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微视听“雅笛讲电影”曾讲析过陈力导演的电影《血战湘江》,本期我们对正在热映的陈力导演作品《古田军号》进行艺术赏析。
在90年前,具体时间是1929年12月28日至29日,在福建省上杭县古田村召开了一次写入我党我军历史的重要会议——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九次党的代表大会,史称“古田会议”。
陈力导演的革命历史题材影片《古田军号》,用影像回望历史,详细讲述了“古田会议”的前因后果,影片用跨越90年时空的艺术表达,以一个红军小号手的视角,讲述了1929年红军从井冈山突围到闽西那段鲜为人知的峥嵘岁月,全景展现了年轻的革命领袖带领年轻的红军在绝境中探索真理,开辟革命成功道路的非凡历程,生动刻画了毛泽东、朱德、周恩来、陈毅等无产阶级革命家坚定信念、追求真理、实事求是、心底无私的光辉形象,热情讴歌了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面对艰难险阻不屈不挠、敢于斗争、勇于牺牲的崇高品质 。
电影8月起在全国上映,导演陈力还率领电影主演王仁君、王志飞、刘智扬、胡兵、张一山等先后在北京、上海、福建、江西、河北、湖北、湖南等地机关、高校、社区、部队宣传放映,让新一代年轻军人和90后、00后的青年人通过观看影片,潜移默化地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充分发挥电影的作用,使之成为艺术培根铸魂的生动教材。
《古田军号》荣获“五个一工程”奖“特别奖、荣获第32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配角”、“最佳音乐奖”等多项大奖。
《古田军号》在很多方面有艺术创新,下面,我们从三个维度来分析这部电影:
在激烈矛盾冲突(典型环境)中塑造伟人(典型人物)形象
影视剧中,伟人的形象已很多了,有的伟人形象已非常经典,难以突破和超越。但这也带来一个问题,那就是影视剧中伟人形象有“伟高正”和“符号化”的趋式,这样一来,影视作品对观众的吸引力,特别是对年青一代观众吸引力就不强了。
问题在于影视剧中没有把伟人放在特定的环境中,放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描写,描写伟人都是都是一呼百应,一边倒的,没有矛盾冲突。
在陈力导演的电影《古田军号》中,我们欣喜地看到了毛泽东、朱德、陈毅等领导人全新的银幕形象,生动、丰满、青春,富有朝气,对年青观众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
谈到文学艺术作品创作时,我们常常说到一句话:“典型环境中典型人物形象塑造”。
什么是“典型环境”呢?本文提到的“峥嵘岁月”,实际上就是内忧外患的典型环境。
先看外患,这是主要矛盾:1927年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中国共产党拥有了真正属于自己的武装力量。1928年5月,朱德率领南昌起义余部历经劫难,与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会师井冈山,创建了中国革命第一块农村根据地,红四军由此诞生。国民党政府十分恐慌,先后多次“进剿”(由一省军队发动的进攻)、“会剿”(由两省或三省军队联合组织的进攻)井冈山根据地,但都失败了。1929年1月,国民党政府调集湘、赣两省8个旅约3万兵力,向井冈山进行第三次“会剿”。面对来势汹汹的敌人,毛泽东、朱德决定率领红四军主力4000余人向赣南闽西进军,实施外线作战,侵扰敌人后方,以打破敌人封锁。部队经大汾、左安、营前、杰坝,攻克崇义,占领大余县城,激战大柏地,之后分兵广昌、瑞金、宁都开展游击,进军广东南雄、福建长汀。红四军转战赣南闽西,一路血火。没有根据地,形势极为艰难,部队要应对瞬息万变的敌情,随时面临敌人的进攻和包围,特别是国民党解决了“蒋桂之争”湘案后,蒋介石调动赣闽粤3省各路反革命军队进行围追堵截,建军不到两年的红军面对10倍于已的敌人,几乎是时时、处处濒于绝境,危机四伏。
就在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前途命运面临着生死攸关的紧要关头,“古田会议”召开,毛泽东再次当选红四军前委书记,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等思想路线。古田会议确立的建党建军思想路线使我党我军不断强大,取得胜利,“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这一正确路线一直沿用至今。
电影《古田军号》就是把伟人的形象放在这样一个环境中来塑造的。
典型环境:谈到文学艺术作品创作时,我们常常说到一句话:“典型环境中典型人物形象塑造”。
