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西游记》还是《封神榜》,做的实际都是一件工作,那就是促进三教并存、包容发展。《西游记》是“借佛说道”,封神榜则是“借道说佛”。
你看整部《西游记》,说的是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故事,但时刻闪亮登场、匡扶正道的却是众多道教神仙。而孙悟空的授业师傅则是亦道亦佛、通晓儒释道三家经典的道装人物菩提祖师。读完《西游记》,我们认识最多的不是佛教人物,而是像道祖太上老君、玉皇大帝、西王母、太白金星、托塔天王、哪吒等等,形象都十分鲜明,一句“出关化胡成佛”经把整个佛教收入麾下。这显然是说,道教神仙布满三界,而佛教主要活动于灵鹫山,并且有观音、地藏两位菩萨直接服务于天庭,观音的两位童子都是道家出身,观音的法宝也是老君赠的,孙悟空与地仙之祖镇元子是结拜兄弟,两家亲着呢,佛家人物就不要歧视道教了。
《封神榜》呢?貌似把道教三大教主、12金仙、365位正神以及陆压、女娲、三大圣人、云中子、燃灯道人等一干道教神仙都描写了一遍,但却很好的赞扬了西方教(即后来的佛教),不仅在关键时候都是靠准提、接引两位西方道人救驾解难,而且包括拘留孙、燃灯、文殊广法天尊、普贤真人、慈航道人、多宝道人、孔宣等杰出人物都成为佛教的大咖,这显然为佛教在中国立足做足了舆论攻势。意思是说,佛教与中国渊源甚深,本来就是一家,还曾经共同战斗过,就不要排斥了!
儒教对道教文化的吸收从孔子问礼于老子开始,荀子、孟子都借鉴了不少道家思想。到了王阳明时代,他的心学更是儒释道三教融合的结果。程朱理学讲“理”,“理”之后则是“道”,他们十分推崇《易经》,而《易经》更是道教的经典。佛教禅宗是佛教中国化的重要里程碑,其中所蕴含的道家思想光环,更可以作为“化胡为佛”的证据。总之,自明清之后,儒释道便摒弃了相互指责、倾轧的不好做法,和谐并处了。
为什么从一度的相互排斥,甚至相互倾轧——例如几次灭佛扬道、几次扬佛灭道,还有所谓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等,最终实现了三教并存、融合发展呢?经笔者深入分析发现,这与三教各自拥有其独到之处且适用不同群体密切相关。
道教可谓帝王之教,面向的是最为尊贵的一群。整部《道德经》实际也是帝王经,是教帝王如何做帝王的。而道教传承非常严格,不论是内丹还是外丹,没有师傅的教导都难以成功。内丹实际就是常说的“内功心法”,做的是抽坎填离、降龙伏虎的功夫。如果没有师傅指点,很容易走火入 魔;外丹则是烧炼之术,那得有十分高超的中医中药乃至金石艺术,不然很容易误食毒药,一命呜呼。因此,像这种功夫,其服务对象只能是小众的,有闲还得有钱的。同时,智商也必须很高。举目四看,能够达到上述要求的,凤毛麟角。这也就是为什么喜好神仙之术的都是帝王公侯之属。秦始皇、汉武帝、唐高宗、宋真宗乃至雍正大帝等等,都是道教的拥趸。雍正还对“三教合一”有独到见解。
儒教为士子之教,面向的是朝廷官员、文化阶层。简单说,儒教是教学子士人如何做人为官的。孔子的中庸之道既非出世,也非入世,而是治世,与老子道德并讲不同,孔子重点讲的是德的范畴的事情,着力将天道转化为人的行为规范尤其是官员的行为规范。因此,他强调“学而优则仕”。意思很明白,把我的学问学好了,就要去做官。
佛教为大众之学,面向的是普罗大众。由于小乘佛教与道教十分接近,所以在中国基本没有独立存在的基础。在中国广为传播的实际是以禅宗和净土宗为主的大乘佛教。他的特征是佛门广开、普渡众生。西方极乐世界的门槛很低,只要在临死前念几声“南无阿弥陀佛”就可以往生。菩萨作为拥有大誓愿的觉者,以普渡众生为己任,更是慈悲为怀。观音闻声救苦;地藏甘居地府。等等。而佛教教化世人的办法也很简单,那就是激励与吓唬并重。常行善则往生极乐世界,常做恶将坠十八层地狱。这种劝善拟恶的功德,确是方便法门。
综上所述,三教各有所重、各得其所,于是得以和谐共存。对此,雍正大帝做如此概括:道以治身(追求长生不老)、儒以治世(培养得力官员)、佛以治心(劝善拟恶),不是很精辟吗?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内容 相关信息
图片新闻