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时事聚焦 > 深度评析 > 阅读信息
王大树 张辉:无接触经济站上风口,“昙花一现”还是大势所趋?
点击:  作者:王大树 张辉    来源:《人民论坛》  发布时间:2020-07-10 08:50:27

 

1.webp (10).jpg
2020年过半,14亿中国人民经历了很多风风雨雨。当我们蓦然回首时发现:全民居家抗疫时,很多实体服务业不得不按下暂停键,可生活并未因此而暗淡无光,人民的基本生活还是得到了保障。这归功于无接触经济的快速崛起为国民经济带来一抹亮色。

疫情催生无接触经济快速发展,是昙花一现还是大势所趋?

01
什么是无接触经济?

疫情期间,以网络购物、远程医疗、云课堂、网上展会、远程办公、远程教学、在线娱乐、直播卖货、在线展览、网上招聘、无接触配送等为主要形式的无接触经济异军突起、逆势增长,在疫情防控、居民生活保障和社会经济活动恢复等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无接触经济”看似新奇,实则不然。

什么是无接触经济?顾名思义是“经济不接触”,简单来说就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通过网络等平台,达到人与人、人与物之间不接触就可以实现交易的经济活动。除了这个基本特征之外,无接触经济还具有如下一些特点:

△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支撑。无接触经济的内在要求是供给和需求在现实世界不发生直接接触,因此,它是建立在互联网技术基础之上的。纵观全球,无接触经济发展得比较好的国家都是互联网大国,因为如果没有强大的产业信息化、人工智能、数字技术为基础,例如像网络电商、远程医疗、智能物流这样的无接触经济只能是空中楼阁。

△从数字经济发展而来。蓬勃发展的数字经济重塑着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催生了一系列新业态,其中很大一部分(例如电商、网购),如果植入以智能化、无人化为代表的无接触消费场景就会蝶变成为无接触经济。从一定的意义上来说,无接触经济是数字经济的一部分。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5G以及智能物联等现代信息技术是数字技术的基石,也是无接触经济的技术载体。

△“点对点消费”有利于个性化需求的满足。网站的商品陈列和导购的网络直播便于供给方的尽情展示;由于去掉了中间环节,需求方可以随时随地根据个人购买偏好下单,产销通过互联网实现直接交易;消费终端多样化、分散化,遍布城乡的消费场景通过分布式终端呈现。无接触消费通过点对点配送的方式送达顾客,满足人们个性化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无接触经济考验着无接触支付。在这方面中国已经走在世界前列,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几乎遍及社会每个角落,而西方现在还使用着信用卡和现钞的方式。

△配送网络具有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应。商品被安全、精准、快捷、无接触地送达买主,需要科学强大的配送网络加以支撑。在线外卖风生水起的背后是较为完备的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目前,中国已经打造出分钟级即时配送网络:骑手的调度规划0.55毫秒就能完成,每小时可以规划29亿次配送,配送时间从60分钟缩短到30分以内。运输和配送网络要求兼具安全、快捷、精准和无接触,造成巨大的固定成本;可这种配送网络一经建成,可变成本却很低,特别是当用户数量趋向于无穷大的时候,可变成本和边际成本都趋向于零,也就是说,无接触经济的配送网络具有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效应。

1.png

02
无接触经济是不是昙花一现?

在发展机遇面前,谁能顺应发展趋势,化危为机,谁就能赢得主动权。只要我们顺势而为,培育和浇灌得当,这种无接触之花会开得更加芬芳、更加美丽。我们有理由相信,无接触经济不会只是“昙花一现”,而是大势所趋。新冠肺炎疫情所催生的无接触经济可能成为中国经济未来的一个长期风口。理由如下:

○人们健康的需要。如果新冠病毒的传播具有长期性、反复性,那么我们认为人类即将迎来一个新的生活方式——“无接触社会”,它将迫使人们不得不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因为毕竟人的健康和生命高于一切。

○消费习惯具有惯性。注重健康安全的消费习惯一经养成就会形成路径依赖,以后类似无接触的智能消费场景将受到广泛青睐。无接触经济将使人们生活在一个更加健康和谐的、有利于人类和地球长期共存的社会。疫情过后,除非有有效治疗方案和疫苗问世,人们出于风险厌恶的心理将减少或避免前往人员密集的消费场所;商家为了推动消费,也会对现有的消费场所实现无接触式改造即智能化和无人化。

○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除了健康以外,无接触经济的另外一个好处是便利。随时随地可以网上购物和订餐;居家办公、线上教学、网络会议、远程医疗、线上娱乐,不仅节约了时间,而且还减少了交通压力。无接触经济的靓丽表现,让众多商业经济找到了延展空间,人们足不出户也能享受到多元化、多层次的服务体验,在一定程度上对冲了疫情对消费带来的负面冲击。

○发展无接触经济是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重要途径。无接触经济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机遇,摸索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探寻新的增长动能和发展路径,是推动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打造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新引擎的重要途径。新冠肺炎疫情降低了接触式经济的性价比,激活了数字技术的潜能,通过数字技术,人们未曾谋面也能互动,这种成本的降低意味着数字经济应用的深度和广度将不断扩大。无接触经济从数字经济发展而来,也会倒推数字经济一些先进商业形态的发展。其中一个突出的例子就是“新零售”。“新零售”带来的自助结账、刷脸买单、半小时送货上门等服务满足了消费者对更高生活品质的追求。

1.webp (11).jpg

03
疫情过后怎样发展无接触经济?
 
