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美国从消费国向资源国转型
军事能力、经济发展、全球贸易、联合国改革、对外援助、一体化建设等方面决定了国际体系的全貌,这六个方面都与能源有着密切的关系,即国际体系与能源联系极为紧密。
——保罗·肯尼迪
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对能源的争夺、开发、利用和占有一直是国际体系变迁的主要脉络之一,英、美通过维持其能源安全体系的中间位置,维持其世界霸主地位。然而,在21世纪初,美国页岩油气革命,全球政治经济格局正在发生显著变化。
在页岩革命的助推之下,美国原油与天然气产量爆发式增长,成为当今世界最大的资源国。2008年,美国超越俄罗斯成为世界第一大天然气国;2017年美国天然气产量比俄罗斯高11%。2017年,美国超越沙特成为世界第一大产油国,且目前原油天然气产量仍在不断上升。由于产能供应过剩,在2015年,美国国会开放了执行了40多年的原油出口禁令。随后,美国原油与天然气出口逐渐增加,目前原油出口维持在100万~150万桶/天的水平,折合405万~608万吨/月。这一趋势也使得美国能源出口贸易逆差逐渐减小,逐渐由原油净进口国向出口国转型。
回顾金融危机以来的美国经济增长,页岩革命已经成为修复美国经济以及社会矛盾的主要引擎,极大提升了美国能源供给能力,有效吸纳大量低端就业,并且拉低美国能源利用成本,为美国国内企业提升了国际竞争力。
壹
美国经济结构性问题继续恶化
2008年金融危机结束至今,美国经济已然走出危机的阴影,正在逐步实现恢复和发展,2009-2017年,美国累计现价GDP增长34.5%,其中第一产业增速25.9%,第二产业增速33.9%, 第三产业增速34.9%,成为支撑经济恢复发展的主要动力。同时,美国就业率和居民消费水平也达到了近年来的高峰。同期美国新增就业人口约1400万,就业率创近年新高;居民消费增速约为30.24%,持续发挥着消费的巨大拉动作用。
从数据来看,美国似乎已经恢复甚至超过金融危机前的生产水平,但其背后最根本的问题—制造业空心化尚未得到真正解决。由于制造业向国外转移后形成的长期空缺,美国本土制造业面临着巨大的技能鸿沟,短期内难以填补劳动力需求缺口。而在长波周期处于萧条期的背景下,核心生产力长期没有得到革新,致使人们的需求渐趋饱和,世界范围内劳动生产率进一步下降,就业人口逐渐由制造业向低端服务业转移,加重了美国的制造业困境。
伴随着制造业空心化的持续,美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不平衡也更加明显。09-17年,第一、二产业逐渐萎缩,产值持续向占比较高的第三产业集中:农业、采掘业、制造业均有不同幅度的下降,而金融、服务、零售业等行业占比上升,三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0%以上。与经济发展脱节的实体经济不仅加重了常年贸易逆差带来的财政压力,同时动摇了美国虚拟经济的发展根基。
贰
“金融州”拖后腿,“油气州”为动力
2009-2017年,后金融危机时代,美国各州平均不变价产值累计增速为16.7%,从各州数据来看,在GDP占比最大的八个州中(约占总量的50%),实现州GDP增速超越美国平均增速的有:加利福尼亚州、得克萨斯州、宾夕法尼亚州和俄亥俄州。除加州之外,其余三个州均为以能源为主要发展动力的“油气州”,这些“油气州”已经成为了支撑美国经济发展、吸纳就业的主要动力。而页岩气革命和08年之后美国对能源的大规模商业开发,正是支撑“油气州”发展、推动美国走向经济复苏的最大驱动力。
为了更好论证能源对于美国GDP发展的重要作用,我们将GDP占比前八的州按主导产业分为金融服务业主导州和能源主导州。金融服务业主导州的代表是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加州和以金融业为中心的纽约州,能源主导州可分为以得克萨斯州为代表的传统成熟能源州和以宾夕法尼亚、俄亥俄州为代表的新兴能源州。
金融信息业发展引发的美国社会矛盾
