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环球聚焦 > 深度评析 > 阅读信息
戴雨潇:美国玩的什么把戏?——回味“流浪气球”风波
点击:  作者:戴雨潇    来源:昆仑策网【原创】  发布时间:2023-02-22 13:06:34

 

【美国击落四个飞行物的地点(Image: New York Post)】

前些日子,美国突然跟气球过不去了。本月4日,美军在南卡罗莱纳州附近海域上空出动F-22战机发射导弹击落了所谓的一个“中国间谍气球”。尽管我国在第一时间出面澄清这个气球是因不可抗力而误入美国的民用无人飞艇,但是几天后美国国会众议院仍然通过议案谴责中国“派遣侦察气球侵犯美国主权”。

 

10日,美军在阿拉斯加州北部海域上空再次出动F-22战机击落了一个不明飞行物。11日,美军又在加拿大育空地区上空出动F-22战机击落了一个不明飞行物。12日,美军在美加边境的休伦湖上空出动F-16战机击落了一个不明飞行物。事后白宫官员承认,没有证据证明这三个飞行物与中国有关。

 

对于美方的行为,我国也做出了措辞强烈的回应。16日,我国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对美方刻意渲染中国威胁,纯属恶意炒作和政治操弄的行径表示强烈谴责和坚决反对。上周六王毅在欧洲用了三个词对美方的行为做了定性:滥用武力、过度反应、渲染炒作。

 

美国为什么要大费周章用世界最先进的战机和导弹打气球?在明知气球属民用之后又,为什么仍然要把这样一个乌龙事件炒作到人尽皆知?这件事又会对中美关系产生怎样的影响?

 

事实至上,回答这些问题还是要从事件本身讲起。

 

一、美国国防部的谎话连篇

 

关于此次的“流浪气球”事件,美国政府有几个明显的不寻常处:

 

首先为什么美国上来就能断定气球来自中国?美国国防部官员给出的答案是国防部和北美防空司令部对这个气球已经监视了数日:到了1月28日发现气球进入美国阿拉斯加阿留申群岛上空,31日进入加拿大西北地区上空,2月1日进入美国本土上空。

 

【气球的推定轨迹(Image: Washington Post)】

 

也就是说,最晚到气球飞至阿拉斯加附近、最早从气球从中国某地起飞之后,美国军方和情报部门就已经注意到了它的存在,但是他们选择一直秘而不宣。直到2日气球飞进美国本土上空,美国国防部才突然召开发布会宣布所谓的“中国间谍气球”正在蒙大拿州上空,然后还“顺便”放出口风表示,马尔姆斯特伦空军基地就在附近,该基地有搭载核武器的民兵III型导弹发射井。

 

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处置这个气球。按理说既然是“间谍气球”,那么就理应尽快驱离或者击落,防止它窥探到什么重要机密。据美国媒体报道,美国总统拜登在1日也已经下达命令击落气球,但是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米利将军和北美防空司令部司令兼美国北方司令部司令范赫克将军等高级军官均建议不应贸然采取行动,拜登听取了这一建议。

 

之所以等了整整两天多时间、放任气球从西北部到东南部跨越了大半个美国才行动,军方的解释是“使用动能(美军对“武力”的委婉说法)将气球带离天空的风险可能会使平民社区处于危险之中”。翻译成通俗的语言就是美军没有把握在不威胁地上老百姓的情况下将气球成功在本土上空解决掉,也没有能力改变和控制气球的航线使其降落在指定地点。

 

有趣的是国防部的官员在后面还补充了两句说“该气球收集情报的价值并不高、对美国不构成实质威胁”,以及“气球上的技术并没有为中国提供超出其已经从卫星获得的信息的重要情报”。按照美国防部的意思,这个气球可以获取到的情报信息中国的卫星也都能获取,但是中国还是多此一举专门放了个气球漂洋过海来做无用功。

 

【气球如入无人之境横跨美国本土(AP)】

 