什么是“典型环境”呢?本文提到的“峥嵘岁月”,实际上就是内忧外患的典型环境。先看外患,这是主要矛盾:1927年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中国共产党拥有了真正属于自己的武装力量。1928年5月,朱德率领南昌起义余部历经劫难,与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会师井冈山,创建了中国革命第一块农村根据地,红四军由此诞生。国民党政府十分恐慌,先后多次“进剿”(由一省军队发动的进攻)、“会剿”(由两省或三省军队联合组织的进攻)井冈山根据地,但都失败了。1929年1月,国民党政府调集湘、赣两省8个旅约3万兵力,向井冈山进行第三次“会剿”。面对来势汹汹的敌人,毛泽东、朱德决定率领红四军主力4000余人向赣南闽西进军,实施外线作战,侵扰敌人后方,以打破敌人封锁。部队经大汾、左安、营前、杰坝,攻克崇义,占领大余县城,激战大柏地,之后分兵广昌、瑞金、宁都开展游击,进军广东南雄、福建长汀。红四军转战赣南闽西,一路血火。没有根据地,形势极为艰难,部队要应对瞬息万变的敌情,随时面临敌人的进攻和包围,特别是国民党解决了“蒋桂之争”湘案后,蒋介石调动赣闽粤3省各路反革命军队进行围追堵截,建军不到两年的红军面对10倍于已的敌人,几乎是时时、处处濒于绝境,危机四伏。
就在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前途命运面临着生死攸关的紧要关头,“古田会议”召开,毛泽东再次当选红四军前委书记,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等思想路线。古田会议确立的建党建军思想路线使我党我军不断强大,取得胜利,“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这一正确路红一直沿用至今。电影《古田军号》就是把伟人的形象放在这样一个环境中来塑造的。
再看内忧,这是人民内部矛盾:随着形势的发展和红军队伍的扩大,红四军及其党组织内加入了大量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出身的同志,加上环境险恶,战斗频繁,生活艰苦,部队得不到及时教育和整训。因此,极端民主化、重军事轻政治、不重视建立巩固的根据地、流寇思想和军阀主义等非无产阶级思想在红四军内滋长严重。作为红四军党的前委书记的毛泽东曾力图纠正这些错误的思想倾向。但是,由于当时的历史条件,红四军党内特别是领导层内在创建根据地、在红军中实行民主集中等原则问题上存在着认识上的分歧和争论。出现了“朱毛之争”,当然“朱毛之争”不是个人恩怨,而是对革命真理和军队建设的探求。当时,毛泽东的正确主张没有能够为红四军领导层的大多数同志所接受。2017年7月上旬,红四军召开第七次党代会,毛泽东落选前委书记,离开红四军领导岗位。
1929年8月下旬,陈毅抵达上海,向党中央如实汇报了红四军的工作。中央政治局专门召开会议,听取了陈毅关于红四军全部情况的详细汇报,决定由周恩来、李立三、陈毅3人组成专门委员会,深入研究讨论红四军的问题。经过一个月的讨论,形成了陈毅起草、周恩来审定的《中共中央给红四军前委的指示信》,即著名的“九月来信”。“九月来信”肯定了红四军建立以来所取得的成绩和经验,要求红四军前委和全体干部战士维护朱德、毛泽东的领导,明确指出毛泽东“应仍为前委书记”。
古田会议上,毛泽东作政治报告,朱德作军事报告,陈毅传达中央九月来信。大会经过热烈讨论,一致通过了毛泽东代表前委起草的约3万余字的8个决议案,总称《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会议总结了红四军成立以来军队建设方面的经验教训,确立了人民军队建设的基本原则,宣示“中国的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重申了党对红军实行绝对领导的原则,反对以任何借口削弱党对红军的领导,必须使党成为军队中的坚强领导和团结核心。
前文谈到的影视剧的问题,主要是揭示了“敌我矛盾”而忽视了“人民内部矛盾”。电影《古田军号》描述了领导人之间的伟大友谊和博大的胸襟,并没有回避领导人的争论和分歧,真理越辩越明,革命友谊也在战斗中越来越深。
这是整个电影的主旋律,其中电影在关于领导人内部思想斗争的叙述是有突破的,既尊重了史实,也符合文学艺术作品创作的规律,即将人物放在激烈矛盾冲突环境中来塑造,观众看到了一代领袖人物年青时代的成长。
我们看过很多优秀电影,例如前苏联电影对斯大林的塑造,欧美电影对罗斯福、丘吉尔的塑造,都是把这些伟人放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展现的,外部冲突只是一个方面,因为他们没有与希特勒会面的机会,其内部冲突才是更重要的方面。比如在电影《珍珠港》中,罗斯福力排众议,坚决派兵轰炸日本东京。在电影《至暗时刻》中,丘吉尔只身飞往法国,表明英国要坚决抵抗。这些伟人形象都是放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来塑造的,因此让人印象深刻。《古田军号》也做到了这一点,因此深受观众欢迎。
