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当今世界正处于巨大的变动之中,大国关系和布局发生了深刻变革,每一个国家都是从各自的权益出发,以与本国家权益相一致的原则来处理国际问题。世界经济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趋势,一方面全球经济呈现出2008年以来最为强劲的增长态势,另一方面,国际能源格局发生了重大调整。但同时,当今世界经济也面临着国际贸易冲突、美元美国债务缩表去杠杆、全球债务危机、全球性通货膨胀、局部战争等不确定性风险。面对当今世界的发展变革,美国已成为世界不确定性的根源,而中国则是世界经济的“稳定之锚”。面向未来,中国将继续坚持经济全球化、贸易便利化、贸易自由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通过互联互通、共享发展机遇,改变世界发展格局。
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之未有的大变局中,变动中的世界向何处去?中国在这个变动中起到了什么作用?这是中国过去现在和未来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也是全球各国各界关心和聚焦的重大问题。如何以全新的视角分析和评判这些问题,对于在变动的世界中把握主动权和先导权具有重大战略价值和意义。
一、变动中的世界
当今世界格局正在发生深刻的调整、变化和演化,大国关系和布局发生了深刻变革。从冷战时期的两个超级大国——美国和当年的苏联,发展为后来的连续几十年的一超多极,也就是一个超级大国美国,以及欧盟、日本、中国、东盟等多级。
近些年,这种格局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开始转为合纵连横,出现了类似春秋战国时代大国博弈、强人政治、新威权主义的新格局。与两个超级大国和“一超多极”时期不同的是,过去这些大国之间有明显的阵营,其他国家和地区要进行阵营的选择。但现在各个大国之间处理国际问题的基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每一个国家都是从各自的权益出发,以与本国家权益相一致的原则来处理国际问题。
可以说,现在不仅有“中国梦”,全世界大国都有自己的梦想。
中国有中国梦,即到本世纪中叶2050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国共产党的两个百年目标,使中国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美国有美国梦,美国梦早就有,但是现在特朗普又点燃了新的梦想,就是实现美国第一、美国利益至上,不惜把美国利益凌驾于其他国家的利益之上,凌驾于全球之上,从而让美国再次伟大。
俄罗斯普京也有梦想,其梦想就是再次恢复曾经的辉煌,创造和管理一个强大的俄罗斯;印度莫迪总理梦想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要建立一个强大的印度,要追赶中国、超越中国。
日本有日本的强国梦。安倍晋三从2013年上台到现在,结束了日本“十年九相”的历史,现在还在准备争取连任,希望把“二战”以后日本作为战败国的地位扭转过来,使日本变成一个正常国家,所以他修改宪法,使日本军队可以参战;推进日本的建设和创新,使国家的实力,特别是创新能力走在世界第一位。
其他国家也都在做强国梦,德国总理默克尔、法国总统马克龙、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他们的梦想都是要使自己国家不断强盛。
所以,现在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会始终与美国站在一边。美国一共有88个盟友,但坚定不移的盟友只剩下澳大利亚。新加坡也曾经站在美国一边,不过现在有了很大的转变,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在美国《华尔街日报》撰写了长篇文章批评特朗普的贸易保护主义。
由此可见,现在整个世界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已不是过去可以划分的两个阵营——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目前大国之间的竞争博弈、比拼、发力比任何时候都更加明显。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还按照以前非此即彼、非好即坏、非你即我的固定思维方式来处理国际问题,就会在战略上失去更多的选择空间,在战略的博弈中找不到方向。中国作为世界大国,也应在世界格局的变化中进行战略上的调整。日本、韩国曾经都是美国的盟国,但是随着美国退出TPP、向其他国家征收高额关税,使这些盟国对中国的态度发生了很大转变。