更多此一举的是美国接下来的举动。当地时间4日下午,气球飞到了美国东南部南卡罗来纳州海岸线附近,美国遂派出包括两架F-22猛禽战斗机以及加油机、预警机等多架飞机协同执行任务。下午2:39,其中一架F-22发射了一枚AIM-9X空对空导弹将气球击落(中文世界自媒体传言“美军射出三发导弹只有一发命中目标”是不实信息,实际上只有一枚导弹)。

 

【美国派出F-22战机击落气球(Photo: AP)】

 

随后美国又派出了奥斯卡·奥斯汀号驱逐舰、菲律宾海号导弹巡洋舰、卡特·霍尔号两栖登陆舰以及美国海岸警卫队的快艇和直升机,以及多名美国海军潜水员和联邦调查局探员到附近海域收集打捞气球残骸。

 

至此,美国国防部的说辞已经出现了明显自相矛盾和逻辑不通的地方:如果这个气球是“间谍气球”,那么美军为什么放任气球长驱直入横穿大半个美国,而不是在气球进入美国本土前就把它拦下来,抑或在阿拉斯加阿留申群岛附近海域将其击落,如此一来既不会“误伤平民”也避免了机密信息泄露?

 

首先要澄清一下,有中文自媒体声称美国等候数日是因为此前气球飞行高度太高了,美军够不着,后来高度降落了美军才能击落,这个说法缺乏充足的证据支持。据报道美国防部2日估测,气球在蒙大拿上空的飞行高度约为60000多英尺(合18000多米)[1],4日下午气球飞行的高度没有太大变化,仍然在60000到65000英尺,最终F-22飞到了58000英尺的高度发射导弹将其击落[2]。

 

其实问题的答案很简单:这个气球就压根不是一个军事或侦查用途“间谍气球”,它就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民用飞艇。我国外交部发言人早就明确表示这个气球是一个用于气象等科研的民用飞艇,受西风带影响且自身控制能力有限才误入美国。结合前文提到的事件经过,这个说法也是符合逻辑的。美国拥有全世界最先进的军事和情报系统,我认为他们也很清楚这个气球的真实身份。退一万步说,就算中国真的需要用气球搞侦查,难道就不会先把它涂成和天空一样的蓝色?

 

这就出现了另一个问题,既然美方明知这是一个普通的民用飞艇,根本无法获得什么实质有用的情报,那么为什么还要兴师动众、不惜耗费数百万美元公帑也一定要将其击落?我认为背后的真实原因是拜登政府需要利用气球这个道具进行一场自导自演的政治秀。这点从事发后美国媒体的种种表现中也可见一斑。

 

二、媒体的推波助澜

 

面对这么一个普通的民用气象气球,美国全国上下的反应异常激烈,用“鸡飞狗跳”来形容并不为过。

 

在国防部2日放出消息之后,美国的所有主流媒体,无论左右和党派立场,全都在头版或主页的显眼位置对飞艇事件进行了大肆报道。在美国坐车收音机里面在说气球,去吃饭餐厅电视机里面也是在说气球,刷社交网络不到10分钟就能看到5个气球的帖子。很多各种平时不怎么谈政治军事的账号和自媒体也开始说这件事,点开他们的主页发现大部分都是流量工厂的画风,很难不让人怀疑是有势力在刻意炒作。

 

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美国所有主流媒体口径完全一致地将气球称为“中国间谍气球”(Chinese spy balloon),而且还都是不带引号的(加引号意为转述或者讽刺性质,媒体本身并不一定认可,而不带引号的表述则有媒体本身为其背书的意味)。

 

美国主流媒体在对这件事的报道中毫不犹豫地采用了美国国防部的一面之词。无论是倾向民主党的《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CNN和MSNBC还是倾向共和党的福克斯新闻和《纽约邮报》,没有一家媒体在文章里质疑国防部的结论,也没有一家媒体讨论或暗示这个气球可能不是中国的、抑或可能不是用于军事侦查、抑或可能只是个走丢的气象气球。

 

