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环球聚焦 > 深度评析 > 阅读信息
胡懋仁|人才不是固定不变的
点击:  作者:胡懋仁    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授权】  发布时间:2022-09-07 20:36:16

 

1.jpg


有位网友讲了这样一件事。他说,他与一位中国航天的工程技术人员聊天。这位工程技术人员说,当年,在他的周围,很多比他优秀的同学都出国了。当时,国内的科研条件相当恶劣,既贫穷又落后。而国外的科研条件实在太好了,用他的话说,那都像是外星人的科技条件。这位工程技术人员本来也想出国,但他工作单位里的领导对他说,你别走了。现在国家拨了一笔钱,就给你,让你带一个团队,搞一个大点的项目。这位技术人员就没有走,而且把这个项目做了起来。

后来,他遇到那些早些出国的那些学长和学姐们。他们说,在国外工作条件确实很不错,收入也很不错,但是,你根本拿不到任何大一点的项目。你能拿到的都是给人家大项目做基础的那些无关紧要的小项目。大项目都给了白人学者或者工程师。而现在,至少在航天领域里,中国现在总的水平比美国还要高一些。那些白人学者还要跑到中国来交流。而当年的学长学姐们至今还在做底层的基础性工作。

我知道的情况也确实与这位网友说的情况差不太多。我知道有些华人学者,在美国工作收入不错,工资较好,买了大房子,大house,十分气派。只是他们只能做教学方面的工作,其他涉及到大项目大工程的,基本和他们无缘。而这样的华人学者,在美国的华人比例中到底有多少,我不是太清楚,但估计这个数字不会太高。

这位网友说,他的这位航天界的工程技术人员对他说,如果那些本来就比他优秀的学长和学姐们没有出国,而留在国内,他们今天肯定也会创造出非常优异的成就来。现在虽然他们的物质生活应该是很令人满足的了,但是他们在事业上,只是做了给他人垫底的工作,实在心有不甘。但他们又能有什么办法呢?你做了这样的选择,就等于选择了你工作与生活的环境,也就选择了你必须要适应或者必须要接纳的条件与环境。这样的条件与环境一定会有让人感到满意的方面,但也一定会有让人感到无奈的方面。

所谓人才的优秀与否,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原来在学校里是学霸级的人物,如果得到能够激励他成长的环境与条件,他就会更快更优秀地成长起来。人才本身并不是只靠读书就能成就的。人才的成长必然离不开具体的工作实践。人才需要在实践的环境中摸爬滚打,滚一身泥水或泥浆,累得个筋疲力尽,有时甚至还会伤痕累累,才能真正成长为国之栋梁的参天大树。一个原本被认为是三流或者更低层次的人材,如果与那些优秀的人才处在同一个环境,那么这些人有可能很难成长起来,他们真有可能一生默默无闻。而当那些比他优秀的人才都离开了,而只有他留下了,而国家需要的工程项目总是需要人来干的。那么这类曾经被认为是三流的人才,完全可能在实践的历练中磨练出来,成长起来。那么他也就不再是什么三流四流的人才了,他完全可能成为一流的人才。

 

或许我曾经有过一个观点,这个观点看起来不知道是不是有点极端。这个观点就是,某些曾经被看作是人才的人,如果不能为自己的祖国效力和服务,那么这种所谓的人才对于他的国家来说,就并不是什么真正的人才。这些所谓的人才完全可能在无谓的荒废中消磨殆尽。有不少人说,我们的人才大量流失,特别是顶尖的人才流失得非常严重。这是不是事实呢?应该承认,这确实是一部分事实,或者说是一种事实。但这样的事实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因为那些曾经被认为是顶尖的人才,由于他们放弃了为祖国效力的机会,而且同时也没有得到真正在实践中历练的机会,那么他们原来所处在的所谓人才顶尖的地位就会发生变化,他们就完全有可能从所谓顶尖的位置下出溜下来。他们没有机会接触更为前沿的领域,没有机会掌握更为前沿的技术,没有机会创立更为前沿的业绩。他们就有可能成为所谓泯然众人的仲永了。

我们的真正的人才,除了有才华,有能力之外,更应该有志向、有雄心、有抱负。这样的志向、雄心和抱负是与祖国和人民的需要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如果没有对祖国和人民的赤子之心,那么他们的才华与能力就很难真正成为国之栋梁的巨大支撑之力。

五十年代,一大批已经在国外的优秀的中国知识分子,纷纷放弃他们在国外优渥的工作与生活条件,毅然回到祖国参加建设。一方面他们的爱国赤子之心是非常坦诚的,也是非常火热的;另一方面,他们也完全清楚,中国科学家在这些西方发达国家里,其实很少能够得到真正的重用。那种骨子里的种族主义和种族歧视,西方发达国家自己根本就无力清除,而且他们也根本就没有打算去清除。因此,这些爱国的知识分子,并没有被那些舒适的生活条件所羁绊,他们在内心深处就没有看重这样的因素。只知道过舒服日子不是他们人生的追求。因此,他们能够毅然抛弃那些物质性的东西,而要回到自己的祖国来大展一番身手。这才是他们追求的人生,这才能真正体现他们人生的价值。

现在可能也有越来越多的年轻的人们,也已经看到,在自己的祖国,人们能够真正体现自身的价值,能够体现自身价值的最大化。在国外,即使是再发达的国家,对中国人来说,都是寄人篱下。在低矮的房檐下,是不可能真正抬得起头来的。而无法真正抬起头来的日子,能是一种什么样的日子呢?

(作者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昆仑策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授权】,转编自“北航老胡之闲话”微信公众号;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昆仑策网】微信公众号秉承“聚贤才,集众智,献良策”的办网宗旨,这是一个集思广益的平台,一个发现人才的平台,一个献智献策于国家和社会的平台,一个网络时代发扬人民民主的平台。欢迎社会各界踊跃投稿,让我们一起共同成长。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net

责任编辑:红星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北京市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
    携趣HTTP代理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