因此,每个国家的态度都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不会像以前那样可以非常清晰地划分出所处的阵营。如何利用好世界格局的这一变化,对于中国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在这样一个新的格局中,中国参与大国博弈的空间不是变小,而是变大了,因为利益关系的调整会出现不同的排列组合,这是对国际形势大的判断中最重要的一点。
二、变动中的国际经济
目前,世界经济出现了2008年以来首次广泛而强劲的增长。
按照IMF的预测,全球75%的经济体出现了快速的经济增长或经济的复苏。IMF今年4月17日的最新预测表明,全球2018年GDP增长会达到3.9%,过去5年平均增长为3.5%,世界经济经过10年的底部运行已基本上走出低谷,呈现广泛而强劲的增长。
世界银行今年6月份的最新预测表明,世界经济2018年的增长速度会达到3.1%,虽然比IMF的预测稍微低一点,但也认为全球2/3的经济体会呈现快速增长和复苏的态势。
美、日、欧三大经济体经济按照预测都好于去年,IMF预测美国2018年GDP会增长2.9%,比去年底的预测调高了0.6个百分点。
美联储的预测比较乐观,认为美国2018年GDP增长会达到4.5%。美国有些经济学家更乐观,估计美国下半年有可能达到7%,全年有可能超过6%。
欧元区2018年的预测是增长2.4%,比原来调高了0.5个百分点。日本2018年全年预测增长1.65%,但调低了0.5个百分点,去年年底的预测是1.7%。
IMF对中国的预测是2018年增幅达到6.6%,比去年年底调高了0.1个百分点。中国前5年GDP年均增速7.2%,去年GDP增速是6.9%,今年上半年数字刚出来,是6.8%,全年6.6%的预测较为客观准确。
新兴经济体方面,IMF预测全年将达到4.9%或5%,其中,亚洲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速会超过6.5%;而发达经济体2018年的预测平均增长2.5%,比去年年底2.2%速度增加了0.3个百分点。
由此可以看出,全球经济经过10年的底部运行,现在开始复苏、增长,而且呈现出强劲增长的态势。
当前全球第五轮产业转移已经开始。
从全球制造业中心的演进来看,第一轮制造业基地是在欧洲的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国,他们是当时世界制造业的中心。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发明了蒸汽机和纺织机床,使欧洲的工业尤其是纺织工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第二轮制造业的中心转移到美国,当时美国由于电的发明和电力的应用而成为世界制造业基地,“二战”时期美国制造业产值占世界产值的比重曾高达50%。
第三轮制造业的中心由美国转移到了日本,当时日本的制造业产值占到世界的16%。
第四轮产业转移是向以中国为首的新兴市场工业国家,尤其是向中国进行转移,中国现在的制造业产值占世界制造业产值的比重已经高于当年日本所占的比重。
目前,第五轮制造业转移也已经开始,这一轮是从中国向东南亚、南亚、非洲这些劳动力等要素成本低的地区转移,这些地区的劳动力成本大多在100到200美元之间,而我国的农民工月工资已经接近4000元人民币,即700美元左右。此次的制造业的转移必将形成全球产业链的重构,是世界经济布局的重大变革。
国际能源格局发生了重大调整。
以前传统的石油产出国主要是俄罗斯、西亚、中亚和南亚,以及中东地区,而需求方主要为美国、欧盟等西方发达国家。现在全球能源格局已发生重大调整,首先从未来长周期看,能源的供求关系发生调整,整体上出现了供大于求的局面,传统的化石能源、传统的非化石能源——石油,以及新型能源——风电、水电、生物、智能、光电、太阳能等能源的总供给将超过总需求。石油价格从前期的146美元一桶下降到最低的28美元一桶,又回升到70多美元一桶,其价格调整的背后是国际能源格局的大调整,能源的区域布局将从东方为主要供给地,西方为主要消费地变成消费东移、供给西移。
目前第一大能源消费国是中国,第二是印度,再加上日本这些国家,整个亚太地区已经成为能源的最大需求方;而目前最大的供给国,日产石油排在第一位的是俄罗斯,日产1100万吨,美国超过了沙特阿拉伯,6月份最多的一天已经达到1050万桶,成为仅次于俄罗斯的第二大石油供给国。美国的目标是成为石油、天然气以及石油产品最大的出口国。现在石油价格上升,美国的因素是非常大的。
目前中国对美国进口的产品中,第一类是汽车,第二类是牛肉,第三类就是能源。2017年中国从美国进口的能源中,油气产品同期增加了8倍,特朗普2017年10月到中国签署了2553亿的经贸协议,其中有一项占到50%以上,就是让中国作为投资方在美国修建一条油气管道,这个油气管道直接修到拉斯维加斯,然后从那个地方把油气产品再进行海洋运输。其目的就是要打开中国的能源市场,但是贸易战的发生可能会打断这个进程。
值得注意的是,当今世界经济面临着一些不确定性风险。