事实上美国媒体不仅没有质疑国防部的论断,还费尽心机从各个角度造势继续渲染恐慌,从其他侧面协助政府给中国泼脏水。美国《时代周刊》报道的开篇写道:“气球最早的军事应用通常归功于中国著名军事家诸葛亮。在公元3世纪,他用浸有火油的布来推动天灯,提醒邻近城市的盟友敌人即将发动袭击。”[3] 为了让读者相信中国有使用“军用气球”的悠久传统,挖坟挖到了1800多年前的孔明灯。

 

【美国《时代周刊》为了证明中国“有悠久地使用军事气球的传统”竟然挖坟挖到了诸葛亮】

 

至于为什么在卫星和无人机技术已经如此成熟的今天,中国会想到用100多年前的气球技术监视美国,媒体也给出了种种解释。《纽约邮报》请来了“前美国海军情报人员”等“专家”介绍,气球在收集军事情报方面仍然有“成本低”“不易被发现”和“机动性更强”等诸多优点。因此即便在卫星被普遍用于军事侦查的时代,中国仍然有可能使用“间谍气球”[4]。

 

英国路透社则是在一本名为《舰船电子对抗》的中文学术期刊里挖到了一篇去年4月发表的论文,内容是“空飘球在未来军事领域可能的应用及发展趋势”,他们还发现中科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的微信公众账号过去发表过很多关于气球的文章,尽管其中绝大部分的文章都没有讨论到军事用途,路透社的文章仍然认为这些足以证明“中国军方对高空气球表现出日益浓厚的兴趣”[5]。

 

总而言之,从东汉到今天、从学术期刊到社交媒体,中文世界出现的一切和气球相关的蛛丝马迹都可以被西方媒体拿来证明此次的飞艇事件就是中国一手策划的。使得民众相信这个气球就是中国派来的“间谍”之后,媒体接下来开始营造兵凶战危的恐慌气氛。

 

《华盛顿邮报》的文章将飞艇事件描述为“第二次冷战”(Cold War II)的一部分,并且异想天开地判断中国“策动”此次事件是为了“展现实力”,甚至还挑拨离间地推测此事可能是中国军方内的“强硬派”自作主张的决定,目的就是为了破坏中美关系[6]。

 

CNN 刊文称“中国气球危机”是“新冷战的决定性时刻”。文章声称这个气球证明了“中国对美国的威胁不再是远在天边、或是主观臆测、或是隐蔽无形、或是遥遥无期,而是此时此刻发生在我们眼前的事情”,并指责中国在“其区域之外展示权力,践踏国家之间的既定规则”。全然无视美国在全世界建立军事基地、干涉他国内政,在未得到联合国授权的情况下多次入侵主权国家,并在南美、南亚和中东犯下的无数战争罪行。

 

【CNN:“中国气球危机”是“新冷战”的决定性时刻】

 

美国各大媒体此次口径如此一致地高调炒作飞艇事件,这自然不是巧合。我在之前的文章(《戴雨潇:来河南造谣的外媒,什么来头?》)中介绍过,美国的统治阶层通过外交关系协会(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等组织有效地掌控着新闻媒体。

 

在冷战时期,美国外交高官中有一半的人都是外交关系协会的会员。如今外交关系协会已经拥有5000多名成员,包括几十位国务卿、中央情报局局长等身居要职的政府官员、银行业、制造业、贸易和金融公司的高管以及知名律师和媒体界的名流。德国《明镜周刊》在1975年的社论中将美国外交关系协会描述为“整个西方世界最具有影响力的机构”“资本主义的‘政治局’”。

 

美国《华盛顿邮报》高级编辑理查德·哈伍德指出,外交关系协会是我们目前看到的最接近美国“统治集团”的机构,而对于媒体界人士来说,获得外交关系协会的会员身份就意味着他们在公共事务中发挥的作用得到了统治集团的认可。现如今,美国所有主流媒体无一例外都有高层是外交关系协会的会员。

 

【外交关系协会和其附随机构掌控下的美国媒体(cfrmedia)】

 