金融服务业主导州实际上延续了美国典型的第三产业为主导的经济发展结构:以金融服务业为主,辅之以高速发展的信息产业。在加州和纽约州,金融保险租赁业、信息产业和商业服务业对GDP的贡献率均维持在前三名,且均以高于平均的增速继续保持增长,成为了拉动州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但反观高速增长的背后,由失衡的经济结构带来的社会问题不容小觑。迅速发展的第三产业为美国社会带来了几大主要社会问题:
金融服务业主导州人口流失严重。以加州为例,在09至16年间流出人口512w,流入人口468w,净流出44w。而人口流失的现象在纽约州则更为明显,八年来约110w人离开纽约,达到了全美最高。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难以寻得合适的就业岗位,缺乏取得稳定生活收入的来源;另一方面第三产业的发展助推了当地房价的水涨船高,低端劳动人口被迫向德州等房价较为低廉的州转移,最终带来了加州和纽约州规模持续扩大的人口流失。
财富继续向高阶层人口集中,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2009-2017年,金融、信息从业人士的工资保持高速增长,涨幅分别为61.48%和52.16%;而相比之下,建造业、采掘业等行业工资涨幅仅有27.27%和35.86%,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尤其自2015年来,制造业及采掘业等主要吸纳就业的行业薪资增速均出现低谷,与同期服务业薪资增速相差悬殊。
中产阶级占比大幅萎缩,社会结构不稳定性增强。1971至2015年,美国中产阶级占比由61%下降至50%,出现了严重缩水。一方面,中产阶级收入长期难以实现增长;而另一方面,中产阶级消费水平普遍较高,由此形成的低收入增长和高消费增长之间的矛盾带来了原有中产阶级生活水平的不断下跌,为美国的社会结构增添了更多不稳定性的因素。
以得克萨斯州为代表的传统能源州发展模式
德克萨斯州是美国最大的石油天然气产地,也是对美国GDP贡献率第二大的州。在经济危机之后,德州的GDP增速为30.1%,位于全美第二,仅次于增速53.3%的北达科他州(同样为能源州)。而德州能够顺利走出经济危机,实现经济复苏的最大动因即为它稳定发展的采掘业,以及由采掘发展带动的房地产业、制造业、运输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虽然德州采掘业在09-17年增速较慢,未能领先全国平均水平,但这是由德州成熟的采掘业发展体系和庞大的经济体量基础所限制的,难以实现同其他基础薄弱产业一样的高速增长。通过较大增产产值我们认为采掘业实际上仍为GDP的增长做出了稳健的贡献。
在09年之后,对德州GDP增长贡献最大的实际上是金融、保险、房地产及租赁业。在细分后可以发现,对金融业增长推动作用最显著的是房地产及租赁业的发展,贡献率接近60%。这实际上仍要归根于页岩气革命和随之而来的能源繁荣,以及由此为德州带来的大量就业机会、中低收入者的涌入和住房需求的增加。
除金融业和采掘业之外,德州的制造业也实现了较好的发展,增速达45.01%,显著高于美国平均水平。在制造业细分中,化工制造对于整体行业的GDP贡献率最高,接近40%,其次是汽车零部件制造和石油及煤炭产品加工。由此可知,德州制造业的发展同样得益于由能源开采带来的全产业链繁荣。
在加州和纽约州人口流失的同时,德州却自09年至今一直保持人口净流入。德州之所以对于中低收入人群有如此大的吸引力,一方面是充足且对技术水平要求较低的工作岗位:德州在09-17年间对全美国就业人口增长贡献率高达12.35%;另一方面则是低价的税收,德州是全美七个不收州税和个人所得税的州之一,相比于税赋金额巨大的加州,德州价格较为低廉的住宅无疑是中低收入者更好的选择。
叁
待解的社会矛盾与潜在经济隐患
社会矛盾的继续激化
