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就这些政府采购来说,哪怕只把1%的订单交给自主CPU,开设一条专门针对安全市场的产品线,然后把采用自主CPU的整机产品卖到党政市场,就能对自主CPU产业化起到非常好的推动作用。一方面,1%的订单对于龙头企业而言微不足道,但却给了自主CPU一个验证、试错和发展的机会。另一方面,采购自主CPU并不会龙头企业的商业利益造成损害,因为本来是把X86、ARM的整机产品往政府和国企卖,现在是把自主CPU的整机产品往政府和国企卖,对于龙头企业而言都是往党政单位和国企卖整机,并不会影响各自在商业市场的正常经营。
与网友就龙头企业是否应当更多承担社会责任进行了探讨,作此篇。
关于商业公司是否应当主动投身建中国版Wintel的话题,有两种观点:
一种是,商业公司只对股东和投资人负责,商业公司逐利是本性,因而没有理由要求商业公司去主动投身建中国版Wintel。
另一种观点是,要求中小规模的商业公司去主动投身建中国版Wintel,既缺乏财力,又缺乏实力,确实有强人所难的嫌疑。不过,一些龙头企业,特别是在发展过程中,充分享受国家政策扶持,政策保护,享受国有银行政策性贷款,或能够从党政国企获得大量订单的龙头企业,有一定责任,承担起建设中国版Wintel的重任。
铁流赞成第二种观点。
事实上,从网络上对联想的批评来看,众多网友也是赞成这种观点的。
联想之所以饱受诟病,除了高端笔记本美国卖的比中国便宜之外,万年组装厂,并跟着Wintel身后吃土,进而强化了X86和Windows对中国民用个人电脑的垄断,也是如今联想口碑不好的重要因素。
事实上,以联想的财力和政商关系,研发CPU和OS是完全可以的,当年倪光南院士就搞过这些项目,而且还有Happy linux操作系统这样的产品。而且以联想的政商关系,以及获得海量政府采购扶持的现实,完全可以单独开一条自主CPU+linux的产品线,并将产品卖给政府,这既有利于保障信息安全,也有助于联想收回研发成本,实现正循环,可以研发下一代产品。
不过,联想在这方面基本没啥追求,反而一直海外并购一些洋人不要的业务——IBM的PC、X86服务器、摩托罗拉、NEC的PC业务等。这些收购不仅没能掌握核心技术,也没有为联想的股东和投资人赢得更大的利益。
一位朋友表示:
华为如今的成绩,除了是任正非和华为人的艰苦奋斗,还与中国对外开放中电信业的特殊保护政策有关,1999-2001年的中外各种力量围绕中国加入WTO超级博弈时,当时的信息产业部部长吴基传顶住了主流意见,坚决反对电信业过度开放,强调如果丧失信息安全则国家安全毫无保障,坚持认为不能允许外资绝对控股国内电信设备商、国内电信设备采购必须给民族电信设备企业留下一定份额,不允许外资垄断。由此,华为、中兴通讯等才能在起步之初不被跨国公司一口吞并,民族电信设备业的萌芽才不至于被连根拔起。其后,华为在发展中匮乏资金,早期阶段还得到了电信企业的融资支持。这才使华为积累了第一桶金;有了这个基础,才能进入亚非拉,积累了挑战跨国巨头的实力。这个天翻地覆的变化才经历了短短十几年的时间,怎么能不让人唏嘘感叹。
联想则没有这么好的外部环境。电脑领域,无论是市场还是投资,从一开始就彻底放开,由于芯片、主板、硬盘和操作系统都已经被跨国公司垄断,外资公司也可在国内设立全资组装厂,联想能做的就是依靠熟悉国内市场渠道,以大规模采购组装降低单台成本,积累菲薄的利润。其间,杨元庆也试图在IT信息化管理等方面创新,但是由于相关领域开放太快,产业成熟速度太快,联想的努力很快被IBM、SAP、甲骨文、惠普等公司截断了出路,根本没有时间进行技术和财力积累,很快就宣告了失败。
因此,在中国对电脑等领域国内资本毫无保护,联想试图进行技术升级和产业创新的空间被极大挤压,常常被截断去路的情况下。联想在某种程度上认了命——跟在洋人后面吃土。客观上成为IBM等跨国公司在技术升级后,对于落后技术尾部风险的承受者。在这种交易中,IBM和GOOGLE将严重亏损的部门卖出巨额的现金,可谓最大的赢家。说的再通透点,这对IBM等代表的跨国公司是完美的收官——在一大桌美味佳肴吃成残羹冷炙后,还能打包卖给联想。不仅“鸡肋”卖成了金条,而且连打扫卫生的费用都省下了。
如今在商业上异常成功,在舆论上已然被封神的通信巨头,在发展过程中,政府给予的政策保护和国有银行给予的扶持远比对联想来的大。
一位电信老员工回忆:当年听到是国产(设备)头就大。甚至还有“把设备拉回去,钱一分不少给你”的黑历史。