美国的统治阶层除了通过外交关系协会等组织对媒体进行宏观管控,还会在涉及国安和军事等重要领域的报道中亲自参与稿件的创作和审核。例如《洛杉矶时报》的记者肯·迪兰尼恩就曾被爆出将未发表稿件发给美国中央情报局(CIA)审核以及在后者的指示下故意制造假新闻为美国政府掩盖战争罪行。

 

【《洛杉矶时报》记者肯·迪兰尼恩发给CIA官员的邮件(The Intercept)】

 

除此之外,美联社、《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和福克斯新闻等多家媒体都和中情局保持着密切的沟通与合作。美国的情报机构还会直接派人进驻媒体,比如公开可查的例子就包括联邦调查局探员阿莎·兰加帕现在就在 CNN 担任“国安和法律评论员”,路透社的高级总监唐·斯卡利奇本人就是一个为中情局工作了33年的老特工等等。

 

美国媒体此次大张旗鼓、步调一致地炒作这个气球,自然也是按照美国政府的指示行事。此次的飞艇风波就是拜登当局故意制造出的事端。

 

三、美国的目的

 

高空气球由于机动性有限,受到气象条件等不可抗外力影响误入他国的情况时有发生。据我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介绍:“仅去年以来,美方的高空气球未经中国相关部门批准,就10余次非法飞越中国的领空。”我驻法大使卢沙野透露,发现美国气球之后“每次我们都是低调处理,没有炒作”。

 

另外按照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战略沟通协调员约翰·柯比所言,2017年之后一共出现过5次“中国气球”飞到美国本土上空的情况,3次出现在特朗普任内、两次出现在拜登任内。

 

显然此类事件对于中国和美国这类国土面积较大的国家来说并不罕见,也绝不是什么涉及国安和外交的大事,政府往往不会公开通报。此次拜登政府故意将飞艇事件炒作到人尽皆知,我认为主要是为了满足三个政治目的:

 

其一,为布林肯注定失败的访华尝试找台阶下。

 

根据美国方面的说辞,国务卿布林肯“原定于3月5日和6日访问中国”。如果布林肯如期成行,那么他将成为美国4年多以来访问中国的最高级别官员,也是拜登上任以来首个访华的内阁成员。从表面上看,美国似乎摆出了有意与中国沟通的姿态。

 

然而近一段时间以来美国实际都做了些什么呢?我们从公开可查的信息中回顾一下:1月10日,美国众议院成立了一个专门负责反华的机构——“美中战略竞争特别委员会”;1月23日,美国方面放出消息表示众议院议长麦卡锡正在谋划窜访台湾。一个星期后,前美国印太司令部司令菲利普·戴维森上将窜访台湾,并与蔡英文见面共同商讨反中拒统事宜;1月27日,美国表示将与荷兰和日本达成协议,限制对华芯片技术出口;2月1日,美国媒体报道拜登政府正考虑完全断供华为。

 

就在飞艇事件发生的同时,拜登政府正在派国防部长奥斯汀拉拢亚洲“盟友”,威胁区域稳定、制造动荡不安。奥斯汀先是到达韩国宣布美国将派遣更多的战斗机和轰炸机“抵御朝鲜”,随后与菲律宾商讨扩大了美军对菲律宾基地的使用权以“制衡中国”。

 

美国的所作所为我们都看在眼里,归根结底还是采取前几任政府对华极限施压的老伎俩。3日被媒体问及布林肯访华事宜时,我国外交部的答复是“没有宣布过什么访问,美方发布有关消息是美方自己的事情”。也就是说双方就布林肯是否访华以及何时访华等问题从未达成共识,足见我方对美国近期极限施压的做法并不买账。

 

在这样的时空背景下,布林肯即便能够访华,结果无非是碰一鼻子灰,不会取得什么实质性成果。因此美国此时急需一个契机推迟这件事。飞艇事件就成了绝佳的借口。最终布林肯果然宣布,“受到中国间谍气球进入美国领空事件影响”已决定无限期推迟访华行程。

 

其二,华盛顿希望以飞艇事件作为“筹码”继续对中国进行政治讹诈。

 

