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时事聚焦 > 深度评析 > 阅读信息
英国教授:如印度女性被允许移民到中国,我保证数亿人渴望来中国
点击:  作者:读史阅世    来源:印度生活通微信公众号  发布时间:2020-12-29 10:10:21

 

 

女性平等一直都是现代社会在不断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话题,这涉及到性别平等,也是一些管理者感到分外敏感的内容。

 

我国与印度是人文地理上的近亲近邻,也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古代历史上的频繁交流使得两国在性别问题上有着相似的地方,即重男轻女,分三六九等。

 

康有为曾说,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是谓大同。时间到了近现代,我国发起了声势浩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其中特别强调了男女平等,引发广大女性对于自身地位和权利的理性思考。

 

 

 

如今的中国已经充分照顾到男女之间的平等,而反观印度,种姓制度根深蒂固,女性的地位依然堪忧。英国教授罗思义甚至在一次演讲《比<纸牌屋>更黑暗的西方政治》中说:如果印度女性被允许移民到中国,我保证数亿人渴望来中国。

 

他这样说的确有点夸张,毕竟人口迁移不仅涉及到性别平等,还与文化背景、社会风俗等方面息息相关。

 

不过,这也侧面反映出两国在性别平等方面的差异,现代数十年的发展历程也能体现出这一点。

 

 

 

时代岔路口的中印作为

 

从二十世纪后半叶算起,中印两国对于女性问题的关注度和心态就呈现出截然不同的表现。在面临新时代的考验时,两国的作为已经说明了一切。

 

首先是中国,身为中华儿女,我们都意识到社会发展成果分享的公平性与男女平等息息相关。

 

自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男女权利的问题,在《婚姻法》、《土地改革法》等法律文件中都有提到,尤其是第一部《宪法》公开提出男女平等的原则,后来改革开放,宪法修改,更加完善了这个内容。

 

 

 

这一系列做法都深刻体现出我国对女性权益的尊重,虽然囿于历史条件而存在局限性,比如落后农村地区的女性歧视依然被保留,但这样的成绩已经是非常难得了。

 

反观印度,他们的宗教意识十分强烈,也正是因为如此,女性与男性之间存在巨大的权利差距,甚至女性之间也有等级

 

婆罗门教及相关的男尊女卑习俗在1947年印度共和国独立之后被保留了下来,低种姓的人地位尚且底下,更不用说其中的女性了。

 

此外,男权思想的盛行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也导致了国内男女生育比例的不协调逐渐加重,如此一来,男性数量愈来愈多,女性数量愈来愈少,后者超过三分之二主要依靠男性劳动力的收入而生活。

 

由此观之,女性的不平等便进入了一个死循环,情况愈演愈烈。

 

 

 

关于印度女性运动

 

其实英国教授的话并不是完全正确,印度也针对女性权利的不良情况做出了一定的行动,比如在1955年通过特别婚姻法和《印度教徒结婚与离婚法》,为女性婚姻维权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20世纪60年代后的30年里,印度女性的高等院校入学率提高了5倍,其他各行各业也有女性活动的身影。这些成绩是不可忽略的,也证明当局政府不是无所作为的。

 

但是权利归根到底需要权利人自己去发声争取,印度女性也发起了许多运动。

 

 

 

比如古吉拉特邦南部的苏拉特市妇女大会在70年代就举办过一个运动,名为“Gaurivrat”,意为雪山神女。这次运动普及了一定的妇女运动知识,但还只是停留在口头上,并没有实质性的成果。

 

2006年,一名35岁的印度寡妇被逼殉夫,震惊了全世界,有关女性也发起了抗议活动,迫使政府部门推进了新法案的制定,弥补女性权利方面的不足。

 

时至今日,印度各地的妇女大会成为女性运动的中流砥柱,成为合体女性与政府部门之间对话的桥梁,虽然现在仍然发生一些骇人听闻的女性受害事件,女性平等任重道远,但她们的精神还是值得我们国人的敬佩的。

 

 

 

现实与理想的差距

 

数据的客观性有许多标准,各个国家之间又是各不相同的。

 

上述提到的印度女性相关法案的制定以及入学率的数字有一定的模糊性,甚至可以说是简单而抽象的。在我们的印象里,印度似乎比较喜欢用漂亮的数据作为最大民主国家的遮羞布,女性问题上也存在这样的现象。

 

种姓制度在法律上消失得无影无踪,在现实的大街小巷中却大行其道,仿佛法律的威严就像女性的不平等性那样流于表面。

 

 

 

胡适先生曾经说过:你看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只需看三件事:第一看他们怎样对待小孩,第二看他们怎样对待女人,第三看他们怎样利用闲暇时间。

 

18年,印度被评为世界上对女性最不友好的十个国家之一,而且还是排在首位,似乎这样的阴云总是无法消散,还成为了印度在世界上的名片

 

根深蒂固的文化传统使得政府深陷泥潭而无法自拔,政客们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草草了事,没有从根源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致使本土女性的抗议运动治标不治本,有时还沦为政客利用的工具,让人倍感叹息。

 

在《月事革命》这部印度电影中,印度女性的月经问题显得十分敏感,大多数女性和男性对此更是缺乏基本的常识,严重的是,他们还将一些迷信知识掺入其中,导致许多女性的身心健康受到毒害。

 

这也说明了一个道理,女性的平等也需要女性本身自我觉醒。

 

英国教授口中捧高中国的形容不是重点,他真正的意图我们无从得知,但不可忽视的是我国女性平等事业的显著进步已经引起了全世界的注意,而排在队尾的邻居印度自然会成为众矢之的。

 

其实随着时代的发展,部分印度女性已经开始觉醒,渴望平等。那长长的妇女墙喊出了印度女性的声音,身为中华儿女的我们虽然不会因为英国教授的片面之词就考虑她们移入中国,但应站在人性化的角度理解她们。

 

自己的事情自己解决,这才是王道。

 

来源:百家号/读史阅世  转自印度生活通微信公众号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
    携趣HTTP代理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