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捕后的阿桑奇
阿桑奇的爆料使他成为众多支持者眼中的英雄,有人认为他应该获得普利策新闻奖,甚至诺贝尔和平奖。反对者认为维基解密公布美国秘密文件,把美国线人的生命置于危险中。
阿桑奇被捕举世哗然
美议员:现在他是我们的了
躲在厄瓜多尔大使馆避难2487天后,阿桑奇戴上了手铐,举世哗然。
英国政府早就想抓他。昨天,厄瓜多尔刚一宣布撤销对阿桑奇的庇护,英国警察就进入大使馆,将他扭送到警车上。
"感谢厄瓜多尔以及欧洲、英国警方的专业配合。没有人可能凌驾于法律之上。"英国国土大臣加威迪在推特上写道,欣喜之情不言自表。
据德国之声网站介绍,2012年,厄瓜多尔给予阿桑奇政治避难,但2017年莫雷诺就任厄瓜多尔新总统后,阿桑奇命运出现变化。当年12月,厄瓜多尔驻英使馆曾向阿桑奇发放护照,让其前往俄罗斯就任一个外交官工作。但英国政府称,一旦阿桑奇离开厄使馆,就将其逮捕。
本次英国警方逮捕阿桑奇的理由,是2012年时,阿桑奇为躲避瑞典的引渡请求(他在瑞典遭到性侵指控),“弃保潜逃”进入厄瓜多尔驻英国大使馆政治避难。按照英国《金融时报》的说法,违反保释条例可能面临最高12个月的有期徒刑。
目前,瑞典检察官正研究重启对阿桑奇涉性侵案的审查,寻求将其引渡至瑞典审判。
但对阿桑奇而言,更为严重的威胁来自美国。他被美国司法部指控协助曼宁窃取美军情报,如果落入美国司法系统,他将面临5年徒刑。
据《中国时报》报道,英国外交部长杰里米•亨特称,此次逮捕行动是“多年来谨慎行使外交策略”的结果,有些人“逃避面对正义”的行为是“不可接受的”。
但是工党领袖杰里米•科尔宾说,阿桑奇揭露了“伊拉克和阿富汗暴行的证据”,他的引渡“应该遭到英国政府的反对”。
澳大利亚外交部长佩恩表示,阿桑奇将继续得到“按照惯例的领事支持”,领事官员将试图看望他。
在众多回应中,美国总统特朗普的一句“不关我事,我对维基解密一无所知”也是令人大跌眼镜。
“硌脚的石头”
《金融时报》爆料,厄瓜多尔总统莫雷诺周三刚撤销对阿桑奇的庇护,伦敦警方就启动抓捕行动。
阿桑奇的政治庇护地位是前任厄瓜多尔总统科雷亚赋予的。随着政权更替,莫雷诺两年前上台,英国便与莫雷诺展开谈判。按照《金融时报》的说法,厄瓜多尔官员原本担心,如果放弃阿桑奇,维基解密组织可能会攻击厄瓜多尔政府。
而在上月,莫雷诺家人的一些生活照片在网上曝光。厄瓜多尔政府怀疑这与维基解密有关。莫雷诺昨天解释撤销庇护决定时说,该国政府面临维基解密的“敌对性威胁”。
BBC注意到,莫雷诺把阿桑奇形容为“鞋里的石子”(硌脚)。阿桑奇的爆料使他成为众多支持者眼中的英雄,有人认为他应该获得普利策新闻奖,甚至诺贝尔和平奖。反对者认为维基解密公布美国秘密文件,把美国线人的生命置于危险中。
美国:议员兴高采烈
美国之音网站报道,来自得克萨斯州的共和党联邦参议员约翰•科宁说:“是时候了。我很高兴他终于要被绳之以法了。”
“感谢神,”来自西维吉尼亚州的民主党联邦参议员乔•曼钦说,“这是必须的,太必须了。我很感谢我们的英国朋友。”
曼钦在与CNN连线时还宣称:“现在他(阿桑奇)是我们的财产了,我们可以从他那儿搞到信息和真相。”
美国参议院情报委员会首席民主党成员、来自维吉尼亚州的马克•沃纳发表声明说:“朱利安•阿桑奇长期以来自称拥有崇高理想和道德优势。不幸的是,不管他开创维基解密时的初衷是什么,在俄罗斯破坏西方的活动中,他实际上成为一个直接参与者,在破坏美国安全的行动中,他也成为一个铁杆同谋。”
俄方:希望阿桑奇的
所有权利得到保障
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昨天也立即就阿桑奇事件做出反应。她表示,莫斯科方面希望,维基解密创始人朱利安•阿桑奇的所有权利都能得到保障。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消息,扎哈罗娃在记者会上说:"我们看到,英国警方是如何逮捕阿桑奇的。我方注意到,逮捕行动是经厄瓜多尔大使馆同意,在该使馆内进行的。当然,此举是对被捕者尊严的公然藐视。"