美国在外交上经常使用的一个手段就是凭空捏造筹码,用无端的打压和制裁向对手施压,然后以“放弃”施压作为讨价还价的筹码,以达到在谈判桌上空手套白狼的目的。几天前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学者马瑞欣(Neysun Mahboubi)毫不讳言,此次的“气球事故”为拜登政府提供了对华交涉的筹码。

 

近几年美国使用这一手段非常熟练,上一任总统特朗普就曾通过制裁中兴和华为等中国企业、指使加拿大绑架孟晚舟以及“打台湾牌”等方式迫使中国在贸易等问题上进行让步。近期美方的种种异动以及对飞艇事件的政治操弄同样是在凭空捏造筹码,以便于布林肯到中国讨价还价[7]。

 

美国之所以可以采取凭空捏造筹码这类特殊的外交讹诈手法,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其军事、经济、金融和科技长期占据世界主导地位,其单边制裁在很多情况下可以对其他国家产生有效的伤害。

 

然而随着中国在各方面的迅速发展和世界多极化的演进,美国的打压正在逐渐失去威力。当今的政治现实是美国为了对中国造成有效伤害不得不“割自己的肉”[8]。例如特朗普发动贸易战肆意提高关税,结果导致美国国内商品价格上升并助长了通货膨胀,反而损害了普通美国老百姓的生计,使得拜登政府不得不寻求契机减免关税;美国对中企断供也会影响到美国企业自身的发展,就在日前美国政府声称计划对华为全面断供之后,高通立刻站出来唱反调宣布将继续为华为供货,等等。

 

此外,近年来中国不断在粮食、能源和制造业等方面突破西方垄断,逐渐实现技术的独立自主,这也进一步降低了美方单边制裁的威力。美方凭空捏造筹码的老伎俩已经难以达到其预期的政治目标了[9]。

 

飞艇事件发生后,中国并没有像美方期待的那样低声下气地赶来认错。据美方称,中方甚至拒绝了美国国防部长的电话通话建议。不仅如此,我们还对美国用武力袭击民用飞艇的过度反应进行了严正抗议,并宣布“保留使用必要手段处置类似情况的权利”。美国不仅没有因为炒作飞艇事件获得更多的政治筹码,反而要付出未来自己的气球或其他飞行器被我们用同样方式打下来的代价。

 

其三,美国政治化飞艇事件最主要的目的是夸大和渲染中国威胁,在美国选民中制造恐慌。

 

“制造恐慌”(fear-mongering)是一种西方国家政府常用的驭民术。根据演化心理学,人类为了生存会对危险展现出异常强烈的关注。政客往往会利用人们的这一心理,通过夸大潜在的危险或者人为制造危机的方式达到控制民众、巩固统治或发动战争等政治目的。

 

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北部湾事件”。1964年8月4日,美军声称在越南北部湾遭到“5艘北越鱼雷艇”攻击。受到这一事件影响,几天后美国国会通过了《北部湾决议案》,授权约翰逊总统对北约采取措施,此后美军开始对北越进行大规模轰炸,越战全面升级。事实证明这次所谓的“袭击”完全是美国捏造的。40多年后,美国国家安全局也发表调查报告承认了当日没有发生攻击,而是情报官员“将故意歪曲的信息上交给了决策者”[10]。

 

2001年“911”袭击事件发生后,布什政府强行将策划恐袭的基地组织与“伊拉克情报部门”之间建立起联系,并以此为借口得到国会授权发动伊拉克战争[11]。三年后美国“911”事件调查委员会宣布,没有发现伊拉克与恐袭之间存在关系[12]。布什政府为了战争能持续下去,又谎称伊拉克拥有“大型杀伤性武器”,然而直到战争结束美国都没有找到其存在的切实证据。

 

【网友制作的图片,讽刺美国无事生非】

 

除了捏造假情报和伪危机,根据近期解密的政府文件,美国曾经还策划过自己打自己的“苦肉计”。在一份题为《美国军事干预古巴的正当理由》的最高机密备忘录中,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提出,美国可以执行一系列行动以“塑造古巴威胁西半球和平的国际形象”。

 