这次疫情对我国经济体系进行了一次全面的压力测试,摸清了经济发展的底数和底线,对产业链的优势和短板、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和协调性等都积累了进行深入评估的经验和条件。无接触经济在我国不仅具有必要性,而且具有可行性。

无接触经济是大城市友好型经济,城市越大越要避免聚集,城市越大无接触经济越有优势。中国拥有14亿消费者规模,而且人口密度高,有很多百万级、千万级规模的城市,更为有利的优势是居住集中,高楼林立。此外,我国公民的隐私意识处在刚刚觉醒阶段,个人信息保护法尚未出台,这也是一个“机会窗口”。

疫情过后,我们该怎样发展无接触经济?人们要关注社会渐进和未来经济发展的方向,有前瞻性思维的企业家和创业者能够发现新的商机,也希望政府部门做出相应的激励政策。总体来看,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新经济业态“嫁接”无接触元素。一方面,疫情催生的需求培养了用户无接触的消费习惯,另一方面,无接触经济也促进互联网平台提升技术研发能力,加强硬件设施和软件系统的建设,尽量增加社交距离,植入无接触元素,或者留下无接触的改进空间。

●让数字基建成为无接触经济的“先行官”。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都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依托这些新技术演化而成的,具备社会公共性、效果长期性、收益间接性的基础设施即信息基础设施。发展无接触经济,要在推动传统网络基础设施优化升级的同时,加快建设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数字基建,形成万物互联、人机交互、天地一体的网络支撑能力,让数字基础设施成为“先行官”,不断提升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水平,推动无接触经济高质量发展。

●构建产业融合生态,拓展无接触经济发展空间。既要壮大电子商务、云计算、网络安全等数字产业,也要创造出产业互联网、智能制造、远程医疗等数字化产业新业态。全面深化数字技术在农业、工业、服务业及社会各领域的应用,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拓展新模式、新业态、新产业,壮大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利用数字技术模块对传统产业进行无接触方面的改造升级,支持工业企业构建数字化的生产、经营、管理体系,推动智能制造、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制造和柔性化生产。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推动工业化和信息化在更广范围、更深程度、更高水平上实现融合发展,进一步提升产业数字化水平。在零售业领域,鼓励实体店探索使用云、小程序、直播等数字化工具,开展线上线下一体化自主运营,增强触达用户和服务用户的能力,促进无接触经济发展。

●优化政策环境及管理体系。目前,无接触经济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着服务标准不完善、盈利模式不清晰、基础设施无法满足需求等问题,尤其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无接触经济的实现仍然面临很多困难,企业缺乏向线上转型能力。中央政府要做好无接触经济发展的顶层设计和规划引领,通过制定行业规则、设施标准、规划布局、监督考核等,加大网络提速降费力度,引导并规范基础设施的有效投资和有序建设。地方政府要充分考虑本地发展情况和财力、债务承受情况,循序渐进开展数字基建。另外,在监管上秉承包容审慎的原则,妥善处理消费者纠纷。

●构建安全可靠的数据应用监管体系。2020年4月9日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将“数据”作为一种新生产要素写入文件之中,体现了大数据时代的新特征。无接触经济的发展需要加强数据治理,通过顶层设计、技术创新、流程优化、标准制定等方式,统一数据标准,提供标准数据接口,提高数据结构化、关联性、一致性水平。另外,数据集中化、透明化、网络化趋势加大了数据泄露的风险,个人隐私、商业机密、国家情报等信息泄露已成为国家治理的难题。因此要在兼顾数据效益和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加快构建数据应用监管体系和数字经济统计监测体系,明确数字经济内涵、分类,准确反映数字经济发展规模、趋势,为无接触经济提供坚实的数据基础。

(作者:王大树,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导;张辉,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教授。来源:昆仑策网,转编自“人民论坛网”,原文刊于《人民论坛》杂志6月下,原标题《无接触经济:“昙花一现”还是大势所趋》,编发略有删减)

【本公众号所编发文章欢迎转载,为尊重和维护原创权利,请转载时务必注明原创作者、来源网站和公众号。阅读更多文章,请点击微信号最后左下角“阅读原文”】

 


 

【昆仑策研究院】作为综合性战略研究和咨询服务机构,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客户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net

责任编辑:红星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
    携趣HTTP代理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