沈逸:阿桑奇扯掉了美国版
互联网自由神话的底裤
2019年4月11日,维基解密网站创始人、澳大利亚人朱利安·阿桑奇,在西方代议制民主的发祥地之一,英国首都伦敦,被英国警察拖出了厄瓜多尔大使馆,结束了自2012年以来躲庇其中的历史。
这当然是符合西方民主程序精髓的正义举措,英国外相即刻通过社交平台推特发文,“阿桑奇不是英雄,无人能够凌驾于法律之上。”负责大不列颠外交事务的行政首长,用现代社交媒体,让人再一次感受到了欧美发达国家的程序正义,以及对普世价值的尊重。
历史弥久,很多人也许知道阿桑奇其人,却不太明了他为啥在厄瓜多尔大使馆躲了7年?为啥是英国外相出面,亲自开口断定阿桑奇不是英雄,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还要感谢厄瓜多尔的总统莫雷诺?
这事儿大概要回到2012年了。那是一个神奇的年代:2008年,刮起粉丝狂热旋风的首位非洲裔美国总统巴拉克奥巴马,带着“变革,是的,我能”的口号,凭借社交媒体,先是在党内击败民主党资深政治人物希拉里·克林顿,又干掉了被小布什拖累的共和党老兵麦凯恩,入主白宫。紧接着,不计前嫌又大度的奥巴马请希拉里出山,出任国务卿。
2010年,希拉里·克林顿不负众望,在1月7日晚上宴请了谷歌、推特一众精英创业者之后,领悟了堪称与美国传统四大自由理念并列的第五大自由理念,即“互联网自由”,并发表第一次互联网自由演说。瞬间,用社交媒体在非民主国家干涉国内政治进程,推进实现颜色革命,成为一种时尚的风潮。
紧接着,阿桑奇登场了:他于2011年在瑞典宣布,手上拿到了25万份美国国务院内部电报,准备予以披露;接着,正义的瑞典检察官登场,以“性犯罪”为名,要求逮捕阿桑奇,还要点脸面的瑞典法院没有批准,因为“证据不足”;阿桑奇从瑞典到了伦敦,披露了电报,毫不含糊的瑞典检察官马上以“性犯罪”为理由,向国际刑警组织申请红色通缉令。
心有灵犀的美国国会参议院国土安全委员会主席致电美国公司,以“个人名义”询问,当阿桑奇在损害美国国家利益的时候,为什么还要给维基解密的服务器提供域名解析和服务器托管等服务;庞大的垃圾数据流呼啸着冲向维基解密的服务器;万事达等公司禁止用户给阿桑奇转账;瑞士某银行用“假地址”为由关闭了阿桑奇的账户;一周内,弹尽援绝的阿桑奇向英国警方自首,旋即进入厄瓜多尔驻英国大使馆寻求庇护。
阿桑奇尽管出生在五眼联盟成员之一的澳大利亚,但他是一个笃信无政府主义的浪漫战士,他坚信,互联网时代能够复制“五角大楼文件泄密”的奇迹,用一己之力,披露美国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的战争罪行。基于对互联网自由的淳朴信仰,他把25万份文件给了包括《纽约时报》在内的五家欧美主流媒体。讲政治的《纽约时报》组成了5人团队,带着25万份电报,来到了白宫,用了2天时间,由来自美国情报界的人,围着桌子,逐份讲解哪个电报可以报,哪个电报不可以报,搞定之后,还认真的用实名博客发在自己的官方网站上,以此证明,《纽约时报》完美的平衡了新闻专业主义,国家安全主义以及社会责任需求。
希拉里·克林顿当然没有闲着,她发表了第二次互联网自由演说,一语双关地使用了Internet Rights and Wrongs作为标题,明确地隔空告诉阿桑奇:互联网自由,就是欧美民主国家和大公司,媒体,还有非政府组织的跨国网络,用社交媒体,在非民主国家搞颜色革命的自由;维基解密这种行为,不是自由,是小偷,是无耻的文件小偷,是贼。
曾经创造出CNN现象的美国有线电视网CNN当然也没有缺席,它安排了对阿桑奇的现场采访。阿桑奇是那么真诚和迫切地希望能够谈谈25万份电报里面的美国战争罪行,对联合国的罪行,以及对西方自由主义的损害,但专业的CNN记者就是盯着问:你有没有强奸?维基解密会不会分裂?听说有人反对你?以至于十来分钟后,阿桑奇摘下麦克风,走了。