这些行动包括“在关塔那摩基地或者古巴附近海域炸毁美国自己的舰船”“在迈阿密地区、佛罗里达的其他城市甚至华盛顿制造恐怖袭击”“伪装成古巴军队攻击其他加勒比海国家”以及“一旦‘水星’载人航天计划失败,就指责是古巴破坏的结果”等等[13]。虽然这几个计划最终被时任总统肯尼迪否决了,但足以让我们一窥美国为军事行动找借口会诉诸如何偏执和非人道的手段。

 

【1962年,美国为了正当化对古巴发动战争,策划自导自演在本土发动袭击嫁祸古巴】

 

随着中国近年来的不断发展,美国的统治阶级又开始用各种谎言向民众推销“中国威胁论”。2018年美国彭博社在报道中称中国通过植入“恶意芯片”入侵了30多家美国公司[14]。几天后文章中提到的苹果、亚马逊等企业公开声明此事纯属子虚乌有,并致信国会予以否认。

 

一年后美国彭博社为了配合美国政府无端打压华为的做法又杜撰了一篇业余的“报告”,声称华为给欧洲提供的设备存在“后门”,并指控华为借此“非法获取用户和商业数据”[15]。文章也很快就遭到了当事公司沃达丰的驳斥。

 

近几年美国由于国内监管的缺失,社会上出现止痛类药物芬太尼滥用和成瘾问题。美国政府没有完善国内法律法规或提高执法力度,反而指责出口药物的中国是罪魁祸首,甚至莫名其妙地制裁了中国的禁毒机构;去年年底又有美国政客歇斯底里地指责 TikTok(抖音海外版)是中国政府故意输出毒害美国的“电子芬太尼”[16],等等等等,不一而足。

 

【美国政客指责 TikTok 是“电子芬太尼”(CNN)】

 

美国政客和媒体之所以要不断炒作“中国威胁”,一方面是清教徒的“优越论”(American exceptionalism)思想作祟,美国作为“山巅之城”(City upon a Hill)不能接受中国用异于美国的制度取得辉煌成果,因此想方设法打压和遏制中国,另一方面也是向外转移矛盾,为国内施政不力找借口。此外,美国政府渲染“中国威胁”还能合理化持续增加的巨额军费开支,这样他们就可以继续用纳税人的钱充实军工复合体的金库了。

 

结  语

 

很多人认为此次飞艇事件反映了美国的色厉内荏,这么大的国家被一个小小的气球搞“破防”了。诚然,这个意外走丢的气象气球在美国制造了同它的造价严重不匹配的政治风波,反映了美国的统治阶层对中国崛起的焦虑和不安。但是我们也必须认识到这起事件亦证明了美国政府在控制媒体、操纵舆论和塑造民意方面具有极强的能力。

 

美国哲学家诺姆·乔姆斯基在著作《捏造共识》中指出,美国媒体并非像很多人认为的那样“自由独立”或者“寻求真理”,也没有向公众提供能够帮助他们明智地参与政治决策的真实信息。实际上,美国媒体通过筛选关注的议题、拟定叙事的角度、过滤关键信息以及控制辩论的范围等多重方式,灌输和捍卫主导美国社会的特权集团的利益[17]。

 

此次飞艇事件美国媒体的集体表现就是这段话的绝佳演绎。在美国国防部一口咬定飞艇是“中国间谍气球”之后,美国的所有主流媒体就毫不怀疑地照此口径报道,没有一家出来唱反调或者对这一政府定调的核心叙事提出哪怕一点质疑。如此绝对而彻底的信息管控让世界上的绝大多数国家都难以望其项背。

 

在媒体的有效洗脑下,大部分美国老百姓相信了这个气球确实就是中国派来监视美国的。《经济学人》杂志和民调机构YouGov公布的最新调查显示,有多达79%的美国人支持此次美军用武力将“中国间谍气球”击落。打气球这件事得到了跨党派的支持。两党支持者的唯一分歧在于大部分民主党人认同拜登在南卡海岸击落的决定,而过半的共和党人认为应该更早击落。