第一大风险就是国际贸易冲突引发的市场风险。
全面开战引发的这种市场风险乃至经济风险将会打断或者影响全球经济复苏的态势。全球的贸易冲突集中在中美之间,中美之间的贸易冲突加剧、贸易摩擦加剧。
从目前形势看,我们一方面要以战止战,以此来维护中国权益;另一方面要以变止战,要通过更大力度的改革开放来引导和控制战局。
第二大的风险比贸易战风险还要严重,就是美元霸权和美国任性的金融政策可能引发的金融风险。
从国际角度讲,美国可能会从以下几方面给世界带来金融风险:
一是美元加息。从2015年12月第一次加息开始,到明年美国可能将连续加息12次。从历史上看,美元的连续加息后都伴随着大规模的金融危机。每次美元连续加息都会使全球资本、全球产业、全球财富加快向美国回流,创造了美国的繁荣盛况,但是却会抽干美元在全球的流动性,使大量经济脆弱的国家破产。紧接着美元进入贬值通道,对全球众多国家“剪羊毛”。
二是美国债务缩表去杠杆,此次缩表的整个盘子是45000亿,最终目标是压缩1.2万亿。缩表的过程也是收紧美元的过程,配合着美元的升值,也在回收美元。这一轮美元的升值和货币政策收缩使很多国家经济受到重创,不少国家到了破产的边缘,出现了一些负利率的国家,也导致了一批国家货币的大幅贬值,对我国经济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第三大风险是一些国家公共政策调整以及美国宏观经济政策调整可能引发的全球性债务风险。
目前全球债务风险不断加剧。国际金融协会最新的权威性分析结果显示,到2018年一季度,全球债务已经达到了247万亿美元,比全球GDP70多万亿美元高出将近4倍。全球债务比10年前增加了70万亿美元,相当于增加了全球的一年度的GDP总量,其中发达国家增加了50万亿美元。全球债务风险在一定条件下会转化为巨大的经济风险,如曾经的欧债危机。
第四大风险是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将引发的通胀风险。
发达国家在前十年都处于通缩状态,中国去年在2%以下,但今年出现了通胀上行的趋势。大宗商品价格中石油天然气、铁矿石、非能源类大宗商品的价格都出现了较快的上涨。
第五个大风险是军备竞赛将引发的局部战争风险。
2018年美国军费高达7000亿美元,是中国军费的4倍多。印度、俄罗斯、日本、欧盟都在增加军费支出,军备竞赛可能引发局部战争,这也关系到全球经济格局。一旦战争发生会导致灾难性的后果,难民潮将成为世界经济政治外交上最大的问题之一。
三、今日中国成为世界发展的“稳定之锚”
世界经济的五大风险可能断送当前经济发展的良好态势。而且随着美国退出联合国相关组织、违背WTO规则,破坏现行国际治理、国际规则,使国际秩序受到了严峻的挑战,使世界充满了更多的不确定性风险。
目前的美国已成为世界不确定性的根源,成了世界上最大的、产生巨大负能量的变量。
纵览全球,中国仍是世界经济的“稳定之锚”。中国在新的国际格局中,大的战略、站位,以及策略总体上是成功的,美国的一些错误做法也从反面证明了中国的大国气派和大国力量。由于中国维护多边主义、维护经济全球化、维护贸易自由化便利化,主张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商共建共享,这使得中国已经成为可预期的、对世界经济起到稳定作用的最大的定量。
目前,美国的大国信用正在加快损耗,大国影响力正加快降低。特朗普一系列不靠谱的做法,既给了我们压力,也给了我们动力,提高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威信,这对中国来说是重大的历史机遇。
在改革开放的40年里,中国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从1949年到今天,中国的发展走过了不寻常的道路。习近平主席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非常准确、凝练地将其概括为9个字:“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
1949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推翻三座大山,成立了新中国,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站起来。但是当时的新中国是建立在废墟之上的,建国初期我国钢铁的年生产能力只有几十万吨,但现在全国钢铁总产能超过12亿吨,中国的钢铁产量比排在第二到十二位的国家生产的总和还要多。
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的40年是中国迅速发展的40年,也是中国走向经济大国,实现从穷变富的40年。当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们的人均GDP还排在全球70多位,还仅为美国的1/5,即使未来和美国GDP的总量持平,我们也还只是美国的1/4。因此说,改革开放的40年中,中国虽然由一个穷国变成了名副其实的大国,但还不是强国。
