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招生:强调不能对不起学生,私下却大量收钱
河南一向是高考大省,每年高考报名人数都是全国最多,但是,各大高校在河南的招生名额又屈指可数,其中尤以985名校为最。为此,河南不仅已经成为公认的高考大省,还已经成为公认的高考难省。能够在河南高考中崭露头角,除了需要有聪颖的天赋外,还要有坚持不懈的努力和持之以恒的付出。于志刚就是这样一位在河南高考的“重重包围”中杀出来的学霸,他以“高考全省前三”的成绩,成功被中国人民大学法学专业录取,成为家里人的骄傲、乡亲邻里羡慕的对象。
1973年,于志刚出生在河南洛阳一户普通人家。家里经济条件并不好,能把他供养起来上学读书也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这一切,小小年纪的于志刚都看在眼里,从不浪费学习的时间,他要通过自己的好成绩来回报父母的付出。从小学到中学,他的努力没有被白费,学习成绩始终位列全年级前茅,名副其实的学霸。父母每每提到他,脸上都会流露出幸福骄傲的笑容。1991年,只有18岁的于志刚走上了高考的舞台。这场人生的重要舞台,对于他来说更是无比关键,全家人的希望都在这里。
于志刚没有让全家人失望,高考中发挥出了真实水平,当他“高考河南全省前三”的成绩发布出来之后,全家人都沸腾了,只是一个可以改变人生轨迹的分数。于志刚在高考志愿中写上了“中国人民大学”,这是当时在全国足以排进前五的名牌大学,在北京,更是可以和北大清华并列的著名高校。其中,中国人大的法学专业更是独占鳌头,全国第一,就连清华北大都比不了。而河南小伙于志刚填报的专业,正是中国人大的法学专业。
上世纪90年代初,从河南到北京,几乎就是从农村到城里,首都的花花世界让于志刚真切地看到了家乡和大城市的差距。而进入中国人大的校园,认识了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同学,他又注意到自身与同学之间的差距,“河南学霸”、“全省前三”在这里不值一提。本科四年,他不敢懈怠,埋头苦读,努力学习,生怕掉下队。付出总有收获,这位来自河南的学霸,专业成绩年年全年级前列、奖学金、优秀学生奖状每年都有,成为了来自大城市的同学敬佩的对象。
本科毕业后,他又相继考取了中国人民大学法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并且分别都只用了3年的时间,就顺利完成了相关学业,拿到学位证书,这位“河南学霸”甚至因此在一段时间内,成为了中国人民大学的一段传奇。博士毕业后,专业知识出类拔萃的他,拿到了中国法学领域最强院校中国政法大学的聘书,成为了学校刑法学教师。仅仅一年之后,还未满30岁的他,就被破格提升为副教授。四年之后,再次被破格提升,晋升为教授。
自此,这位来自河南农村的男孩,彻底在北京站稳了脚跟,成为了全国重点大学的著名教授。之后,他在中国政法大学得到了火速提拔,先成为刑法学博士生导师,后成为学校教务处处长,42岁,刚刚过了不惑之年的他,接下了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的重担,同时,还被家乡郑州大学聘为兼职教授。他的这段历程无疑就是一个鲜活的人生逆袭的故事,然而,他却为这段完美的故事写了一个糟糕的结尾。
如今,这位学习法律的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却没能经受住利益的诱惑。有人说他,在中国政法大学主持自主招生期间,表面上强调要公平公正,不能对不起学生,背地里却大量收钱。最终处理结果,就等官方公布了!希望现在的青年一代一定要以此为鉴,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素养的同时,也要无时无刻地提醒自己道德品质的修养。人才,唯有德才兼备,才是人才!
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自媒体(侵删)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内容 相关信息
• 昆仑专题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我为中国梦献一策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