但正是在国家意志下,运营商硬着头皮用,采购国产设备支持国产厂商,并在使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现螺旋式提升,完成了从没法用,到堪用,再到好用的转变。
在海外市场的扩展中,国有银行的政策性贷款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华为和中兴之所以在早些年能够在海外攻城略地,主要是受益于国家政策和中国商业网络的扩张。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自2004年以来,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等国有银行陆续向华为、中兴提供了高额出口信贷,进而引欧盟双反调查。
以国开行为例,从2004至2009年向华为的客户提供100亿美元信贷额度,2009年到期之后,其又将这一额度提升至300亿美元。同时,2010年年中,华为副总裁胡厚昆在公开信中称华为的客户共使用了国开行的100亿美元额度。
类似的,国开行与中兴也签署150亿美元《开发性金融合作协议》,主要也是为了满足购买中兴设备及相关技术服务的海外客户的融资需求。
也就是说,华为和中兴在海外扩张,高度依赖国家政策扶持,等于是海外客户即便贫困潦倒,也可以从中资银行借钱买华为和中兴的设备。
2011年6月15日,美国进出口银行总裁霍赫贝格就直言,华为增长如此迅速的原因之一是它从国家开发银行获得了300亿美元信贷额度的支持,这使得华为可以给顾客提供比竞争者更优厚的资费条件。
不过,这种政策扶持虽然使华为和中兴在海外高速扩张,但客户的还贷支付能力却取决于当地电信市场的实际增长,这使的风险在相关银行和产业链上数以百计的中小企业间互相传递,以至于讨债成为华为、中兴分包商们的一项重要工作。
即便是现在,政府采购和国企采购依然是国内通信寡头的重要利润来源,比如此前国内运营商采购服务器,事实上,X86服务器的不可替代性很低,高度同质化,从浪潮、华为、曙光、联想、宝德等公司买到的X86服务器最大差别就是品牌,以至于网友调侃,Intel是这些采购的最大赢家。
从运营商从不同厂商采购的比例看,网友调侃:这个采购比例完美体现了各厂商和运营商的关系,而这些采购的规模都以亿元人民币为单位的。
就这些政府采购来说,哪怕只把1%的订单交给自主CPU,开设一条专门针对安全市场的产品线,然后把采用自主CPU的整机产品卖到党政市场,就能对自主CPU产业化起到非常好的推动作用。
一方面,1%的订单对于龙头企业而言微不足道,但却给了自主CPU一个验证、试错和发展的机会。
另一方面,采购自主CPU并不会龙头企业的商业利益造成损害,因为本来是把X86、ARM的整机产品往政府和国企卖,现在是把自主CPU的整机产品往政府和国企卖,对于龙头企业而言都是往党政单位和国企卖整机,并不会影响各自在商业市场的正常经营。
正如“天塌下来了,高个子顶着”。在如今的国际环境下,建立中国版Wintel迫在眉睫,在这种情形下,龙头企业不顶上去,难不成还让小微企业顶上去?
诚然,一些人肯定会让商业利益优先,为龙头企业跟在洋人身后吃土找借口。
对此,铁流想说两点:
一是要学会感恩。不能成功之后,全部归功于自己牛逼,把外界对自己的帮助全部抹杀。回首龙头企业的发展历程,政府、国企、国有银行和人民群众的支持发挥了巨大作用,有必要,也有理由反哺社会,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
二是如果遵循商业利益至上,那就别占着位置不干活。如果始终奉行跟着洋人身后吃土,不愿意承担社会责任,那么,除非该龙头企业是国内某个产品唯一供应商,就应该把不愿意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的产品(国内其他厂商可以替代的,比如PC、X86服务器、云等),从政府国企采购名录中剔除出去。毕竟,既然该龙头企业要商业利益至上,不愿意做自主,那么,就应该让愿意做自主的来干,不能变成“自己不干,还占着政府国企采购的位置,不让其他人来干”。
本文原载微信公众号“铁流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 昆仑专题 •
• 十九大报告深度谈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我为中国梦献一策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