从总量上看,2017年中国的GDP总量达到了12.2万亿美元,美国为19.36万亿美元,中国占美国GDP总量的67%;在国际贸易上,中国占到全球的接近12%,成为全球第一大贸易体,现在是120多个国家的第一大贸易伙伴,是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排在全球第二位;从制造业发展来看,中国建立起了完整的工业体系,可以生产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确定的所有工业品种、品类,以及世界贸发组织确定的525个品种、品类,其中225个产能排在世界第一位。2016年,中国制造业产值占全球产值的比重达到25.5%。中国市场规模在改革开放初期,连美国的5%都不到,2017年中国的市场规模和美国持平,2018年中国的市场规模将超过美国。改革开放40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幅在13%以上,近几年也高于GDP增量,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消费市场。这一系列经济成绩的取得是令世界震惊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国通过扶贫、减贫、脱贫计划,现在贫困人口只剩3000多万,按照习近平主席在十九大报告和中央关于脱贫工作的部署,到2020年我国将实现零贫困,这个目标是世界上所有国家都没有的。目前中国脱贫的人口占全球脱贫人口的76%,如果这个目标在2020年实现,那么中国脱贫的人口将占世界脱贫人口的80%。
作为一个中国人应该为中国取得的成就感到骄傲,但不应是盲目骄傲,不应认为取得这些成就就全面超越了美国,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我们全面超过了改革开放初期,全面超过了我们自己,全面超过了很多发展中国家,在有些方面超过了一些发达国家。
总体来看,改革开放从四个方面重塑了中国:
第一,改革开放重塑了中国的经济制度,使中国从计划经济体制迈向了市场经济体制。
毛泽东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邓小平及其之后的历届领导人则带领中国人民建立了一个新的经济制度,这个新的经济制度使人焕发出原动力、原创力和原冲动,极大地释放了生产力,也使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改革开放的40年中,中国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中国加入WTO以后有5年过渡期,在获得市场经济地位后有15年过渡期。虽然15年过渡期结束之后,美国欧盟日本没有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但仍有100多个国家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我们认为,中国的市场经济制度至少有三点已经达到了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
一是微观经济基础再造已经完成,国有、民营、外资、私人的各种企业主体结构的调整已经完成,基本实现了市场的充分竞争与优胜劣汰。
二是人从原来单位的、地域的附属物变成了可以自由流动的个体,变成了可流动的生产要素。改革开放以来人口的大迁徙超过了历史上三次南北大迁徙,而那三次人口大迁徙主要是政府行为所推动的,这说明改革开放再造了一个经济制度,释放了人的能动性和流动性。
三是实现了从产品的生产到商品的生产。计划经济条件下我国实行计划生产,生产出来的是产品,而市场经济条件下所有生产出来的产品是为了交易、交换的商品。现在除了农民的自留粮之外,几乎所有的产品都已商品化,工业品商品化率达98%以上,农产品的商品化率达80%以上,蔬菜、水果、肉禽商品化率达95%以上。可以说,中国已经形成了完备的商品经济形态,而且商品的品种、规格、种类已经达到世界之最。改革开放初期,按照计划经济生产的产品总类为十几万种,现在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品种种类就已经达到180万种,中国的制造业和农业的商品品类现已超过500万种,是目前世界上种类最多、规格最多、商品化程度最高的国家。
中国的改革开放实现了经济制度的重塑,中国最为成功的产业政策不是具体的技术层面的政策,而是改革开放创造的制度供给。从这个意义上说,市场经济制度的确立就是最大的产业政策,如果没有经济制度的重塑,民营企业、企业家群体以及面向微观主体的产业政策等就不会产生,企业的自主选择权以及市场经济环境也将是不存在的。
第二,重塑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方式。
