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武汉的医保改革闹得沸沸扬扬,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按说,涉及面如此广泛的民生问题,理应经过听证、公开征求意见等流程,但当地医保局仅凭一纸通知,就推出25年来最大的一次医保改革,把每个月划入退休职工个人账户的钱减少一大半,灵活就业人员的个人划拨甚至被取消。
如此仓促草率,如此简单粗暴,如此激进盲动,必然会遭到质疑和反对。
看到民意反弹强烈,当地医保局开始亡羊补牢,干部下沉社区,挨家挨户发放宣传手册,甚至让学生帮忙做家长的工作,可谓用心良苦!
但是,许多退休人员依旧不买账,群起反对。
随即,当地医保局发起第二轮宣传攻势。2月16日深夜,一下子连发三条短信。
这是第一条短信的内容:
2022年,全国基本医保基金当期结余0.63万亿元,基金保障能力稳健可持续。建立普通门诊统筹,老病号和老年人是改革受益最多的群体。
第二条短信:
个人账户的资金是“看病钱”,不是工资收入,也不是福利。
第三条短信:
改革红利将惠及最广大群众。
看了这三条短信,许多退休职工反而更想不通了。
原因何在?
瞒天过海
第一条短信涉及了一个焦点问题:医保基金缺口。
短信显示,2022年,全国基本医保基金当期结余0.63万亿元,基金保障能力稳健可持续。
意思是让大家放宽心,医保基金不缺钱。
这明显是转移视线。
实际上,多地医保基金已经出现缺口,一些城市出现亏空。
之前,个别城市出现医保缺口时,就是先从个人账户借支的。
而全国性的缺口,也会很快到来。
据社科院测算,全国医保基金的当年结存,2026年将首次出现缺口;2034年,累计结存将变为负数;2035年,这个缺口接近1万亿元。
清华大学的测算显示,因为过度医疗和老龄化加速,全国医保缺口或将提前。
推出“医保个人账户改革”的实质,就是开源节流,将全国医保基金缺口到来的时间推迟3年左右。
但这只能治标,无法解决医保基金的赤字问题,只能勉强往后推迟几年。
短信闭口不谈医保基金缺口问题,不把情况如实告诉参保人员,更不提武汉基本医保基金的收支情况,反而报喜不报忧,认为医保基金有结余,保障能力稳健可持续。
避开实质性问题,搞瞒天过海,如何赢得大家的信任?
出尔反尔
第二条短信中,谈到了另一个焦点问题:医保个人账户的钱究竟属不属于个人?
按短信所说,个人账户的资金是“看病钱”,不是工资收入,也不是福利。而且,后面提到医保个人账户上的钱时,都把钱字打上引号,变成“钱”。
这明摆着表示,医保个人账户的钱不属于个人,医保局有权划走。
之前,最先提出“医保个人账户改革”的清华教授杨燕绥,就认为我国医保费率在国际上明显偏高,再没有增长空间了,唯一出路就是搞存量改革,在个人账户上做文章。
她认为,当年设立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只是一种权宜之计。2018年修订的《社会保险法》里,没有提到个人账户,这已经表明个人账户是没有法律依据的,它只是一个暂时现象。
杨燕绥身为清华大学社会政策研究所所长,人社部、民政部等部门的专家委员会委员,她的话有没有道理呢?
实际上,我国当初设立职工医保时,学习的是新加坡经验,分为统筹账户和个人账户,个人账户的钱由自己支配,还可以继承。
但我国有3百多个医保统筹区,医保资金的盘子很分散,各地情况不一。20多年搞下来,造成有的地方统筹账户还有巨额结余,但有的地方出现了赤字。
这种情况下,专家就站出来说,当初设立个人账户只是一种权宜之计,现在已经不符合《社会保险法》的规定了;个人账户的钱,大部分改由医保局支配,大家受益更大。
这算不算出尔反尔呢?
掩耳盗铃
短信里还提到了第三个焦点问题:退休职工究竟是不是本轮医改受益最大的群体?
三条短信,从头到尾回避了一个基本事实:大家都是受益者,难道就没有受损者吗?
实际上,年轻人明显吃亏了。
他们医保个人账户划入的钱少了三分之一,但就医频率低,门诊统筹共济很少用得上,等于白白少了一笔钱。
而老年人更郁闷。
他们个人账户划入的钱,从280多元降到只有83元,少了三分之二。
医保个人账户少掉的钱,占老年人收入的比例,远远高于占年轻人收入的比例
而且,老年人看病比较多,经常要用到这笔钱,年轻人个人账户结余较多,平时用得少,对医保改革带来的变化也很少关注。
因此,动个人账户的钱,老人会比较敏感,情绪会比较大。
至于门诊报销,不仅有门槛、起付线,还设置了报销上限。
里面的弯弯绕绕太多了,不少老年人跑一趟下来,不仅累得够呛,而且觉得更贵了。
而家庭共济,他们觉得就是一个噱头、画的一个饼,和大多数人没关系。
短信里闭口不谈这些实际问题,只拣好听的说,声称参保职工都会获益,无异于掩耳盗铃。
想一出是一出
我国的医保改革,从开始到现在,东一榔头西一棒,就没有一个系统的大局观。
从一开始的分级诊疗,不了了之,半途而废。到后来签约家庭医生,签约上来了,可有几个认识签约医生的?也就是走走形式。
然后医药分家,没执行几天又改了,药品零差价出售。结果呢?把乡镇卫生院都干得快倒闭了。
现在又想出来减少个人医保资金补充到统筹账户,引来一片骂声。
到底哪些专家在主导医改,问没问医院心声,问没问老百姓的心声?
搞形式主义,想一出是一出,坑肯定少不了。
(来源:历史逆时针微信号;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内容 相关信息
• 昆仑专题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国策建言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