 

【民调显示美国人普遍支持美军用武力打下这个气球(The Economist, YouGov)】

 

美国统治阶级通过此事“捏造共识”的尝试也相当成功。在飞艇事件发生后,美国人里认为中国是“敌国”的比例从36%骤增到了43%,创造了近五年内的新高。此外还有31%的美国人认为中国“不友好”,二者加起来超过了七成。而认为中国“友好”或者是“盟邦”的美国人加起来只有14%[18]。在美国统治阶级和其宣传机器的洗脑下,反华已经成了如今美国社会的“主流民意”。

 

【气球事件后美国人中的反华比例创近年来的新高(The Economist, YouGov)】

 

对此这些美国国内的政治气氛和社会情绪,我们应当提高警惕,但也不必恐慌。前文提到美国借助飞艇事件对我方进行的外交讹诈已经破产,这充分说明我们不惹事也不怕事。共和国建国后的数次危机也足以证明中国不会被任何国家从外部击溃,中华民族是吓不倒、压不垮的。

 

荀子曰: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也辍行。礼义之不愆,何恤人之言兮!

 

References:

[1] https://time.com/6252953/chinese-spy-balloon-path/

[2] https://www.defense.gov/News/News-Stories/Article/Article/3288543/f-22-safely-shoots-down-chinese-spy-balloon-off-south-carolina-coast/

[3] https://time.com/6252673/chinese-spy-balloon-satellite/

[4] https://nypost.com/2023/02/06/why-would-china-use-a-spy-balloon-over-a-satellite/

[5] https://www.reuters.com/world/china/chinas-military-has-shown-growing-interest-high-altitude-balloons-2023-02-06/

[6] 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opinions/2023/02/04/chinese-balloon-pentagon-intelligence-details/

[7] http://www.takungpao.com/news/232111/2023/0206/815323.html

[8] https://m.huanqiu.com/article/4BYcLMqr4Xb

[9] https://www.163.com/dy/article/HSO9PPEA0535NECV.html

[10]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60105005701/http://www.nsa.gov/vietnam/releases/relea00012.pdf

[11] Gershkoff, Amy, and Shana Kushner. "Shaping public opinion: The 9/11-Iraq connection in the Bush administration's rhetoric." Perspectives on Politics 3.3 (2005): 525-537.

[12] https://www.nbcnews.com/id/wbna5223932

[13] http://www2.gwu.edu/~nsarchiv/news/20010430/northwoods.pdf

[14] https://www.bloomberg.com/news/features/2018-10-04/the-big-hack-how-china-used-a-tiny-chip-to-infiltrate-america-s-top-companies

[15] https://www.bloomberg.com/news/articles/2019-04-30/vodafone-found-hidden-backdoors-in-huawei-equipment

[16] https://www.cnn.com/2023/01/01/tech/tiktok-mike-gallagher/index.html

[17] Herman, Edward S., and Noam Chomsky.Manufacturing consent: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the mass media. Random House, 2010.

[18] https://today.yougov.com/topics/international/articles-reports/2023/02/16/growing-share-americans-view-china-enemy-us


(作者系物理学者、美国社会观察者;来源:昆仑策网【原创】修订稿,作者授权首发)
【本公众号所编发文章欢迎转载,为尊重和维护原创权利,请转载时务必注明原创作者、来源网站和公众号。阅读更多文章,请点击微信号最后左下角“阅读原文”】

 



【昆仑策研究院】作为综合性战略研究和咨询服务机构,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客户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net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国策建言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央视网
  • 新华网
  • 求是
  • 中国军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中国科技网
  • 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文献网
  • 红色文化网
  • 观察者网
  • 参考消息
  • 环球网
  •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 红旗文稿
  • 红歌会
  • 红旗网
  • 乌有之乡
  • 橘子洲头
  • 四月网
  • 新法家
  • 中红网
  • 激流网
  • 宣讲家网
  • 中共党史网
  • 国史网
  • 全国党建网
  • 中国集体经济网
  •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
  • 西北革命历史网
  • 烽火HOME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 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