建国初期采取的计划经济体制主要在于当时国际社会对我们的封锁,却也因此使我们处于封闭、半封闭状态。改革开放后我国以打开国门对外开放、实行农村承包、打破流通领域固定价格、固定环节、固定行政区域划分等作为突破口,渐进式地推进各项改革。打开了我们和世界的联系。在缺乏技术、人才、管理经验,以及成熟的商业模式的情况下,采取“三来一补”的加工贸易,引进资源、资本、人才、管理经营和商业模式,在开放中向国际社会学习,并遵守和履行了西方主导的WTO、世界银行、国际基金组织、联合国等框架下的国际秩序与国际规则。
改革开放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实现了从最初的引进来,到20世纪90年代、2000年初期的逐渐走出去。特别是2001年12月21日中国加入WTO之后,一些国内企业开始在欧洲、美国并购他们的先进制造业以及研究机构,主动在国际市场上进行资源的配置。改革开放重塑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方式,使中国经济从封闭、半封闭状态迈向了一个完全开放的新型开放型经济体。而且这种开放在当代还有非常大的进展:
一是原有的开放是从东南沿海渐进式地向内地推进,现在形成了全方位的开放格局。不仅东南沿海地区,内陆尤其是内陆的边缘地区,如中西部、边境等这些原来的开放边缘和末端地区,现在正在变成新一轮开放的前沿和桥头堡。云南现已成为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经济走廊的起点,新疆的最南端喀什也已成为中巴经济走廊的起点。现在我国已在沿边地区批准建立了七个开放试验区,沿边已成为新一轮开放的高地。
第二个新的进展是我国对标高标准的贸易规则,建设了一系列的试验区和试点区。目前国家级新区已经达到19个,国家级的各类试验区达21个,国家级开发开放试验区有7个,自贸区试点有11个,其中第一个是2013年的上海,然后是广东、重庆、福建等4个,第三批是辽宁、广西等7个。
第三,重塑了我国的大国形象。
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中国的大国影响力日益增长,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国家形象在世界上已经确立,中国从区域性的、边缘的大国正在迈向世界舞台的中央,这是习近平主席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的原话。因此,中国在G20会议、金砖国家会议、上合组织会议、APEC会议、中阿会议等一系列国际场合发出了清晰的中国主张。虽然有人批评中国太高调,但个人认为,我们在经济发展实力比较上应看到差距,不过在国际社会上诠释中国主张、提出中国方案、发出中国声音是不能削弱的。
我们从一穷二白的国家发展到现在,已经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认可,应该在国际舞台上发出中国声音,使中国站在世界的道德、道义、人类命运、世界和平的制高点上,使中国的道路得到世界的认可,这是为中国创造无形资产,是用较低的成本塑造中国的软实力。但同时,我们又要看到我国在发展上仍存在差距。
2014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按照PPP购买力评价法测算中国当年的GDP总量达到17.68万亿美元,而美国则是17.28万亿美元,据此认为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但中国不承认这种评价标准,只承认按一般汇率进行的比较和评价。
美国皮尤中心民意调查结果显示,认为中国是世界上最强大国家的人占比高达46%,认为美国最强大的只有30%多;欧洲的德国、英国、法国等国也认为中国现在最强大。这些国家把中国制造2025年的目标,以及习近平主席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2050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当成了今天的现实。
美国战略家班农在日本演讲的时候说,美国应该很好地学习中国共产党的十九大报告,美国之所以对中国产生误判,就是因为没有学好中国十九大报告。世界上很多的国家,包括我们自己的一些学者,也曾作出错误判断,认为中国已经全面超越了美国。
在这种情况下,有着深厚霸权文化思维基础的美国社会展开了一场对华政策的大讨论,最后得出了美国对华政策是全面失败的结论,由过去数十年鹰派主张变成了特朗普政府战略转向的全面行动。他们认为,我们欢迎中国进行改革开放,欢迎中国加入WTO,并对中国采取最惠国待遇,但结果却是中国现已发展成为美国最大的竞争对手。所以,美国对我国的发展未来充满了恐惧,对美国保持世界第一地位的产生担忧。这导致美国将中国作为其最大的战略竞争对手,视为美国势均力敌的敌人,并给我国戴上了贸易恐怖主义、经济侵略者、国家资本主义、修正主义国家等帽子。
