成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锻造着人民军队的精气神,培育着人民军队无坚不摧的战斗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军队浴火重生、全面重塑,全军部队以能打仗打胜仗为根本着眼点,把打造强军文化作为催生战斗力的有力举措,与战斗力生成紧密结合在一起,与军队主责主业紧密结合在一起,不断提升强军文化对战斗力的贡献率,充分彰显了强军文化在练兵备战中的战斗功能。


建设支撑打赢制胜的强军文化,必须以习近平强军思想为指导,把准主脉、突出重点,着力培塑以战斗文化、联合文化、军事数据文化、部队特色文化等为主体内容的文化体系。

培育能打胜仗的战斗文化。战斗文化反映强军文化的内在本质,决定着强军文化的价值取向。战斗文化是历经军事斗争实践锤炼、淘洗、积淀形成的血色文化,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强烈的战斗特性和鲜明的时代特征,其价值功能主要表现为强化打仗意识、提升作战本领、砥砺战斗精神,它是战斗力的重要构成要素,是强军文化体系的主体,是打赢制胜的重要法宝。培育战斗文化,要着力强化官兵当兵打仗带兵打仗练兵打仗的责任担当、“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和英勇顽强、敢打必胜的战斗品质,真正把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牢固立起来,切实把它作为强军文化建设的基本着力点和根本落脚点,作为检验强军文化建设质效的客观尺度。

培育联合至上的联合文化。现代战争无战不联、无联不胜,基本作战样式是一体化联合作战。联合文化是基于打赢现代战争所具备的联合知识体系、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的总和,以“服从统一指挥、尊崇联合至上、主动团结协作、勇于自我牺牲”为基本内涵。联合文化广泛渗透于联合作战体制编制、力量结构、行为准则和模式之中,它就像看不见的手,有力推动着联合作战体系从“形联”到“神联”,从“芯联芯”到“心连心”。培育联合文化要依托任务牵引和联演联训,注重在平时一人一事中厚植积淀,在广大官兵中铸牢听党指挥的政治灵魂,培塑联合制胜的作战理念,完善联合作战的知识体系,锤炼一体联动的思维方式,强化稳定的集体心理认同,凝聚牢不可破的打赢意志,形成高效联合的文化自觉。

培育数据制胜的军事数据文化。数据驱动未来战争,数据决胜未来战争。数字智能时代,军事数据呈现指数级递增并深刻影响着军事活动,大数据赋能的军事力量快速发展,大数据支撑的作战方式逐步形成,大数据驱动的指挥决策不断创新,军事数据已然成为打赢战争的新型战略资源。随着大数据及其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广泛运用,加强军事数据治理,确保军事数据可控可信、可用好用、高质高效至关重要。军事数据治理催生新的文化形态,这就是军事数据文化,它日益改变人们的传统思维认知、价值取向和行为习惯,愈加尊崇数据事实、愈加推崇数据理性、愈加强调数据制胜、愈加重视数据开放。围绕“数据战”“数据新战场”“制数据权”等加快培育军事数据文化,是促进强军文化转型、支撑打赢制胜的时代课题。

培育丰富多彩的部队特色文化。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争艳春满园。我军在军事实践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军兵种文化,有陆军的“装甲铁流”文化、“炮兵战神”文化、“陆航战鹰”文化,海军的“深蓝文化”,空军的“天鹰”“天梯”“天箭”文化,火箭军的“砺剑文化”“长缨文化”,等等,一朵朵军兵种文化的瑰丽之花,既构成了独特的精神标识,又成为战斗力提升的“倍增器”。打造具有鲜明特色、底蕴深厚的军兵种文化,与培育联合文化并不矛盾。军兵种文化支撑联合文化,联合文化实现了军兵种文化的有机融合,军兵种特色文化的根扎得越深,联合文化战斗性就越强,就越有战斗力。与此同时,要大力开展多姿多彩的军营文化,以特色文化铸军魂、聚兵心、提士气,着力形成一营一品牌、人人有舞台的生动活泼的局面,更有效地发挥以文育人、以文化人、以文资战的作用。


繁荣发展新时代强军文化,必须坚持把服务打赢作为根本指向,坚定历史自信,赓续胜战基因;坚持向战为战,强化战斗属性;多措并举,融合创新,营造尚武精武的浓厚氛围,切实用强军文化增强官兵打赢本领。