无论是美国整体,还是各州的发展,我们都能感受到金融、信息服务业强大的增长能力,与对劳动力的挤出能力,在制造财富的同时,贫富差距的增大继续激化社会矛盾。2009年至今,虽然能源修复制造业链条支撑经济复苏,但在全国层面,制造业复苏并未出现,产业集中度继续向金融等服务业集中。这点在加州、纽约州当中体现的非常明显,高端产业快速发展,对低端产业的挤出让社会矛盾逐步暴露。即使是以油气为代表的德州,我们同样能观察到服务业对于区域经济的杠杆作用。但是,从整体来看,房价飞涨,低端劳动力受到挤压;人口流失严重;社会财富逐渐集中,贫富差距扩大;底层人民薪资水平过低,无法享受经济发展带来的红利…在产业结构进一步向顶端推进时,这些社会矛盾也将逐渐激化,对经济持续发展形成威胁和隐患。
第一,美国根深蒂固的社会矛盾并没有解决,如金融、信息产业对低端劳动力的挤出非常严重,薪资进一步向头部集中。在09-17年间,薪资上涨最为明显的金融及信息产业虽然贡献了较大产值,但其对于就业发挥的拉动作用非常小;而相比之下对就业贡献远超其他行业的专业服务业、休闲娱乐业及教育医疗服务业,其薪资增长均只接近甚至低于平均水平。这说明虽然第三产业发展对于提高美国就业率有着重要作用,但实际上绝大多数低端服务业就业者的生活水平并未得到实际提高,经济发展带来的红利集中反映在高端产业的薪资增长上。
第二,中产阶级占比大幅萎缩,社会结构不稳定性增强。1971至2015年,美国中产阶级占比由61%下降至50%,出现了严重缩水。一方面,在美国第三产业进入高速发展的时期之后,IT及其他高端产业对中游制造业、建筑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利润进行挤压,导致劳动密集型产业员工薪酬长期难以实现增长,由中产阶级跌入低收入阶层;而另一方面,中产阶级消费水平普遍较高,在耗尽积蓄的同时不断增加借贷以满足其消费欲望,由此形成的低收入增长和高消费增长之间的矛盾带来了原有中产阶级生活水平的不断下跌,也为美国的社会结构增添了更多不稳定性的因素。
石油美国面临潜在经济隐患
在进入后金融危机时代,虽然美国经济增长的动能依然是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的金融服务业,但修复美国经济以及社会矛盾的背后推手已经转变为能源相关产业。以德州为首的油气州逐渐兴起,在缓解社会矛盾的同时,为美国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能源的开采带动了从上游勘探开发到下游化工、油气运输业、油气设备及服务业等全产业链的发展,同时为制造业与房地产业的繁荣提供了内在支撑。美国经济正在由消费主导转向能源主导,逐渐完成向资源国的转型。尤其在2015年后,美国经济明显跟随价格修复机制,能源涨价活化牵动全产业链带动的经济复苏,投资、就业、消费等指标均有好转。但是,这也许会成为新的增长隐患。
如果美国对资源形成路径依赖,那么将面临着资源国的宿命。从长波的视角来看,萧条期的核心矛盾在于总需求的不足,在衰退向萧条的过渡中,最终需求的衰退将成为决定资源国命运的唯一因素。随着美国向外输出贸易风险与货币风险,会进一步加剧对需求的冲击。
自下而上的视角,美国社会矛盾在能源复苏中阶段性缓和,产生了更多的就业岗位,尤其是在2016年的经济复苏当中,采掘、建筑、交运行业岗位提供快速增长,失业率创2000年来的新低。消费者信心空前高涨,储蓄率达2008 年后新低。但对于可替代性较强、收入水平普遍较低的低端职业从业者来说,目前的经济繁荣会提升他们对于未来经济景气程度的预期,从而很可能促使他们加杠杆购房或加大消费;而一旦未来几年美国经济出现回落,低端职业从业者会首先受到冲击,面临极大的失业风险,接踵而来的就将是无力偿还的贷款和所引发的更大社会危机。
文章已于2018-07-29修改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内容 相关信息
• 昆仑专题 •
• 十九大报告深度谈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我为中国梦献一策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
• 社会调查 •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