美国把我国作为最大的对手,一方面是因为中国的强大已经威胁到了美国的地位,另一方面也要看到,这是由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我们应为此感到骄傲。能成为世界第一大强国的对手,虽然给了我们极大的发展压力,但也将成为我们继续前行的动力。
第四,重塑了世界格局。
世界格局最大的变化就是由于中国的崛起改变了南北关系,调整了整个发达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关系。中国代表着新兴经济市场和发展中国家,这个群体在世界经济中占的比重已经接近60%,导致了南北关系的根本性调整,使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和话语权有所提升,也导致了对冷战时期就已形成的以西方国家为主导的规则的调整和改善。
目前出现的大国博弈现象,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一些国家从中国身上得到了启示,他们看到中国通过走自己的道路,选择自己的发展模式,汲取世界最先进国家的经验、制度为我所用,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发展模式、发展道路,并最终取得了成功。这使很多国家感觉到,他们也可以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并依靠自己的选择取得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人民群众有获得感。
因此,中国之所以能够成为推动世界变革重大的力量,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改革开放,来自于经济制度、世界关联方式,以及大国地位的重塑。
四、更加自信和开放的中国
总体来说,中国的发展是顺应历史潮流的。坚持经济全球化、贸易便利化、贸易自由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其目的是为了使全球更多的国家能够参与其中,通过互联、互通共享发展机遇从而改变世界发展格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是中国加强与世界的互联互通,形成新型国际关系原则的重大探索。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建设经过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倡议提出和响应阶段。从2014年3月份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外交部对外发布“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倡议,2014年3月份习近平主席在博鳌论坛上发布关于成立亚投行的倡议到现在,全球已有87个国家申请加入亚投行,成为亚投行的成员。现在亚投行已经成为仅次于世界银行的第二大银行。
第二个阶段是从形成共识到成为全球公共产品的阶段。2017年5月14日在北京召开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130多个国家派出了自己的代表,1300多名来自国际上的代表、29个国家的元首参加了论坛,习近平主席亲自主持了元首会议并发表了重要的演讲。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致辞中说,“一带一路”倡议和联合国宏观目标是相同的,都是向全球提供公共产品。目前,已经有8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和中国签订了“一带一路”的合作协议。从2014年3月中国提出倡议到全球公共产品再到全球共同行动,这是非常大的进展和收获。
第三个阶段是构建“一带一路”理论体系、规制体系与可持续推进体系。在五年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并上升为指导实践的理论、规制与体制机制。
“一带一路”的建设对世界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一带一路”建设的核心是互联互通,通过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空中丝绸之路、网上丝绸之路,以及冰上丝绸之路,即陆、海、空、网、冰五位一体丝绸之路的空间布局,实现全球更大范围的互联互通。互联互通会降低全球各个国家的流通成本,提高各个国家发展的效益。美国高级专栏记者帕拉格·康纳在其著作《超级版图》中指出,互联互通将改变世界版图。如果全世界都取消关税,可能会使全世界的成本下降5%左右,如果全世界实现了互联互通,没有壁垒,那么可能会使全世界的成本降低15%。
