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环球聚焦 > 深度评析 > 阅读信息
乔新生|印度农业改革为何彻底失败
点击:  作者:乔新生    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授权】  发布时间:2021-12-02 15:31:19

 

不能排除印度中央政府为了转移视线,挑起事端,从而使中国和印度关系持续紧张。但是不管怎样,中国应当从印度农业改革中吸取教训,一方面通过改革农村生产关系,解放农民;另一方面,通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


1.webp (3).jpg

 

印度中央政府农业市场化改革彻底失败。这一方面是因为印度中央政府根本没有能力调整广大农村传统的农业生产关系,没有能力改善农民的生活,没有能力调整农村既得利益集团的切身利益,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印度经济结构调整的过程中,把印度农业和农村看作是包袱,试图把农业市场化改革作为主攻方向,推动国家早日实现现代化。现在看来,印度中央政府的激进改革,遭到既得利益集团的强烈抵制。印度未来将向何处去,需要拭目以待。

 

《印度快报》2021年11月19日报道,印度总理表示,印度政府决心彻底废除农业改革法,相关程序将会在2021年11月议会正式启动。这是印度农民发起大规模集会游行示威活动,付出数百条性命换来的结果。

 

2020年,印度政府决定实施《2020年农民价格保证协议和农业服务法》《2020年农产品贸易和商业法》《2020年基本商品法》。这些法律的根本宗旨是,彻底取消长期实行的农业补贴政策,实现农业市场化。

 

作为世界上农业人口最多的国家,印度政府的做法实际上是希望把印度传统农业变成现代农业,依靠市场化改革,解决印度农业效率低下问题。

 

但是,正如人们所知道的那样,印度农业仍然停留在粗放式发展阶段,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及农产品商品化率相对较低使得农业缺乏竞争力。虽然印度向其他国家出口粮食等农产品,但是,印度粮食产量相对较低,绝大多数地方粮食亩产甚至不到中国粮食亩产的一半。虽然印度农业科学家希望通过科技创新解决单位产量相对较低的问题,但是,印度特有的农村组织结构以及土地政策,使得印度农业技术推广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

 

印度是一个土地私有化国家,控制农村土地的地主,希望政府实施粮食补贴,至少稳定粮食的价格,可是,印度政府不愿意补贴印度地主,决定加快农业市场化改革的步伐。无论是农产品的价格保护,还是农产品的贸易改革;无论是农产品的商品化,还是农业的市场化,其目的就是要让印度农业具有竞争力。

 

但是很显然,那些控制土地的印度大地主不愿意看到这样的结果,因此,他们发动声势浩大的集会游行示威活动,开着拖拉机进入印度首都新德里,进行长达一年之久的抗议游行示威活动。

 

印度中央政府最初不是通过谈判缓和矛盾,而是试图通过镇压措施,迫使来自全国各地的农民彻底屈服。在印度政府镇压下,数百进入首都的农民死亡。暴力事件非但没有解决问题,从而使问题变得日益复杂。那些掌握一定生产资料的印度地主,支持手无寸铁的农民在首都新德里举行长期抗争活动。即使在重大疫情期间,印度农民仍然没有离开印度首都。如果这种局面持续下去,那么,印度中央政府将会成为众矢之的,大规模暴力流血事件有可能会让更多农民进入印度首都,印度中央政府很难有效控制局面。

 

正是在强大社会压力下,印度总理决定放弃农业改革,宣布废除已经制定的农业法。但是,印度地主已经意识到,如果印度政府把责任推卸给印度议会,而印度议会在讨论过程中,拒绝废除已经通过的法律,那么,印度地主利益很难得到切实有效的保护。

 

表面上看,印度中央政府制定的农业改革法案,目的是为了改善农民的生活。但是,对于印度这样一个土地私有化的国家而言,印度中央政府出台的法律,实际上是削弱地主切身利益。正因为如此,印度各地的地主才会聚集在一起,到印度首都新德里举行大规模集会游行示威抗议活动。

 

可以非常坦率地说,印度中央政府的改革法案,不会保护农民的利益,只会损害农村地主的利益。印度农业市场化改革不可能取得成功。

 

许多学者对印度社会经济体制感到困惑,认为印度仍然是一个农业化国家。其实,印度是一个社会分层严重的国家。在一些中心城市,现代服务业相对发达。在一些传统大都市,工业规模相对较大。可是,在广大乡村地区,农业仍然占据相当大的比重。虽然从印度全国经济结构来看,服务业特别是软件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相对较大,但是,印度软件服务业只能给印度少数人带来商业利益,而无法给印度绝大多数贫困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印度农业仍然处在自给自足状态。

 

从生产结构来看,印度农业仍然属于典型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从生产要素配置来看,印度农业的机械化水平相对较低。由于单位劳动效率相对较低,因此,印度虽然拥有大量平原土地,适合于农业耕作,但是,印度并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农业生产力先进的国家。

 

 