《古田军号》由年轻演员饰演领袖青年时代,是一部年轻化的主旋律电影。
1929年,毛泽东36岁,朱德43岁,周恩来31岁,陈毅28岁,林彪22岁。
《古田军号》所展现的就是这一代领导人的青年时代。
毛泽东,一个信仰坚定的领袖,儒雅亲民,原则性极强、在大是大非问题上绝不后退一步。他为人慧智敏锐,雄才大略,时刻洋溢着革命浪漫主义情怀,他与朱德两人虽然在革命方针上有过争论,但是两人又心心相印。
朱德,是一个威严刚毅,善气迎人,又有其倔强的一面的人,胸如大海、志如钢铁、爱兵如子,敦厚坚定,进退有度,对毛泽东的时局分析和战局预判高度认可。
陈毅,人随和,果敢,但不失知错即纠的党性原则。全心投入呈现青年革命者不凡气度。他不断调和朱德与毛泽东的关系,但又能做到坚持真理、顾全大局、维护团结、实事求是,对毛泽东正确主张的拥护和真诚果敢地向中央汇报反映红四军的情况,促成了古田会议的如期召开。
如其说是历史选择了最恰当的人选,不如说是在关键的时间节点,一批伟人们站出来,完成了历史的担当。
《古田军号》的完成难度很大。陈力导演起用了一批年青演员来饰演伟人,许多演员还是第一次饰演伟人。这符合角色的年龄要求,更希望青年演员能吸引青年观众观看这部电影。
如何再现90年前革命前辈的真实人生,并于生活中凸显人物的性格,是导演作为创作者面临的首要难题。为了解决这个难题,陈力携主创团队多次深入革命老区生活、重温革命历史、潜心艺术创作,深入挖掘与影片有关的创作素材,陆续采访了很多人,还采访了101岁老人——当年毛泽东的学生,创作团队还多次到毛泽东、朱德当年工作、生活过的数十个场地,感悟当年的情与境 。
导演艺术手法创新
陈力导演曾执导《少年毛泽东》、《谁主沉浮》、《湘江北去》、《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海棠依旧》、《血战湘江》等精品力作。她以拍摄伟人题材和革命历史题材作品见长,以表现感情细腻、擅于刻画细节著称。影视剧充满了正能量。
在《古田军号》中,陈力导演运用了很多创新艺术表现手法:
1、用平行视角来铺陈叙事。《古田军号》是以一名红军小号手及其孙子的视角为切入点,这名小号手以回忆的方式来讲述“古田会议”前后的革命往事,亲切、生动、新颖。
以往的重大历史题材电影大多是从领导层那种居高临下视角切入不同,《古田军号》从小号手的视角来讲述往事,是一种平视的角度,这样更贴近观众,拉进观众和革命先烈的距离。在小号手的眼中,毛委员、朱军长也有喜怒哀乐的一面,他们也会发脾气争吵,也会欢欣鼓舞。影片的战争场面不少,各种枪林弹雨和炮火连天,观众不仅能够看到红军和敌人的浴血奋战的战争场面,还能看到毛委员和错误路线的激烈斗争,领袖们更加生活化的一面,看到他们的生活点点滴滴,因此更加亲切。
2、注重细节的运用。影片不仅仅注重大环境、大场面的营造,也有很多生活小细节的展现,比如影片多次出现龙凳舞场景,龙凳舞是福建等南方地区的传统民俗活动。影片的开始以龙凳舞引入故事,毛主席站在人群当中,崭新的龙凳舞与长衫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种跨越时空的安排心思非常的巧妙。之后毛主席卸任前委书记转移到其他地区,人们舞龙凳欢迎,这时整个画面偏暗色系破旧的龙凳让人感受到历史与沧桑。最后朱毛分开作战,朱德挥了挥手中的板凳与毛主席告别,两人仿佛有千言万语,但是都没有说出口,板凳里蕴含了很多含意,是坚定的理想信念,也是吵不散的革命友谊,是两人的心心相印。眼神与背影震撼了所有的观众,音乐声起,让人潸然泪下。观众看到伟人之间的相处这么真实又细腻。
影片中朱军长赠送给毛委员的狗皮褥子,还有毛委员帮老乡转送给朱军长的馒头等等,大场面和小细节的面面俱到,让《古田军号》成为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正是这些生动细节的表演,展示了演员的功底,饰演朱德的演员王志飞获得金鸡奖最佳男配角奖。
3、电影新时代语境。《古田军号》的叙事手法就很现代,影片剪辑明快。电影成片镜头超过3600个,战争场面动用了部队官兵8000多人次,战争场面恢宏震撼,后期制作用时8个多月。为了让电影被新时代的年轻观众所喜欢,电影在剪辑、背景音乐、镜头的拍摄手法等等方面都考虑到年轻观众更乐于接受的形式,将革命历史融入新时代语境,从观众评语来看,影片收到良好的艺术效果,对当下年轻一代的成长是一种指引。(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艺术微视听 作者:撰文:yadimontage)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内容 相关信息
• 昆仑专题 •
• 十九大报告深度谈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我为中国梦献一策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