厚植新时代革命军人的胜战基因。文化在本质上是一种精神承载,文化建设也从来不是“在一张白纸上画圈圈”。我军在过去90多年的奋斗历程中锻造形成的敢打必胜的战斗文化,铸就了克敌制胜、赢得未来的特有优势。我们要深入宣扬人民军队光荣传统与先进英模、战斗英雄典型事迹,引导官兵从革命精神中汲取营养,从辉煌战史中汲取斗志,从战斗荣誉中汲取力量,让人民军队的胜战基因薪火相传。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大国竞争持续博弈,面对西方军事强国利用技术代差运筹高端战争可能带来的降维打击,要教育引导官兵不盲目“恐高”,不畏惧强敌,要敢于与强敌较量,把战斗精神与科学精神结合起来,把“技术阻断”这个关节点打通,把我军以劣胜优的光荣传统发扬好,认清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是我军打赢制胜的根本保证,认清人民战争的威力是我军打赢制胜的最大优势,牢固树立立足现有装备打赢制胜的信心决心。

提升强军文化建设的战斗指数。战斗性强、战斗指数高是我军军事文化的一个传统优势。习主席指出:“要结合各部队传统和任务特点,加强军事文化建设,打造强军文化,培养官兵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 坚持以战领建、向战为战,把军事文化工作根本指向归正到能打仗、打胜仗上。聚焦“铁马秋风、战地黄花、楼船夜雪、边关冷月”,推进军事文化精品战略,突出现实军事题材创作,深入开掘革命历史题材,大力推出一批优秀文学、影视、美术和舞台艺术作品。常态安排文艺轻骑队、战地宣传队、战地摄影队进寒区、入戈壁、上高原、下海防、走边关、进班排,深入基层,为练兵备战、矢志打赢鼓舞士气。坚持向文化要战斗力,推动强军文化建设重心从营区向战场、从平时向战时转移。深入开展文化战研究,把握世界强国文化战特点规律,加速提升我军认知攻防能力,发展具有我军特色的文化战样式。组织战时文化工作演练,构设逼真的战场环境,紧跟作战进程,做好文化服务、战场取证、信息发布、新闻报道等工作,探索战时文化工作的内容、时机和方式手段,预置“文化弹药”,融入作战链条。

增强军营文化氛围的兵味战味。打造强军文化,一项重要任务是营造兵味战味浓厚的环境氛围,使官兵时时受到熏陶,潜移默化地塑造战斗品格。浓厚练兵打仗氛围,把战斗旗帜打起来、战斗口号喊起来、强军战歌唱起来,设置文化灯箱、战斗标语、英模雕塑等,修建反映部队战史战例、革命精神的文化场所,不断强化官兵的战争意识、战备观念、战斗精神。抓好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开设强军文化讲座,举办强军文化论坛,组织官兵看红色影片、讲战斗故事、读战斗文化书籍,开展刺杀格斗、军事网络游戏等对抗性竞技活动,激发敢打硬仗、永不言败的拼搏精神。创新方式方法,将舞台与训练场对接,把一些军事课目创编成文艺节目,用文化艺术演绎军事艺术,将时尚元素、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结合起来,运用VR、AR、MR等最新科技,打造战场文化模拟室、智慧体育健身室和数字游艺室等,让官兵“身临其境”感受战场氛围,在由声光电打造的“数字战场”上锤炼打赢能力。

(作者系陆军党的创新理论研究中心研究员;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授权原载《解放军报》2024年1月10日,修订发布)

 

【本公众号所编发文章欢迎转载,为尊重和维护原创权利,请转载时务必注明原创作者、来源网站和公众号。阅读更多文章,请点击微信号最后左下角“阅读原文”】

 



【昆仑策研究院】作为综合性战略研究和咨询服务机构,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客户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net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国策建言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央视网
  • 新华网
  • 求是
  • 中国军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中国科技网
  • 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文献网
  • 红色文化网
  • 观察者网
  • 参考消息
  • 环球网
  •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 红旗文稿
  • 红歌会
  • 红旗网
  • 乌有之乡
  • 橘子洲头
  • 四月网
  • 新法家
  • 中红网
  • 激流网
  • 宣讲家网
  • 中共党史网
  • 国史网
  • 全国党建网
  • 中国集体经济网
  •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
  • 西北革命历史网
  • 烽火HOME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 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