2010年是互联网自由的元年,被希拉里·克林顿吹动的风潮,席卷了突尼斯、埃及、利比亚、叙利亚、巴林,创造出了罕见的浪潮,差点让人觉得要见证民主的第四波了;然后,这波“民主浪潮”就吹到了华尔街,催生了占领华尔街运动;又隔了几年,一个叫唐纳德·特朗普的地产商人,用名为推特的社交媒体,在总统选举中,又一次正面击败了希拉里·克林顿。
然而这次发生在2016年的胜利,没有能够触发互联网自由的第二春,相反,引发了对社交媒体平台进行管控的激烈讨论,因为据说,不民主的俄罗斯,居然用社交媒体,窃取用户数据,分析心理特征,投送虚假广告,影响投票行为,最终“帮助某人”“窃取了选举的成果”。这股反思的浪潮是那么的精准,没有人提及希拉里·克林顿和她倡导的互联网自由,好像那一切从未发生。要不是阿桑奇,至少欧美主流媒体是铁了心要专业地忘记那一段让人不愉快的历史了。
当然在科学技术昌明的年代,不能说希拉里·克林顿两次被击败是一种所谓的“报应”,但可以肯定的是,当花白头发的阿桑奇被从厄瓜多尔驻伦敦大使馆拖出来的时候,一起被脱掉的,还有美国版互联网自由的底裤。这大概也应该是这个浪漫的家伙,在历史上留下的最浓墨重彩的一笔了。
徐蕾:阿桑奇被捕时带走了这本书
还在法庭上看了起来
当阿桑奇昨天(4月11日)从使馆被“拖出”时,他与7年前相差巨大的面容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但画面中的另一个细节,差一点就被忽视了:阿桑奇的手中拿着一本书——戈尔·维达尔(Gore Vidal)的《国家安全史:包括维达尔对美国的评价》
(History of the National Security State:Includes Vidal on America)。
这本书是Real News Network高级编辑保罗·杰(Paul Jay)对作家维达尔的采访。他们讨论了导致建立大规模军工安全联合体(military-industrial-security complex)的历史事件,以及赋予美国“帝国总统”身份的政治文化。保罗·杰对《华盛顿邮报》承认,这是一本批评美国的书。
阿桑奇为什么带走了这本书?是有什么深意吗?现在没有人能解释原因。《华盛顿邮报》就此采访了原著的参与者之一,保罗·杰。
当被问到“阿桑奇的双手被束缚着,但他却故意拿着这本书。感觉他在传递信息,我想也许你会知道那是什么”时,保罗杰这样回答:
“读这本书吗?我从未见过阿桑奇,也不知道他读过这本书。我与他最近的关系就是,他的一位律师曾在我工作的Real News Network的董事会任职,但我从未与他有过任何联系。
我想,他可能知道他要被逮捕了,他决定带点什么,因为所有的摄像机都对准了他,但我知道的不比你多。”
“这本书是一本批评美国的书吗?”
保罗·杰回答:
“是的,非常。我的意思是,这是阿桑奇对推广这本书感兴趣的原因——因为我无法想象他会说,‘哦,天哪,我要坐牢了,我能带点什么去读呢?’但我也不清楚,也许这就是它的本质——这本书的精髓在于,这种安全状态不符合美国人民或任何地方的人民的利益,而维基解密揭露的在伊拉克所犯的本质上是战争罪。”
(来源:昆仑策网【综合】,摘编自观察者网)
【昆仑策研究院】作为综合性战略研究和咨询服务机构,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客户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 昆仑专题 •
• 十九大报告深度谈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我为中国梦献一策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