第二,“一带一路”倡议将给世界提供处理新型国际关系的一些基本原则和内涵。周恩来总理曾经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变成了全世界都公认的处理国际关系的原则。中国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提出了“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这是“一带一路”建设中处理国家与国家关系的一个基本原则,也是它的内涵。一个开放的世界,国家和国家的关系到底怎么相处,是把一个国家的利益凌驾在全球利益之上,凌驾在其他国家利益之上,唯我独尊,还是共商、共建、共享,这关系到世界未来发展的方向性选择。
第三,通过“一带一路”建设的探索,可以留下让世界听得懂的、看得见的、摸得着的、能够指导行动的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今天我们应该从哲学和文化价值观的视角来看待和研究“一带一路”,正如英国学者所著的《新丝绸之路》所展现的,应从几千年历史的角度,从哲学、文化、历史的角度来诠释“一带一路”。例如,从新型经济全球化的角度来理解“一带一路”应如何把世界经济推向新型经济全球化,而不是把其拉回到19世纪,变成封闭的、保守的、自我保护的、自利的经济状态;从全球产业布局的角度来解析“一带一路”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服务链、价值链的重新布局中应发挥怎样的作用,如何才能使全球形成更为合理的产业和区域布局,使全球的资源配置更加公平?再如,从实现联合国新千年计划以及全球公共品的角度来理解“一带一路”如何帮助贫困的国家脱离贫困,以及从新旧动能转换的角度来研究“一带一路”的未来产业布局,促进新经济条件下的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人工智能的发展,使这些新技术能够通过“一带一路”为更多的国家所用,形成网上丝绸之路、数字丝绸之路,实现“软联通”。
“一带一路”的推进要打破原来的陆上、海上两个维度,形成陆、海、空、网、冰五位一体的新空间维度。海洋的连接指的是航线的连接,不是道路的连接,国际贸易80%以上依靠国际航运。因此,应改变过去较多注重铁路、公路、港口建设这种硬投资的方式,多关注海上航线、中转港之间的通关制度、中转速度等方面的设计。要建设空中丝绸之路,实现空中的互联互通。目前郑州已经和186个国家开通航线,在郑州设立了6个国家的一类口岸,包括农产品、生态产品、牛肉、猪肉等肉制品等,这一做法值得其他地区学习。未来应更多地关注空中丝绸之路航线的连通,以及落地之后的口岸通关等问题,进一步提升“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竞争力。此外,还有冰上丝绸之路,就是要推动中俄共同开通建设北极通等。“一带一路”建设已经形成了一个海、陆、空、网、冰五位一体的格局,也使我们国家的沿边地区成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和桥头堡,提升了中国在更大范围的影响力,为各国企业提供了更大的投资空间。但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一方面要继续拓展合作领域,另一方面还要防范行政干预造成的投资风险。
当今世界正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是开放还是封闭,是前进还是后退,是霸道还是王道,是单边主义还是多边主义,是把一个国家建立在全球利益之上,只讲我这个国家绝对第一,本国优先而非基于全球化的规制体系,还是像“一带一路”倡议所提出的实现共商、共建、共享,推动世界的和平发展,这是关系到人类发展的命运问题,这不仅关系到中国自身的发展,而且是关乎世界发展与未来的重大问题。
(作者系著名经济学家,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执行局副主任、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研究室原司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来源:“陈文玲评说”微信公号)
【昆仑策研究院】作为综合性战略研究和咨询服务机构,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客户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内容 相关信息
• 昆仑专题 •
• 十九大报告深度谈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我为中国梦献一策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