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好战区主战这个新体制运行活力源
■刘争元 徐海伟
战区主导战斗力的输出端,引领指挥体系建设发展
军队是以输出战斗力为根本目的的武装集团,是一个从养兵、管兵到用兵的完备体系,是战斗力从生成到输出的完整系统。 “输出”,是指从内向外输送的过程,是对要素能力的再加工再生产过程。“输出”质量的优劣,不仅基于各要素能力的高低,还与再加工再生产的质量高低直接相关。战区以作战为主责主业,其核心职能在“战”,所产生的是战斗效能,是打赢能力,是对军种部队作战能力的再塑造。夯实新体制下战区主战的战斗力“输出”功能,必须找准发力点,确立指挥权威,完善指挥体系,优化职能配置。
引导作战指挥权威确立。战区设计的核心是突出“战”,一切以战为本,进行统筹谋划、规划计划、组织实施部队实战实训。战区围绕能战胜仗做好备战,聚焦“打什么仗、怎么打仗”练联合指挥、搞联合训练,能够极大增强军种部队贯彻落实军委关于战区主战改革决策的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促使围绕“仗怎么打、部队就怎么建”抓建设、搞训练,从而立起作战指挥权威,引导军种在提高部队建设质量和作战能力上出实招、见实效。
引导联合指挥机构构建。战区担当着战略方向上以联合为第一要务的关键职能,特别是联合作战指挥体系建设与军事力量配置筹划、部队作战与保障能力检验评估,联合作战与联合训练组织筹划等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主导作用。必然要求按照与战略方向相对应、与应对安全威胁相适应的原则,完善指挥职能相对集中、责任区域边界清楚、作战任务外向辐射的新型战区体系,构建联合、高效、精干、灵活战区作战指挥机构,充分实现指挥要素、作战力量、保障力量的联合化、体系化。
引导指挥职能调整优化。集中方向作战指挥权是战区主战的逻辑前提,也是打赢现代联合作战的首要条件。突出战区在战略方向上作战指挥的主体地位,需要对战区和军兵种层面的领导指挥职能进行优化调整。世界军事强国普遍做法是不断把方向作战指挥权横向集中于战区,同步突出军种对本军种建设的决策权和实施权,打破军种壁垒,走出军种围墙,真正实现作战指挥链上各军种、各作战力量的联合指挥与统一使用,确保形成强有力的综合作战力量集群。
战区位于新体制的需求端,牵引部队建设管理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新体制因打仗需要而产生、伴作战需求而发展,而战区是作战需求不可或缺的重要来源。战区针对本方向主要作战对手和潜在作战对象,科学确立军事战略、力量布局、能力要求、行动构想等主要需求。这些需求分化细化,进一步分解为各项建设能力指标,转化为实战化建设管理的具体标准,从而主导军事力量建什么、怎么建、建到什么程度,进而推动军事力量体系建设全面发展。有了军事需求这个总牵引,部队建设就有了明确的方向目标;同样,有了优质的部队建设基础,联合作战就有了可靠的物质支撑。
牵引职责任务分工、规范资源配置。战区作战需求,向上对接国家战略、军事战略、战区战略,向下汇总战区军种需求,横向与各军兵种建设密切关联,处于军事需求生成的关键环节。发挥好战区在军事需求生成中的重要作用,不仅能够保证军事需求的质量,还能牵引解决制约部队建设管理的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政策性问题,疏通血管和脉络,打通“肠梗阻”,推动实现军事需求牵引规划、规划主导资源配置,使军队建设管理按照自身规律和规范流程高效运行,确保部队建设发展始终行进在促进作战能力生成的道路上。