生产力的相对落后以及生产关系的不平衡,使得印度广大农村地区社会矛盾日益激化。对那些除了出卖劳动力一无所有的印度农民来说,要想解决温饱都非常困难,因此,当印度地主决定到首都新德里举行大规模集会游行示威抗议活动的时候,他们可以毫不费力地招募到活动的参加者。

 

对印度的土地所有者而言,市场化改革就意味着失去了政府的补贴,而政府市场化改革必然会导致印度地主必须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这是印度地主所不能接受的。所以,发生在首都新德里的大规模集会游行示威抗议活动,实际上是印度农村既得利益者与印度中央政府利益冲突的结果,和印度真正意义上的农民并没有直接关系。

 

印度政府终于宣布成立由中央政府、邦政府、农业科学家和农业经济学家等各方代表组成的委员会,研究印度农村和农民问题,包括制定农产品价格。对印度普通农民而言,这场来势凶猛并且取得胜利的抗争活动,能否改变他们的处境,令人怀疑。

 

究其原因就在于,印度是一个等级森严的社会,同时又是一个土地私有化的国家。在这样的国家,对于绝大多数农民而言,除了出卖劳动力之外,一无所有。未来印度政府和印度农业科学家究竟会制定怎样的改革政策,能否使印度的普通农民从中受益,谁也无法得出结论。

 

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从工业社会的网络社会,从网络社会到数字社会。印度已经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大杂烩。这个国家既有原始的农业社会,也有现代化的工业企业;既有发达的网络经济,同时也有先进的数字技术。不同历史阶段文明出现在同一个国家,一方面说明这个国家生产方式混乱,另一方面也说明,国家治理存在相当大的难度。

 

对印度中央政府而言,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其中包括农产品的市场化。通过改革提高农业的竞争力,让印度生产的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卖一个好价钱,这是印度中央政府追求的目标。可是,印度特殊的农业生产关系决定了,如果实现市场化改革,那些拥有土地的地主,将不得不面对激烈竞争的市场,这是他们所不愿意看到的。

 

过去印度政府实施的农业政策,有利于保护土地私有制,印度政府的农业和粮食补贴法律,有利于地主获得相对稳定预期收入。这是印度土地所有者发动声势浩大集会游行示威抗议活动,要求印度中央政府收回改革政策,继续对农业实施补贴的根本原因。假如不改革印度的农业生产关系,大幅度提高印度农业生产力,要想解决印度农业社会长期存在的深层次复杂矛盾,是完全不可能的。

 

发生在印度的悲剧,让人们充分意识到,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发展的过程中,解决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至关重要。

 

早在上个世纪,中国就已经意识到,解决农村、农业、农民问题对于中国社会现代化具有先导性作用,因此,中国在坚持土地集体所有的基础之上,实行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且通过土地的规模化经营,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大幅度提高农民的收入,改造农村社会,从而使广袤的农村地区居民真正融入现代社会。

 

现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居民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民收入不断提高。进入数字经济时代,中国政府一方面通过土地的集约化经营,发展家庭农场,培育专业合作社,另一方面,在规模化经营基础之上,引入工业互联网技术,发展特色农业。现在我国许多农产品生产地区已经实行自动化土地监测、自动化播种、自动化灌溉、自动化养护、自动化收割。在我国新疆地区,从种到收,完全实现无人操作。

 

信息技术和农业机械化,使中国迅速从传统农业社会进入现代农业社会。农业的机械化或者工业化发展,不仅持续不断地提高生产率,而且源源不断地向城市提供大量剩余劳动人口,从而为我国城镇化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可以这样说,中国已经初步解决了农业问题。依靠杂交水稻等先进的农业技术,提高单位粮食产量,依靠规模化种植,解决粮食供给问题,依靠人工智能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中国农业已经走出了历史的窠臼,进入数字经济时代。

 

反观印度在农业问题上所面临的困境,人们有理由相信,这个世界第二人口大国,要想解决农业问题,恐怕还需要若干年时间。如果不能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彻底改革农业生产关系,将农民解放出来,要想提高粮食产量,增加农民的收入,简直是天方夜谭。

 

对印度中央政府来说,面对一个几乎一盘散沙国家,只能走两步退一步,在农业改革泥潭中缓慢前行。印度中央政府放弃农业改革计划,废除已经生效的法律,下一步可能会把注意力集中在印度工业和现代生产性服务业方面。不能排除印度中央政府为了转移视线,挑起事端,从而使中国和印度关系持续紧张。但是不管怎样,中国应当从印度农业改革中吸取教训,一方面通过改革农村生产关系,解放农民;另一方面,通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

 

作者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昆仑策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授权】,转编自“乔新生”微信公众号,修订发布;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昆仑策网】微信公众号秉承“聚贤才,集众智,献良策”的办网宗旨,这是一个集思广益的平台,一个发现人才的平台,一个献智献策于国家和社会的平台,一个网络时代发扬人民民主的平台。欢迎社会各界踊跃投稿,让我们一起共同成长。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net

责任编辑:红星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北京市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
    携趣HTTP代理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