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莫言当作中国文学的代表,这可能是21世纪文坛最大的笑话。
在现实生活中,我与莫言真可以说是八竿子打不着的。如果一定要把我们扯到一起,唯一的关系就是“他是作家,我是读者”的关系。如果不是他获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媒体铺天盖地的鼓吹,他的作品还真的没有进入我的阅读范围。我只是在看了鼓吹的文章之后,出于好奇才去比较系统地阅读了他的大作。结果是大跌眼镜,觉得被鼓吹的莫言和真实的莫言根本不是一个人。
我所看到的真实的莫言是谁呢?
首先是在颁奖会上之“答谢词”的那个人。
让我感到奇怪的是,所有的鼓吹者以及评介文章都在脱离《颁奖词》而顾左右言他。
莫言是因获奖而红,颁奖词是他获奖的依据即对他作品最权威、最专业的评判,论及莫言作品怎么可以回避颁奖词呢?
用老百姓的话说,《颁奖词》把中国及中国人祖宗八代都骂了。莫言却极力地进行迎奉附和。比如颁奖词说“中国历史上经常出现的吃人肉的风俗”时,莫言立马说我童年的记忆就是“饥饿。”我不明白,既然我们文学大刊都在全力鼓吹莫言作品为什么不全文照发《颁奖词》呢?【全文见附录】
他在台湾访问时,把台湾描绘得人间天堂一般:“此前,在大陆看台湾,感觉是一团乱象,来了才发现,乱只乱在‘立法院’,乱在小小的圈子里。”
他访问佛光山时对佛教极尽赞美之词。星云法师送了他一幅“莫言说尽”墨宝。回来之后,有一次领导让他出席一次佛学界的会议时他一百二十个不情愿,最终虽然不得不去却发了一大通牢骚,把自己回来要“多读佛典,多结佛缘”的言论抛到九霄云外去了,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在一次会面时,杨振宁博士问他:“我走上奖台的时候,我深深的感受到,我的感受跟一个美国的诺贝尔学奖获得者的感受是不一样的。我要问莫言,你去年在斯德哥尔摩获奖的时候你是不是也有一个感受,你这个得奖跟一个英国人在那得奖或者一个法国人在那得奖是不一样的。”
杨振宁博士显然是在问他有没有中国人的自豪感。他却回答“我觉得跟任何人都不一样……我就感觉这个得奖者已经变成一个被众人所研究的科学对象了。”
然后他接着说:“我站在这个舞台上,我在看国王、看王后,看国王后面那两个漂亮的女儿。当然我也看台下,看我的太太和我的女儿。所以也有人问我,你在领奖的时候,从国王手里面接到这个奖牌的时候,有什么想法没有?没有想到,都是在观察。” 引得听众哄堂大笑。
有记者用“斗智斗勇”为题报道了这次对话,褒赞了莫言先生的“机智”。这与杨振宁当年认为“荣耀并不属于他个人,这份荣耀属于他的祖国,这个奖项很长中国人的志气”,以及“持中国护照领奖,晚宴发言中怒斥列强侵略” 来表达他对于祖国的热爱形成鲜明对照。
作为文学家的莫言还明确表示“我只对生我的人和我生的人负责。”
在文学创作的理论上,在小说创作中,莫言提出了一个新的理念:“把好人当成坏人来写,把坏人当成好人来写。”
最让我不能理解的是,莫言在读日本作家川端康成之前居然不知道“狗是可以写进小说的”。他把川端康成描绘成了自己的“文学启蒙”。不妨再照录莫言的描述:
我在以上只是客观地引述了莫言的事迹和言论来明确我所认识的莫言。我相信读者读了也会做出自己的判断。对于莫言作品的水准,我曾以小说的形式做了剖析。在此不再赘述。
对于小说及其作者,读者是有批评权利的。作品的优劣不能只由作家自己说了算或者专业评论家说了算。读者也有话要说。比如我读了莫言之后得出的结论就是:说“莫言是中国文学的代表”,是21世纪最大的笑话。
(来源:昆仑策网,转编自“红歌会杂谈”微信公众号,修订发布;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昆仑策网】微信公众号秉承“聚贤才,集众智,献良策”的办网宗旨,这是一个集思广益的平台,一个发现人才的平台,一个献智献策于国家和社会的平台,一个网络时代发扬人民民主的平台。欢迎社会各界踊跃投稿,让我们一起共同成长。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 昆仑专题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我为中国梦献一策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