牵引军种建设找准突破口、规范建设路线。“战区提准需求、军种抓好实施”是新体制在部队建设管理上的重要机理。战区根据预定作战方向、作战地域、作战对象等实际,制定联合作战计划,组织有针对性的联合专业化演练、实施联合指挥,为军种抓好建设管理明示了方向和需求,促使军种全面围绕实战能力核心和军事能力标准,遵循军种建设发展客观规律,顺应联合作战要求,紧贴部队实际,科学规划建设重心和路径,大力推进以作战能力为核心的各项建设。
牵引联合指挥人才选拔、规范队伍建设。作战能力是部队建设的核心标准,联合指挥能力是指挥人才选配的衡量标尺。战区是联合作战指挥人才的聚集所、培养地,适应联合作战指挥能力建设的现实需要,科学规划联合指挥岗位设置范围、职责任务、配备标准和成长路径,有利于形成战区和军种之间指挥人才选拔任用的全向反馈、良性互动的整体态势,确保把具备战略素养、联合素养、指挥素养、科技素养,能够胜任组织指挥与遂行联合作战任务需要的专门人才选出来、用起来,形成让善打仗、精指挥、懂管理的干部脱颖而出、健壮成长的制度机制。
战区居于指挥链的枢纽点,驱动战建两线协调发展
聚焦“平战一体、常态运行、专司主营、精干高效”构设战区体制,是我军联合作战指挥体制的改革“重头戏”。战区作为集联合与多军种指挥要素于一体的联合作战指挥机构,向上承接中央军委联指、对下联结部队,处于指挥链中的枢纽位置,发挥承上启下的开关性作用。战区体制革命性重塑催生的创新动力蓄势待发,必将促使军队作战指挥体系、工作运行方式、战建关系等发生重大转型,驱动战建两线协调发展。
驱动联合作战指挥体系顺畅运行。对我军而言,战区体制是平地建楼、积极探索。体制创新的伟力在于,以战区联指为枢纽,优化作战指挥体系,促进指挥关系顺畅、指挥编组完善、指挥权责明晰、指挥行动协调,生成适应信息化联合作战要求的实战化指挥能力。尤其是,能够促使指挥流程不断完善、指挥分工和任务更加体系化、客观化、规范化,极大增强新组织体系的自治能力和协同能力,确保决策主体与执行主体关联更加紧密、协调沟通更加通畅、检查考评更具刚性。
驱动工作聚焦作战重心。时代呼唤改革,改革带来契机。我军战区联合作战指挥体系重塑后,军队指挥方式、官兵思维方式和领导管理方式都发生了深刻变化。部队“想打仗、为打仗”的思想意志不断得到凝聚加强,“能打仗吃香、当尖子光荣、抓训练建功”的氛围迅速浓厚,激励着广大官兵积极参建、主动为战。这势必大力驱动军种以提升作战能力为核心,抓好教育、训练、管理和演练演训,驱动战区联指按照作战方案、作战条令和相关法规,筹划组织联合指挥训练、日常战备和部队体系能力检验评估等各项活动,让“建为战、练为战、管为战”的理念和行动在部队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驱动战建关系互促共进。战区体制建立后,战区和军种领导机构既存在明晰的“战”“建”的职能区分,表现出专业相异性。同时,“战”“建”间关系又相辅相承、密不可分,具有天然耦合性。这种既适度分离又协调耦合的职能配置和机构设置方式,催发和引领着部队建设发展与作战运用顶层设计的体系化、精确化、法治化,按照建设管理链和作战指挥链上关键节点的职能任务、功能定位和相互关系,健全完善决策、计划、组织、调控、监督各环节既相对独立又有机衔接的宏观运行机制;同时,按照两条链路上各级各类机构内部要素构成、基本功能配置和相互联结条件,建立规范、精确、高效的微观运行机制,形成各部门、各系统、各环节上下衔接、横向配套的制度机制体系,从整体上确保“战”“建”在涉及训练、管理、指挥、人力资源和综合保障等全领域全要素运行上的互促共进。
解放军报·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出品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内容 相关信息
• 昆仑专题 •
• 十九大报告深度谈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我为中国梦献一策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